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交谈礼仪
交谈礼仪是指人们在交谈活动中应遵循的礼节和应讲究的仪态等。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秘书交谈礼仪,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寒喧与敬语
音乐始于序曲,交谈起于寒喧。寒喧不仅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客套,而且可以为交谈作情绪情感的铺垫。敬语,不仅可以表现使用者的修养、风度,而且可以为交谈的友好发展增添催化、促进的因子。
问候寒喧暖人心,问候寒喧是交谈的导入阶段,是交谈的第一礼仪程序。
问候也好,寒暄也罢,本身并无多少实际意义,主要是在交谈时具有情感导入色彩。问候寒暄可以打破陌生双方的界限,缩短熟人之间的情感距离,导出交谈者之间的交谈话题。因此,有人把它称作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起点,是颇为准确的。
(1)、中国传统的问候寒喧用语比较复杂些。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式:
1.问候语的内容是与吃喝拉撒睡有关的。比如;“你吃了吗?”您吃好了?”还没歇着啦?”……等等,一天之中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可以使用此类问候语。
2.问候语是与问候对象正在进行的活动有关。例如:“您上班去呀?”“您正在吃饭?”您出去呀?”等等。这类问候语有点“明知故问”的味道。
3.问候语是与了解对方的行动目的有关的,如:“您干什么去?”对这样的问候,答话者既可如实相告,也可随便答上一句“我出去一下”之类的话。
4.问候语是与夸耀对方有关的,如:“小王,你穿这身衣服显得特别英俊。”
5.问候语是不具体涉及交谈双方的,如:“这天可真好?”,“电影院里空气真差。”这样一些比较具体、复杂、略显得罗嗦的问候语,在过去人们生活节奏比较缓慢,人际接触比较单一、稳固的情况下,曾产生过很好的演礼效果,今后也将继续存在,继续发挥它们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事物和现象都在发生着迅速而微妙的变化。问候语的发展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的加快,日益变得简捷、抽象。现在,公众场合最常见的问候语和答谢语都只有两个字“你好!”。它适应于在一切场合,各种情景下,在各色人物之间使用。在文化人中,更有用英美人打招呼时用的“Hi—”以取代“你好”的势头。
当然,如果是双方要停下来交谈,问候语也可能比较具体。比如,“好久不见,你近来怎样?”“你走以后,我们好想你哟。”来这里多长时间啦?还住得惯吗?”好久没来了,你觉得我们这里有什么变化?”等等。
寒暄语越是具体,越应考虑交往环境,交往对象与交往目的,使形式能为内容服务。也就是说,不应当将上述寒喧用语到处乱套,对不同的人应使用不同的问候寒暄语。比如,对头上长有疮疤来作客的人,就不能用,“你们家的灯光真亮”作为寒喧语。
中国人过去见面,喜欢用“你又长胖了”作为恭维话、问候语。现在恐怕用在小姐们面前就不会有好效果了。同样,在西方人眼中,只有穷人因无钱长时间参加旅游,日光浴等健身活动,才会发白、发胖。因此,面对西方人也不应用“你又白又胖”作为问候语。
西方小姐在听到人家用“你看上去真迷人!”,“你真是太美了!”等向她们问候时,她们会很兴奋,并会很礼貌地以“谢谢”作答。但倘若在中国小姐面前使用这句话就应特别慎重了,弄不好有人会觉得你品行不端、心术不正。不过,几乎无论在世界的任何地方,与男性比起来,女性更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如果男性在寒暄时用诚恳、恰当的语言,赞美女性的风度、仪态、谈吐等,她们会受宠若惊。在与女性交谈时,切不可贸然打听对方年龄、体重以及婚姻状况等。
到不同地方须使用不同的寒暄语,才会有好的'效果。比如,当你进入一间装有空调,铺设地毯,四周金碧辉煌的办公室时,可以说:“你们的办公室真是富丽堂皇,舒适典雅。”这样,主人也许会很兴奋。但倘若你到一间只有五十年代的木制书桌、水泥地板、白炽吊灯、四壁空空的办公室也这样说,主人就会觉得你不是过于虚浮,就是刻意挖苦,因而会很反感的。
