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考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07-16 18:21:51 中考备考 我要投稿

数学中考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是增长才干的一种好办法,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中考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中考知识点总结

数学中考知识点总结1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复习

  一全等三角形

  1、什么是全等三角形?一个三角形经过哪些变化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3、一般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包括直角三角形):(1)定义(重合)法;

  (2)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

  (4)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AAS: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解题常用后面四种方法。直角三角形全等特有的条件: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1)已知两边:a、找第三边(SSS);b、找夹角(SAS);c、找是否有直角(HL)。

  (2)已知一边一角:①已知一边和他的邻角:a、找这边的另一个邻角(ASA);b、找这个角的另一个边(SAS);c、找这边的对角(AAS)。

  ②已知两角:a、找两角的夹边(ASA);b、找夹边外的任意边(AAS)。

  二角平分线

  1、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角平分线的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用法1:∵ QD⊥OA,QE⊥OB用法2:∵ QD⊥OA,QE⊥OB,QD=QE。

  ∴点Q在∠AOB的平分线上。 ∴点Q在∠AOB的平分线上

  ∴ QD=QE

  3、总结提高:学习全等三角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不同含义;

  (2)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要记住“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4)时刻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角” 、“公共边”、“对顶角”。

  练习:

  练习1:如图,D在AB上,E在AC上,AB=AC ,∠B=∠C,试问AD=AE吗?

  2、如图,OB⊥AB,OC⊥AC,垂足为B,C,OB=OC,AO平分∠BAC吗?

  3、如图,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模具打碎为两块,他是否可以只带其中的一块碎片到商店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模具呢?如果可以,带那块去合适?为什么?

  4、如图,已知AC∥EF,DE∥BA,若使△ABC≌△EDF,还需要补

  充的条件可以是

  5、已知AC=DB, ∠1=∠2.求证: ∠A=∠D

  6、如图,已知,AB∥DE,AB=DE,AF=DC。请问图中有那几对全等三角形?请任选一对给予证明。

  7、如图,已知E在AB上,∠1=∠2,∠3=∠4,那么AC等于AD吗?为什么?

  8、已知,△ABC和△ECD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B,C,D在一条直线上求证:BE=AD

  9、求证:有一条直角边和斜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10、将纸片△ABC沿DE折叠,点A落在点F处,已知∠1+∠2=100°,则∠A=度;

  11、如图6,已知:∠A=90°,AB=BD,ED⊥BC于D.求证:AE=ED

  三轴对称

  1、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2、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3、轴对称的.性质:①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③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④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中垂线。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纯粹性)。

  逆定理: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完备性)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集合定义:线段垂直平分线可以看作是与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5、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小结: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

  利用轴对称变换作图:要在燃气管道L上修建一个泵站,分别向A、B两镇供气,泵站修在管道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输气管道线最短?

  6、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7、等边三角形

  (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0 。

  (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①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练习1:在△ABC中,AB=AC时,(1)∵AD⊥BC

  ∴∠ ____= ∠_____;____=____

  (2) ∵AD是中线

  ∴____⊥____; ∠_____= ∠_____

  (3) ∵ AD是角平分线

  ∵____ ⊥____;_____=____

  2、如图1,AD是△ABC的角平分线,BE⊥AD交AD的延长线于E,EF∥AC交AB于F,求证:AF=FB.

  3、某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 cm和6 cm,则它的周长为:

  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30°,则底角为___________.

  5、已知:如图5,AB=AC,BD⊥AC.求证:∠DBC=1/2∠A。

  6、如图6,在△ABC中,AB=AC,在AB上取一点E,在AC延长线上取一点F,使BE=CF,EF交BC于G,EM∥CF.求证:EG=FG.

  第十四章整式和因式分解

  一、幂的4个运算性质

  1、同底数幂的乘法:am · an = am+n

  2、同底数幂的除法:am÷an =am-n;a0=1(a≠0)

  3、幂的乘方: (am )n = amn

  4、积的乘方: (ab)n = anbn

  如:(1)(-1)20xx+π0= (x-3)x+2=1,求x.

  (2)若10x=5,10y=4,求102x+3y-1的值.

  (3)计算:0.251000×(-2)20xx

  二、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a+b)(a-b)=a2-b2

  2、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a-b)2=a2-2ab+b2

  3、三数和的平方公式:(a+b+c)2=a2+b2 +c2+2ab+2ac+2bc

  计算:(3x+4)(3x-4)-(2x+3)(3x-2)

  (1-x)(1+x)(1+x2)(1-x4)

  (x+4y-6z)(x-4y+6z)

  (x-2y+3z)2

  简便计算:(1)98×102

  (2)2992

  (3) 20062-20xx×20xx

  活学活用:已知a+b=5,ab= -2,求(1)a2+b2(2)a-b

  三、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方法:一提二套三看

  一提:提公因式提负号

  二套:套平方差、完全平方、十字相乘法

  三看:看是否分解完全。

  如:x5-16x -4a 2+4ab- b 2 m 2(m-2)-4m(2-m) 4a2- 16(a-2) 2

  a、多项式x2-4x+4、x2-4的公因式是

  b、已知x2-2mx+16是完全平方式则m为

  c、已知x2-8x+m是完全平方式,则m=

  d、已知x2-8x+m2是完全平方式,则m=

  e、如果(2a+2b+1)(2a+2b-1)=63,那么a+b=

  f、如果(a2 +b2 )(a2 +b2 -1)=20,那么a2 +b2 =_____

  简便计算:(-2)20xx+(-2)20xx

  20xx+20052-20062

  3992+399

数学中考知识点总结2

  第一章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形如()的式子为二次根式;

