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何与家长沟

时间:2024-10-22 09:03:49 职场资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孩子如何与家长沟通【合集15篇】

孩子如何与家长沟通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至关重要。

孩子如何与家长沟通【合集15篇】

  一、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人,一问三不知的人,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人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

  二、要注意亲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关注他们成长,有的父母与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经常沟通。大多数父母以忙为理由,忽视亲子教育。父母的亲子教育应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前面,所以父母应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断学习,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爱戴。

  三、营造一种良好的知识环境

  孩子学习要有一个好的小环境,不求高档,但求氛围,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闲谈,无知的人尽量少在家中接待。另外也要创造和睦、祥和、稳定的家庭气氛。

  四、无条件信任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的终身榜样。孩子身上的优点、缺点、好习惯、坏习惯基本上来自父母和周围环境的熏陶。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要对孩子做到欣赏优点,包容缺点,允许孩子有不完美。父母无条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

  五、多赞美、少批评

  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记: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

  六、纠正孩子的关键性缺点时一定要注意考虑成熟,选择最佳地点和时机

  最后请家长们记住以下几句话: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孩子如何与家长沟通2

  一、真诚相待,信任尊重家长。

  我们要真诚地与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充分感觉到教师是真心地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着想,对学生有爱心和责任感。班主任要尊重学生家长,摆正摆好自己与家长的位置。家长与教师一样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都肩负着教育好孩子的重任,教师与家长加强联系,目的是共同的。教师与家长其实是同盟军,家长和教师一样应该对孩子的成长起教育、引导和示范作用。家长与教师之间不存在身价、地位的高低之分,教师与家长若能够相互信任,相互激励,则会出现友好、愉悦和互相合作的气氛。所以教师要以真诚与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家长,取得他们的信任,争取他们最好的配合,共同探讨对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以达到共同的教育目的。

  二、与家长沟通,要善于倾听。

  成功的老师通常是最佳的倾听者。倾听不意味着不说话,但倾听绝对是少说话。在倾听时,要听明白家长反映的事情和此次谈话的真正用意。

  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做,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

  三、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对不同类型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和修养都不同,因此,我觉得要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与不同类型的家长进行沟通。如:一是对于素质比较高的家长,我就坦率地将孩子在校的`表现如实地向家长反映,并主动地请他提出教育孩子的措施,认真倾听他的意见和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二是对于那些比较溺爱孩子的家长,我就首先肯定其孩子的长处,给予真挚的赞赏和肯定,然后再用婉转的方法指出其不足之处,诚恳而耐心地说服家长采取更好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三是对于那些对孩子放任不管,把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的家长,要想办法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教育孩子的活动中来,开始主动关心孩子,主动与子女沟通,与学校沟通,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四是对于后进生或是认为自己对孩子已经管不了的家长,我们应尽量挖掘其孩子的闪光点和特长,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对孩子的缺点适时地每次说一点,语气委婉,并提出改正孩子缺点的措施,重新燃起家长对孩子的希望,使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只有这样,家长才会主动地与我交流孩子的情况,配合我共同教育好孩子。五是对于个别不太讲理的家长,或是不理解学校的一些工作安排的家长。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沉住气,先让家长说完,发完脾气和牢骚,并对家长的这种心情表示理解,然后再耐心地以平静的语气与家长解释、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对错,以理服人并体现出自己的宽容大度,赢得家长的好感,从而得到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孩子如何与家长沟通3

  沟通方法:注重以多种方式沟通

  作为老师首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与家长保持经常性联系和沟通,尤其注重个别沟通。交谈中老师应该简要、全面地汇报孩子这段时间在学校的情况,着重谈孩子的进步的优点,并提出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家长谈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双方共同商量下一阶段的教育目标和措施,以便共同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其次、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家长交谈。教师切勿以专家自居,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教训家长,不要发号施令似的老是说“必须”、“应该”怎样,更不能责怪家长,要尊重家长,多倾听家长的话。

  第二、平常可以多主动跟老师聊,在聊天时,可以多跟老师分享孩子在家的点滴,不仅老师能感爱到家长的喜悦,同时也能感受到家长对老师的敬重,老师会很有成就感的。

  第三、当老师告知家长有出现不好的习惯时,一定要跟老师配合,不要一味的责骂孩子,反而要多听听老师怎么说,最重要的是全面、客观地熟悉孩子长处和不足,家长才能与老师“合力一处”,帮孩子导入正确的方向,这样孩子才能健康的成长。

  最后用一句名言做结束语吧:“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第三、 谈孩子缺点时要注意方式。对孩子的评价一定要客观、全面,既要肯定优点与进步,也要真诚地提出不足之处。在谈孩子的缺点时,要根据情况,区别对待。如果与家长很熟悉,可以说得直率一些。有些家长自尊心特别强,把谈孩子的缺点视为对自己的批评,感到有压力。所以,教师特别要注意方式,不要用“迟钝”、“调皮”等字眼来形容孩子,以免家长听了不舒服。

  第四、 交谈时不要与家长谈论别的孩子,也不要随意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说长道短。因为这样做会使家长产生疑问,不知老师在别人面前怎样说自己的孩子。

