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 百文网手机站

实施“123”就业指导工程论文

时间:2021-07-03 13:42:00 就业指导 我要投稿

实施“123”就业指导工程论文

  论文摘要: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提升学生的就业核心能力。实施“123”就业指导工程,即:构建和完善一套就业指导工作机制,落实两个支撑和实施三项制度,是全面提升高职学生就业核心能力的重要举措。

实施“123”就业指导工程论文

  论文关键词:核心能力,就业指导,高职学生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政府、社会、学校关注的焦点;此外,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尚未完全散去,进一步突显出了社会就业矛盾。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提升学生的就业核心能力。

  一、高职学生就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及特点

  就业核心能力是在一般能力基础上加以提炼的,能区分其他学生的特有的个人深层能力,并支撑毕业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进行主动竞争的综合能力。高职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可以模仿和学习他人的个人简历、面试技巧、自我推销的技巧等,但个人的就业核心能力却是无法复制的。因此,就业核心能力是高职生实现成功就业的根本保障;是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是显现职场价值,从而获得晋升的强大支撑。

  具体而言,高职生的就业核心能力包括工作胜任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工作胜任能力是大学生实现就业的基础,是通过展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获得工作,并在工作中证明自己能胜任从而保持工作的能力。因此,具备工作胜任能力是学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成功踏入职场的必要前提。职业发展能力是学生拥有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的关键,是学生在工作稳定后,通过不断提高自身职业价值、展现核心竞争力,获得职务晋升、薪酬提升的机会,从而在职业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行的能力。因此,具备职业发展能力是学生竞争优势的源泉。

  综上所述,高职生就业核心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关系到学生的成功就业和职业可持续发展。与一般能力相比,它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独特性。就业核心能力是求职者特有的、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个体能力,无法轻易被竞争者模仿;是学生在求职和职业发展过程中凸显的竞争优势,充分体现出求职者的专业素质、品行特质、工作技能等方面的特征。第二,延展性。就业核心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期的知识积累、技能锤炼、素质提高的基础上培育而成的,是可以通过适当途径和方式进行培养和提升的。同时,就业核心能力一旦形成,就具有持久的耐力和韧性,竞争优势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丧失。第三,综合性。就业核心能力不是对高职生某方面能力的要求,而是全面素质的反映,既包括专业知识、实际工作能力、性格、态度、自我形象等外显特质的要求,也包括动机、品质、价值观、自我认知、角色定位等内在特质的要求,是大学生思想、心理、知识、技能、身体等的综合表现。

