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百文网手机站

我国现代物流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综述论文

时间:2021-07-28 19:58:58 人力资源 我要投稿

我国现代物流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综述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学术界对物流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也日益重视。基于此,对国内外现代物流人力资源开发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对今后我国物流人力资源的开发研究进行了展望。

我国现代物流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综述论文

  关键词:现代物流;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1 前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物流产业迅速发展,现代物流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现阶段我国物流人才教育和培训尚不能满足物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物流人力资源的开发远远落后于物流业的发展。基于此,学术界和社会各界从多角度对物流人力资源开发展开研究,内容涉及多个层面。

  2 物流人力资源的概念

  界定物流人力资源的概念是基于人力资源概念拓展而来的。学术界对人力资源的理解有许多不同的认识和表达,大致包括:人力资源是人类可用于生产产品或提供各种服务的活力、技能和知识;人力资源是企业内部成员和外部的顾客等人员,即可为企业提供直接或潜在服务及有利于企业实现预期经营效益的人员的总和;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即处在劳动年龄的已直接投入建设或尚未投入建设的人口的能力[1];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具有智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称[2];人力资源是指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它是表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源,对经济起着生产性的作用,且是企业经营者中最活跃、最积极的生产要素[3];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社会区域内所有具有劳动能力的适龄劳动人口和超过劳动年龄的人口的总和[4]。www。QiQi8。CN

  一般认为,物流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具有从事物流产业能力的适龄人口和超过劳动年龄的人口的总和。其中,物流人才是物流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物流人才是将物品的信息、规划、生产、库存、包装、运输等整个流动过程综合起来的集成式管理人才。其最终目的是以一体化管理手段在物料、生产或商品的流动中,实现优化资源、降低成本、提供最为优质的服务的专门人才。按国家的统计口径,物流人才指的是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或具有高级技工资格的从事与物流功能相关职业的专门人才。“物流人才”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从人才层次上可分为战略层、管理层和操作层三个层次。从人才职能结构上可分为规划类、营销类、管理类和作业类四类;从专业结构上可分为医药物流人才、食品物流人才、航运物流人才、保险物流人才,等等[5]。

  3 我国物流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3。1 借鉴国外物流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研究成果我国学者对于物流人力资源的开发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阶段主要是学习借鉴国外物流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研究成果。研究认为,国外的物流研究可追溯到1921年阿奇·肖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中的关于物流的研究,而物流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也经历了七八十年。最初,一些物流研究机构和协会组织以物流知识及教育、培训等方式进行物流人才培养,然后逐步在大学中开设物流课程并逐步设立了相应的学科,成为培养物流人才的主要方式。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物流研究的深入和物流业的迅速发展,物流人才培养和物流教育进入一个新时期,不少大学此时纷纷设置了物流学科,物流学科体系框架日益清晰,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已较为成熟。当今世界,美国、欧洲、日本在全球物流研究及教育中居领先地位。

  近10多年来,加拿大、新加坡、印度、泰国、巴西、智利、拉丁美洲和南非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在大学设立了物流专业[6]。根据统计分析认为,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在影响物流的问题中与物流一体化成功的相关程度最高,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54,显著水平为0。01。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实现物流一体化、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关键是具备一支优秀的物流管理队伍。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从事物流活动的人员越来越多,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而且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客观上必然要求不断补充掌握一定物流技术和管理职能的物流专业人才[7]。美国奥尔良州立大学主持了一项为期20年的物流职业类型调查。该调查统计了物流管理者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结构的情况。统计表明,约有92%的被调查者有学士学位,41%的人有硕士学位,22%的人有正式的资格证书。具体的专业结构为:本科毕业生的专业及结构分别为物流12%、商科52%、工程23%、其他专业13%;研究生毕业的从业人员的专业及结构分别为物流13%、商科73%、工程12%、其他专业2%。

  物流业发达的国家普遍认为,实现物流一体化,发展第三方物流,关键是具备一支优秀的物流管理队伍。

  为此,发达国家的物流教育和职业培训非常发达,已经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体系[8]。针对广泛的物流人才需求,国外形成了正规的物流教育和非正规的各种培训相结合的制度,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和培训体系,能够有效地满足物流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发达国家普遍认为,既要重视正式的物流人才的学历教育,又要高度重视在职人员的职业教育,作为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接受职业教育,获得从业资格后才能从事物流方面的工作[9]。

  在物流人才需求的推动下,美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体系。首先,建立了多层次的物流专业教育,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和职业教育等多个层次。其次,在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的组织和倡导下,全面开展物流在职教育,建立美国物流业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例如仓储工程师、配送工程师等若干职位。所有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接受职业教育,经过考试获得上述工程师资格后才能从事有关的物流工作[10]。