  第五、交谈完了要肯定沟通的收获。教师要指出谈话对家长、老师、孩子都有益,强调对自己的工作有帮助,如进一步了解了孩子,有利于今后的教育工作。同时,对家长表示谢意,欢迎家长以后继续支持老师的`工作, 自己愿意竭诚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

  作为家长,首先应该善解、信任老师,只要家长的态度和悦,营造轻松的气氛,从而能自然地进入交谈。相信老师都会乐意帮家长解决问题的。

  最后祝每位老师与家长沟通顺利,孩子成绩优异。

  沟通方法:有效的沟通讲究方法

  有效的沟通讲究方法

  沟通很重要,然而沟通成败与否的关键还在于沟通的方法是否正确。

  举例来说,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不是那么守秩序,老师觉得应该跟孩子家长反映沟通一下,必要的话,也需要家长从旁协助,一起给孩子纠正不好的习惯,然而老师将话头一提,家长就有些不高兴地脱口而出:“我的孩子平时在家很乖的,怎么会在幼儿园里调皮捣蛋呢?”

  很大程度上,话说到这个份上,老师跟家长的此次沟通已经陷入了僵局。老师会觉得,家长不够通情达理,偏听偏信自家孩子,对老师也不够信任。家长则会觉得,老师或许是对孩子怀有偏见,对孩子不够有爱,专业素养有所欠缺。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刚入幼儿园的孩子,第一天离开父母,哭闹得特别厉害,对照顾自己的老师又踢又打,各种反抗,回家后可能还会特别委屈地哭诉幼儿园中各种不好。第二天,心疼孩子的父母可能就直接找到老师,忧心老师是否有能力带好孩子,是否有尽职尽责地在教孩子。然而因为入学第一天的折腾,老师也是精疲力竭,焦头烂额,偏还遇上家长前来说教,那么,接下来,两人谈话的氛围跟进展也就可想而知了。

  沟通有技巧,掌握了正确的沟通方法,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消除隔阂分歧,达成目标上的一致。无效的沟通对解决问题没有帮助,甚至会加深误解,动摇互信的根基。在幼儿的教育问题上,尤其如此。因为年幼的孩子还不能完整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和家长作为引导者和监护人,必须保持密切的沟通,而不要等到问题出现,才仓促补救。要知道,没有前期沟通达成的互信根基,想立即找到并解除孩子的“病灶”绝非易事。

孩子如何与家长沟通4

  一、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父母要善于无条件地倾听孩子的心声,态度诚恳。

  二、学习孩子感兴趣的东西

  父母不妨花点时间体验一下孩子迷恋的漫画书、流行音乐、网络等等,不要轻易做道德评价,而要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追求的合理性。

  三、积极调整亲子关系

  父母要将孩子作为宝贵的“家庭资源”,在情感交流上亲子之间要力争达到“信息平衡”,放弃自以为“永远正确”的`居高临下的姿态,向孩子学习。

  四、多听听孩子的意见

  重要的家事,父母可开诚布公地告诉孩子,听听孩子的意见,这样有助于创造平等民主的家庭气氛。

  对青春期的孩子,家庭教育中最忌讳消极的评价,无情的斥责,不断的猜疑,无理的苛求,空洞的说教,自私的溺爱。要使青春期的孩子逐步懂事、成熟,帮助他们解除青春期的种种烦恼,父母们就要用对待青年、成人的态度,来引导少男少女明确自己“准青年”的身份,父母应尽早放手,做一个称职的孩子的“成长参谋”,让孩子对面临的各种问题,学会独立地思考,自觉地积极行动。顺应,才是因势利导的科学态度和家教上策;顺应,才可能被孩子视为朋友。

  青春期的半大孩子,就像蓬勃生长的小树,有顽强的生命力,要给它充足的阳光、空气、营养和水分,这就是理解;但他们精力旺盛,充满梦想和愿望,可能长出歪斜的枝杈,所以,要及时修剪多余的枝杈,保持树干的笔直和树冠的丰满,这就需要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每一位父母只要比孩子“高明一点点”,就可以做一个好园丁,抓住这青春加速成长的关键期。

孩子如何与家长沟通5

  一、孩子生气时,父母要保持冷静。

  孩子火冒三丈时,父母可千万别跟着激动,否则接下来只会吵得不可开交。此时父母的最高行为原则是:孩子越火,父母越冷。

  二、尊重孩子的隐私。

  孩子希望受到尊重。因此,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些空间,允许他们保有自己的隐私,侦查举止会破坏孩子对家长信任。父母和孩子可以制订一个专属的“孩子的隐私合同”,写下什么事情父母可以知道,哪些事情属于孩子的隐私。

  三、批评孩子的行为,而非人格特质。

  告诉孩子,他有些地方做错了。当父母批评行为本身,孩子知道他只要改进行为,就有可能改善他在父母心目中形象。父母如果对孩子说“你这个笨蛋!”“你这个不争气的人!”孩子就会认为,父母对他这个人有成见,可能打消了改变的念头。

  四、当孩子分享心事时,不要做出早就了解的模样。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认为自己的感受是独特而唯一的,所以当大人一眼就看穿他们的行为动机的时候,孩子就会觉得无趣而且不愉快。当孩子好不容易有了一些成长的心得,父母应该积极配合,站在孩子的角度来听孩子的'心声。

