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学前班新学期育儿知识
进入学前期以后,儿童逐渐产生了各种道德感,如同情、互助、尊敬、羡慕、义务感、羞愧感、自豪感、友谊感等等。下面百分网小编整理了相关学前班新学期育儿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教育孩子你能幽默点吗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大都严肃多于宽容,从一些俗话便可见一斑,如“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棍棒底下出孝子”。在这种教育思想影响下,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往往弄得非常对立。殊不知,最好的家教应该是略带一些幽默。
朋友4岁的孩子因为痴迷于武侠电视剧,天天冲冲杀杀的,朋友很是担心。一天,孩子又在商店里看中了一支新式玩具步枪,缠着要买,而家中的武器玩具早就堆积如山。朋友说:“儿子,你的军费开支也太大了,现在是和平时期,咱们裁减点军费如何?”儿子扑哧一声笑了,从此,再也没有要父亲买过武器玩具。
家庭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总的说来,不外乎疾言厉色、心平气和、风趣幽默三种。家庭教育的本质在“教育”二字,无论哪一种教育方式,都离不开生活理念的灌输,但是不同的灌输形式产生的效果大不相同。疾言厉色的教育可以威慑孩子,但它容易让孩子产生对抗心理,是一种不得要领的教育方式。心平气和式的教育能使孩子体会到自己与父母在人格上的平等。但由于语言平淡,不疼不痒,无法产生持久的效果。风趣幽默的教育触动的是孩子活泼的天性,因而更能在他们的心灵中留下不灭的印迹,使他们时刻以此警示自己。
幽默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有效方式。世界上有人拒绝痛苦,有人拒绝忧伤,但决不会有人拒绝笑声。在教育孩子时,一个父母如果经常能想到“寓教于乐”,再顽皮、再固执的孩子也会转变的。幽默表面上只是一种教育手段,实际上它贯穿的是一种乐观精神,一种坚信“明天会更好”的执著,反映了教育的人文本质。
儿童道德意识的发展
进入学前期以后,儿童逐渐产生了各种道德感,如同情、互助、尊敬、羡慕、义务感、羞愧感、自豪感、友谊感等等。
3岁前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3岁后,随着儿童交往的发展,成人不断对儿童的行为提出要求,使他们逐渐掌握了各种行为规范,道德感也逐渐发展起来。
学前初期儿童的道德感很肤浅、易变,往往是由成人的评价而引起;学前中期儿童已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会因为自己在行动中遵守了老师的要求而产生快感,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中班儿童常向老师“告状”,就是由道德感而激发的;学前晚期儿童的道德感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他们对好与坏、行为的对与错,有了比较稳定的认识。
移情是对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一种替代性的情感体验,也就是,设身处地地体会别人的情感。学前儿童已具有较强的移情能力,会由他人的情绪状态而引起自己与之相一致的情绪反应。可以置身于他人处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接受他人的情绪情感。
在道德判断方面,学前初期儿童的道德判断带有很大的具体性、情绪性和受暗示性。只要成人说是好的,或自己觉得有兴趣的,就认为是好的。反之,则是坏的。同时,他们在判断行为时,还不能把行为的动机和结果结合起来,常常只看到行为的结果,而注意行为的动机,仅根据结果来判断行为;学前晚期儿童,开始注重行为的动机、意图。比如,小朋友A把玩具乱扔打碎了一个盘子,小朋友B帮妈妈刷碗打碎了一打盘子。让儿童来评价哪个小朋友好一些时,学前早期的儿童会说A好,因为他只打碎了1个盘子;而学龄晚期的儿童会说B好,因为他是在帮妈妈干活。 成人对儿童的道德教育要符合儿童的道德意识水平。比如,告诉儿童不要玩某个玩具,对一组儿童说:“这个玩具很娇气,拿了很容易打破。”对另一组儿童则说比较抽象的道理,比如:“这个玩具是别的小朋友的。”对3岁的儿童第一种(具体道理)比较有效,而对5岁儿童第二种(强调所有权)比较有效。
由于学前儿童道德意识的发展,可以对他们进行有系统的道德品质教育。但是,由于他们的道德意识还是很初步的,一定要注意结合儿童道德发展的特点,避免空洞说教才会有效果。