  性质:()是一个非负数;

  2二次根式的乘除:;

  3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加减时,先将二次根式华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4海伦—秦九韶公式:,S是三角形的面积,p为。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等号两边都是整式,且只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是2的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配方法:将方程的一边配成完全平方式,然后两边开方;

  公式法:

  因式分解法:左边是两个因式的乘积,右边为零。

  3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韦达定理:设是方程的两个根,那么有

  第三章旋转

  1图形的旋转

  旋转:一个图形绕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

  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的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2中心对称: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旋转180度,和另一个图形重合,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图形: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重合,则说这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第四章圆

  1圆、圆心、半径、直径、圆弧、弦、半圆的定义

  2垂直于弦的直径

  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方弦所对的两条弧;

  平分弦的直径垂直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弧、弦、圆心角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4圆周角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5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点在圆外

  点在圆上d=r

  点在圆内d

  定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三角形的外接圆: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6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相交d

  相切d=r

  相离d>r

  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圆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三角形的内切圆:和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为它的内切圆,圆心是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为三角形的内心。

  7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外离d>R+r

  外切d=R+r

  相交R—r

  内切d=R—r

  内含d

  8正多边形和圆

  正多边形的中心:外接圆的圆心

  正多边形的半径:外接圆的半径

  正多边形的中心角:没边所对的圆心角

  正多边形的边心距:中心到一边的距离

  9弧长和扇形面积

  扇形面积:

  10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侧面积:

  全面积

  11(附加)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

  第五章概率初步

  1概率意义: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则常数p叫做事件A的概率。

  2用列举法求概率

  一般的,在一次试验中,有n中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概率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m中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就是p(A)=

  3用频率去估计概率

  第六章二次函数

  1二次函数=

  a>0,开口向上;a<0,开口向下;

  对称轴:;

  顶点坐标:;

  图像的'平移可以参照顶点的平移。

  2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

  3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

  第七章相似

  1图形的相似

  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的比值相等,对应角相等;

  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值也相等,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相似;

  相似比: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值。

  2相似三角形

  判定: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两个三角形相似;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两个三角形相似。

  3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相似三角形(多边形)的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多边形)的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4位似

  位似图形:两个多边形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这样的两个图形叫位似图形,相交的点叫位似中心。

  第八章锐角三角函数

  1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

  2解直角三角形

  第九章投影和视图

  1投影:平行投影、中心投影、正投影

  2三视图:俯视图、主视图、左视图。

  3三视图的画法

  初三数学知识点都知道,但题就做不出来?

  压轴题一定要做到每天一个,一开始可能会觉得很难,一个提一个小时也做不完,慢慢会好的。

  去书店买一些全国各省市的中考卷来做。有一些简单的题就可以直接过掉。注意要做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倒数两个题,大题第一题,倒数第一、二题,对于书中的知识点不要死背,要注意每个定理的推导过程,推导思路。

  其实所谓的难题压轴题,就是在一个题中反映了多个知识点,在做自己买的套卷的压轴题时对于一个问如果想了15分钟还没有答案就可以大略地看一下答案,想通后就就进下一题,明天再自己做这题。这样会提高很快,做的题多了你对题目的熟练程度就提高了,做题的速度也会提高正确率也会提高,对于自己拿手的题就不必多费时间去做了,那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要把时间用在刀刃上,做自己错的多的题!

数学中考知识点总结3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的解也叫做方程的根。

  3、解方程:求方程的解或方判断方程无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方程的增根:在方程变形时,产生的不适合原方程的根叫做原方程的增根。

  二、一元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其中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a≠0)

  (2)一玩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ax=b(其中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a≠0)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和系数化为1。

  (4)一元一次方程有唯一的一个解。

  2、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x是未知数,a、b、c是已知数,a≠0)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

  (3)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选择顺序是:先特殊后一般,如果没有要求,一般不用配方法。

  (4)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Δ< 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无解;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5)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若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那么:,(6)以两个数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是:

  三、分式方程

  (1)定义: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2)分式方程的解法:

  一般解法:去分母法,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

  特殊方法:换元法。

  (3)检验方法:一般把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最简公分母,使最简公分母不为0的就是原方程的根;使得最简公分母为0的就是原方程的增根,增根必须舍去,也可以把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检验。

  四、方程组

  1、方程组的解:方程组中各方程的公共解叫做方程组的解。

  2、解方程组:求方程组的解或判断方程组无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组

  3、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般形式:(不全为0)

  解法:代入消远法和加减消元法

  解的个数:有唯一的解,或无解,当两个方程相同时有无数的解。

  (2)三元一次方程组:

  解法: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

  4、二元二次方程组:

  (1)定义: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以及由两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二次方程组。

  (2)解法:消元,转化为解一元二次方程,或者降次,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

数学中考知识点总结4

  1、二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那么y叫做x 的二次函数。

  叫做二次函数的一般式。

  2、二次函数的像

  二次函数的像是一条关于对称的曲线,这条曲线叫抛物线。

  抛物线的主要特征:

  ①有开口方向;②有对称轴;③有顶点。

  3、二次函数像的画法

  五点法:

  (1)先根据函数解析式,求出顶点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顶点M,并用虚线画出对称轴

  (2)求抛物线与坐标轴的交点:

  当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时,描出这两个交点A,B及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C,再找到点C的对称点D。将这五个点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连接起来,并向上或向下延伸,就得到二次函数的像。

  当抛物线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或无交点时,描出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C及对称点D。由C、M、D三点可粗略地画出二次函数的草。如果需要画出比较精确的像,可再描出一对对称点A、B,然后顺次连接五点,画出二次函数的像。

数学中考知识点总结5

  把一个数写做的形式,其中,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1)确定:是只有一位整数数位的数.

  (2)确定n:当原数≥1时,等于原数的整数位数减1;;当原数<1时,是负整数,它的'绝对值等于原数中左起第一个非零数字前零的个数(含整数位上的零)。

  例如:-40700=-4.07×105,0.000043=4.3×10ˉ5.

  (3).近似值的精确度: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4)按精确度或有效数字取近似值,一定要与科学计数法有机结合起来.

数学中考知识点总结6

  1、随机事件

  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

  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确定性事件。

  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

  2、概率

  (1)概率的性质:P(必然事件)=1;P(不可能事件)=0;0

  (2)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A包括其中的m种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

  1、能通过列表、画树状图等方法列出简单随机事件所有可能的结果,以及指定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了解事件的概率。

  2、知道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可以用频率来估计概率。

  1、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辨析。

  2、简单事件的概率求解。

  3、用频率估计概率。

  4、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5、概率与其它知识的综合运用。

  1、下列事件中是必然事件的是( )

  A、拉萨明日刮西北风 B、抛掷一枚硬币,落地后正面朝上

  C、当x是实数时,x2≥0 D、三角形内角和是360°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萨市“明天降雨的概率是75%”表示明天有75%的时间会降雨

  B、随机抛掷一枚均匀的硬币,落地后正面一定朝上

  C、在一次抽奖活动中,“中奖的概率是1%”表示抽奖100次就一定会中奖

  D、在平面内,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一定相交

  3、下列事件是不可能事件的是( )

  A、一个角和它的余角的和是90°

  B、接连掷10次骰子都是6点朝上

  C、一个有理数和它的倒数之和等于0

  D、一个有理数小于它的倒数

  4、下列事件中是必然事件的是( )

  A、从一个装有蓝、白两色球的缸里摸出一个球,摸出的球是白球

  B、扎西的自行车轮胎被钉子扎坏

  C、卓玛期末考试数学成绩一定得满分

  D、将菜籽油滴入水中,菜籽油会浮在水面上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活中,如果一个事件不是不可能事件,那么它就必然发生

  B、生活中,如果一个事件可能发生,那么它就是必然事件

  C、生活中,如果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那么它也可能不发生

  D、生活中,如果一个事件不是必然事件,那么它就不可能发生

  6、同时投掷两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到6的点数。下列事件中是不可能事件的是( )

  A、点数之和为12 B、点数之和小于3

  C、点数之和大于4且小于8 D、点数之和为13

  7、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是,这意味着( )

  A、在两次重复实验中该事件必有一次发生 B、在一次实验中没有发生,下次肯定发生

  C、在一次实验中已经发生,下次肯定不发生 D、每次实验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50%

  8、在生产的100件产品中,有95件正品,5件次品。从中任抽一件是次品的概率为( )

  A、0.05 B、0.5 C、0.95 D、95

  9、有50个型号相同的乒乓球,其中一等品40个,二等品8个,三等品2个,现从中任取一个乒乓球,抽到一等品的概率是( )

  A、 B、 C、 D、

  10、卓玛的文具盒中有两支蜡笔:一支红色的、一支绿色的;三支水彩笔:分别是黄色、红色、黑色,任意拿出一支蜡笔和一支水彩笔,正好都是红色的概率是( )

  A、 B、 C、 D、

  11、某灯泡厂的一次质量检查中,从20xx个灯泡中抽查了100个,其中有6个不合格,那么在这20xx个灯泡中,估计有 个灯泡不合格。

  12、随意安排甲、乙、丙3人在3天节日中值班,每人值班1天。

  (1)这3人的值班顺序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列方法?

  (2)其中甲排在乙之前的排法有多少种?

  (3)甲排在乙之前的概率是多少?