  五、当顾问,不当领导。

  在与青春期孩子沟通时,父母说话时的语气十分重要。如果用命令口吻,可能会吃闭门羹,换一种语气就会更贴近孩子的内心,如“我建议你可以考虑……”。

  六、不说“但是”。

  有些父母常希望和孩子交流,于是他们耐着性子听完了孩子要说的事,接下来就说:“我了解你的意思,但是你的想法是错的。”父母使用“但是”一词,会让孩子渐渐感受到父母并为未认真倾听自己,不过摆姿态,从而厌倦交流。家长可以用“如果……会更好”句型来取代“……但是……”。

  七、澄清语意的沟通法。

  孩子很容易对父母的意见有过多错误的解读,因而造成不必要的情绪反弹。为了避免这样的误会,父母可以用一个很好的沟通方式,就是做语意上的澄清—— “我的意思不是……,我的意思是……”。

  八、做建设性的批评。

  孩子行为不当时,父母应使用建设性的批评技巧来开口,以成功地协助孩子矫正行为。例如,孩子早上出门,来不及吃早饭。建设性的批评做法,则应该是谈事件、感觉、期望和好处。如“你今早出门没吃早饭。我很担心,你这样做会伤身体。我希望从明天开始,你每天都吃早饭,这样一来,你就更有精神,也能长得更高!”

  所以,父母在与孩子亲子沟通时,要多注意倾听孩子的心声,不再是父母一言行,和谐的与孩子相处。掌握上述的八大法则,轻松与孩子进行亲子沟通,打破隔阂。

孩子如何与家长沟通6

  1、家长一定要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沟通,千万不能高高在上,甚至总不理解孩子已经成熟、长大,有可能让孩子觉得没有办法与父母交流、沟通,甚至觉得父母无法理解自己。

  2、家长一定要多一些包容、多一些耐心,尤其是当孩子已经有独立意识时,一定要多包容孩子的念头,然后让孩子勇敢表达,有更多的机会表达。

  3、家长也要使用技巧与孩子沟通和交流,有效缓解沟通不畅的`问题,比如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同时对孩子的意见和建议多给予一定的肯定,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同时当孩子有一些非常好的念头时,这时一定要鼓励孩子勇敢去做,而不是总给孩子破冷水。

孩子如何与家长沟通7

  1、真正地去“听”你的孩子讲话。当孩子和父母交谈时,父母应该“停止手中所作的一切事情”。如果父母继续他们在做的事情,孩子会认为父母对他们所说的事情不在乎。

  2、不管孩子说什么,千万别笑他。孩子的世界与想法是和大人们不同的,除非孩子自己也在笑,否则别去笑他。尤其当孩子很认真地告诉你什么时,你轻蔑或不相信的态度,只会伤害孩子,而且以后也不再跟你谈了。

  3、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当然,做父母的,不需要把心中的担心向孩子表明,去增加孩子担忧的心理负担,但有时不妨主动地与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感受,及对事情的看法,孩子当然也就比较容易向你诉说他的心情、感受与看法了。

  4、必要的时候只要倾听,不要说教。在与孩子聊天的过程中要注意倾听,让孩子把真实感受说出来,要诚信的听,不要急于说教。如果你与孩子一开始聊天就开始变成“你说教孩子听训”的模式,那么这样的聊天相信有第一次,第二次,孩子就不会与你第三次的聊天。在与孩子聊天的过程之中只有正确的方法,我们才能真正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最真实的想法。

  5、充分利用身体语言。目光的接触、手拍一下孩子的肩膀,将上身略为前倾地听孩子讲话等,这些小动作,皆能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愿。当然,也别心急,指望一坐下来,孩子就会滔滔不绝地开讲,但你可利用一些自然的身体语言,让孩子知道,你已准备和他“聊”了。

  6、了解孩子的想法。大部分时间,孩子只是想从他信任的成人中,确定自己的想法与做法。所以,我们可在了解情况后,做个回答或支持。

  7、成为孩子受到鼓励的来源。当孩子信任父母,有疑难时和父母商量时,父母要让孩子觉得他得到了父母的肯定与认可。而不能让他有自己很无用,做了许多让父母失望的事情的感受。当孩子来到跟前,向父母述说时,父母要认真听,并不时给与他一些鼓励的话语。

孩子如何与家长沟通8

  1.我们首先要教给孩子,怎样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内向的孩子常常在心里说话,以为别人都知道了,实际他并没有说出来。提醒孩子,必须说出来,别人才能知道。(说出自己的感受)

  2、鼓励内向孩子交少数几个好朋友,而不是强迫他们跟所有的孩子都要成为朋友。

  内向的孩子更珍惜友谊,他们也通常在少数朋友面前可以更放松更开心。不必强迫内向孩子一定要在众人面前做什么样的表演,这是他们最讨厌的事情。但是可以适当组织小规模的聚会,给他们机会在小群人中间表现。对于家长我们要沟通,多带孩子走出家门,给孩子创造多与小朋友见面、交往的机会,扩大孩子的人际交往圈,增加宝宝的社交经验。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小伙伴。经常带孩子出去和小朋友玩或者请小朋友来家里玩,引导孩子与人交往,使孩子体验到人际交往的乐趣。