让孩子提高注意力的最佳方案
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是所有孩子的共性。年龄越小,控制注意力的时间越短,到小学一年级时,一次集中注意力时间至多也只有15分钟,那么1—2岁的孩子自然更短,最多不会超过3分钟。然而,有些孩子的情况更糟,几乎片刻不停,忙忙碌碌,被各种事物所吸引,虽然他们也有兴趣爱好,但对感兴趣之事也无法主动集中注意力。像这类孩子就具有注意力分散度较大的气质特点,应该及早给予帮助,否则到学龄时期就会出现多动症症状,影响学习,影响纪律。
训练开始前,先要寻找孩子的兴趣爱好,然后在他的爱好中挑选文静的活动,如讲故事、画图、拼板……从这些内容开始训练注意力,每日多次,每次几分钟,直到注意力不能再集中时停止。可挑选讲故事作为训练注意力的项目之一,具体做法是:讲故事前,先与孩子面对着面手拉着手坐好,再开始中有声有色地为孩子讲故事,并经常用眼神和体态、语言与孩子交流,还可用提问形式让孩子参与讲故事。直到发现孩子的注意力实在无法坚持集中时,立即宣布“今日故事讲到这里,明日继续。”随着听故事时间的延长,注意力的提高,可以发展到让孩子听电台里的故事。其他活动形式也可按类似方式进行。
训练刚开始时,可能孩子合作得不太好,父母这时切忌打骂,否则他们会对训练产生厌恶情绪而无法深入下去。训练内容一定要围绕着玩儿,切忌认字、写字或课堂式教育。训练时间长短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与特征决定,切忌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与要求小孩。注意了以上几点,训练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学前教育的基本内容
从许多研究发现,学前的儿童,特别是5岁以前,是人类发展阶段中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好奇心强,凡事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求知欲浓厚,对许多事物都特别敏感。如果父母能把握机会,给予符合年龄特点的教育,就能促进他的智能发展,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例如18世纪、19世纪德国著名的诗人歌德,在幼年的时候,他的母亲每天都对他讲故事,而且在关键处就突然停住,让歌德接着去想以后的情节;第二天,在讲之前先问他是怎么想的,等他说完了之后,再继续讲完故事,所以歌德的想象力就是这样被逐渐培养起来的。因此,曾有外国学者研究发现:婴幼儿出生后,如果缺乏适当的学习机会,学习能力就会随年龄的增加而衰退,达不到他本来能达到的智能水准。
根据大脑生理学的研究,婴幼儿智能迅速发展与此一时期大脑的发展有很密切的关系。5岁幼儿的大脑已发展到接近成熟,为学前教育和智能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生理上的基础和可能性。而学前教育如能提供丰富、复杂多变的环境刺激,可以促进大脑皮质细胞体积增大,细胞之间的联系也随之增多。因此早期教育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幼儿潜能的发展,实在值得幼教工作者及父母们的重视。
父母亲在辅导幼儿时,宜考虑到学龄前幼儿的特点。幼儿除了只有前述好奇心及求知欲的特点外,其身心亦处于迅速发展时期;因此,其学习反应带有很大的具体性、不稳定及随意性,在辅导时应诱导、启发其求知欲及好奇心,不应强迫灌输知识。所有的学习活动应和幼儿的生活、游戏连接,尤其应特别注意趣味性。具体的方法如下——
1、正确的组织和指导游戏活动,从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聪明才智。
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学习活动,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方式。幼儿的游戏有许多种类,例如创造性游戏:平面和立体的造形、拼贴、压印等绘画活动;看图编故事、玩木偶、故事接龙;自唱自演,随音乐自由创作的动作……等。感觉运动游戏:可安排走、跑、跳、爬、推拉、跳绳、拍球等大肌肉方面的游戏;可以安排剪贴、玩黏土等小肌肉的游戏;也可以运用视、听、触、嗅、味等游戏;模仿家庭角色或社会上的人物,玩扮家家酒等等。幼儿由于知识经验少,独立活动的能力较弱,因此在游戏时尽可能要有引导,给予积极的协助。
2、要循循善诱,启发幼儿求知、探索的精神。