  在欧盟国家,英国的克兰菲尔德商学院、卡迪夫商学院,法国的波尔多商学院,德国的科隆大学,意大利的波哥尼大学,瑞典的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丹麦的哥本哈根商学院,荷兰的鹿特丹伊拉兹马斯大学和希腊的雅典潘廷大学等,都开设了物流专业,并在此领域里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亚洲的一些大学中,如日本早稻田大学、日本流通经济大学等许多著名大学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物流教学与研究类似于美国的教学体系,该校对物流的.教学也分别隶属于商学院、土木工程系和工业工程系,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是根据各自的需求制定出符合本企业需求的人才的培养计划。日本企业对物流人才培养具有系统性和计划性,公司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教育目标和教育对象都做出详尽的计划,对每一个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即教育目标制定得非常明确,并按照计划进行物流人才培养,公司将会拥有各层次的物流人才[11]。发达国家除在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外,各种非正规的培训也很普遍,物流行业协会和各有关高校全都开展了物流职业教育,开设的课程既涉及整个供应链的过程,又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课程描述、课程大纲,能使学员有针对性地去选择所需课程[9]。

  国外物流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的基本体系包括三个方面,即国外正规大学的物流教育、物流职业教育与培训、从业资格认证。总体来说,发达国家的物流人力资源开发以及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机制较完善,这与其物流产业快速发展有直接的联系。不可否认,这将为我们研究中国物流人力资源开发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借鉴。

  3。2 我国的物流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国内的物流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学校教育和培训。国内现代物流教育伴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在20世纪80—90年代起步。由于物流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国内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处于一个探索阶段。

  国内各种与物流相关的课程或专业分散在不同高等学校的不同学科中,认识上均有很大差异。高校发展现代物流教育主要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偏重于物流管理,一类是偏重于物流工程类的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参差不齐,不能培养出大量具有系统性和综合性复合型物流人才[9]。而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现代物流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发展现代物流需要一批高素质的物流专业人力资源队伍。然而,目前我国物流专业人才不但存在数量上的严重短缺,而且质量上的问题也非常严峻,加快物流专业人力资源队伍的培养已经势在必行。

  加快物流专业人力资源队伍培养的主要途径有:可采取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物流人才的跨国培养三条途径[13]。白世贞、陈化飞认为,高水平的人才与其完善的物流人才教育制度和体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国物流教育一要重视物流学科建设,加强对物流教育的指导;二要建立完善的多层次高等教育体系,实现物流人才多样化;三要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四要建立从业资格认证制度;五要引进先进的物流教育资源,加强物流领域交流与合作[6]。刘丽琴强调,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制度是我国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要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进行评价和鉴定[14]。张淑艳分析了现阶段物流人才需求趋势指出,我国物流人才在数量方面主要表现是物流管理人才非常缺乏,在需求结构方面体现为很多地区都呈现出物流人才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即高层次管理人才紧缺,而普通人才供过于求[15]。何晓林通过分析认为,教育培训体系不完善、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认识偏差是造成我国物流人才市场供需不对称性的原因,指出了物流人才的需求特征,并探析了解决对策,以此来实现物流人才供需的平衡[16]。余思勤和陈丽江在分析物流企业、物流教育及物流类毕业生对物流人才测评的需求基础上,指出物流企业现行人才考评技术和方法存在的弊端,结合物流行业的自身特点,从人才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三个方面建立相应的物流人才考核标准,并提出物流人才测评方法及程序[17]。王又军[18]、刘芳[19]基于我国现代物流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结合我国现阶段及未来物流发展的具体实际,认为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应当遵循多层次、多类型的目标定位,重点培养战略型、管理型、多技能操作型物流人才。王力军、郭兰和李博等认为,发展现代农业物流,已经成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业物流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农业物流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探索有效培养农业物流人才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畅通的农业物流人才培养渠道,以满足日益发达的农业生产过程、市场和社会需求[20]。

  3。3 我国的高层次物流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物流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教育部门、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虽然国内开设物流专业的高校迅速增加,但是物流人才培养体制尚未成熟,无法适应市场对物流人才的要求[21]。李莉、朱向宇、田菲和赵认为,物流企业年薪数十万元的岗位应聘者寥寥无几,而目前培养出来的物流专业毕业生在职场中屡遭冷落,平均工资较低,只能从事物流行业的低端工作,这说明我国物流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的需求结构之间存在差距,因此研究我国物流专业在本科生阶段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改进意见具有重大意义[22]。潘永明、赵云基于“核心竞争力”理论,提出物流专业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以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创业能力组成的一种综合竞争能力。以培养物流专业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作为主要培养目标,主要从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和培养评价四方面对高等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性研究[23]。通过分析,刘小红和王成宇认为,物流专业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要定位于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加大实践性教育投入,改变传统的学历教育,走校企结合的道路[24]。张广霞[25]和蒋丽[26]认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适应物流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黄俊和武智慧通过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本质和在国外应用情况的介绍,就其如何应用于高职高专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影响其实施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就初步实施的效果进行了总结[27]。

