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解析
一、择业心理指导的必要性
职业选择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课题,正确选择职业关乎人的潜能开发和自我实现,关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需要慎重对待。临近毕业的大学生,处于由学校走向社会的人生转折期,面临着择业和承担各种社会义务的选择,特别是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现实压力,更加重了大学生就业的心理负担;改革开放不断深人发展所带来的人们世界观、价值观的变化,也剧烈地冲击着大学生的择业心理。
有些学生因为受到校园内外就业压力的影响,身心长期处于矛盾和焦虑状态;一些自身条件不够理想的学生对自己定位不准,盲目四处投送求职书,在收不到任何回音的情况下,自信心受到打击,甚至产生了自卑感和挫折感;有些条件不错的毕业生也会产生困惑,主要原因是选择太多,无法确定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常有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会感到迷惘、困惑、焦虑、苦恼、忧郁,甚至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从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固然受经济体制的变革、经济发展状况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毕业生自身的不良择业心理从中作祟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对大学毕业生的不良择业心理作必要的分析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调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不断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途径。
二、大学生常见的不良择业心理
1.依赖心理
部分大学生缺乏独立求职的思想观念,致使他们一方面希望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另一方面又不愿意自己思考决断,而是依靠父母师长之意、师兄师姐之言进行取舍,缺乏自我选择和决断能力,表现出较强的依赖心理。
部分大学生虽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但缺少竞争的勇气,当真正面对竞争时或畏首畏尾,或疑虑重重,或坐等靠要,认为学校、社会甚至家长理所当然应给自己安排一份满意的工作,一旦要自己找工作,就怨天尤人、牢骚满腹。
2.焦虑心理
一些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当面临个人的期望值与社会期待不完全吻合,加之有些毕业生认为“四年寒窗苦,不如有个好父母”,在这样的情况下,表现出恐惧、焦虑等负性心理体验。
3.自卑心理
部分大学生因所学专业不吃香,或因自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其他同学,或因求职屡次受挫,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表现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并进而转化为自卑心理。这种心理对人的思维活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往往没有信心和勇气面对用人单位,不能适当地向用人单位展示自身的长处,从而严重影响了择业效果。"
4.自负心理
与自卑心理相反,有的大学生存在过高评价自我、自以为是、孤芳自赏的自负心理。表现为:职业期望值过高,择业过程中挑三拣四,对用人单位提不合理要求等。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往往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这个单位不顺眼,那个单位也不如意,从而错失良机。
5.盲目心理
部分大学生因为盲目,没有目标,见别人忙于找工作,而自己不忙,心里不踏实,存在着浮躁、不安、无名的苦恼;还有些大学生存在盲目求高的心理,他们只单向考虑自己的就业理想,要求用人单位十全十美,工资、福利、住房、地理位置、工作环境,无不在其考虑之中,却忽视了如此完美的单位能否赏识接纳自己。由于不掂量自己的才学,不给自己合理定位,最终导致择业受阻。
6.急躁心理
有些大学生在择业时,表现为情绪的极端性,心境受到多种择业因素的困扰,缺乏应有的冷静和自控力,心情急躁,对各种信息常作出不加思考的反应,一味强调自我意愿,不能客观分析和合理归因。
7.从众攀比心理
在择业的思维认识过程中,部分大学生对就业形势、就业环境、就业政策等缺乏深刻全面的了解,无法确定自己的择业方向,盲目随大流。这类学生往往不虑及自身的能力、专业和条件,只追求时髦职业,向往“黄金城市”,以至于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结果“高不成,低不就”,错过择业良机。
有些大学毕业生往往拿自己身边同学的择业标准来定位自己的就业标准。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即使某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某些方面比不上同学所选择的就业单位,就轻言放弃,事后却后悔不已。部分毕业生,见到别的同学被挑中,自己落选,就感到脸上不光彩,低人一等,心里蒙上一层阴影,甚至心灰意冷,滋生虚荣、攀比心理和好高鹜远的心态。