  3、帮助内向的孩子动起来。

  内向的小孩爱静不爱动,所以很多时候需要大人提醒他们去行动,需要大人帮助他们走出内心世界,跟外面世界沟通互动。

  内向的孩子也更喜欢生活有规律,不喜欢过多的变化和刺激。所以,平时我们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当必须有变化时,我们要提早跟孩子讲清楚,给他更多的时间做心理准备,这样他能更好地调整自己、应对变化。

  4、为宝宝酿造自信

  对于害羞、内向的'孩子,家长老师要多鼓励孩子,允许他的探索行为,引导他与周围不同年龄人的接触、交往。如见到邻居家的奶奶、爷爷主动打招呼,看到邻居家的小姐姐在骑车,鼓励宝宝也去试试。对孩子要尊重,关爱而不溺爱;多鼓励和表扬,但不过分夸耀。

孩子如何与家长沟通9

  注意倾听

  初中家长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倾听,用心倾听孩子的诉求,对于孩子诉说的内容,一定要用心的倾听,并且最好能够给出适当且满意的回应,这样才是有效沟通的前提。

  宽容与严格相结合

  家长教育孩子,老师教育学生,说的最多的也是“严格要求”。的确,严格要求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使孩子按照成人理想的模式发展,少走弯路,这方面有不少成功的范例。但是更多的还是要宽容,宽容更多的是对孩子感情、心灵上的宽容,让孩子有健康的心态在宽松的环境下接受严格的教育。

  平等交流

  家长在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要保持平等的交流,不能居高临下的命令孩子,如果总是命令孩子一方面可能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另一方面可能导致孩子胆小怕事,不敢表达自己。

  尊重孩子的隐私

  孩子希望受到尊重。因此,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些空间,允许他们保有自己的隐私,侦查举止会破坏孩子对家长信任。父母和孩子可以制订一个专属的“孩子的隐私合同”,写下什么事情父母可以知道,哪些事情属于孩子的隐私。

孩子如何与家长沟通10

  宝宝在两岁的时候是很调皮的,他们可能会经常做出一些让家长生气的事情,在幼儿教育中,家长想和他们讲道理,但是家长们看着两岁大的孩子说,这么小的孩子话都不会说还能和他们讲道理吗?是的,我们可以用一下三个方法和宝宝讲道理。

  1、用孩子体会过的感受讲道理

  我们往往对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有一个很深的记忆。美美不到1岁时,对家里的电饭煲煮饭时冒的蒸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老想伸手去触摸,我们都很担心会烫着她,于是就教育她说这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你可能会被烫伤的,但是她就是听不下去。终于,在一个冬天的早晨她停止了这个危险的.举动,愿意就是她摸暖气管时被烫了一下,我告诉她这就叫“烫”(后来我摸了暖气片,真的是很烫),于是她就记住了。当她再伸手去摸锅里的蒸汽时,我就告诉她“烫,暖气烫了你,白汽也烫”,还带她走到暖气边。这时她就开始边说“烫”边后退,也就不再靠近蒸汽了。

  2、让孩子从大人的感受中懂得道理

  孩子其实非常善于察言观色,他们经常在大人不注意的时候观察模仿。如果大人有不高兴的情绪,他们也会琢磨这个表情的含义。美美不爱吃丝瓜,有一天我做了一个丝瓜炒鸡蛋给她吃,她吃了之后马上就吐出来。起初我们以为是有什么籽,不过把籽全都去除了再给她吃她还是吐。我板起脸来告诉她,如果不爱吃可以告诉妈妈,这样吐得一地脏脏的,妈妈不高兴。她看了我的表情后,低着头也不高兴了,竟然抓起我的手咬我。我告诉她把妈妈咬疼了,她是明白什么是“疼”,因为孩子摔了碰了的时候我都告诉她这叫“疼”。我问她现在妈妈疼了,怎么办呢?美美看着我,想了想,用小手轻轻地摸了摸我的手,相当于给我揉了揉,因为平时我就这样对她的。我非常感动,表扬了孩子。这个就和丝瓜联系了起来,接下来虽然她不想吃,但是也含在嘴里,看着我。最重要的是,她以后很少再咬人了。

  3、让孩子从大人的示范中明白道理

  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孩子听不懂复杂的话,但是父母平常的做法会给孩子一个示范性的作用。孩子在发展自我意识的时候,我知道很多父母都会不自觉地说“这是你的,不要给别人”。久而久之,孩子的确会特别保护自己的玩具以及食物,谁也不能动,包括最亲近的人。美美在这个方面就显得比较没有“心眼”。她也知道什么是自己的东西,但是在家里我们会经常和她交换物品,包括吃的也不是只给她自己吃。所以,当她在外面玩,看到别的孩子为了争夺玩具而哭泣时,她会主动把自己的玩具让给别人。美美当然也有自己物品的归属感,无非是我们不让她独占罢了。同样,如果不希望孩子登到高处危险地向下看,大人也最好不要当孩子的面站在凳子上或床上关窗户。