幼儿的知识经验缺乏,以及智能正在发展,当他们接触到复杂的社会和自然时,处处感到新鲜、好奇、疑惑、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头脑中藏有许许多多的“为什么?”这是智慧的火花、创造力的萌芽。父母要能把握这大好的学习机会、循循善诱,启发其进一步探索的动机,以培养出积极主动的学习意愿。
3、编述故事,用故事来扩大幼儿的知识领域。
一般来说,故事有内容、有情节、形象生动,幼儿都非常喜欢,也容易接受。好的故事不但能扩大幼儿的知识,而且能使幼儿的智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父母在编述故事时,应考虑到幼儿身心的特点,将一般知识融入故事中;讲述时,要有感情,把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等情绪表现出来,反映在脸上,语言明白生动、通俗、避免用成人的语言。另外在故事中可穿插一些问题来启发幼儿的思考,有时候也可用亲子故事接力的方式。
4、开拓幼儿生活领域,培养广泛兴趣。
经常带孩子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中的种种事物,让孩子有机会到处游览。去博物馆、科学馆、动物园、公园、名胜古迹,让孩子体会世界的大、事物的多,也让孩子从参观中扩充见闻,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在参观前后能有机会和孩子讨论,搜集整理资料,都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5、父母亲的良好示范作用,让孩子耳濡目染,继而模仿学习。
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父母亲又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目标。有怎样的父母就有怎样的孩子,所以说“孩子是父母的缩影”一点也不错;应该重视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把自己的好习惯、学习精神、创造开放的态度,在不知不觉中传给孩子,以产生良好的认同作用。
在幼儿园里社交
想让你的孩子在未来做个优秀的公民吗?在幼儿园里他就要积极参加社交活动。
对大部分幼儿来说,在幼儿园里成为一个classmate(同学)是他们在家庭之外首次参与社交活动。这些经验可以丰富一个孩子受用一生的关于平等、合作和公民的思想观念。在幼儿园里学习忍耐和慈爱是一种新颖的模式,它可以促进幼儿的同情心。
在教室里老师们帮着幼儿们建设一个包容和关爱的团体。即使在安全的教室里,孩子们也会感到失落或出现战斗。下面是解决方案,父母将发现这些策略在家里也管用。
身份确定。带领孩子们展开讨论和参加游戏(角色扮演不同肤色的人和来自不同阶层的人),这在教室里公开表明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价值。让孩子知道人人平等互相尊重的道理。
培养公正。设计学习活动帮助孩子们理解公正的概念。例如,用戏剧表演、采访和讲台谈论社会道德问题,或读儿童文学进行讨论,或扮演出假设的社会道德问题。
培育性别平等。通过你的自我行动打破性别差异(例如,一个女教师在驾驶一辆货车或一个男教师在补一件娃娃衣服)。让孩子们知道男女平等,所从事的工作不分男性和女性的差异。检查记录、张贴板和公告牌对性别平等来说也很重要。
建立友谊技能。让孩子们画与小朋友们一起玩的画,给自己的艺术品贴上标签,并向大家展示。表明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好朋友,只要大家彼此接纳就行。
面对偏见。扮演一个生动的角色来反对发生在孩子们中的受伤害的情形。例如,一个孩子使用一句种族歧视语言或歧视穷人的语言。老师要解释这样的话使人感到很糟,可能引起对他人的伤害并导致严重后果。
鼓励自律。创造peace table(和平桌),孩子们在那里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评判哪种方法最精彩,启发孩子想出解决最佳方案。
回应特殊需要。创造一种轻松的气氛,提问和回答关于残疾和其它引起同情的问题。邀请特殊客人参与在教室的活动。
处理失落感。为孩子们提供机会通过玩和做活动纪念已离开的孩子,如做纪念品,种一束花,点一支蜡烛或栽一棵树。关心从小集体中离开的孩子,表达孩子们的关爱。
【学前班新学期育儿知识】相关文章:
科学育儿知识05-01
春季育儿知识02-22
大班育儿知识06-16
育儿知识大全11-21
中班育儿知识08-23
冬季育儿知识12-22
育儿知识小班03-21
妈妈育儿知识05-08
简短的育儿小知识08-30
大班初夏育儿知识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