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与孩子沟

时间:2024-07-26 17:17:32 职场资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必备15篇】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1

  一、重视第一次家长会。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必备15篇】

  一般新生入校不久,学校就会组织第一次家长会,为的是给教师和家长建立一个初步沟通交流的平台。在这次家长会上,新班主任一般会简单的介绍自己和班级的情况,这个家长会你一定不能缺席,通过这个家长会,你会对老师气质风格有一个总体的评价,等今后具体打交道时会把握好分寸。

  二、主动和老师联系。

  发现孩子成绩或其它方面有问题,你可以主动和老师联系。如果电话不方便。可以约定老师在他(她)工作不忙的情况去学校办公室里面谈,谈话时,把问题和自己的想法简单讲给老师,不要过多的倾诉自己的不满和怨愤,多听听老师给你的建议。每学期期中或期末学校都会召开学生家长会,散会后,你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再多和老师聊几句,千万不要因为等老师谈话的家长多就放弃机会,因为为了开好家长会,班主任一定进行了大量准备,对每个学生的情况都心中有数,但限于时间,很多话不能全部说出。抓住这个时机和老师交流,你会对孩子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三、运用新媒体平台互动。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微信微博迅速成为时尚快捷的沟通交流平台。家长可以通过微信圈和老师进行实施互动交流。有的班主任已经建立了自己班级的家校互动微信圈。把好的经验文章分享给家长。同时把它作为展示把室内日常学习管理的窗口,每天发发图片让家长及时了解班级动态,你一定不要错过这个这个好的交流平台,每天都上去看看,定有不少收获。

  四、敢于亮丑。

  孩子在家里有什么坏习惯,在社会上是否接触了不良的人,这些你都要特别留心,一旦发现有问题,不要替孩子遮掩,也不要用粗暴的办法打骂,要及时和班主任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和老师一起想办法帮孩子改正错误。

  五、和老师沟通的禁忌。

  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希望老师对孩子好一点,于是就给老师送,害怕不送礼孩子在班里受气。有的家长礼数周全,班科任全部送到。殊不知这样做是害了孩子,老师一旦收礼,在教育孩子是肯定会有所顾忌,这样容易放任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反而是害了孩子。近年来,师风日下,和家长盲目送礼不无关系。其实,大多数老师还是爱岗敬业的,只要是听话爱学习的孩子老师肯定喜欢。只要家长不送礼,师风自然就会好转,风清气正的环境才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长跟孩子老师沟通注意事项

  主动联系

  有些父母有一种误解,认为主动联系会打扰老师的工作,担心老师工作繁忙不欢迎父母主动来联系。其实,老师忙的就是教育孩子,父母主动来交流,不仅能让老师感受到家长在孩子教育上的积极态度,还可以提供许多孩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帮助老师更全面地了解、理解孩子,让双方展开有效的配合。

  经常联系

  父母千万不要忽视针对孩子点滴的进步与老师进行交流,更不要等问题成了堆再去和老师联系。平时,孩子的发展是一种比较平稳的量变过程,但是质变就孕育其中。要想发现微小的变化,抓住闪光点,在萌芽状态时实施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就必须经常联系。

  经常定期的联系,可以使每一次联系逐渐变得简短、有效率。由于是经常联系,就不必每次都介绍前面的情况,能突出主题,只交流新情况、研究新措施。

  适时、适度联系

  联系的频率要因孩子情况而异,更要尊重老师的意见,一般以一周至两周联系一次为宜:间隔太短没有必要,还会增加老师的负担;间隔太长,则会失掉经常联系的优势。

  把话说在当面

  不要害怕和老师沟通,老师最不怕的就是有话当面说,最害怕的是瞒他、骗他。千万不可当着孩子一套、背着孩子一套,更不可当着孩子埋怨老师、指责老师,降低了老师的威信也就降低了父母自己的威信。

  对老师把话说清楚,有助于老师全面认识自己的孩子,也有助于老师的工作。只是父母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要全面了解情况,力争传达给老师的信息是符合实际的。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2

  1、家长一定要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沟通,千万不能高高在上,甚至总不理解孩子已经成熟、长大,有可能让孩子觉得没有办法与父母交流、沟通,甚至觉得父母无法理解自己。

  2、家长一定要多一些包容、多一些耐心,尤其是当孩子已经有独立意识时,一定要多包容孩子的念头,然后让孩子勇敢表达,有更多的机会表达。

  3、家长也要使用技巧与孩子沟通和交流,有效缓解沟通不畅的问题,比如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同时对孩子的意见和建议多给予一定的肯定,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同时当孩子有一些非常好的念头时,这时一定要鼓励孩子勇敢去做,而不是总给孩子破冷水。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3

