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人力资源实践总结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是正确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力资源实践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力资源实践总结1
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人才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和组织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逐渐成为现代组织管理的重要内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我国在“人力资源管理”教育方面的发展相对比较缓慢,远远没有跟上社会和组织的需求。因此,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迫切需要加强实践性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现状
1、实践教学方法单一
随着教学观念的改变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教师已经深刻认识到了实践性教学在课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但总的来说,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实践性教学方法还不多,主要就是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情景模拟这几种比较常见的方法。并且,教师在应用这些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教学设备、学生数量、教师素质等因素的影响,而影响其教学效果。例如,有些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由于学生数量过多或图省事等原因,将本该学生完成的工作变成了自己的工作。
2、实践教学课时偏少
据调查,我国高校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课时仅占总课时的10%左右,这与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在美国高等学校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为3:1;英国为 2:1;德国高专为 2:1;在法国,教师每讲一节理论课都配有2-3 节的实验课。
3、 教材缺乏可操作性
我国高等院校采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教材目前普遍存在将实践性技能理论化的问题。许多内容读起来就像是说明书,缺乏具体、系统性的实务分析内容。将只有通过实践训练才能掌握的技能变成了纯粹的、空对空的理论讲授内容。
4、师资力量薄弱
众所周知,我国的高校教师大部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在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相关经验,对具体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过程不甚了解。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纸上谈兵,缺乏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无论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都满足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5、实践性教学考核困难
目前,很多高校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考核机制还不完善,主要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对学生的考核主要以笔试为主,在考试内容上偏重于理论知识,较少有案例分析的考核,更少有实践性操作内容的考核。这种试卷考试不利于全面、真实地考核学生是否掌握各种工作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于学生考核来说,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考核则更少。教师是否按照教学计划进行实践教学、实践学时数是否能保证,教学效果如何等等,都没有形成科学、量化、完整的评价体系。也因为这样,很多教师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并不热衷于实践教学的开展。
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实施建议
1、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以社会需求、岗位要求、作业流程为导向,建立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最终建立以工作任务、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构成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课程实践内容。
首先,对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和更新变化进行调查和分析,确立课程的总体目标:培养适应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掌握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基本知识,具备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招聘、培训、绩效考评等技术应用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课程目标。
其次,将上述目标分解成学生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最后,设计实践教学方案。方案中的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器材等要素尽量详细并符合教学实际,这样才能保证设计出的实践教学具有可操作性。
2、丰富实践教学方法
要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就必须改变过去单一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引进互动的、参与的、以学生为主的实践教学方法。目前,比较熟悉的实践教学方法有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情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无领导小组讨论法等。根据实践内容不同,可以有选择性地采用其中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
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必须拥有一支能与之相匹配的,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指导实践教学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应当为教师创造学习和进修的机会;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从工作第一线中聘请兼职教师,以弥补专职教师实践能力的不足;还可以通过举行专家讲座的方式,把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最新的技术、最新的理念带到学校,带进课堂。
4、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对学生的课程考核方面,要逐步实现“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考核相结合”的“三结合”考核形式。以期实现对学习全过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客观评价。具体实施中,可以考虑采用“总评成绩=平时表现(书面作业、出勤、课上发言等)+实践+期末考试”的评价模式,各考核要素所占比例可以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鼓励学生参加人力资源师职业资格认证。对教师考核方面,要加强教学督导和教师评价体系的完善。对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开发、实施以及教学过程中的情况予以监督,及时反馈,并将教师实际教学情况纳入对教师的评价体系中,以提高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在“人力资源管理”教育方面的发展相对比较缓慢,远远没有跟上社会和组织的需求。高校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方面存在诸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课时偏少;教材缺乏可操作性;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性教学考核困难等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从而建立以工作任务、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构成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课程实践内容。要丰富实践教学方法,应根据实践内容不同,可以有选择性地采用其中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要重视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要进一步完善课程评价体系,不仅考核学生,也要考核教师,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人力资源实践总结2
一、研究背景