孩子如何与家长沟通11

  近期,孩子向家中长辈施暴的事件频频见诸媒体,引起了不少市民的关注,更引发了大家对于此类事情的讨论。专家认为,孩子会对家人拳打脚踢,是从小到大的家庭教育造成的。父母应该意识到,管理情绪、与人沟通也是孩子们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

  关键词教孩子控制情绪

  事件女孩“虐妈”致死男孩飞踹家人

  上周,一则“男孩飞踹家人”的视频在微博和朋友圈里热转,这个仅10秒的视频中,孩子连续飞起脚踢向亲人。被踢的女性却毫无办法,只能依靠站在旁边的奶奶阻止。而从男孩和奶奶的对话中,可以得知,男孩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行为,竟只是因为家人不想让他玩手机。此前不久,东北女孩“虐妈”致死的事件也震惊了国人。

  对待此类事件,大部分人都持批评意见,更有不少人指出,“子不教,父之过”,孩子的行为反映出了其家庭教育出现了严重问题。视频热传后,那位男孩的父亲也向媒体作出了回应,表示:“感觉最大的责任不是孩子,而是大人的引导。”

  事实上,孩子打骂亲人的事情在生活里也并不少见。家住大岭山的叶小姐也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她告诉记者,在外甥小的时候,自己就因为不让他玩ipad而被打过。更让叶小姐担心的是,因为是小孩,家人并没有意识到他的动手是大问题,有时候反而还以开玩笑的方式说:“姨姨欺负你,我帮你打她。”

  分析

  孩子缺乏情绪控制能力

  对于孩子的打骂行为,有着多年家庭服务社会工作经验的东莞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见习督导、高级主任谢晶指出,它首先体现的是孩子情绪控制能力低下的问题,而这往往是由于家庭教育缺失而导致的。她提出,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关联性,会出现这种暴力行为和他从小到大的生活环境以及父母的教育密切相关。

  谢晶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小孩”,这并不是说父母和孩子会完全一样,而是说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会影响到他/她的成长,尤其是在情绪处理方面。

  例如,如果父母是高压型的,那么孩子就很容易长期处于自卑之中,只知道什么是不行的、什么是不对的,但却很难判断哪些是可以的、是允许的。这种孩子也许平时看起来很乖巧,但其实是将情绪长期埋藏,一旦到了临界点,就会瞬间爆发出来。另外,放纵型的父母也很容易导致孩子情绪管理的失当。这类父母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不仅不了解,也没有想到过教他们表达心情,自然就缺乏相关的教育。孩子无法合理控制、表达情绪,不仅会显现出打骂家人,还有可能出现虐待动物、虐待小伙伴的情况。

  家庭沟通不通畅

  其次,父母和子女的沟通可能也存在问题。谢晶表示,人们常说的“人际交往能力”其实不仅限于跟外人交往的能力,更包括了和父母、亲人沟通的能力。孩子会采取打骂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是他没有办法跟亲人说出自己感受的表现。同时,也体现出孩子并不懂得尊重他人。所以,若孩子出现了类似的情况,父母应该作出反思,是不是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关”上了沟通之门,让孩子有话不能说或者有话不知道怎么说。

  谢晶还提出,如果沟通缺失的情况已经发生,在双方无法很好交流的情况下,借助第三方的力量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例如,可以请社工从专业的方面进行介入。另外,谢晶也建议,家长可以多利用身边已有的资源,建立自己的支持体系,如亲戚、孩子的朋友、学校的心理老师等,都是可以求助的对象。

  关键词与低龄孩子讲道理

  事件

  低龄孩子总唱反调

  小峰的妈妈最近很困惑,5岁的小峰开始变得伶牙俐齿,总和她唱反调,每次和小峰讲不通道理时,她会变得非常焦躁,孩子就哭闹着说“妈妈,你好好说话。”

  当遭遇孩子想要玩具而不得的哭闹,遭遇孩子不认真听话的顶嘴,有时候家长觉得用尽耐心,情绪已无法克制,而“发火”后的父母又十分容易后悔,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则会导致“发火后悔”的死循环。如此往复,家长会产生“我就是脾气不好”的认定,如此一来和孩子的沟通则不会顺畅。

  雯雯想要新玩具,而妈妈认为前两天才买过,不能够让孩子想一个买一个,此时雯雯开始耍无赖,大声哭闹。雯雯妈从讲不通道理到当街训斥,非但没有让孩子安静,反而惹得周围关注的人越来越多。无奈雯雯妈买下玩具,而之后再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孩子这招屡试不爽。

  贵阳一中新世界国际学校杨向伟老师认为,4到7岁的低龄孩子有想法有情绪很正常,这时候家长虽不能一味妥协让步,但也绝不能“以暴制暴”,用语言和情绪压制孩子并不能让她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时候可采用延迟满足,譬如告诉孩子靠日常劳动积分制换取新玩具,一方面能够解决家长当下束手无策的尴尬,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孩子情绪的崩溃,并且对于孩子今后意志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支招