  1、理解,是一种无条件的喜爱与尊重的情感,他需要你的无私和爱心,应该知道做父母的如果不能理解他们,孩子就会向外寻找理解他们的人,反之父母若能理解他们,他们就会感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愿意与父母交流、沟通,只有先去理解而后才能够正确引导。

  2、注重亲子教育,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关注他们的成长,有的父母虽然与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经常沟通,大多数父母都是以忙为理由忽视亲子教育,父母的亲子教育应该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前面,所以父母应全身心的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断学习,提升教子能力,才能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爱戴。

  3、平等沟通,平等相处,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但是沟通不只是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更不是丢给他们一个笼统的好孩子、坏孩子的概念,父母应该树立平等沟通、平等相处意识,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时,作为孩子的养育者,如果总是难以忘记自己教育者的角色,就会在和孩子沟通时难以保持平等的地位。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4

  感谢老师的信任,让我有机会在这里和各位家长一起交流“关于与孩子沟通的话题”。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是每一个家长的愿望。下面谈谈我们家的.做法。主要有六点:

  1、要树立家长的形象。家长要爱学习、爱工作,少打牌、少打麻将、少争吵。同时,家长之间要团结、和谐、协商,在孩子心中树立正面形象,为孩子做好榜样。

  2、要进行适当的分工。当与孩子发生冲突时,不要两个家长一起上。等大家都平静了,另一个家长要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先检讨《资料库》家长的做法,再指出孩子该如何如何。

  3、要参与孩子的活动。家长要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锻炼、游戏、娱乐,参与孩子的活动,才能进入孩子的世界,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才有共同的语言。

  4、要关心孩子的利益。政府如果不关心群众的利益,干群关系就会紧张。电脑游戏、MP3、奖金、肯德鸡等都是孩子的利益。你关心他的利益,他才把当你朋友,才跟你说心里话。

  5、要尊重孩子的情感。孩子大了,对情感的要求越来越高,渴望得到家长的尊重。家长要创造宽松的家庭环境,与孩子说话,态度要诚恳,要尊重孩子,孩子才愿意与家长沟通。

  6、要讲究谈话的技巧。家长与 孩子谈话,不要见面就指责,要本着“爱心、信心、耐心,不定性、不指责、不失望”的心理,采用“先外后内”、“先轻后重”、“先扬后抑”的谈话技巧。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5

  1.我们首先要教给孩子,怎样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内向的孩子常常在心里说话,以为别人都知道了,实际他并没有说出来。提醒孩子,必须说出来,别人才能知道。(说出自己的感受)

  2、鼓励内向孩子交少数几个好朋友,而不是强迫他们跟所有的孩子都要成为朋友。

  内向的孩子更珍惜友谊,他们也通常在少数朋友面前可以更放松更开心。不必强迫内向孩子一定要在众人面前做什么样的表演,这是他们最讨厌的事情。但是可以适当组织小规模的聚会,给他们机会在小群人中间表现。对于家长我们要沟通,多带孩子走出家门,给孩子创造多与小朋友见面、交往的机会,扩大孩子的人际交往圈,增加宝宝的社交经验。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小伙伴。经常带孩子出去和小朋友玩或者请小朋友来家里玩,引导孩子与人交往,使孩子体验到人际交往的乐趣。

  3、帮助内向的孩子动起来。

  内向的小孩爱静不爱动,所以很多时候需要大人提醒他们去行动,需要大人帮助他们走出内心世界,跟外面世界沟通互动。

  内向的孩子也更喜欢生活有规律,不喜欢过多的变化和刺激。所以,平时我们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当必须有变化时,我们要提早跟孩子讲清楚,给他更多的时间做心理准备,这样他能更好地调整自己、应对变化。

  4、为宝宝酿造自信

  对于害羞、内向的孩子,家长老师要多鼓励孩子,允许他的探索行为,引导他与周围不同年龄人的接触、交往。如见到邻居家的奶奶、爷爷主动打招呼,看到邻居家的小姐姐在骑车,鼓励宝宝也去试试。对孩子要尊重,关爱而不溺爱;多鼓励和表扬,但不过分夸耀。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6

  注意倾听

  初中家长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倾听,用心倾听孩子的诉求,对于孩子诉说的内容,一定要用心的倾听,并且最好能够给出适当且满意的回应,这样才是有效沟通的前提。

  宽容与严格相结合

  家长教育孩子,老师教育学生,说的最多的也是“严格要求”。的确,严格要求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使孩子按照成人理想的模式发展,少走弯路,这方面有不少成功的范例。但是更多的`还是要宽容,宽容更多的是对孩子感情、心灵上的宽容,让孩子有健康的心态在宽松的环境下接受严格的教育。

  平等交流

  家长在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要保持平等的交流,不能居高临下的命令孩子,如果总是命令孩子一方面可能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另一方面可能导致孩子胆小怕事,不敢表达自己。

