差异化营销:“三纲五常”之道
是否符合企业“三合”
也就是切合企业的技术能力,是否适合企业成本的平衡,是否符合企业的发展目标。
技术能力。一个产品光有设想是不够的,还要具有技术实力。否则产品就难以尽快出来,结果必然是:要么等你的产品面世的时候,其他企业已经捷足先登;要么产品难以尽善尽美,为售后服务留下了沉重的包袱,甚至砸了企业的招牌。
成本平衡。差异化不能不考虑成本。差异化有可能带来成本的上涨,但差异化也可以带来溢价收益,当溢价收益大于成本上升幅度时,企业效益就会增加。差异化也可以使相对成本更低,比如在某一细分市场做到领先,则会带来规模效益。所以,差异化并不意味成本的过高。当然,如果因为差异化而导致成本超出了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则没有任何价值,必须马上停止。
一家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比主要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成本高近10%,究其原因不是原料采购和生产问题,是技术人员为了追求技术差异化,采用了与主要竞争对手同类产品完全不同的技术结构,导致成本上升。这种独特的技术结构实际给消费者带来什么?各项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显示,并不比同类产品有明显优势,消费者怎么会支付更多的成本选择你的产品呢?更何况这种技术结构存在于产品内部,消费者也感觉不到,结果只能是一相情愿的事情。
企业目标。差异化也要考虑企业发展目标。是做一个文化型的儒家企业还是时尚前卫的企业,这点要想明白。本来这个企业给人的印象一直是中规中矩的,突然出一个怪异的产品,消费者在认可上的难度系数必然很大,其过程也必然漫长。所以企业目标要设定好,企业产品更要以此为轴心进行运转。
产品是否有好的推广方式
好的产品还需合适的市场策略相辅佐,才能使自己与众不同,脱颖而出。现阶段不少企业在某一市场上取得一定业绩后,就开始了不切合实际的大规模、盲目性的全国市场拓展,但往往由于其自身实力和推广方法的限制,使其物流和资金流无形中产生了巨大压力,最终,市场没拓展开来,反而将企业拖垮了。也就是说再好的产品,没有好的推广方法,也往往无法成就未来的。
所以在产品面世前一定要作好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产品推广形式、需要的资金,这一些是否与企业现实条件吻合,是否与消费者购买习惯切合。如果仅仅“闭门造车”,关起门来讨论几天,最后得出一些零散论断,综合到一起就是调研结果了。结果,按此思路作出产品规划和宣传策略,但真正到市场上去执行,却发现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顺利,结果得不偿失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所以在深入调查,作出产品推广的基本论断后再进行生产,是最稳妥的方式。
五常,成就企业差异化的“五艺”
1、产品差异化。
是指某一企业生产的产品,在质量、性能上明显优于同类产品的生产厂家,从而形成独自的市场。对同一行业的竞争对手来说,产品的核心价值是基本相同的。所不同的是在性能和质量上,在满足顾客基本需要的情况下,为顾客提供独特的产品的是差异化战略追求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在于不断创新。深处其中的企业要想继续保持龙头地位、要想后来者居上、雄执市场牛耳,就必须全面了解你的顾客、于细微处挖掘制胜的机会,为一部分消费群体量身定做符合他们身份、适合他们用途、不偏离他们审美观和购买力水平的产品。这种产品最理想的境界是在配置和功能“不多不少”、在消费水平上“不高不低”。
农夫果园的成功也是差异化战术的体现,首行在果汁的内容物上,“摇一摇”广告背后所凸显的是他与众不同的三种成分的混合果汁饮料的卖点。农夫做的十分细致。除了产品的内容物的强烈差异之外,他在外包装上也是动足了脑筋,瓶口比一般的果汁饮料大出了10毫米。这个差异能吸引谁呢?是的,是吸引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的消费者。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果汁的浓度--也就是口味,农夫的≥30%浓度的诉求点也正是符合了现今的潮流--追求健康和天然美容的潮流。当农夫广告上的三个小孩子的屁股摇一段时间之后,农夫就会在这个30%的差异点上大做文章了--因为这个浓度要比一般的果汁饮料浓度高出10%。
2、传播模式差异化。
不同的产品传播的策略也有区别。有的需要激情购买的产品,就需要进行热闹的促销活动进行推动;有的产品需要理性引导,可能就要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公关传播,媒体的不同,对新闻角度关注度也必然各异,不同内容的公关稿件写法之间也就必然不同。一般情况下,财经媒体要注意对财经、金融、行业的影响力的阐述;大众媒体则可以多说明对社会和消费者的意义;行业媒体要注意行业利益;网络媒体更灵活一些,可以把稿子写的详尽一些;有的产品价格比较高,培育期更要长一些。或者产品需要尽快抢时间,在短期内占领市场,一般情况下就需要海陆空战役了,广告、活动、公关密集的配合进行。
当然,这是是营销的基本方式。而具体而言,广告、活动、公关的每种做法都可以演绎出不同的系列手法,而这些不同的手法也就创造了传播模式的差异化。
3、概念差异化。
是企业为自己产品创造的一种“新理念”、“新潮流”。在新闻营销中,完全可以把理论市场和产品市场同时启动,先推广一种观念,有了观念,就有了差异化路径,进而就可以进行概念推广。而新概念、新话题往往具有其爆炸性特点,有益于创造眼球经济,特别是国人大都热衷看热闹,如果能够很好地策划、利用某一概念话题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可以迅速拉动企业产品的销售。如移动PC的命名,它的目标客户对电脑的移动性有较高的需求,但他们需要使用电脑的空间仅仅局限于办公室和家中;同时,他们对产品的价格又比较敏感。在经过详尽的市场调查后企业发现,笔记本电脑代表着轻薄、时尚、品味甚至身份,台式机代表着高性能、高配置、低价格、普及应用。在这两者之间,以往是“台式机CPU”笔记本电脑的生存空间,有市场但名声差,企业卖得“犹抱琵琶半遮面”,用户用得“倒是无情却有情”,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于是一个单独的品类--“移动PC”横空出世了,果然引起媒体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