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 百文网手机站

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1-07-04 15:18:46 就业指导 我要投稿

关于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论文关键词:高校 就业指导 专业化

关于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论文摘要: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增加就业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从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角度,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转变观念,加强队伍建设,改进工作策略和模式,从而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为积极有效的指导。

  近几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年增长量均在60 -}$0万人,而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的增加却有限,因此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与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非常突出,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的态势尚未形成,而且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如何适应就业市场化的转变,调整就业指导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模式,开展科学、有效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促进毕业生充分、合理就业,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也是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的要求。

  一、就业指导工作理念人本化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毕业生就业因此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就业指导工作也由原来的以管理等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服务、指导为主的运作模式,因此,我们要以新的理念来指导毕业生就业工作。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理念。就业指导要把促进大学生个人全面发展作为工作重点,综合考虑学生的性格、特长、兴趣和能力,注重开展对学生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不仅要帮助大学生实现充分就业,而且要为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指导。就业指导工作逐步由“季节化”向“全程化”方向发展,使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进一步探索把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和素质教育、专业知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结合学生的人学教育、专业教育、毕业教育等活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我,认知社会,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依据自己的目标,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不断完善知识结构,逐步提升专业技能。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就业心理专题辅导、个体心理咨询、网络心理对话等形式,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求职择业心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缓解因就业压力而产生的焦虑、怯懦等心理障碍。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素质教育形式,深人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就业指导体系和育人运行机制。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服务理念。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要不断丰富工作形式和内容,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就业培训、就业指导、就业推荐等服务,在就业市场与毕业生之间架起一道便捷、有效的桥梁。增强大学生求职的主体意识,为学生提供就业咨询、指导和服务,包括有关就业政策、就业技巧、求职途径、就业信息等方面的职业指导,增强大学生的市场与竞争意识,帮助大学生充分了解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包括对专业、对知识结构的要求、对个人综合素质、对职业技能的要求等等,提高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针对性,促进大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观念等各方面努力适应社会的需要。增强大学应用型人才的定位意识,为学生提供就业培训服务,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如岗前培训、双证制培训服务等,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使之同学生的专业知识互为补充、协调发展。

  二、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专业化

  随着就业制度的改革和就业市场逐步完善,就业指导工作日常化、专业化,就业指导职能多样化、社会化,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势在必行。教育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提出新的要求:要尽快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整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川。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是开展专业化和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专业化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加强专业化就业指导队伍建设。首先,要挑选那些有就业工作经验、综合素质高、对学生有爱心、亲和力强的人员作为专职的就业指导人员。其次,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业知识的教师作为兼职的就业指导人员。另外还可吸收一些兼职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行政、政工人员,这样就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的毕业生就业指导队伍。二是加强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培训。专业培训分为在岗培训、专项培训和全面培训等。通过培训,掌握最新就业政策和要求,增强责任意识,丰富和充实业务知识,全面提升综合就业指导的能力,使每位就业指导人员都显示出各自的就业指导主攻方向和强项,最终形成优劣互补的就业指导综合体。三是加强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管理。建立起严格的考核标准和考核体系。"

  三、就业指导工作运行模式网络化

  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复杂性、系统性、开放性的工作,涉及到诸多方面,必须面向社会和市场,面向学校的各个部门。我们可以将就业工作的运行视为由两大网络组成,一个是由政府主管部门、人才市场、人力资源中介机构、用人单位、兄弟院校等组成的外部联系网络系统,另一个是由高校内部如招生办、教务处、学生处、各院系、就业指导中心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内部指导服务网络系统。

  构建就业指导工作外部联系网络。一是建立覆盖全国的就业网络共享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充分整合就业信息资源,扩大就业信息发布量和利用率,为广大高校毕业生和各类用人单位提供一个求职和招聘的信息化大平台,有效改善高校毕业生的求职环境。二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多层次就业平台。通过与政府主管部门、人才市场、劳动部门、职业介绍所、用人单位、兄弟院校的联系合作,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建立用人单位需求信息资源库,拓宽信息收集渠道,扩大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视野。三是推进就业指导社会化。政府要大力发展社会公共服务体系,高校要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拓展毕业生求职渠道,实现多元化就业。聘请社会培训机构、用人单位人力资源专家以及兄弟院校的就业指导教师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以此拓展高校就业指导内容和方法[C2]。并通过学生的社会实践、实习实训、勤工助学、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促进学生对社会、对职业的了解,缩短学生由学校人转为社会人、职业人所需的适应期。

  加强高校内部就业指导与服务网络建设。一是加强招生、教学、学生管理、就业等工作的互联、互动与相互促进。以提高职业能力为核心,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二是建立毕业生就业情况反馈机制。加强毕业生的跟踪调查,逐步建立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价体系,了解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评价。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市场需求的研究和分析,及时反馈就业市场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通过反馈导向,为高校人才培养、专业调整、课程设置等改革提供参考依据。三是开发就业实习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拓展校企“产学研”合作的途径。四是实行校一院一专业(班级)三级管理模式[3],就业指导工作的重心下移,将工作细化,提高就业指导与服务的成效。

  四、就业指导工作手段信息化

  加速实现就业服务信息化,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在就业工作中的优势,实现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化管理,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

  建立信息网络平台。打破时空的界限、地域的限制,通过网络向学生介绍就业政策,教授择业技巧,提供档案查询、网上咨询、网上推荐等个性化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为用人单位提供学校的专业查询、毕业生基本情况查询、网上招聘信息发布、网络远程面试等招聘服务。

  发展无形毕业生就业市场。建立人才市场信息和高校毕业生信息的互联与共享,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完备的网络信息服务和远程招聘服务,逐步实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相互联动、优势互补,使毕业生就业市场化更加完善。

  推广职业测评系统的应用。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逐步普及运用科学测评软件,如人员素质测评、职业能力测评、职业兴趣测评等软件,帮助学生客观分析自我职业倾向,给自己合理的评价和定位,并根据自己的能力、性格、特长来确定求职计划,设计、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使所学知识、技能与社会需要有机结合,在求职中逐步实现“人职匹配”、“人岗匹配”,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相关文章:

浅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06-06

关于高校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06-10

针对构建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组织运作机理的思考06-09

专科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07-07

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指导06-21

对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05-21

论文:浅谈高职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07-12

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范文07-06

浅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