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本文是由论文工作室上传的:浅论地方普通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设想。您可以通过本文底部的“下载”来下载本文的文档。
"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和“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用人制度已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发展,关系到毕业生岗位成才,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传统的就业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需要,是需要转变和创新的时候了。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和发展,我国大学生就业也由过去的统包统分转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作为一所地方性普通高校应如何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呢?
一、转变就业指导工作理念和思想
要想提高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效率,首先就要转变自己的工作理念和思想,要从思想上切实树立以学生服务为本的思想,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发挥全员的聪明才智为大学生创造出丰富、多样、有效的就业指导形式。要加大就业指导的教育力度,使就业指导着眼于促进学生的能力提高及长远的职业发展上。要善于利用多种社会资源服务学生教育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引入到就业指导领域,为学生启蒙思路,开拓眼界,激励上进,促使学生努力扩大与社会的接触与交流,在认识社会的基础上认识自我,锻炼能力,扩大社交范围。
二、强化指导职能,提高工作效率
就业指导中心作为联结学校与社会桥梁和纽带的职能部门,其职能应该是通过教师的导向,将全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引人到促进学校改革和发展的轨道上来,使学生凭借在校期间知识、能力、素质的积累最终能够顺利就业、理想择业,即让他们赢在起点上。具体的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完善工作体系。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是保证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有序有效开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应该形成“以提供帮助和服务为本,致力于学校就业工作各项政策、方案的实施,并对此督促、评定和引导,促进学校就业工作服务的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搞好市场调研、信息分析、数据收集等,以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为基础”的工作体系。
2.健全就业工作制度。制定学校及系两级就业指导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实施办法、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考评办法等各项责任明确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规范就业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检查、评定,交流、总结各系就业工作成绩和特色,找出问题和不足,共同分析探讨解决办法,促进全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同时调动各系就业指导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优化大学生就业心理。随着我国就业体制的改革,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竞争意识、择业视野等也随之发生变化。就业指导中心,要针对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其解决方法与对策,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以科学和有效的形式,运用各种咨询技术帮助大学生从众多的困惑和迷茫中解脱出来,引导学生纠正认知偏差,改变不良心态,促进其身心健康和全面素质的发展,提高其心理素质及适应社会和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4.做好就业跟踪调查。建立就业跟踪调研、反馈制度,采用走访、问卷、座谈、个别访谈等多种方式了解用人单位所在地的经济、社会、教育发展现状和毕业生在职、就业实习情况,对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了解,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现实依据。为各系各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能力训练中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三、几点建议:
1.提高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全员化程度
就业指导工作具有全局性,涉及到高校学生教育的方方面面,要结合所学专业,结合学校各种活动开展指导,寓指导于教育教学环节之中。要通过教育和辅导使毕业生最终实现人职匹配。要以各系为主体,通过全校其他各个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参与,同时还要取得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大力支持、紧密配合,从而实现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结构的全员化,在全校营造人人关一学生就业,人人参与学生就业,人人为学生就业做贡献的浓厚氛围。
2.建立就业工作演受励机制
激励机制的建立在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不仅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使学校各项工作的目标都集中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上来,形成合力,加强各部门和各成员的合作与沟通,从而实现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就教职工而言,建议学校实行就业率目标制,把就业工作与各系专业设置及专业规模挂钩,将就业率的高低作为增减各系招生计划和专业数目的重要内容之一;推行就业考评制,并将其列入院系年度综合考评体系;制定就业工作责任制,将就业工作与各部门主持工作的领导及每个成员的个人年度考评挂钩;实行就业经费分配制,将就业指导工作与各系毕业生人数、专业的冷热程度、工作的难易程度挂钩,将就业专项经费分解使用。对在就业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就业率超过一定比例的系级或专业实行奖励,奖励费作为各部门更好地开展就业工作的专项经费等。
如何才能顺利就业,理想择业,高学历高学分不能解决就业难的问题,除了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转变择业观念,还需要更多地参加社会实践。学校要对在大学学习期间参加各项社会实践和素质拓展训练的学生给以学分的奖励,包括在奖学金评定标准上,适当增加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锻炼、成绩的要求,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拓展自我促使成才。
3.营造就业氛围,形成校园就业文化
校园的布局设施也要紧紧围绕就业这个主题展开,努力创建一个以积极促进就业为主题的校园氛围和校园文化,要在校园、教室、餐厅、学生公寓等处张贴与就业相关的图片、条幅、口号、广告等,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宣传职业指导的新理念、就业政策及各类与就业工作密切相关的信息,让每一个走进校园和身临其中的人都感受到以促进学生就业为主题的教学氛围,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从设计的视觉上,要能引发人们对就业的认识和思考,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在设计的内容上,要能表现出学生、教师、家长以及用人单位对就业的积极愿望。
在高校大力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高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必须坚持以就业指导为导向,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发展动力,在确保教学质量、确保育人目标、确保学校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完善的基础上,加大就业指导和服务的力度,按照制度化、专业化、全员化、全程化和信息化的要求全面提高高校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普通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相关文章: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详解07-08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论文06-08
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06-07
浅谈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加强06-09
论现代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07-04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范文参考06-18
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研究与实践06-11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研究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