  尊重孩子的隐私

  孩子希望受到尊重。因此,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些空间,允许他们保有自己的隐私,侦查举止会破坏孩子对家长信任。父母和孩子可以制订一个专属的“孩子的隐私合同”,写下什么事情父母可以知道,哪些事情属于孩子的隐私。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7

  “孩子最近这一阶段感觉性格有点叛逆,跟他说话都听不进去。不爱学习,晚上做作业还有些拖沓。”不少家长对阶段孩子的反常十分苦恼:大人为孩子上一所好的学校到处奔走,但感觉孩子不能理解家长的苦心。

  不少“小六”家长发现,“叛逆、难沟通、做事拖沓”成了家长们诉苦时口中出现较高的词。说话孩子听不进去,让孩子写个作业说了七八遍还是没动静。不少家长在为奔走辛劳之下,对孩子的“叛逆”甚至有点上火。

  孩子叛逆?家长注意沟通方式

  教育专家表示,孩子即将进入初中阶段,这个时期,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发育阶段,心理开始有所变化,其实就是开始思考问题了。“孩子的自我意识不断加强,知道家长和老师说的不一定全部都是对的,所以会表现得比较叛逆,也难以沟通。”

  此时,家长不应盲目的否定,即使孩子的观点是错误的,家长也应重视方式的使用,以一种孩子容易接受,尊重孩子的姿态,给予引领。

  家长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孩子很多时候抗拒的不是家长的沟通内容,而是家长高高在上的沟通态度。”沟通的效果不取决于家长到底说出去了多少,而是取决于孩子听进去了多少。因此,这个阶段的家长一定要少言、慎言、多听、多看。

  做事拖沓?家长需考虑是否人为导致

  至于做事拖沓,这个问题也是因人而异,有些孩子拖沓,可能是性格习惯;有些孩子,可能是存在抵触情绪,所以才人为的拖沓。所以家长对待这个问题,还是得灵活,多考虑下拖沓的`原因。

  “孩子进入小学高年级,对于学习已经有点疲了,对于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些应对方式,所以比较拖沓。”孩子的拖沓可能是学习兴趣的问题。如果有兴趣了,就有自主性了,有自主性了,就不会拖沓。

  同时,家长还应考虑孩子的拖沓是性格使然还是人为所致。如果是孩子故意拖沓,那家长就得思考为什么孩子有抵触情绪,解决根本。

  和孩子沟通:不唠叨,忌说教

  阶段,孩子的心理由于面临着升学或者择校,变得细腻而敏感。与这个阶段的小孩子进行沟通,不论是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家长都应该关注孩子细微的心理变化。

  做好沟通准备

  为了让沟通更有效果,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不要太随意。在沟通之前,家长必须有所准备。比如,就沟通事项,家长双方之间的意见要先统一,同时还要考虑孩子的承受度,比如择校问题。

  选好沟通场合

  有些家长在吃饭的时候心血来潮,直接对孩子在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责难式的沟通,这可能会让沟通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家长在阶段,对孩子的教育尽量是单独的,谈话性的,避免公开的训斥。孩子在十几岁的年龄,最好面子,自尊心很强。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尤其是在他的老师和同学的面前。

  用好沟通典型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少家长都喜欢用同龄人成功的案例和自己的孩子进行比较。沟通切忌不要总是在孩子耳边讲,自己怎样为他付出,拿自己小时候与他对比或拿别的孩子与他对比。这样做,只能招来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就事论事,具体的分析问题,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埋怨、比较。

  语言精炼别说教

  和孩子沟通要把握谈话的时间,切忌唠叨。在沟通的过程当中,直接简洁地和孩子说明沟通内容即可,过度唠叨反而会让沟通失去效果。同时家长需要改变只说不做的教育方式,尽量避免苍白的说教,而是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出表率。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8

  一、以礼待人,用微笑打动每位家长

  作为一名教师,只要是踏进幼儿园的那一刻起,就必须要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衣着整洁,精神焕发会给家长留下美好的印象,这也是对家长的尊重。在外人看来,教师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职业,我倒觉得除了教书育人以外,更是为孩子和家长服务的。我会在来园、离园时与他们很热情的打招呼,我的微笑和热情可以拉近我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在面对家长的指责这种特殊情况时,要克制自己的怨气,不要和家长争执,更不要挖苦讽刺孩子而伤及家长,脸上要充满微笑,那么无论是在多么尴尬或困难的场合,都能轻易渡过,赢得家长的好感,体现自己的宽容大度,从而最终消除误解和矛盾。

  二、以理服人,用真心感动每位家长

  面对自己孩子存在的各种问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往往束手无策,他们很苦恼,也很着急,他们迫切希望从教师那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地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将会增加家长对我们的感激和信任,从而树立自己的威信。在与家长的沟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语要委婉