  学数学的窍门有哪些

  学数学最重要的就是解题能力。要想会做数学题目,就要有大量的练习积累,知道各类型题目的解题步骤与方法,题目做多了就有手感了,再拿出类似的题目才会有解题思路。

  其次是学会预习。解题思路不是直接就有的,也并非通过做几道简单的题目就能轻易获得,而是在预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出来的。因此,预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预习一方面能够让大家提前对数学知识有所了解,另一方面能够培养数学独立学习能力。

  学数学必须多做题。理解了数学基本定义和知识点以后,就需要通过做对应习题去巩固知识,多做多练才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学数学也是看花容易绣花难的,只有真正动手去做题、经历了实操过程能学会。

  学好数学有什么技巧

  1、有良好的学习兴趣

  (1)课前预习,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产生好奇心。

  (2)听课中要配合老师讲课,满足感官的兴奋性。听课中重点解决预习中疑问,把老师课堂的提问、停顿、教具和模型的演示都视为欣赏音乐,及时回答老师课堂提问,培养思考与老师同步性,提高精神,把老师对你的提问的评价,变为鞭策学习的动力。

  2、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另外还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自学时间,以便加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再学习能力。

数学中考知识点总结7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数字或字母的乘积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2.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任何一个非零数的零次方等于1.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5.常数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6.多项式的排列

  (1)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

  (2)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幂排列。

  7.多项式的排列时注意:

  (1)由于单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因此在排列时,仍需把每一项的性质符号看作是这一项的一部分,一起移动。

  (2)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的多项式,排列时,要注意:

  a.先确认按照哪个字母的指数来排列。

  b.确定按这个字母向里排列,还是向外排列。

  (3)整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8.多项式的加法:

  多项式的加法,是指多项式的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即合并同类项)。

  9.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次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10.合并同类项: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可以合并,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11.掌握同类项的概念时注意:

  (1)判断几个单项式或项,是否是同类项,就要掌握两个条件:

  ①所含字母相同。

  ②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

  (2)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排列的顺序也无关。

  (3)所有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12.合并同类项步骤:

  (1)准确的找出同类项;

  (2)逆用分配律,把同类项的系数加在一起(用小括号),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3)写出合并后的结果。

  13.在掌握合并同类项时注意:

  (1)如果两个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合并同类项后,结果为0;

  (2)不要漏掉不能合并的项;

  (3)只要不再有同类项,就是结果(可能是单项式,也可能是多项式)。

  14.整式的拓展

  整式的乘除:重点是整式的乘除,尤其是其中的乘法公式。乘法公式的结构特征以及公式中的字母的广泛含义,学生不易掌握.因此,乘法公式的灵活运用是难点,添括号(或去括号)时,括号中符号的处理是另一个难点。添括号(或去括号)是对多项式的变形,要根据添括号(或去括号)的法则进行。在整式的乘除中,单项式的乘除是关键,这是因为,一般多项式的乘除都要“转化”为单项式的乘除。

  整式四则运算的主要题型有:

  (1)单项式的四则运算

  此类题目多以选择题和应用题的形式出现,其特点是考查单项式的四则运算。

  (2)单项式与多项式的运算

  

数学中考知识点总结8

  有理数: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①②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0和正整数;a>0a是正数;a<0a是负数;

  a≥0a是正数或0a是非负数;a≤0a是负数或0a是非正数.

数学中考知识点总结9

  一、 重要概念

  1。数的分类及概念

  数系表:

  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

  2)有标准

  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0)

  常见的非负数有:

  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担数均为0。

  3。倒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1/a(a≠±1);B.1/a中,a≠0;C.01;a1时,1/a1;D。积为1。

  4。相反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0时,a≠-a;B.a与-a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

  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

  定义及表示:

  奇数:2n-1

  偶数:2n(n为自然数)

  7。绝对值:①定义(两种):

  代数定义:

  几何定义:数a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③数a的绝对值只有一个;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数学中考知识点总结10

  考点1

  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相似比的意义、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考核要求:

  (1)理解相似形的概念;

  (2)掌握相似图形的特点以及相似比的意义,能将已知图形按照要求放大和缩小。

  考点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有关定理

  考核要求:理解并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决一些几何证明和几何计算。

  注意:被判定平行的一边不可以作为条件中的对应线段成比例使用。

  考点3

  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考核要求: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为基础,抓住相似三角形的特征,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考点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其应用

  考核要求: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包括预备定理、三个判定定理、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并能较好地应用。

  考点5

  三角形的重心

  考核要求:知道重心的定义并初步应用。

  考点6

  向量的有关概念

  考点7

  向量的加法、减法、实数与向量相乘、向量的线性运算

  考核要求:掌握实数与向量相乘、向量的线性运算

  考点8

  锐角三角比(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概念,30度、45度、60度角的三角比值。

  考点9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考核要求:

  (1)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意义;

  (2)会用锐角互余、锐角三角比和勾股定理等解直角三角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尤其应当熟练运用特殊锐角的三角比的值解直角三角形。

  考点10

  函数以及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等有关概念,函数的表示法,常值函数

  考核要求:

  (1)通过实例认识变量、自变量、因变量,知道函数以及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等概念;

  (2)知道常值函数;

  (3)知道函数的表示方法,知道符号的意义。

  考点11

  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考核要求:

  (1)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2)在求函数解析式中熟练运用待定系数法。

  注意求函数解析式的步骤:一设、二代、三列、四还原。

  考点12

  画二次函数的图像

  考核要求:

  (1)知道函数图像的意义,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描点法画函数图像

  (2)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3)会画二次函数的大致图像。

  考点13

  二次函数的图像及其基本性质

  考核要求:

  (1)借助图像的直观、认识和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建立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直线之间的.联系;

  (2)会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并说出二次函数的有关性质。

  注意:

  (1)解题时要数形结合;

  (2)二次函数的平移要化成顶点式。

  考点14

  圆心角、弦、弦心距的概念

  考核要求:清楚地认识圆心角、弦、弦心距的概念,并会用这些概念作出正确的判断。

  考点15

  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

  考核要求:认清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在理解有关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的定理及其推论的基础上,运用定理进行初步的几何计算和几何证明。

  考点16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是圆这一板块中最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考点17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应的数量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从与之间的关系和交点的个数这两个侧面来反映。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中,常需要分类讨论求解。

  考点18

  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

  考核要求:熟悉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如半径、边心距、中心角、外角和),并能熟练地运用正多边形的基本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在正多边形的计算中,常常利用正多边形的半径、边心距和边长的一半构成的直角三角形,将正多边形的计算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计算问题。

  考点19

  画正三、四、六边形。

  考核要求:能用基本作图工具,正确作出正三、四、六边形。

  考点20

  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

  考核要求:

  (1)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知道确定事件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关系;

  (2)能区分简单生活事件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考点21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事件的概率

  考核要求:

  (1)知道各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不同,能判断一些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事件的大小并排出大小顺序;

  (2)知道概率的含义和表示符号,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率和随机事件概率的取值范围;

  (3)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大数次试验所得频率估计事件的概率。

  注意:

  (1)在给可能性的大小排序前可先用“一定发生”、“很有可能发生”、“可能发生”、“不太可能发生”、“一定不会发生”等词语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事件的概率是确定的常数,而概率是不确定的,可是近似值,与试验的次数的多少有关,只有当试验次数足够大时才能更精确。

  考点22

  等可能试验中事件的概率问题及概率计算

  考核要求:

  (1)理解等可能试验的概念,会用等可能试验中事件概率计算公式来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2)会用枚举法或画“树形图”方法求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会用区域面积之比解决简单的概率问题;

  (3)形成对概率的初步认识,了解机会与风险、规则公平性与决策合理性等简单概率问题。

  注意:

  (1)计算前要先确定是否为可能事件;

  (2)用枚举法或画“树形图”方法求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过程中要将所有等可能情况考虑完整。

  考点23

  数据整理与统计图表

  考核要求:

  (1)知道数据整理分析的意义,知道普查和抽样调查这两种收集数据的方法及其区别;

  (2)结合有关代数、几何的内容,掌握用折线图、扇形图、条形图等整理数据的方法,并能通过图表获取有关信息。

  考点24

  统计的含义

  考核要求:

  (1)知道统计的意义和一般研究过程;

  (2)认识个体、总体和样本的区别,了解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方法。

  考点25

  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

  考核要求:

  (1)理解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掌握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注意:在计算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时要防止数据漏抄、重抄、错抄等错误现象,提高运算准确率。

  考点26

  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和计算

  考核要求:

  (1)知道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的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并能用于解决简单的统计问题。

  注意:

  (1)当一组数据中出现极值时,中位数比平均数更能反映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2)求中位数之前必须先将数据排序。

  考点27

  频数、频率的意义,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直方图

  考核要求:

  (1)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掌握频数、频率和总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2)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直方图,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解题时要注意:频数、频率能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但也存在差别:在同一个问题中,频数反映的是对象出现频繁程度的绝对数据,所有频数之和是试验的总次数;频率反映的是对象频繁出现的相对数据,所有的频率之和是1。

  考点28

  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频数、频率的应用

  考核要求:

  (1)了解基本统计量(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标准差、频数、频率)的意计算及其应用,并掌握其概念和计算方法;

  (2)正确理解样本数据的特征和数据的代表,能根据计算结果作出判断和预测;

  (3)能将多个图表结合起来,综合处理图表提供的数据,会利用各种统计量来进行推理和分析,研究解决有关的实际生活中问题,然后作出合理的解决。

  如何整理数学学科课堂笔记?

  一、内容提纲。

  老师讲课大多有提纲,并且讲课时老师会将一堂课的线索脉络、重点难点等,简明清晰地呈现在黑板上。同时,教师会使之富有条理性和直观性。记下这些内容提纲,便于课后复习回顾,整体把握知识框架,对所学知识做到胸有成竹、清晰完整。

  二、疑难问题。

  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弄通。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受到时空的限制,不可能做到顾及每一位同学。相应的,一些问题对部分学生来说,是属于疑难问题,由于课堂上来不及思考成熟,记下疑难问题,可在课后继续加以思考和探究,加以理解和掌握,不致出现知识的断层、方法的缺陷。

  三、思路方法。

  对老师在课堂上介绍的解题方法和分析思路也应及时记下,课后加以消化,若有疑惑,先作独立分析,因为有可能是自己理解错误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老师讲课疏忽造成的,记下来后,便于课后及时与老师商榷和探讨。勤记老师讲的解题技巧、思路及方法,这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对提高解题水平大有益处。在这基础上,若能主动钻研,另辟蹊径,则更难能可贵。

  四、归纳总结。注意记下老师的课后总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的内容,找出重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寻找规律,融会贯通课堂内容都很有作用。同时,很多有经验的老师在课后小结时,一方面是承上归纳所学内容,另一方面又是启下布置预习任务或点明后面所要学的内容,做好笔记可以把握学习的主动权,提前作准备,做到目标任务明确。

  五、错误反思。

  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记下自己所犯的错误,并用红笔醒目地加以标注,以警示自己,同时也应注明错误成因,正确思路及方法,在反思中成熟,在反思中提高。

  数学常用解题技巧有哪些?

