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新定编定员标准强化人力资源最优配置论文
摘要:近年来,面对钢铁行业异常困难的局面,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国有大型钢铁企业都在努力建立健全定编定员标准,确保标准的的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并及时在全公司上下全面进行科学定编定员,从体制机制上保证人力资源优化,实现人力资源最优配置,为企业应对困难局面提供重要保证。
关键词:新定编定员标准、人力资源最优配置
当前,钢铁行业出现大面积微利经营甚至亏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比较低,人力成本较高。建立新的定编定员标准,是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工作,是直接关系到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企业只有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全面构建科学的、规范的、合理的定编定员标准,才能适应钢铁行业发展新常态,推动企业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在定员方面,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安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建立定编定员标准是市场形势的迫切需求
自2008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依然对国内外钢铁行业产生深入的影响,金融资本的逐利特性及在原材料行业的垄断布局,使钢铁行业上游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世界经济的疲软形势,我国经济发展的投资货币政策等,使人力资源成本持续攀升,使经济的内生性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力下降。国内经济环境方面,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仓储物流环节的高成本、下游用户萎缩等多重因素影响,再加上生产成本提高、财务成本高昂、融资困难等多重因素挤压,整个钢铁行业处于高成本、高库存、低售价、低盈利的尴尬状态,行业利润处于低谷。为此,很多大型钢铁企业开始加快转型升级,制定新的发展战略,不断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需求。很多钢铁企业开始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以优秀企业定员水平为目标、高效配置和提高劳动效率相结合、开展技术挖潜、建立健全科学的工作流程、在调整和优化劳动组织方式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严格的定员核定,全面提高劳动效率。
二、定编定员标准的内涵和外延
劳动定额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下,规定的生产一定产品或者完成一定工作的必要劳动量,或一定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劳动定额的表现形式有时间定额、产量定额、看管定额等。基于以上定义,劳动定额是一个变量,生产技术条件变化、劳动组织方式变化都会导致劳动定额发生变化。劳动定编定员标准化指对劳动定员定额的制定、使用、统计分析、考核、修订等工作,通过制定和发布实施有关标准,使之达到协调和统一。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钢铁企业的生产技术及设备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钢铁企业定编定员标准却多年来一直未进行及时修订。其指导性意义依然存在,不容忽视,其方法论、科学性、指导思想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将其理论联系我们的生产实际,创新管理组织模式,加快改革创新步伐,为定编定员工作在科学、先进、合理的道路上行进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三、建立定编定员标准的方法和途径
1.工作方法
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人力资源部门在基层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从各个单位分专业抽调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后,按专业分为主体工艺组、天车皮带组、管理专技组、公辅后勤组、维检组,制定严格的保密纪律,确保了定编定员工作顺利有序开展。对劳动组织方式以及岗位设置进行调查分析,在明确岗位职责、劳动强度、劳动环境、责任区域、操作程序的前提下,根据工作量、工作特点等因素进行岗位分析,最终确定最优化的劳动组织方式和设岗方案;对基层岗位设置进行调查分析,以国际国内先进定员水平为目标、高效配置和提高劳动效率相结合、开展技术挖潜、建立健全科学的工作流程、在调整和优化劳动组织方式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严格的定员核定,全面提高劳动效率。
2.工作步骤
按照文件要求制定工作计划、工作程序,为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科学性,同时节约现场调研时间,统一设计、制定岗位调查表、岗位分析表,对每个工种的各个岗位的'现有人数、主要设备、工作区域、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协作情况进行说明,组织专业人员依据岗位调查表对岗位有初步感性认识,带着问题到现场去落实,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调查工作的针对性、准确性、科学性和效率,根据调查情况,小组经过讨论统一认识,撰写岗位分析表,分析岗位定员依据、定员标准、定员方法、定员模式,得出岗位初步定员意见,报规划编制科统一讨论、平衡、调整,确定初步定员方案,经集团公司管理层审核后,反馈给各二级单位,结合二级单位意见,进行适当调整,形成最终定员方案,再经集团公司管理层审核后下文实施。
3.定编定员标准制定
(1)管理岗位定编定员标准。机关科室实行一科一长制,原则上不再设副科长职务。一线车间管理岗位的科级职数严格进行核定,按照车间核定的操作岗位定员的1%配置。
(2)专业技术岗位定编定员标准。机关专业技术岗位在开展岗位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定岗定责定员,采取明确界定岗位职责、分析优化工作流程、饱满工作量的方法来确定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方案。车间专业技术岗位按照车间核定的操作岗位定员的1%配置。
(3)操作岗位定编定员标准。在自动化程度较高、设置中央控制室可集中控制的车间,按照主控+巡岗模式配置定员,节约人力资源;在作业区域集中、协作性强的群体作业区域,实行区域大工种定员模式;具备监控条件的改为无人值守的巡岗制;机械维检、电气维检实行厂级统管,自动化专业实行公司级统管,以提高职工的作业率和工作的协同性及维检的及时性。
(4)定员核定和核减。公司层面应该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组成专业小组,由各专业小组初步拟定定员意见,研究讨论、综合平衡,经上级批准后反馈给二级单位,结合反馈意见进行适度调整。在定员核减方面,对机关处室按职能范围,重新进行业务流程梳理,对于流程较为简单、管理幅度较小、管理流程类似的科室重新进行流程、职能优化整合,提出科级机构设置意见。重新对生产经营流程进行职能分解和业务划分,按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原则确定科室车间、管理专技岗位设置及其人员配置意见。操作岗位定员按上述人员配置原则执行。
四、完善定编定员标准的相关措施
1.完善职业发展通道
为配合新定员的推行,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生产工作积极性,安钢在专业主办之上设置专业主管(岗薪与科级相似)和公司首席专家(岗薪与处级相似),在操作岗位序列设置公司首席技师和区域工程师,延伸三种职业发展通道,完善管理、专技和操作三类岗位序列,形成既能均衡向上发展、又能互相转换的立体交叉互通式职业发展平台。
2.设置定编定员过渡期
在推行实施新定员方案的同时,考虑到政策的衔接和联系,机构编制和管理专技人员配置须在合适的期限内达到新定员标准。专业主管与定员工作同步推行,采取单位条件成熟一个,实施一个的办法。
3.薪酬总额按定员控制
推行新定员后,原则上按新定员人数核定工资总额基数和奖金基数,实行“增人不增工资、减人不减工资”的政策。各二级单位现有劳务费用原则上不再增加,确需增加部分从单位工资总额中核减。各单位主动取消原有劳务用工和外包项目,可以按原劳务费用核增工资总额基数。
近年来,安钢通过扎实稳步推进定编定员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管理流程梳理重塑优化、劳动组织方式优化和劳动定编定员标准优化,充分挖掘了人力资本的潜力,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在应对困难挑战中抢得了先机,赢得了主动,实现了最大程度的减员增效,为企业解危脱困、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保证。
【建立健全新定编定员标准强化人力资源最优配置论文】相关文章:
优化配置人力资源论文01-07
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影响因素论文09-07
人力资源配置企业发展论文08-01
医院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情况研究论文10-26
矿井人力资源结构优化配置与实践论文10-02
绩效考核对人力资源配置的研究论文08-02
招商局国际人力资源配置研究论文10-16
水利工程人力资源配置优化探讨的论文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