  教师面对比自己年长的家长,不能居高临下,我们不要使用你应该”或你必须”这样命令性的.字眼,而应该说我认为……”或你认为怎样?”这些婉转、协商性质的词语,这样家长更乐意也更容易接受我们的建议。当然也不能过于谦虚,在确定无疑时,语气也应该十分肯定,让家长相信你的意见是不容质疑的。

  2.要有针对性

  在解答家长的疑惑、给家长建议时,一定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要仔细认真的观察每位幼儿,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优缺点以及你采取了哪些教育措施,需要家长的怎样配合等等,不能模糊不清,泛泛而谈,让家长不着边际,听似全有理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产生失望情绪,进而对教师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

  三、换位思考,用诚恳的态度以心换心

  如今,幼儿园里年轻教师越来越多了,好多教师尚没有为人父母的角色体验,有的即便是已经做了母亲,在与家长沟通时,常常会遇到难以达成共识的局面,这就要求所有教师要了解父母的角色,并从父母的角色去体会家长的心情和需求。孩子在集体活动中有时手或头碰破一点皮,家长接孩子时十分惊讶、十分心痛是肯定的,而有的教师表现得若无其事的态度,认为家长大惊小怪,那么,一件小事立即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对自己孩子不够关心,对工作不够负责,进而影响家长与教师的关系,给家园沟通设置了障碍。如果教师从孩子父母的角色去心疼孩子,或是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受伤的孩子是自己的孩子,那就会很自然的理解家长的心情,处事态度也会大不相同,那么家园沟通就不会受阻。无论运用何种方式、何种技巧与家长沟通,最为关键的是要以诚待人,以心换心,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理论水平,这样才可以架起心与心的桥梁。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9

  1、在心灵上不要刺激孩子,要给自信力,不说伤害孩子自尊的话,要多给鼓励安慰。

  2、不要总拿孩子和别人比,这样孩子很难过。说题简单还不会,而且别的缺点全出来了,孩子很反感这样做。

  3、不要在别的家长面前揭孩子的短。

  4、不要用暴力,好话好说。不要啰嗦起来没完,婆婆妈妈的。

  5、应该和蔼一些,多些快乐的气氛,对孩子理解一些,不要让孩子在家里感到比在外边还紧张。

  6、和孩子沟通不能太急躁,要有耐心。批评要适当。

  7、不要以成绩为中心,要给孩子动力。

  8、多和老师沟通,找出孩子的不足。

  9、根据孩子的心情选择适当的话安慰。

  那么,考试后家长应该怎样科学而有效的和孩子沟通呢?除了要注意以上孩子们提出的意见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急于问孩子的成绩,(孩子的成绩可以先问老师。)要学会暂时给孩子一个空间,尊重孩子的隐私。有些孩子没考好,本来心情就糟糕,家长一问更烦。其实,家长不问孩子也憋不住,会慢慢流露的,这个时候再让他尽情地说,他会说的滔滔不绝,给他发泄的机会。

  2、不要在吃饭的时候谈论,可以转移一下谈论的话题。即使避免不了,家长也要先学点深沉,让孩子先说,引孩子多说,以摸清他的心理,暴露他的问题。

  3、一定要以鼓励为主,帮助孩子树立信心。特别是当孩子考得不好的时候,要善于引导孩子找出不足,帮助他采取补救措施,对他表示同情。

  4、不要强化孩子的弱科,如你的数学不行等等,这样时间一长会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和误导。正确的做法是,要给孩子以积极的心理暗示:我能行,只是没发挥好,潜力没出来等等。

  5、要注意激发孩子对自己考得不理想科目的信心,找到不理想科目中答的理想或比较满意的'地方,让孩子看到希望,认识到如果能加强一下其它方面的学习就好了。

  6、要提前和老师沟通,较彻底的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然后有地放矢的和孩子沟通,掌握谈话的主动权和针对性。

  7、以民主和商量口气和孩子沟通。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让他感觉到父母是真关心他,在教育孩子时最好把自己先摆进去。比如,这次你没考好我们有责任,你认为我们该注意哪些好呢?