  第一,应坚持由易到难的做题顺序。

  近年来高考数学试题的设置是8道选择题、6道填空题、6到大题,通常称为866结构。在实体设置的结构中有三个小高峰,选择题是由易到难,最难的题是第8题。填空题同样是这样设置的。也是第9题容易到第14题最难,大题从第15题到第20题,它们的设置也是这样的。根据这样的试题结构,应先做前面容易的,基础好一点的考生就先做前7个选择,前5个填空、前5个大题,称为是755结构。基础差的就是644,先把自己能做的、会做的拿到手。这是第一点。

  第二,审题是关键。

  把题给看清楚了再动笔答题,看清楚题以后问什么、已知什么、让你做什么,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了,自己制订了一个完整的解题策略,在开始写的时候,这个时候是很快就可以完成的。

  第三,属于非智力因素导致想不起来。

  本来是很简单的题比如说是做到第三题、第四题的时候不是难题,但想不起来了,卡住了,这时候怎么办?虽然是简单题却不会做怎么办?应先跳过去,不是这道题不会做吗?后面还有很多的简单题呢,把后面的题做一做,不要在考场上愣神,先跳过去做其他的题,等稳定下来以后再回过头来看会顿悟,豁然开朗。

  第四,做选择题的时候应运用最好的解题方法。

  因为选择题和填空题都是看结果不看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都应不择手段,只要是能把正确的结论找到就行。考生常用的方法是直接法,从已知的开始也不看它的四个选项,从头到尾写完了之后一看答案就写上去了。另外就是特质法(音),一些出现字母、特别是不等式,这时候给它赋一个值,代进去这时候速度会比较快,正确地找出结果来。再就是数形结合法。最后实在不行了,就将四个选项代入验证,看看哪个符合就是哪个了。填空题用上述的直接法、特质法、数形结合法三种方法都适合。做大题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解题步骤,规范答题可以减少失分。简单地说,规范答题就是从上一步的原因到下一步的结论,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让谁写、谁看都是这样的。因为什么所以什么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这是规范答题。

  学霸分享的数学复习技巧

  1、把答案盖住看例题

  例题不能带着答案去看,不然会认为自己就是这么,其实自己并没有理解透彻。

  所以,在看例题时,把解答盖住,自己去做,做完或做不出时再去看。这时要想一想,自己做的哪里与解答不同,哪里没想到,该注意什么,哪一种方法更好,还有没有另外的解法。

  经过上面的训练,自己的思维空间扩展了,看问题也全面了。如果把题目彻底搞清了,在题后精炼几个批注,说明此题的“题眼”及巧妙之处,收获会更大。

  2、研究每题都考什么

  数学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做题,“熟能生巧”这个简单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做题不是搞题海战术,而是要通过一题联想到很多题。

  3、错一次反思一次

  每次业及考试或多或少会发生些错误,这并不可怕,要紧的是避免类似的错误再次重现。因此平时注意把错题记下来。

  学生若能将每次考试或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记录下来分析,并尽力保证在下次考试时不发生同样错误,那么以后人生中最重要的高考也就能避免犯错了。

  4、分析试卷总结经验

  每次考试结束试卷发下来,要认真分析得失,总结经验教训。特别是将试卷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类。

数学中考知识点总结11

  1、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2条弧。

  2、逆定理: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2条弧。

  3、有关圆周角和圆心角的性质和定理

  ①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个圆周角,两组弧,两条弦,两条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他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②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圆心角计算公式:θ=L/2πr×360°=180°L/πr=L/r弧度

  即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③如果一条弧的长是另一条弧的2倍,那么其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是另一条弧的2倍。

  4、有关外接圆和内切圆的性质和定理

  ①一个三角形有唯一确定的外接圆和内切圆。外接圆圆心是三角形各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

  ②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各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

  ③R=2S△÷LR:内切圆半径,S:三角形面积,L:三角形周长。

  ④两相切圆的连心线过切点连心线:两个圆心相连的直线。

  ⑤圆O中的弦PQ的中点M,过点M任作两弦AB,CD,弦AD与BC分别交PQ于X,Y,则M为XY之中点。

  5、如果两圆相交,那么连接两圆圆心的线段直线也可垂直平分公共弦。

  6、弦切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7、圆内角的度数等于这个角所对的弧的度数之和的一半。

  8、圆外角的度数等于这个角所截两段弧的度数之差的一半。

  9、周长相等,圆面积比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面积大。

  10、形如y=k/x(k≠0)或y=kx^—1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k叫做反比例系数。它的图像是双曲线。^—1表示负一次。