总之,只有适度的问候与寒暄才能引起交际双方的交谈兴趣与欲望,才能活跃交谈气氛,使交谈友好、亲切地进行下去。
(2)、常用敬语显风度
人际感情能否沟通,关键取决于交际者的谈吐,取决于交际者用什么方式、什么感情交谈。美国前哈佛大学校长伊立特曾经说过:“在造就一个有教养的人的教育中,有一种训练必不可少。那就是,优美、高雅的谈吐。”敬语是构成文雅谈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谈话人风度与魅力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之一。使用敬语,是尊人与尊己相统一的重要手段。
敬语,特别是常用敬语,主要在以下几个场景使用:
1.相见道好。人们彼此相见时,开口问候:“您好!”“早上好”。在这里一个词至少向对方传达了三个意思:表示尊重,显示亲切,给予友情。同时也显示了自己三个特点:有教养、有风度、有礼貌。
2.偏劳道谢。在对方给与帮助、支持、关照,尊重、夸奖之后,最简洁、及时而有效的回应就是由衷地说一声“谢谢”。
3.托事道请。人生在世,不可能“万事不求人”。有求于他人时,言语中冠以“请”字,会赢得对方理解、支持。
4.失礼致歉。现代社会,人际接触日益频繁,无论你多么谨慎,也难免有失礼于你的亲友、邻里、同事或其他人的时候。但倘若你在这类事情发生之后能及时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打扰您了”,就会使对方趋怒的情绪得到缓解,化干戈为玉帛。
除了以上四大类外,生活中还有许多敬语可展现社交人员的风度与魅力。如,拜托语言:“请多关照”、“承蒙关照”、“拜托”等;慰问语言:“辛苦了”、“您受累了”等;赞赏语言:“太好了!”、“真让我高兴”;同情语言:“真难为你了”、“您太苦了”等;挂念语言:“你现在还好吗?生活愉快吗?”;祝福语言:“上帝保佑”、“阿弥陀佛”、“一路顺风”等。
又如:与人初次见面时可说“久仰”;很久未见可用“久违”;等侯客人用“恭侯”;请人勿送说“留步”;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用“失陪”;请人批评用“指教”;求人原谅用“包涵”;请给方便用“借光”;求人指教用“赐教”;向人道贺用“恭喜”;看望别人用“拜访”;宾客来访用“光临”;赞赏见解用“高见”;欢迎消费用“光顾”;老人年岁用“高寿”;小姐年龄用“芳龄”;他人来信称“惠书”等等,都可以归为敬语范围。
(二)、谈话技巧
语言是双方信息沟通的桥梁,是双方思想感情交流的渠道,语言交流在人际交往中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作为一种表达方式,语言交流首先随时间、场合、对象的不同,而表达出各种各样的信息和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
(1)、选择适当的内容
1.话题应量避开一些不宜在友好交谈中出现的事情,也应该避免涉及个人隐私等方面的问题。
2.话题应尽量符合交谈双方的年龄、职业、性格、心理特征。
3.交谈中对方显得无礼时要宽容克制,不能以眼对眼,以牙还牙,出言不逊,恶语伤人;也不可斥责、讥讽对方。可能时可以好言相劝,使对方冷静;或者转移话题,讨论一些轻松的东西;也可暂时中止一下说话,待对方情绪稳定后再寻找新的话题。
4.注意在已有的话题中寻找大家有兴趣的细节作为新话题,使谈话更具创新和吸引力,能保持谈话始终在趣味盎然的氛围中进行。此外,说话中一般不要使用对方不懂的语言,如方言、土语或外语。由于使用什么样的语言也是一种情感信息,因此,应尽量用与对方一致的语言交谈,如果对方讲普通话,就尽量使用普通话与之交谈。
还有,交谈中应注意根据对象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对待普通市民适宜用通俗易懂、用最接近生活的日常语言与之交谈,而不宜用深刻的哲理性的语言,或者枯燥生硬的逻辑推理;对待学问较高深的人适宜用提纲挈领、逻辑严密的方式进行交谈,而不宜用简单无聊、杂乱无章的语言进行交谈。
(2)、语气忌生冷
以下的A和B表达的其实是一种意思,但让人听起来,感受却有天渊之别。
A:就这么决定!你说什么也不能动摇我的想法!
B:你所说的固然也有道理,但我真的已经决定了。
A:你觉得这样不好!那你说出更好的来!说呀!
B:这样也许不是最好,但我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也许你有?