  8、千万别刺激和伤害孩子的自尊。把老师表扬孩子的话转告给孩子,把老师批评孩子的话婉转的提示给孩子。

  9、不要附和孩子和孩子一起埋怨老师。要引导孩子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

  10、最关注的不应只是成绩,更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态度、方法、思想品德等。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10

  孩子需要家长的理解与鼓励。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新的思想,孩子要适应这些新的变化。原来在家中是所有人的中心,受到事无俱细的照顾,现在离开父母、离开家,感觉自己孤伶伶一个人,心里的落差也不小;还有很多生活技能需要学习。短时间内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他的心理一定会起波澜,调整自己的过程中也需要家长的理解与包容。长大是他自己的事情,他势必要走出这一步,上大学是他独立生活的开始,也是他步入社会的起点。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包容他们的一些小情绪,更要鼓励他们,给他们信心,让他们勇敢地面对未来的一切。

  家长要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很多时候孩子跟我们家长说话是不需要我们指指点点的`,他最需要的是我们的倾听与理解。他倾诉出来排解了心中的压抑目的就达到了,其实他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我们在适当的时候提些建议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唠叨,倾诉不成,又受到你的教训,他还愿意跟你谈心吗这个时候沉住气,别着急,火急火燎的会坏大事。

  教会孩子一些解决生活难题,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和能力。生活本身就是一部丰富的教科书,让孩子们有空间自己去读、去写,就是一种有效的帮助。现实生活中会不断出现意料不到的事情,要让他们学会应对这些突发事件、突然压力的经验和能力,学会更加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家长可以指导孩子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如何制定解决问题的步骤、怎样选择行动方式、怎样有效交流沟通等。

  把孩子当成我们的朋友同事一样地平等对待。上大学了,我们要清楚地明白他已经长大成人了,不再是以前那个惟命是从,不敢违抗的小孩子了。他有他的思想,他有他的人生。我们还是把他们当做朋友吧,一个能真正谈心、交流,平起平座、互相鼓励的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家有大一新生,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思想观念,陪孩子走好这个过渡期。不扮演权威教导者的角色,而是成为一个陪伴者,不轻易施加观点,鼓励自主思考,多元成长。关于人生的课,更多的是在生活中悟,而不是在课堂上学,要让孩子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体验。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11

  宝宝在两岁的时候是很调皮的,他们可能会经常做出一些让家长生气的事情,在幼儿教育中,家长想和他们讲道理,但是家长们看着两岁大的孩子说,这么小的孩子话都不会说还能和他们讲道理吗?是的,我们可以用一下三个方法和宝宝讲道理。

  1、用孩子体会过的感受讲道理

  我们往往对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有一个很深的记忆。美美不到1岁时,对家里的电饭煲煮饭时冒的蒸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老想伸手去触摸,我们都很担心会烫着她,于是就教育她说这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你可能会被烫伤的,但是她就是听不下去。终于,在一个冬天的早晨她停止了这个危险的举动,愿意就是她摸暖气管时被烫了一下,我告诉她这就叫“烫”(后来我摸了暖气片,真的是很烫),于是她就记住了。当她再伸手去摸锅里的蒸汽时,我就告诉她“烫,暖气烫了你,白汽也烫”,还带她走到暖气边。这时她就开始边说“烫”边后退,也就不再靠近蒸汽了。

  2、让孩子从大人的感受中懂得道理

  孩子其实非常善于察言观色,他们经常在大人不注意的时候观察模仿。如果大人有不高兴的情绪,他们也会琢磨这个表情的含义。美美不爱吃丝瓜,有一天我做了一个丝瓜炒鸡蛋给她吃,她吃了之后马上就吐出来。起初我们以为是有什么籽,不过把籽全都去除了再给她吃她还是吐。我板起脸来告诉她,如果不爱吃可以告诉妈妈,这样吐得一地脏脏的,妈妈不高兴。她看了我的表情后,低着头也不高兴了,竟然抓起我的手咬我。我告诉她把妈妈咬疼了,她是明白什么是“疼”,因为孩子摔了碰了的时候我都告诉她这叫“疼”。我问她现在妈妈疼了,怎么办呢?美美看着我,想了想,用小手轻轻地摸了摸我的'手,相当于给我揉了揉,因为平时我就这样对她的。我非常感动,表扬了孩子。这个就和丝瓜联系了起来,接下来虽然她不想吃,但是也含在嘴里,看着我。最重要的是,她以后很少再咬人了。

  3、让孩子从大人的示范中明白道理

  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孩子听不懂复杂的话,但是父母平常的做法会给孩子一个示范性的作用。孩子在发展自我意识的时候,我知道很多父母都会不自觉地说“这是你的,不要给别人”。久而久之,孩子的确会特别保护自己的玩具以及食物,谁也不能动,包括最亲近的人。美美在这个方面就显得比较没有“心眼”。她也知道什么是自己的东西,但是在家里我们会经常和她交换物品,包括吃的也不是只给她自己吃。所以,当她在外面玩,看到别的孩子为了争夺玩具而哭泣时,她会主动把自己的玩具让给别人。美美当然也有自己物品的归属感,无非是我们不让她独占罢了。同样,如果不希望孩子登到高处危险地向下看,大人也最好不要当孩子的面站在凳子上或床上关窗户。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12

