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矛和盾的集合》是黄水清写的一篇科学寓言文章,收录在人教社三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中,为精读课文,录音由晓澄朗读。下面是小编精选的矛和盾的集合教案,欢迎参考!
【1】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的道理。
这篇课文由三部分组成,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组教材的专题是科学的思想方法。在教学本课时,应该着重引导学生掌握这个思想方法。一是让学生懂得作者借坦克发明这件事,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学习正确的思想方法;二是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三、设计理念和思路
在通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突出研读重点,引导学生围绕重点句进行尝试阅读,充分发挥研读对全篇课文的穿透力。在教学中将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有机地融合起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让思维在语言的优化下,更独特、更有创新性,从而实现多维教育目标的有效整合。
四、教学目标
1、学习“矛、盾、持、般、蜗、坦”6个字;会写“矛、盾”等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词语;
2、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重点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了解坦克在战场上是如何大显神威的。
3、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重点句段,在理解、揣摩、内化和吸收中学习语言,提高分析概括能力和品悟积累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2、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六、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FLASHI动画)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矛和盾有什么特点?
2.学写“矛”和“盾” (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学习这两个字。)
1)出示“矛”的图片。师:矛起源于古代的狩猎工具,古代人民根据矛的形状发明了象形字,又经过逐步的演变成为今天的汉字“矛”。请你们仔细观察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矛”是个象形字,中间的那一点很容易忘记,这是个开关。古代中国的矛大多数能根据不同的敌人采取不同的矛头,是灵活可变的。
“矛”那一撇就是矛头下的流苏,即有美观的作用,又有辟邪的意图。写的时候,这一笔要写的流畅,写的飘逸。(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这个字,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出示盾的.图片。请同学们想想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
师范写。
3)学生练写。 要求:按笔画顺序书写,要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3.揭示课题:
矛和盾是两种相互对立、相互克制的武器,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那又是什么样的结果呢?今天,我们来学习25课《矛与盾的集合》从课文中找一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打开课本101页,请同学们大声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圈起来多读几遍,遇到难读的句子也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词。
(1)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下面老师来当考官,看看课文中一些难读的词语你们都会读了吗?(大屏幕出示)。
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注意词语的停顿,四字词语要读出节奏。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听后评价,纠正读音。
(2)同学们,读课文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本领,就是把课文读成一句话,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板书:坦克
三、再读课文,把握重点
1.课文中就有一句话写出了矛、盾、坦克三者之间的关系?快速地浏览课文,找一找这句话。
2.交流出示: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齐读。读了这句话,你想问什么?
问题:1.矛和盾十怎样合二为一,发明坦克的?2.坦克在战场上是怎样大显神威的?
四、潜心会文,品读词句
(一)研读坦克的发明过程
师:我们先来研究矛和盾是怎样合二为一,变成坦克的?
1.正如同学们说得那样,坦克的发明坦克的发明本源于一场比赛,这场比赛进行的怎么样呢?谁能找到有关的句子读给大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