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知识 百文网手机站

尺蛾幼虫的体型特点是怎样的

时间:2021-12-04 19:58:06 动物知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尺蛾幼虫的体型特点是怎样的

  尺蛾的幼虫有一个恐怖的外号,就是“吊死鬼”,它的学名叫尺蠖。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尺蛾幼虫的体型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

  尺蛾幼虫的体型特点

  幼虫身体细长,行动时一屈一伸像个拱桥,休息时,身体能斜向伸直如枝状。完全变态。成虫翅大,体细长有短毛,触角丝状或羽状,称为“尺蛾”。全世界约有12000种,我国约有43种。其天敌: 有枣尺蠖肿跗姬蜂和寄生蝇等。

  卵历期在浙江杭州第一代13.5天、第二代7.7天、第三代11.9天。温度是影响卵期长短的主要因子,卵的发育起点温度(C)=10.1±0.2℃,有效积温(K)=139.8±8.0℃。

  初孵幼虫十分活泼,爬行敏捷,叶丝习性强,可随风飘荡,靠风力将初孵幼虫从茶园附近林木上吹送到茶园中。尺蠖幼虫在茶园中的分布,以靠近林木的茶园受害较重,且没有明显的发虫中心,而卵产在茶树上的,则有明显的发虫中心。

  卵 椭圆形,长约 0.8~1.0 mm。宽约 0.6mm, 卵壳色泽变化与胚胎发育进程分四个阶段:产卵 11~15 d 时,卵呈现浅灰或灰白色,有珍珠光泽,卵上中部有一较明显深色斑。13~18 d 后,卵呈现桔黄色,有珍珠光泽,中部或基部颜色加深,尖端透明。再过 14~20 d 后,卵呈现灰紫。

  幼虫期分为 5 个龄期。腹部第 2 节两侧各有一瘤状突起,腹线白色,气门线浅黄色[3] 。幼虫老熟后,延茶树枝干爬至地面,入土化蛹。化蛹前先在土中作一土室,然后化蛹其中。入土深度以土质而异,砂性、疏松的土壤入土较深,一般入土深度在 3~6cm。蛹在茶园中的分布以距茶树30厘米范围内较多。蛹期以越冬蛹最长,在180天以上,第二代最短,平均24.5天,第一代平均为33.7天。在蛹期若遇高温、干旱,则可使蛹的存活率下降。

  在气候因子中,尺蠖卵孵化期若遇到暴雨,对其幼虫扩散不利,可造成大量幼虫自然死亡。在高温(30℃以上)、低温(相对湿度70%以下)条件下,其蛹羽化率明显下降,健康成虫比例降低。在浙江、安徽茶区,尺蠖第一代蛹期恰遇7、8月份的高温季节,造成大量蛹不能羽化而死亡,这是长江中下游茶区,尺蠖在一般年份第一代的危害种与第二代、第三代的主要原因。

  尺蛾幼虫的生活习性

  尺蠖幼虫危害果树,茶树、桑树、棉花和林木等。如茶尺蠖的'幼虫食害叶片,严重时造成光秃现象。静止时,常用腹足和尾足抓住茶枝,使虫体向前斜伸,颇像一个枯枝,受惊时即吐丝下垂;又如枣尺蠖的幼虫,不仅食害枣树,酸枣的叶片,并食嫩芽、花蕾,造成严重危害。雌成虫无翅,雄成虫全体灰褐色,前翅有褐色波纹2条。我国南北各地最常见的桑尺蠖,其幼虫常作为“拟态”的典型代表。

  尺蛾幼虫的种群分布

  尺蠖的类底一般一年发生3代,个别年份发生4代,以蛹在土中或树皮缝隙间越冬。4月中旬成虫开始出现并产卵。

  第一代在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第二代在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第三代在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第四代在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成虫多于傍晚羽化,羽后当天即可交尾,夜间产卵,卵产于国槐的嫩梢或叶片、叶柄和小枝等处,以树冠南面较多,每处1至2粒,少数也可多达成百上千粒。

  同虫所产之卵80%在同一天孵出,孵出时间多在晚上19至21时,孵出率在90%以上,成虫趋光性弱,白天隐伏于树丛中,受惊时作短距离飞行。幼虫期共5龄,经15-25天老熟,幼虫孵化后即开始取食,1至2龄时只取食叶肉,留下叶脉。3至4龄后食成缺刻状。5龄后食量倍增,取食量占幼虫期的90%以上,3龄前幼虫白天静伏于叶柄或小枝上,很少取食,受到振动后即吐丝下垂。老熟幼虫多在白天吐丝下垂或直接掉在地面,进入松土内化蛹。蛹所在的位置一般在3-5厘米深度,化蛹场所大多位于树冠垂直投影范围内,以树的东南面较多,一般数十头至数千头集中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