  一、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父母要善于无条件地倾听孩子的心声,态度诚恳。

  二、学习孩子感兴趣的东西

  父母不妨花点时间体验一下孩子迷恋的漫画书、流行音乐、网络等等,不要轻易做道德评价,而要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追求的合理性。

  三、积极调整亲子关系

  父母要将孩子作为宝贵的“家庭资源”,在情感交流上亲子之间要力争达到“信息平衡”,放弃自以为“永远正确”的居高临下的姿态,向孩子学习。

  四、多听听孩子的`意见

  重要的家事,父母可开诚布公地告诉孩子,听听孩子的意见,这样有助于创造平等民主的家庭气氛。

  对青春期的孩子,家庭教育中最忌讳消极的评价,无情的斥责,不断的猜疑,无理的苛求,空洞的说教,自私的溺爱。要使青春期的孩子逐步懂事、成熟,帮助他们解除青春期的种种烦恼,父母们就要用对待青年、成人的态度,来引导少男少女明确自己“准青年”的身份,父母应尽早放手,做一个称职的孩子的“成长参谋”,让孩子对面临的各种问题,学会独立地思考,自觉地积极行动。顺应,才是因势利导的科学态度和家教上策;顺应,才可能被孩子视为朋友。

  青春期的半大孩子,就像蓬勃生长的小树,有顽强的生命力,要给它充足的阳光、空气、营养和水分,这就是理解;但他们精力旺盛,充满梦想和愿望,可能长出歪斜的枝杈,所以,要及时修剪多余的枝杈,保持树干的笔直和树冠的丰满,这就需要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每一位父母只要比孩子“高明一点点”,就可以做一个好园丁,抓住这青春加速成长的关键期。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13

  一、真诚相待,信任尊重家长。

  我们要真诚地与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充分感觉到教师是真心地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着想,对学生有爱心和责任感。班主任要尊重学生家长,摆正摆好自己与家长的位置。家长与教师一样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都肩负着教育好孩子的重任,教师与家长加强联系,目的是共同的。教师与家长其实是同盟军,家长和教师一样应该对孩子的成长起教育、引导和示范作用。家长与教师之间不存在身价、地位的高低之分,教师与家长若能够相互信任,相互激励,则会出现友好、愉悦和互相合作的气氛。所以教师要以真诚与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家长,取得他们的信任,争取他们最好的配合,共同探讨对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以达到共同的教育目的。

  二、与家长沟通,要善于倾听。

  成功的老师通常是最佳的倾听者。倾听不意味着不说话,但倾听绝对是少说话。在倾听时,要听明白家长反映的事情和此次谈话的真正用意。

  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做,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

  三、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对不同类型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和修养都不同,因此,我觉得要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与不同类型的家长进行沟通。如:一是对于素质比较高的家长,我就坦率地将孩子在校的表现如实地向家长反映,并主动地请他提出教育孩子的.措施,认真倾听他的意见和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二是对于那些比较溺爱孩子的家长,我就首先肯定其孩子的长处,给予真挚的赞赏和肯定,然后再用婉转的方法指出其不足之处,诚恳而耐心地说服家长采取更好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三是对于那些对孩子放任不管,把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的家长,要想办法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教育孩子的活动中来,开始主动关心孩子,主动与子女沟通,与学校沟通,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四是对于后进生或是认为自己对孩子已经管不了的家长,我们应尽量挖掘其孩子的闪光点和特长,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对孩子的缺点适时地每次说一点,语气委婉,并提出改正孩子缺点的措施,重新燃起家长对孩子的希望,使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只有这样,家长才会主动地与我交流孩子的情况,配合我共同教育好孩子。五是对于个别不太讲理的家长,或是不理解学校的一些工作安排的家长。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沉住气,先让家长说完,发完脾气和牢骚,并对家长的这种心情表示理解,然后再耐心地以平静的语气与家长解释、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对错,以理服人并体现出自己的宽容大度,赢得家长的好感,从而得到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14

  七心”协力有效沟通

  在亲子沟通的问题上,家长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心呢?有专家认为至少需要童心、真心、细心、专心、耐心、恒心以及狠心,“七心协力”,才会有好的效果。

  家长要有童心感,知童趣。这颗童心里装着好奇、幼稚、善良、乐观以及自由。做父母的若是昂着高高的头,老是用成人的思维去看儿童的世界和问题,就永远走不进儿童的心灵。

  同时,家长要用真心换来孩子的信赖。说父母对孩子不真心,很多人都会反对。但是想想家长为孩子进名校、上兴趣班,有没有与同事邻居攀比的动机?有多少事情听取了孩子的想法或者征得孩子的同意后才敲定下来的?家长犯了错误、对孩子造成了伤害时,能够真心地认错,并真诚地向孩子道歉吗?尊重和民主可能是一件非常美丽的外衣。