时展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局面也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经济战场不断向人力资源战场转变,在人力战略上抢得先机,企业也就抢得了发展的先机。人力资源已经成为当代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力。”它对企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最为突出。如何有效地对稀缺资源进行管理,它直接影响到现代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能否成功。
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需要不断探索,培养出具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人才,能够胜任企业、事业单位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满足时代与企业发展对于高素质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需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如何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采用“课堂讲授”的授课方式,学生也习惯于这种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对实践性非常强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来说,已经非常低效了;此外,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还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现象:“填鸭式”、“灌输式”、 “解读式”。教学处于单向传输状态,缺乏学问探讨、缺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枯燥无味,也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对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展开研究非常必要,任务迫切。
二、方法探究
结合本人多年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实践,现对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应用一些成功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作一些简单的探索:
1.体验式教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学习,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不是一味地被动获取。“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引进体验式教学法很好的体现了这一教学理论。“体验教育与教育中体验的作用体验,既有认识论的意义,即以体验的方式达到认知理解,或者促进并加深理解……同时,体验又有本体论和价值论的意义”,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延伸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习过程的中心发生了转移,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移。在学习中,学生能够全程参与。这种开放式的教育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的积极性,还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方式灵活、丰富,富有创造性,有效地将“教与学”结合起来,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起来。
人力资源管理体验式教学主要包括教师设计、学生实践、学生体验、整理活动资料、师生总结与创造等过程,引导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统一。
(1)教师精心设计与规划教学目标。这一环节,教师要准确把握本次体验过程中学生要完成的学习目标,将有关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渗透在体验过程中,设计好学生活动的规则,教师要预设情景体验的具体实施步骤与过程。 这一环节是人力资源管理体验教学的关键,教师的设计关乎到整个体验活动的成效。
(2)学生实践与体验。教师将全体同学分为多个活动小组,每小组是一个独立活动体,每小组安排具体的负责人;然后教师指导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配,按照企业或者部门的构成,比如CEO、董事长、总经理、部门经理等角色。角色尝试从自身的角色身份去影响领导层的决策,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体验过程中的`表现,积极引导,要有目标朝向。体验过程中,多种角色会出现多种观点,体验活动过程中自然生成的丰富性是传统课堂教学达不到的。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了亲身的体验,较为充分的体验到企业决策层决策时要考虑的因素,以及决策层需要具备的能力。
(3)整理体验活动资料。在实践活动环节中,学生扮演了角色,获得了深刻的体验,教师要善于及时地引导学生将活动体验转化成第一手资料,加深体验的过程,并且这一过程也有助于学生将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带到实践中,再由实践回到理论。
(4)师生总结与创造。学生情境体验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各小组的负责人组织学生交流活动中获得的材料,形成活动结论。活动的结论交流时,要求学生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陈述理由,引导全体学生对结论的科学性进行讨论,讨论的过程又进一步强化了理论,最后教师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点评,并对活动中涉及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根据体验实际,引导再创造。
人力资源管理体验式教学法因其特殊的教学手段,改变了过去知识传播的单向性,从理论到理论,遵循了理论回归实践,再到理论的科学认知规律。有效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寓教于乐。体验教学法为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开拓了新思路。
2.案例教学法
实践证明恰当的使用案例教学法,能够使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更富实效。案例教学法具有独特的优越性:针对性强、开放度高、实践性强。案例教学法为学生模拟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情景,把相关的知识通过案例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学有比照,有例可循,有例可鉴。案例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实施主要包括教师设计案例、组织分析案例、师生总结案例三个主要过程。
(1)构思案例。构思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它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充分考虑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实际,切合教学的目标,精选案例,遵循精致的原则,精心构思,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的选择要注意角度的不同与案例的连续性。比如第一个案例是针对工作岗位,下面的案例要围绕管理与考核等。教师要进行课堂预设,充分考虑课堂自然生成,要考虑如何将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巧妙的融合在案例中,以及如何组织课堂。
(2)分析案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案例教学也提出新的要求,教师要考虑案例的呈现形式,传统的案例呈现主要是通过纸质材料或者幻灯片。今天我们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媒体平台,比如互联网、现代影像设备等。案例呈现的手段会影响学生分析的效果。案例相关的情节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背景资料是我们分析的重点,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去补充案例,这样既忠于案例,又高于案例,充分实现案例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价值。分析的过程离不开合作、探究、讨论,只有这样才能使感性的材料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要善于引导学生寻找问题的突破口,以便在分析案例的基础之上,科学的制定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方案。
(3)师生总结案例。总结环节,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高屋建瓴,把学生案例分析的成果、课堂观察到的细节进行整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尊重不同的观点,但要坚持要求学生每一个观点必须要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进行理论阐述,实现案例“为教学服务”的目标。
另外我们还可以尝试运用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社会实践体验法、现代媒体演示法等。教无定法,但教必有法,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一定能使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人力资源实践总结】相关文章:
人力资源暑假实践报告08-04
人力资源总结08-02
人力资源课程实践报告范文(精选10篇)07-20
人力资源实习总结06-30
人力资源学期总结11-18
人力资源实习总结12-09
社会实践实践总结07-20
人力资源工作总结09-24
人力资源工作总结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