  3。4 我国的企业物流人才研究张同全认为,人力资源是企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特殊资产,能否按照市场规则,采用科学的方法,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事关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应注意把配置原则和配置方法两个方面[28]谭任绩从发展我国物流业的高度,分析现代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运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根据现代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自身特有的问题,提出创建现代物流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新机制的基本思路[29]。王国颖通过研究表明,人才流失是各物流公司面临的严重问题。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和组织因素均对物流人才流失产生影响,企业应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在人才战略上要与相关培养机构建立关系;加强人员甄选、选录适合物流企业职位的员工[30]。郭成和高霞分析了我国物流企业的内部因素,认为我国物流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对策应该建立健全人才配置机制,使人才能够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合理流动,合理配置,使人才与岗位尽可能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和安排,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31]。陈荣和唐润分析认为发展我国物流企业人力资源,应加大物流企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力度,从机制上保证物流人才的脱颖而出,创新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加大物流人才的培训力度[32]。殷帅和谢泗薪选择企业文化为研究视角,探讨了战略—组织—文化创新人力资源系统与传统人事管理之间的区别,分析了中国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思维和方向,进而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策略与措施[33]。

  3。5 我国的区域物流人才研究基于物流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我国物流人才分布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基于此,不同学者从区域角度对物流人才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吴文和王槐林研究指出上海物流人才高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进一步推进上海物流人才高地建设的建议[34]。况漠分析了西南区域物流业的现状和发展机遇,认为推进西南区域物流发展的对策之一是要多层次多渠道培育物流人才,提高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35]。吴砚峰认为,近几年东盟各国对东盟峰会的重视和北部湾经济发展的渴望,环北部湾的各国预计中国与东盟间的贸易量大幅增加,物流量也将迅速扩大,广西的国际物流中心地位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针对广西发展物流产业存在的问题,应从培育物流市场体系、构筑信息平台、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实施人才战略等方面进行准备[36]。闭乐华认为,为了满足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和物流出海通道网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要,培养基础识扎实、宽口径、综合性物流知识体系人才[37]。韦克俭、苏波辉、沈云等指出,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急需物流相关人才。根据中国—东盟贸易发展需要,中国应加强和东盟各国物流的合作,提高中国和东盟物流方面的师资水平,加强中国和东盟物流方面的研究,在和东盟国家商贸关系密切的省(市、区)学校物流专业开设东盟知识课程,抓好物流专业学生外语的学习,建立物流实训基地,从而培养中国—东盟物流应用性技能人才[38,39]。岑丽阳也认为,中国—东盟区域物流人才合作应做好实施物流人才培养战略,加快培养高素质的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40]。赵林度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三大城市群(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分析了构建协同、有序和错位发展的物流人才培养环境的策略,指出为了最大限度实现物流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应在分析三大城市群、城市群内不同城市和同城市不同培养机构特点的基础上实现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41]。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人才,湖南在建设国家级区域现代物流中心的过程中,物流人才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湖南物流人才需求状况,有助于湖南各高校有针对性地制订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肖军通过各大招聘网站和湖南开设物流专业的各高校就业网在湘招聘信息为研究对象,研究建议湖南物流人才培养应注重控制招生规模、坚持差异化定位、深化校企联合等[42]。

  4 结论与讨论

  结合文献整理,概括地讲,国外物流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的基本体系包括三个方面:国外正规大学的物流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体系;物流职业教育与培训是培养物流人才的重要方式;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物流从业资格认证是培养物流人才的重要环节。

  总体来说,发达国家的物流人力资源开发以及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机制较完善,这与其物流产业快速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发达国家普遍认为,既要重视正式的物流人才的学历教育,又要高度重视在职人员的职业教育,作为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接受职业教育,获得从业资格后才能从事物流方面的工作。这对我国物流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借鉴。