  明智的沟通还需要一点“狠心”来把握尺度。“衡量亲子关系好坏的底线是当孩子遇到麻烦和危险时,看他是否敢于对父母说。衡量亲子关系好坏的高线是当孩子犯下严重错误时,看父母是否敢于惩戒孩子以及孩子是否能够承担责任。”显然,做到后者是需要一点狠心的,但狠心不是体罚,更不能是家庭暴力,是要把握度的。

  亲子沟通有“戒律”

  亲子沟通还有不少禁忌,家长应尽力避免。从沟通的话题看,忌三句话不离“学习”。孩子还需要健康、友谊、兴趣爱好、以及自由的心境等。除了谈学习还是谈学习的亲子沟通会非常无聊。忌无原则地攀比,把孩子比得一无是处,信心全无。

  从沟通的途径看,要忌面对面地单一说教。沟通的途径很多,可以谈话、可以玩游戏、可以去远足野炊、也可以书信,单一的形式只会产生单一的效果甚至没有效果;从沟通的方式看,忌父母观点不一;忌父母双重打压;忌冷言与拳脚。这些不能全部戒掉,也要尽力而为。

  坚持寻找有效的沟通方法。争吵、责骂或不理睬也是一种沟通方式,但都不是有效的`沟通方法。争吵、责骂是用声调、身体语言和文字表达出对对方的不满或不接受。不理睬是表达出“我不愿意和你沟通”的信息。然而,父母和孩子总要在一起生活,而双方是最能相互关心的人,如果大家因为不能相互理解而产生隔膜,家里就缺少和谐和快乐,不利于大家的身心健康。有效的沟通至少应表达出“我想了解你”,“我不拒绝你”的信息,在这个前提下,表达自己的看法。如果以前沟通的方式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不等于没有更好的方法可行,坚持寻找新的方法并努力尝试,一定会找到适合自己家庭特点的方法。

  沟通需要热身

  用愉快的语调和孩子打招呼;

  察言观色,确定孩子有心情及时间说话;

  问孩子现在是否能和他聊聊,征求他的同意;

  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切入。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15

  近期,孩子向家中长辈施暴的事件频频见诸媒体,引起了不少市民的关注,更引发了大家对于此类事情的讨论。专家认为,孩子会对家人拳打脚踢,是从小到大的家庭教育造成的。父母应该意识到,管理情绪、与人沟通也是孩子们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

  关键词教孩子控制情绪

  事件女孩“虐妈”致死男孩飞踹家人

  上周,一则“男孩飞踹家人”的视频在微博和朋友圈里热转,这个仅10秒的视频中,孩子连续飞起脚踢向亲人。被踢的女性却毫无办法,只能依靠站在旁边的奶奶阻止。而从男孩和奶奶的对话中,可以得知,男孩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行为,竟只是因为家人不想让他玩手机。此前不久,东北女孩“虐妈”致死的事件也震惊了国人。

  对待此类事件,大部分人都持批评意见,更有不少人指出,“子不教,父之过”,孩子的行为反映出了其家庭教育出现了严重问题。视频热传后,那位男孩的父亲也向媒体作出了回应,表示:“感觉最大的责任不是孩子,而是大人的引导。”

  事实上,孩子打骂亲人的事情在生活里也并不少见。家住大岭山的叶小姐也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她告诉记者,在外甥小的时候,自己就因为不让他玩ipad而被打过。更让叶小姐担心的是,因为是小孩,家人并没有意识到他的动手是大问题,有时候反而还以开玩笑的方式说:“姨姨欺负你,我帮你打她。”

  分析

  孩子缺乏情绪控制能力

  对于孩子的打骂行为,有着多年家庭服务社会工作经验的东莞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见习督导、高级主任谢晶指出,它首先体现的是孩子情绪控制能力低下的问题,而这往往是由于家庭教育缺失而导致的。她提出,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关联性,会出现这种暴力行为和他从小到大的生活环境以及父母的教育密切相关。

  谢晶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小孩”,这并不是说父母和孩子会完全一样,而是说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会影响到他/她的成长,尤其是在情绪处理方面。

  例如,如果父母是高压型的,那么孩子就很容易长期处于自卑之中,只知道什么是不行的、什么是不对的,但却很难判断哪些是可以的、是允许的。这种孩子也许平时看起来很乖巧,但其实是将情绪长期埋藏,一旦到了临界点,就会瞬间爆发出来。另外,放纵型的父母也很容易导致孩子情绪管理的失当。这类父母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不仅不了解,也没有想到过教他们表达心情,自然就缺乏相关的教育。孩子无法合理控制、表达情绪,不仅会显现出打骂家人,还有可能出现虐待动物、虐待小伙伴的情况。