  11、在函数y=k/x(k≠0),当k>0时,表达式中的想x、y符号相同,点(x,y)在第一、三象限,所以函数y=k/x(k≠0)的图像位于第一、三象限;当k<0时,表达式中的想x、y符号相反,点(x,y)在第二、四象限,所以函数y=k/x(k≠0)的图像位于第二、四象限。

  12、在y=k/x(k≠0)中,当k>0时,在第一象限内,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若y的值随着x的值的`增大而增大,则k的取值范围是k<0。

  13、设P(a,b)是反比例函数y=k/x(k≠0)上任意一点,则ab的值等于k。经过反比例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段,则所成的矩形面积为k;过P点向x轴或y轴作垂线段,连接OP,则所成的三角形面积为k/2。

  14、如果两个数的比值与另两个数的比值相等,就说这四个数成比例。

  15、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且bd≠0,那么a/b=c/d;如果a/b=c/d,那么(a+b)/b=(c+d)/d。谁都不能为0。为0无意义。

  16、一般的,如果三个数a,b,c满足比例式a:b=b:c,则b就叫做a,c的比例中项。(如果是线段的话,只能取正的,如果是数,正负都可以)

  17、黄金分割: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之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之比。其比值是(√5—1)/2,取其前三位数字的近似值是0.618。

  18、证明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照我们老师的方法来说就是A字型和8字型。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3)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4)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5)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

  19、积的算术平方根: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

  20、二次根式比较大小的方法:

  (1)利用近似值比大小。

  (2)把二次根式的系数移入二次根号内,然后比大小。

  (3)分别平方,然后比大小。

  21、商的算术平方根: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22、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分母的有理化因式,使分母变为整式。

  23、最简二次根式:

  (1)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2)最简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能含有小数、分数,字母因式次数低于2,且不含分母。

  (3)化简二次根式时,往往需要把被开方数先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

  (4)二次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必须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数学中考知识点总结12

  1、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同号相加一边倒;异号相加“大”减“小”,符号跟着大的.跑;绝对值相等“零”正好、

  2、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法则不能忘,只求系数和,字母、指数不变样、

  3、去、添括号法则:

  去括号、添括号,关键看符号,括号前面是正号,去、添括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添括号都变号、

  4、一元一次方程:

  已知未知要分离,分离方法就是移,加减移项要变号,乘除移了要颠倒、

  5、平方差公式:

  平方差公式有两项,符号相反切记牢,首加尾乘首减尾,莫与完全公式相混淆、

  1、完全平方公式:

  完全平方有三项,首尾符号是同乡,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二倍放中央;

  首±尾括号带平方,尾项符号随中央、

  2、因式分解:

  一提(公因式)二套(公式)三分组,细看几项不离谱,两项只用平方差,三项十字相乘法,阵法熟练不马虎,四项仔细看清楚,若有三个平方数(项),就用一三来分组,否则二二去分组,五项、六项更多项,二三、三三试分组,以上若都行不通,拆项、添项看清楚、

  3、单项式运算:

  加、减、乘、除、乘(开)方,三级运算分得清,系数进行同级(运)算,指数运算降级(进)行、

  4、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题的一般步骤: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时候要变号,同类项合并好,再把系数来除掉,两边除(以)负数时,不等号改向别忘了、

  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大大取较大,小小取较小,小大、大小取中间,大小、小大无处找、

  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一次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

  大(鱼)于(吃)取两边,小(鱼)于(吃)取中间。

数学中考知识点总结13

  1、变量与常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2、函数解析式

  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1)解析法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

  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像法

  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像法。

  4、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

  (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

  (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数学中考知识点总结14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科学。它是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而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说,学好数学对于我们每个同学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一、平时的数学学习:

  1、课前认真预习。预习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得听老师讲课,通过预习,掌握度要达到百分之八十。带着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去听老师讲课,来解答这类的问题。预习还可以使听课的整体效率提高。具体的预习方法:将书上的题目做完,画出知识点,整个过程大约持续15-20分钟。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将练习册做完。

  2、让数学课学与练结合。在数学课上,光听是没用的。当老师让同学去黑板上演算时,自己也要在草稿纸上练。如果遇到不懂的难题,一定要提出来,不能不求甚解。否则考试遇到类似的题目就可能不会做。听老师讲课时一定要全神贯注,要注意细节问题,否则“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3、课后及时复习。写完作业后对当天老师讲的内容进行梳理,可以适当地做25分钟左右的课外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书。其课外题内容大概就是今天上的课。

  4、单元测验是为了检测近期的学习情况。其实分数代表的是你的过去,关键的是对于每次考试的总结和吸取教训,是为了让你在期中、期末考得更好。老师经常会在没通知的`情况下进行考试,所以要及时做到“课后复习”。

  二、期中期末数学复习:

  要将平时的单元检测卷订成册,并且将错题再做一遍。如果整张试卷考得都不好,那么可以复印将试卷重做一遍。除试卷外,还可以将作业上的错题、难题、易错题重做一遍。另外,自己还可以做2——3张期末模拟卷。