8.求稳心理
大学生追求职业稳定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部分毕业生在认知方式上陷人非理性状态,将职业稳定绝对化,将其当作择业的唯一标准,置于至高无上的位置,任何具有风险的职业都排除在选择范围之外,以至于同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失之交臂。
除上述之外,对毕业生择业影响较大的不良心理问题还有怯懦、孤傲、冷漠、问题行为、躯体化症状等,这些也都直接或间接影响毕业生择业过程及其结果。
三、择业心理指导的方法与思路
大学生中存在的诸多不良择业心理,具有不同的性质与原因,或因为缺乏自我意识、或由于缺乏有关的信息、或苦于缺乏自我决策能力或源自不同的职业价值观。针对不同性质的问题,应采取不同形式的择业心理指导。"
1.问题解决式择业心理指导
通过提供有关信息,使毕业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及人才需求状况,特别是自己所学专业、理想职业、适合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并澄清问题,协助学生对相关的问题作出适当的决定。这种心理指导和方法可以迅速解决问题,适应于处理毕业生因缺乏政策或信息而产生的'问题。比如对存在依赖心理和焦虑心理的学生,可具体帮助其了解用人单位情况,分析各地人才市场、人才交流会显现的就业态势及特点,着力消除其依赖和焦虑的心理。
2.能力培养式择业心理指导
职业能力是人从事某些职业所应该具备的能力,职业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成就的大小、事业的成败。这种择业心理指导不仅在于解决毕业生的具体问题,还要注意培养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为毕业生未来自行解决问题创造条件。这样才能人尽其才,不会因未来无法胜任所择之业而苦恼。比如对存在自卑心理和坐等心理的学生而言,其心理实质是自我评价过低,而且缺乏职业能力的培养,因而可从能力层面对其进行锻炼和提高,这有助于培养其自信心和坚强的信念,从而消解自卑心理困扰。
3.正面引导式择业心理指导
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教育学生从个人实际出发,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就要正确处理好眼前与长远的关系、现实与理想的关系、困难和机遇的关系以及挫折与成功的关系等。这种择业心理指导主要是教育和引导学生,要克服负性情绪,正确把握自己,顺应时代潮流,转变择业观念,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职业适应式择业心理指导
所谓职业适应,消极言之,指个人所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兴趣、能力、需求、愿望等条件相符的情形。积极言之,则指个人自愿配合职业上的限制或要求,肯主动学习从而增强能力,培养兴趣,克服困难,并最终在职业活动中获得满足的适应过程。显然,无论是消极的职业适应还是积极的职业适应,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完善自我意识,也就是从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的不同层面正确认识自我和调适自我,对自身素质和能力有客观的评价,并能加以合理调适。这样,才不会因估计过高而盲目自信,也不会因估计过低而信心不足。这种择业心理指导方法视职业适应为一连续的过程,而不是局部的单一目标导向的职业选择。指导的重点是以一连串的决策、适应为主。比如对存在急躁心理和从众心理的学生,除注重各种决策技巧或适应能力的培养外,还可通过改善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将职业选择与个人发展结合起来,考虑各种可能的选择机会与发展途径,以帮助其职业适应。
5.自我发展式择业心理指导
这种择业心理指导方法充分重视个人内在品质的发展与完善,强调通过认清自我,发掘潜质,化解不良心理,以健康的心态去迎接新生活的挑战,最终达到主动地去开创自我发展的前景,选择适合于自己特长和环境的职业。比如对存在攀比心理和求稳心理的学生,可引导他们不必为此而苦闷、压抑,应学会自我调节、自我发展,同时,在符合社会需要的前提下,应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追求自我实现。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解析】相关文章: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与推动详情解析07-12
探析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06-20
试析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06-26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论文07-10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小结07-23
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07-09
浅谈就业指导工作探析06-21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探究06-10
浅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