  家庭沟通不通畅

  其次,父母和子女的沟通可能也存在问题。谢晶表示,人们常说的“人际交往能力”其实不仅限于跟外人交往的能力,更包括了和父母、亲人沟通的能力。孩子会采取打骂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是他没有办法跟亲人说出自己感受的表现。同时,也体现出孩子并不懂得尊重他人。所以,若孩子出现了类似的情况,父母应该作出反思,是不是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关”上了沟通之门,让孩子有话不能说或者有话不知道怎么说。

  谢晶还提出,如果沟通缺失的情况已经发生,在双方无法很好交流的情况下,借助第三方的力量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例如,可以请社工从专业的方面进行介入。另外,谢晶也建议,家长可以多利用身边已有的资源,建立自己的支持体系,如亲戚、孩子的朋友、学校的心理老师等,都是可以求助的对象。

  关键词与低龄孩子讲道理

  事件

  低龄孩子总唱反调

  小峰的妈妈最近很困惑,5岁的小峰开始变得伶牙俐齿,总和她唱反调,每次和小峰讲不通道理时,她会变得非常焦躁,孩子就哭闹着说“妈妈,你好好说话。”

  当遭遇孩子想要玩具而不得的哭闹,遭遇孩子不认真听话的顶嘴,有时候家长觉得用尽耐心,情绪已无法克制,而“发火”后的父母又十分容易后悔,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则会导致“发火后悔”的死循环。如此往复,家长会产生“我就是脾气不好”的认定,如此一来和孩子的沟通则不会顺畅。

  雯雯想要新玩具,而妈妈认为前两天才买过,不能够让孩子想一个买一个,此时雯雯开始耍无赖,大声哭闹。雯雯妈从讲不通道理到当街训斥,非但没有让孩子安静,反而惹得周围关注的人越来越多。无奈雯雯妈买下玩具,而之后再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孩子这招屡试不爽。

  贵阳一中新世界国际学校杨向伟老师认为,4到7岁的低龄孩子有想法有情绪很正常,这时候家长虽不能一味妥协让步,但也绝不能“以暴制暴”,用语言和情绪压制孩子并不能让她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时候可采用延迟满足,譬如告诉孩子靠日常劳动积分制换取新玩具,一方面能够解决家长当下束手无策的尴尬,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孩子情绪的崩溃,并且对于孩子今后意志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支招

  注重规则意识的培养

  杨向伟老师认可家长须保持冷静,她更倡导温柔而坚定的态度,在沟通时出现障碍并且气氛不对的时候,有三个层次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其一是针对年龄3到4岁的孩子,转移注意力,如让孩子不要过度关注想要的东西;其二是面对能够听进话的孩子,逻辑清晰与之讲道理,分析事情可行的必要性;其三是遭遇孩子情绪十分激动,首先要认可其情绪,让孩子的情绪得到平静,再与之讲道理,不翻旧账,不碎碎念。

  比起当冲突发生再去思考如何稳定场面,家长对孩子平时的规则意识培养显得更加重要,教孩子的不是嘴上说“你不能乱发脾气”,而是让他知道遇到任何事情应该思考对与错和解决方法,养成良好的“反应系统”。

  杨向伟老师介绍,首先父母要思考平时自己教养孩子中有没有无形间给孩子造成的不良暗示,比如虽然没有语言上对成绩有要求,但在表情和表现上却特别在乎孩子的成绩,父母是否言行一致对孩子的情绪养成有影响。

  然后在孩子成长阶段,无论本身的性格如何,父母务必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教孩子必须耐心而冷静,尽量学着幽默一点,语气坚定而不严厉,父母的性格表现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性格。

  孩子生气时

  父母怎么引导孩子处理?

  ●明白生气是人人皆有的情绪,但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表达;

  ●在身体及财物上,既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别人;

  ●不用指责/咒骂/侮辱方法、动作及语言表达不满。

  在日常生活里,父母和子女相处有哪些技巧?

  ●预防胜于治疗,尽量和孩子和谐相处;

  ●态度胜于技巧,要了解子女的兴趣,并对其持客观态度;

  ●沟通胜于控制,学会与子女的沟通之道;

  ●鼓励胜于惩罚,可以使用有效的鼓励方法;

  ●身教胜于言教,作为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看。

  与青少年沟通

  技巧有哪些?

  ●主动聆听;

  ●小心选择谈话时间和地点;

  ●从对方的观点和角度去了解事物;

  ●发出的信息必须清楚;

  ●切忌批评、挑剔、说教和责骂;

  ●观察入微。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相关文章: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07-25

孩子与家长如何沟通02-09

家长如何与叛逆的孩子沟通10-20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优)07-25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胆量11-23

国外的家长如何跟孩子沟通04-21

家长如何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02-09

家长如何为孩子选择奥数班11-12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精选16篇)07-02

家长如何跟孩子沟通技巧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