  三、数学考试技巧:

  如果想得高分,在选择、填空、计算题上是不能丢分的。在考数学的时候思想不能开小差,而且遇到难题时不能想“没考好怎么办啊”等内容。在通常情况下,期末考试的难题都是不知道怎么做,但有可能突然明白的那种。遇到这种题目要沉着冷静,利用题目给你的一切条件进行分析,如这次考试有两个空白的钟,还有去年七年级期末的几题填空。这些条件都对你的解题有很大帮助。在期中、期末考试中有充足的时间,将自己的速度压下来,不是越快越好,争取一次做成功。大概留35分钟的时间检查。

  最终提醒大家:多做题有一定作用,但上课听讲、认真答题及提高准确率、总结经验才是最重要的。还要将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做到学以致用。当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时候,你就会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数学中考知识点总结15

  在日常的练习、作业和考试中,学生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做错的题目,而对待错题的态度不同,学习的效果就会有很大的差别。丁老师就来告诉同学们怎么来用好我们的错题吧!

  错题主要涉及错题收集和存档、错题改正、错题分享、错题应用四个环节。

  一、错题收集和存档:

  这里的错题,不仅指各级各类数学考试中的错题,还包括平时数学作业中做错的题目。最好把错题都摘录到一个固定的本子上面(错题本),便于自己以后查阅。即使是曾经错了而现在理解了的题目也最好登记在册,它们形成独具个性的学习轨迹,有利于知识的理解、识记、储存和提取。

  在进行错题收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类。分类的方法很多,可以按照错题原因分类、按照错题中所隐含知识的章节进行分类,甚至还可以按照题型进行分类。这样整理好的'错题是系统的,到最后复习时就有比较强的针对性。

  二、错题改正:

  收集错题以后,接下来就是改错了,这是错题管理的目的。学生要争取自己独立对错题进行分析,然后找出正确的解答,并订正。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如果还是得不到答案,这时候就需要积极地求助他人了,可以是学得比较好的同学,也可以是老师。让他们帮自己分析原因,在他们的启发引导下进行改正。找到出错的症结所在,最好能在错题后面附上自己的心得体会,可以依次回答以下问题:

  这道题目错在什么地方?

  这道题目为什么做错了?(错在计算、化简?错在概念理解?错在理解题意?错在逻辑关系?错在以偏概全?错在粗心大意?错在思维品质?错在类比?等等。)

  这道题目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这道题目有没有其它解法?哪种方法更好?

  错题改正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再学习、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它使学生对易出错的知识的理解更全面透彻,掌握更加牢固,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般意义上,任何学习都需要反思,错题改正是反思的具体途径之一。

  整理错题并不是为了做得好看,是为了实用,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因而没有固定的标准,关键要符合学生自己的习惯。但是学生一定要抽时间翻阅自己辛勤劳动的结晶,对其中的错题进行温习,这样做有时候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会有新的体会。其实整理好的错题集就相当于是以前做过的大量习题中的精华荟萃(这要建立在学生认真整理的基础上),是最适合学生个人的学习资料,比任何一本参考书、习题集都有用,有价值。

  三、错题分享:

  在现行的学习体制下,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很强,但是主动交流分享意识非常薄弱。其实同学就是一个巨大的学习资源库,只要每个学生都愿意敞开心扉,真诚地交流,相互扶持,相互帮助和鼓励,学生就可以从同学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正所谓“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之后我们就同时拥有了两种思想”,学生之间的错题集也可以相互交流。这是因为每个学生出错的原因各不相同,所以每个人建立的错题集也不同,通过相互交流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汲取教训,拓展自己的视野,得到启发,以警示自己不犯同样错误。不同的人从相同的题目中得到的是不同的体会,通过交流大家就可以领略到知识的不同侧面,从而对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在交流的氛围中,学生改变了学习方式,增强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错题应用:

  将错题收集在一起并改正,还不能完全说明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漏洞就补好了。最好的状况是对于每一个错题,学生自己还必须查找资料,找出与之相同或相关的题型,进行练习解答。如果没有困难,则说明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可能已经掌握。此时,学生可以尝试着进行更高难度的事情:错题改编。将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换一下,还成立吗?把条件减弱或者把结论加强,命题还成立吗?或者尝试着编一道类似的题目,还能做吗?经历了这么一个思维洗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对方法的把握会更透彻,不管条件怎么变,他们基本上都可以应付自如了。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学校可能没有这么充裕的时间来做这样的事情,但是学生之间相互协助,每人找一个类型的题目,或者每人提出一个想法,全班合起来就基本找全了所有的题型,改编了很多道类似的题目。

  错题管理有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但是,错题管理并不是学习的目的,而是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一种手段。制作错题集更不是任务,不一定要做得精致、全面,它只是一种训练思维的载体。最关键的是,学生和老师不能轻易放过错题,彻底弄清楚错题所反映的问题,学以致用。在反思学习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的终极目标。

【数学中考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11-07

苏教版数学中考知识点总结07-30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12-02

数学中考知识点06-29

人教版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06-17

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06-16

数学中考的知识点大全08-13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15篇)12-09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汇总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