  近十几年来,我国的物流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但我国的物流人力资源开发研究远远落后与国外发展国家。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化导致区域物流发展呈现非均衡差异,物流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物流人力资源的培养机制相对缺乏;另一方面,我国人力资源的职业教育体系发展还很不完善,国家层面以及区域层面对于物流人才教育培训的投入力度更是相对不足。因此,基于我国物流专业人才的供给数量不断增长但物流行业人才却相对紧缺这一现状,未来我国的物流人力资源开发既要根据区域物流产业发展实际,合理调控物流人力资源配置,又要结合我国人力资源职业教育体系特点,加大对物流人力资源培训的投入。同时,基于现阶段我国不同区域物流人力资源相关研究的不足,相关内容可以结合各个区域的实际情况而展开深入研究,例如欠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物流人力资源开发、农村物流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

  参考文献:

  [1]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

  [2]陈远敦,陈全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1。

  [3]朱舟。人力资源管理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2。

  [4]杨林,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9。

  [5]王永富。我国物流人才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咨询导报,2007,(26)∶184。

  [6]白世贞,陈化飞。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研究[J]。商业研究,2004,(20)∶80—83。

  [7]张成海,胡双增。美国物流从业人员状况及物流教育[J]。中国物资流通,2000,(9)∶22—23。

  [8]张铎,刘景宇。现代物流与人才培养[J]。中国物资流通,2000,(4)∶37。

  [9]魏际刚,杨瑞东,张志敏。物流人才的教育与培养[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6)∶20—22。

  [10]张成海,胡双增。美国物流从业人员状况及物流教育[J]。中国物资流通,2000,(9)∶22—23。

  [11]赵群。日本企业物流人才培养特点[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9)∶68—69。

  [12]王永富。我国物流人才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咨询导报,2007,(26)∶184。

  [13]刘琼华。论加快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途径[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56—59。

  [14]刘丽琴。论我国现行物流职业资格认证[J]。科学之友,2006,(12)∶113—114。

  [15]张淑艳。物流人才需求趋势分析及培养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7,(5)∶95—96。

  [16]何晓林。物流人才供需不对称性探析[J]。物流科技,2008,(10)∶120—124。

  [17]余思勤,陈丽江。物流人才测评的需求及方法[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66—69。

  [18]刘芳。我国现代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及未来发展模式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3)∶118—120。

  [19]王又军。构建多层次物流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3)∶72—73。

  [20]王力军,郭兰,李博。浅议农业物流人才需求[J]。物流教学,2008,(10)∶152—153。

  [21]陈舜,赵刚。高校物流人才教育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6,(8)∶22—23。

  [22]李莉,朱向宇,田菲,等。论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及培养———基于本科物流专业建设的视角[J]。物流技术,2009,(2)∶58—61。

  [23]潘永明,赵云。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视角[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31—332。

  [24]刘小红,王成宇。高职高专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探讨[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61—64。

  [25]张广霞。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初探[J]。学术论坛,2007,(3)∶76。

  [26]蒋丽。关于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5)∶160。

  [27]黄俊,武智慧。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经济师,2007,(1)∶149—150。

  [28]张同全。国有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13)∶40—41。

  [29]谭任绩。对现代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3)∶54—55。

  [30]王国颖。物流企业人员流失成因及对策分析[J]。物流科技,2007,(7)∶132—134。

  [31]郭成,高霞。我国物流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分析[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2,(3)∶19—22。

  [32]陈荣,唐润。我国物流企业人力资源发展对策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59—60。

  [33]殷帅,谢泗薪。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614—616。

  [34]吴文,王槐林。关于推进上海物流人才高地建设的探讨[J]。物流技术,2003,(3)∶34—35。

  [35]况漠。西南地区物流发展的机遇及对策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5,(2)∶120—122。

  [36]吴砚峰。广西打造成北部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的设想[J]。现代商业,2008,(3)∶246—247。

  [37]闭乐华。西南地区物流出海通道网的战略研究[D]。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8]韦克俭,苏波辉,沈云,等。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培养物流急需人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之一[J]。高教论坛,2007(2)∶36—38。

  [39]韦克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人才培养实施的模式与建议[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47—50。

  [40]岑丽阳。中国—东盟区域物流合作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7,(7)∶23—26。

  [41]赵林度。我国三大城市群物流人才结构比较分析[J]。物流技术,2008,(10)∶70—73。

  [42]肖军。湖南物流人才需求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4)∶84—86。

【我国现代物流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综述论文】相关文章:

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现状研究论文11-09

乡镇人力资源开发现状研究论文12-15

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实施问题研究的论文11-08

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的实际应用研究论文11-28

人力资源会计综述论文11-16

经济型酒店人力资源开发研究论文10-26

经济增长下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研究论文12-31

新经济环境下的我国人力资源开发论文12-10

论文:我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限制问题的研究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