  注重规则意识的培养

  杨向伟老师认可家长须保持冷静,她更倡导温柔而坚定的态度,在沟通时出现障碍并且气氛不对的时候,有三个层次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其一是针对年龄3到4岁的孩子,转移注意力,如让孩子不要过度关注想要的东西;其二是面对能够听进话的孩子,逻辑清晰与之讲道理,分析事情可行的必要性;其三是遭遇孩子情绪十分激动,首先要认可其情绪,让孩子的情绪得到平静,再与之讲道理,不翻旧账,不碎碎念。

  比起当冲突发生再去思考如何稳定场面,家长对孩子平时的规则意识培养显得更加重要,教孩子的不是嘴上说“你不能乱发脾气”,而是让他知道遇到任何事情应该思考对与错和解决方法,养成良好的“反应系统”。

  杨向伟老师介绍,首先父母要思考平时自己教养孩子中有没有无形间给孩子造成的不良暗示,比如虽然没有语言上对成绩有要求,但在表情和表现上却特别在乎孩子的成绩,父母是否言行一致对孩子的情绪养成有影响。

  然后在孩子成长阶段,无论本身的性格如何,父母务必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教孩子必须耐心而冷静,尽量学着幽默一点,语气坚定而不严厉,父母的性格表现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性格。

  孩子生气时

  父母怎么引导孩子处理?

  ●明白生气是人人皆有的情绪,但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表达;

  ●在身体及财物上,既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别人;

  ●不用指责/咒骂/侮辱方法、动作及语言表达不满。

  在日常生活里,父母和子女相处有哪些技巧?

  ●预防胜于治疗,尽量和孩子和谐相处;

  ●态度胜于技巧,要了解子女的兴趣,并对其持客观态度;

  ●沟通胜于控制,学会与子女的沟通之道;

  ●鼓励胜于惩罚,可以使用有效的鼓励方法;

  ●身教胜于言教,作为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看。

  与青少年沟通

  技巧有哪些?

  ●主动聆听;

  ●小心选择谈话时间和地点;

  ●从对方的观点和角度去了解事物;

  ●发出的信息必须清楚;

  ●切忌批评、挑剔、说教和责骂;

  ●观察入微。

孩子如何与家长沟通12

  培育孩子,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相互协助。但许多家长都有一个“无法言说”的苦恼——觉得老师做法不妥,却不知如何沟通。

  比如,面对个别爱使用“语言暴力”的老师,家长不知该向谁反映。孩子上一年级的张女士称,班里的体育老师特别爱斥责孩子,经常说“见过笨的,没见过你们这么笨的”之类的话。——

  一些高年级孩子家长更对老师的“作业体罚”苦不堪言。三年级男孩晨晨的妈妈陈女士很苦恼,因为考试少写了一个小数点,数学老师就让晨晨写一份300字的自我检讨书。类似的检讨书,班里孩子们都写过。很多家长不认可这种方式,想找校长反映,但觉得这位老师在教学上很有一套,害怕沟通之后,影响到老师对孩子的看法;还有家长觉得孩子都觉得没事,大人不用想太多;也有家长担心,长此以往,孩子会认为体罚是一种常态,影响到孩子的心理。

  当遭遇“粗暴”型老师时,家长们有百种心态,是该忍受,该接受,该反抗……还是有更好的沟通方式?

  圆桌第1问:

  对老师的不当言行

  家长该持何种态度?

  需要给老师“提醒”或“帮助”

  教师是学生生活中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老师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所以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老师是应该及时得到“提醒”或“帮助”的。

  家长和教师的沟通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家长和教师之间建立起良好有效的沟通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很关键的。所以我建议,家长要善用“沟通”这把金钥匙,在发现老师在教育上的一些问题,或言行上一些不妥之处时,应该放下思想包袱,采取恰当的、理性的方式,及时、主动地与老师进行沟通。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应该成为紧密的合作伙伴。老师和家长要相互接纳彼此的不完美,彼此尊重、理解,加强沟通,真诚协作,只有双方很好地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好地共同陪伴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圆桌第2问:

  当孩子遭遇不当对待

  该如何与孩子沟通?

  安抚孩子情绪 引导孩子理解老师

  首先要明确的是,老师这么做,肯定是不对的,有悖师德,无论是各级教委,还是学校,都已经把上述类似的语言列入“教师师德禁用语”,罚抄作业等列入体罚等严禁行为。学校对此也有明确的`规定和教师师德培训。

  但师德教育没有做到常抓不懈的学校,难免会有疏漏。而现在的孩子,更往往是全家六个大人精心呵护宠爱出来的。作为家长,一个孩子咱们经常都手忙脚乱管不好,所以不难想象一些老师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狼狈样子。

  性子急、修养欠缺的老师禁不住会口不择言,选择他认为见效快的方法。作为家长,要先对孩子做好疏导工作。从情感上给予支持,用同理心进行抚慰,比如“老师怎么怎么对你,你很伤心(委屈,愤怒等)是吗?妈妈很理解你的感受…”其次是理,要明辨是非,先承认老师说的或做的欠妥,这里要注意分寸。不是全盘否定,因为家长否定老师,老师在孩子心里的威信下跌后,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就更会消极被动,减弱学习动力,长远看孩子受到的损失会高于这次事件。