这样的例子实在是举不胜举。没有人喜欢听到A组的谈话方式,那种咄咄逼人的语气只会令人感到厌恶。但扪心自问,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有没有常对身边人和工作同事用这样一种语气说过话呢?当然有!即使我们自己当时不察觉或过后已忘记,但对方一定会深深记得,因为,这种逼人之语,是一种“伤害性语言”。被这种语言刺伤过的人,是不会轻易忘记的。
有位企业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这样一件事:我的成功得自于一位素不相识的人。当时,20岁的我摸进一家大企业想应聘推销员一职,主考的人将我上下打量一遍,漫不经心地说:这位置不适合你!看你的样子就知道你不行。我据理力争,他又说:你说你可以,那好!说出你可以的根据来。说啊!你怎么不说啊!之后,是几声冷笑。我觉得他的话像一把刀插入我的心脏。从那一刻,我发誓,我迟早要“吃”掉这个公司!这位企业家在10年后成功收购了当年令他蒙受耻辱的公司。他特地将那个羞辱他的主考官叫到跟前,可惜的是,那个人根本不记得曾有过这样一件事!这充分可以说明言者无心,而听者有意的道理。
因此,我们应时时检讨自己的谈话方式及语气,万不能得罪了人自己还不知道。当我们恼怒时,心绪不宁时,失望时……切勿将心情注人语言,否则,一定会得不偿失。
(3)、不要用把握不准的辞句
在一家大企业的来年工作计划决策会议上,一位中级职务的管理者引起了高层注意。但见他举止端正,措辞得当,尤其是他的几点“补充建议”更是令到会者心悦诚服。大家给他以热烈的掌声,他谦恭地说:“抛砖引玉之谈,谢谢大家厚爱。不过最后几点建议确实有一定的可行性,尤其是其中关于……,我觉得这同三十六计中的“掩耳盗铃”之计有异曲同工之妙……”会场死一般地沉默,接着传出几声窃笑。决策者的脸上露出失望,很显然,这个发言者的“掩耳盗铃”四个字完全用错了地方!他在根本拿不准三十六计及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情况下而“冒险”使用,当然会令别人觉得他浅薄无知而发出窃笑。一般来说,使用拿不准的辞句是一种“冒险”,侥幸撞对了,当然好得很;若用错地方,则只会贻笑大方。
其实,汉文化浩如烟海,汉语中有太多太多的辞句可供选择。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去冒险使用自己拿不准的辞句。如果实在喜欢某句话,不妨回家查阅辞典,拿准了再用也不迟。对那些自己觉得似懂非懂,似是而非的辞句,千万不要随便在社交场合“抛出”,弄不好,会让人当成笑柄呢。
(4)、加强文学素养
谈话,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项主要内容。每个人都要与人谈话,谈人生、谈理想、谈生老病死、谈世事百态, ……活着,就要说话。在社交场合,那些谈吐得体、斯文大方的人士往往倍受欢迎;而那些辞不达意,期期艾艾半天也说不出一句“妙语”之人则常遭冷落。那么,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字字珠玑,句句锦绣呢?这其中有什么“诀窍”呢?其实,归根到底一句话:腹有诗书言自妙。一个学识深厚,修养良好的人,必然一举一动都透着种“书卷气”,他的语言也自然是幽默风趣而又不失哲理的。相反,那些胸无点墨的人,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出口成章,妙语如珠的。
因此,一个人谈话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他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高,谈话水平当然高;文化素养低,那当然说不出什么“东西”了。所以,一个人若想在社交场所中出口成章,大放异彩,首先要做的是:加强和提高文化素养。
除了多抽出些时间看书外,还应多注意收听广播,观看影视剧,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谈话“挡次”。书籍,是最基本的“语言营养”,所谓“开卷有益”,不管是什么书,只要你用心去读去体会,一定能从中汲取到有益的东西,这对提高一个人的谈话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5)、恭维的方法
在与人交往中,适当地恭维与赞美可令对方无限喜悦。所以有人说:恭维是谈话的润滑剂。这话十分传神贴切。说恭维话,最根本的一点是要真诚。真诚而恰到好处的恭维,一定可以打动对方的心。若是毫无诚意地胡乱恭维,则只会令人尴尬和反感。
恭维还要有“尺度”,在切合实际的情况下小小地夸张一些不妨;若是天花乱坠,硬要将一个花甲老人说成“矫健青年”,或者将一个工作平平者说成“业绩杰出”,那所产生的,只能是反效果。因此,恭维要适可而止,恰到好处。多用滥用只会令其流于形式、流于虚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