  再次要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体谅宽容,想想老师的难处。

  最后,指导孩子以后犯了错误,主动找老师承认,主动改正。错误谁都会犯,如果认识到并主动改正,还会有几个老师不依不饶?孩子的工作做过后,可以观察一段时间,如果老师仍有不当行为,家长就有必要与老师进行沟通。

  比如先问问老师,孩子近期的表现,让老师说说孩子的优缺点,解释可能存在的误解或误会。然后,家长可以向老师介绍孩子的个性。比如孩子性格敏感,这样老师就知道不能对孩子说太重的话;比如孩子性格倔强逆反,吃软不吃硬,老师自会反思教育方法…这样的交流,家长表达与老师一起教育孩子的积极态度,既承认了孩子的问题,又让老师了解了孩子的其他优点和个性,老师自然会改变对孩子的方式。

  把遇到的问题,当做孩子成长的契机

  特邀观察员:李文华(首师大副教授,北京市语文现代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孩子的成长需要鼓励表扬,也离不开批评惩罚,没有惩罚的教育不能说是完整的教育。当然,这要看惩罚的动机和目的,不能是因为一时的情绪难以平复而惩罚,那叫使气;也不能是没别的办法了而惩罚,那叫黔驴技穷;更不能是图省事而惩罚,那是不负责任。我们所期待的“惩罚”,里边一定是蕴含着教师对学生深刻的爱与期待,老师为学生想得深远,有时可能超过了我们家长。

  比如因少写了一个小数点,数学老师让写一份检查。我认为,这份300字的检讨书,一定比说一句“别马虎啦,下次注意”有效。老师希望他这一次就牢记终身。

  “还有孩子都觉得没事,大人不用想太多”。家长总怕孩子心理上承受不了,觉得自己受委屈是正常的,但无法忍受孩子受委屈。但为何孩子却觉得没事?因为说话有语境、做事有情境,老师和学生朝夕相处,师生之间有着万千的情感联系,即使老师态度生硬了一点,那份期待学生好的心情,孩子们也是能体会到的。

  这里家长要做的是,鼓励孩子认真对待这300字的检查,不是给老师完成任务,而是促使孩子培养做事认真、准确的一次极好的机会。

  如今孩子的教育太难太复杂,单靠学校、老师或者单靠家长都难以完成。今天的家长和学校比任何时代都更需要相互支持,所以相互的理解和包容,就显得更加迫切。家长对老师越多一份理解和尊重,老师就会越多一份付出,而且他们会因为家长的支持而越干越起劲。

  圆桌第3问:

  认为老师做法欠妥,家长该如何与老师沟通?

  希望家长能中立、多角度地看问题

  )首先,体罚孩子的老师,我觉得只是教师队伍中极个别的。但个别现象,却常容易被社会舆论放大。比如,透过一个老师的不当行为去评判全体老师。从这种角度来说,这是不是也算一种对教师的“暴力”呢?

  “教育是为了让孩子养成健康人格,做一名合格公民”,这是学校和家长培养孩子的共同目标。只不过方法、途径不同。所以,我希望家长都能站在中性立场、多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家长先想想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老师这样做是常态,还是偶尔的针对某个孩子的教育上的偏颇或无力?

  其次,家长对孩子的性格、秉性最了解。出现类似问题,我觉得家长应该先跟孩子及时沟通,追问几个为什么,详细了解情况。让孩子谈淡自己的看法,一起冷静讨论问题,看看孩子是否也有欠妥之处。

  最后,如果老师的“体罚”“语言暴力”等行为是一种常态,而非极个别现象,家长可以及时跟学校交流,如今的学校都很透明,不会袒护老师的不当行为。

  “给老师提意见,老师以后会不会打压孩子?”这种顾虑家长可以打消。老师不会故意针对某事某人而在班级中丧失威信。相反,这还是促进教师和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大部分老师具备良好师德,期望和家长一起教育好孩子,大家目标想法一致。另一方面,老师也处于各种监管之下,一般不会有过激行为。但沟通交流时注意用平等尊重的态度,才能更好地达到一致教育的目的。

  沟通之前,深入了解原因

  教师和家长都是孩子的成长导师,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基本认知,影响着孩子的正常情感,影响着孩子的价值判断。如果两位导师出现了分歧、误解,甚至积怨,那么夹在其中的孩子会有极大的困惑,有时还会使问题加深、加重。

  但是怎么沟通呢?我建议还是直接交流为好,这就要求家长在问题面前要冷静。家长可以以了解情况的方式和老师沟通,了解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发现真正的问题究竟在哪里,在此基础上表明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困惑。

  有时可能会是教师的教育思想有问题,造成对学生的“暴力”;有时可能是教师缺乏针对性的教育方法而产生的情绪急躁、失控;有时是教师缺乏教育经验,采用了违背教育规律的不恰当方法;还有时是孩子出于对自己的保护,没有反映事情的全貌,造成一些误解。

  所以现象背后的原因很重要,这也是问题能否在教师和家长之间得到解决的必要条件。多数情况下,如果教师犯的是“善意的错误”,经过沟通增进了解,双方会在共同目标的基础上使问题得到缓解和改变。但是如果事实确实严重,教师又执意不改,那么家长必须向学校反映,保护孩子身心健康,维护孩子的合法权益!

  孩子的成长也是家长的成长、教师的成长、社会的成长,所以责任是我们共同的,为孩子撑起一片祥和的天空,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孩子如何与家长沟通13

  1、学会倾听,且允许孩子发脾气。

  学会倾听,是沟通的第一步。假如孩子正为某事在气头上要允许他发脾气。家长不妨先坐好,安静地看着孩子,全神贯注地倾听,停下手边的工作,这等于告诉孩子:你是被我们在意的,我们在认真地听在注意你所说的感觉或问题。

  2、真诚地作出反应,表达父母的真实感受。

  3、不取笑孩子,孩子的想法和家长是不同的,不管孩子说什么,除非孩子自己也在笑,否则别去笑他。当孩子很认真的向你诉说,你轻蔑或不相信的态度,只会伤害孩子,而且以后也不再愿意跟你说。交谈中的`幽默是好的,但要小心使用幽默,要看孩子能否了解幽默与取笑的不同。

  3、家长主动与孩子分享,当然,做家长的,不需要把心中的担心向孩子表明,去增加孩子担忧的心理负担,但有时不妨主动地与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感受,及对事情的看法,孩子当然也就比较容易向你诉说他的心情、感受与看法了。

孩子如何与家长沟通14

  许多家长一直觉得现在的孩子不理解当父母的心,觉得自己的孩子很不懂事,从不听父母的教导,很任性。但当父母的是否想过自己有没有很好地与自己的孩子沟通过。暑假期间,大多数家长都因工作忙没有时间或经济条件不允许,故不能带孩子外出旅游,但平时也很少有时间陪孩子,有时就只在吃饭的时候叮嘱几句,叫孩子要好好复习功课,不要只顾着玩,跟平时上学时间差不多,也没有特别的沟通。

  在这里提出几个在暑假里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方式供家长们参考:

  一、带孩子外出旅游

  经济条件允许可以去参观古迹名胜;没钱也没关系,因为没钱人也有没钱人旅游方式。一般的孩子都对外面充满好奇心,这一游,不但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并且在欣赏自然美景的过程中与孩子进行了一次很好的交流,同时也清洗了孩子被“污染”了的心灵。

  二、带孩子参观自己的单位或工作场所

  让自己的孩子明白自己为了赚钱供他们读书不辞劳苦,让孩子从中感受到父母的伟大。这种情境下,孩子们都会默默地下定决心,好好读书,为父母争一口气。

  三、晚上尽量拒绝一些可去可不去的邀请或少打几回麻将

  用一些时间像朋友般地陪孩子看看共同喜欢的电视节目或电影;家里有电脑,可以陪孩子一起上网,引导他们健康上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四、陪孩子逛逛街,从中让对方了解彼此的爱好。

孩子如何与家长沟通15

  1、导入尊重感。在与家长交往的过程中,老师应做到文明礼貌,尊重对方。老师通常比家长更熟悉教育知识和教育手段,懂得教育规律。决不能以教训式口吻与家长谈话,特别是当其子女在学校闯了祸”的时候,老师仍要在谈话时给对方以尊重。也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训斥家长,这不仅使家长难堪,有损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而且家长一旦将这种羞愤之情转嫁于孩子,极易形成孩子与老师的对立情绪。当与家长的看法有分歧时,也应平心静气地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关系,既要以礼待人,更要以理服人。

  2、流露真诚感。用真诚的语言或行动去与对方沟通,使其感动的方法。以诚感人要求诚与情密切配合,要使人动情,唤起人的'真情;以诚感人要做到诚与真结合;以诚感人还必须伴之以虚心,否则难以取得对方的信任。

  3、评论孩子要客观如实。

  4、注意谈话形式与方式。老师与孩子家长的关系应是平等的同志关系,老师与家长的谈话,切忌用教训式语气,而应像对待同志或客人那样用商量或交流的口气;态度要随和,语气要婉和,语态要真诚,语调要亲切,语势要平稳,语境要清楚,语感要分明,使家长一听就明,能准确把握要旨,领悟当家长的应做些什么,从你的谈话中受到启发。

  5、语言务求得体和有分寸。

  6、谈话要委婉和注重可接受性。老师和家长谈话时,一般应先讲孩子的优点,后讲缺点,对孩子的缺点也不要一下讲得过多。应该给家长一种感觉:孩子每天都在进步。惟如此家长才会欢迎老师,愿意接受老师的建议,愉快地与老师合作,对孩子的优缺点也能正确认识和正确对待。要把握好沟通步骤的时序。哪壶先开提哪壶”,先说说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等家长有了愉快的情绪,再逐渐提一些建议,家长会更乐于接受。因为同一件事,往往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描述它,为了使人们乐意接受,我们就可尽量从人们的心理易于接受的那一个角度去叙述,尽量避免那种容易引起人们反感的角度

【孩子如何与家长沟】相关文章:

孩子如何与家长沟通10-19

孩子与家长如何沟通02-09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07-25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优)07-25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精华]07-28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胆量11-23

家长如何为孩子选择奥数班11-12

家长如何带领孩子备考小考10-23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精选16篇)07-02

家长如何跟孩子沟通技巧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