  二、提升高职学生就业核心能力的措施

  实施“123”就业指导工程,是全面提升高职学生就业核心能力的重要举措。“123”就业指导工程指的是构建和完善一套就业指导工作机制,落实两个支撑和实施三项制度。

  1.构建一套立体化就业指导机制:提升高职生就业核心能力的根本

  针对不同年级段学生,构建立体化就业指导机制,全方面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培养他们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核心能力。职业指导工作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①大一为了解期。这一时期我们以入学教育为契机,通过介绍院系的发展、学科与专业的设置、教师队伍的构成、培养方向与途径等方面的情况,使学生对自己所在的院系和所学的专业有比较详细和清醒的认识;再次是让新生明白大学的学习任务、管理方式,以及个人发展的'目标与规划,通过介绍职业选择与发展定位、人才供给与需要、就业政策与形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人才观,科学合理的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与职业选择。②大二为内化期。这一时期可以向学生灌输“学习与实践齐头并进”的理念,践行“三早”措施,即:“早规划、早内化、早实践”的可行性实践方案。要求学生充分认清自身的特长和能力,根据自身特点,培养和发展同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培养自身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充分挖掘社会、家庭、教师、同学等各方面的人力资源,去企业进行岗位角色体验,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培养的技能通过社会实践内化成自己的东西。③大三为收获期。学校利用毕业前后这一特殊时期,针对毕业班学生集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毕业教育工作,例如:简历设计大赛、求职技巧讲座、名企老总座谈会、入职适应教育讲座等,积极激发毕业班同学热爱祖国、热爱母校、成长感恩的思想意识,养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道德品格;引导毕业生积极面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顺利实现从校园人到职场人的身份转变。同时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搜集各类招聘信息,并通过例会、QQ群、飞信、橱窗张贴等各种方式发布。此外,突出毕业生的个性化指导,建立完善“双困”毕业生就业帮扶机制。在掌握学生共性的基础上,承认差异性,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并根据其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同时,以高度的责任感关心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群体、就业困难学生群体的工作,通过重点培训、重点指导、重点推荐,对“双困”毕业生实施“一对一”的就业服务,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努力帮助他们缓解因就业压力而产生的焦躁情绪和心理负担,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实现就业愿望,从而增强毕业生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业指导工作不应该仅仅着眼于学生的初次就业,而应该更加注重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毕业生要想获得高质量的就业和获得今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两个方面的支撑,一是以团队协作精神、吃苦精神、自主学习精神和创新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人文精神,二是表现个人能力特质的某个方面的特长。在当今激烈的就业形势下,这两个重要支撑,不仅体现了一个毕业生求职择业的就业核心能力,而且也是他在就业岗位上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保证,是其独有的、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的精神特质和特殊能力,这对毕业生顺利求职、成功就业和职业生涯的良性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个人特长,提高学生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锤炼大学生的就业力,学校应积极开展各类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使他们的社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造能力等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挥,从而最大限度地施展个性、激发潜能。此外,学校应尝试“专长”、“特长”人才培养,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载体,锻炼学生的个人特长。例如,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具备制作简历的技能,提高学生求职简历制作的整体质量,学校可以在举办“简历设计大赛”的基础上,开展“完美简历制作”活动。通过首期简历制作指导讲座、二期简历制作和上交,除了帮助学生掌握简历制作技巧之外,还让学生在了解单位用人需求的基础上,有的放矢,针对不同单位、不同岗位的要求,展示自己与之相匹配的素质和能力,避免以不变应万变,对所有用人单位都投放千篇一律的简历。此外,针对劳动力市场急需、紧缺的人才类型,学校可结合专业特色,以系列技能大赛为创新载体,推出“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特”的人才培养模式,落实两个支撑,实现大学生就业核心能力培养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真正对接。

  3.实行三项制度:提升高职生就业核心能力的保障

  1)实行导师制。为充分调动全校各方力量共同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由校系部领导、专业教师和辅导员担任毕业生的“就业导师”。“就业导师”扮演的角色不但是知识的传播者、家长的代理人,而且还是心理辅导员、职场知识介绍者、劳动力市场信息提供者。负责为学生在就业观念、职业素质、求职技巧、个人形象设计、择业等方面提供指导和专业知识咨询服务,使学生在用人单位面前充分展示自我,达到用人单位、学校和学生三方满意。“就业导师”将采取“结对子”、“一帮一”等方式,通过面谈、QQ来聊天、电子邮件、电话督导等形式对毕业生进行就业辅导,突出个性化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指导。在交流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就业情况,并在就业观念和就业技能上给予指导,帮助解决学生职业规划不清、就业心态不稳、就业信息不灵、就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使他们尽早地融入到新的社会工作环境中。

  2)实行责任制。为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全校应坚决贯彻“全员参与、全过程服务、全方位落实”的工作思路,成立由各系部领导任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毕业生就业责任制。上至领导,下至普通教师,全员动员,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社会资源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岗位。营造全校上下人人关注学生就业、全员参与学生就业的良好氛围。同时,专人负责就业信息落实体系,对日常就业信息和招聘会信息,分别通过“收到信息—发布信息—指导学生—追踪回访”的流程,了解学生投递简历、面试等就业中间环节,加强学生签约的落实和学生的后续推荐。

  3)实行毕业生跟踪调查制。为掌握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动态趋势,了解毕业生质量、工作流向和用人单位意见,学校还应实行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该制度目的是要了解毕业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综合运用以及适应工作程度等情况,这为调整和改进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并极大地提高了毕业生的市场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此外,通过实行毕业生跟踪调查制,选出学校优秀毕业生及创业典范,欢迎他们回母校作报告,并宣传他们的成功之道及先进事迹,从而对新生进行专业思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在校学生顺利走向职场。

  参考文献

  1 范泽瑛,谢超,高磊.关于毕业生就业力培养模式的初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0.

  2 吴薇. 生涯发展观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08,10.

  3 向从武. 略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7,5.

  4 谢志远.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 2005,1.

【实施“123”就业指导工程论文】相关文章:

实施123就业指导工程论文07-04

实施“123”就业指导工程提升高职学生就业核心能力07-04

就业指导的论文参考05-10

就业指导论文精选05-30

就业指导论文参考06-05

就业指导的论文(精选5篇)03-25

关于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论文07-05

土木工程就业指导11-22

土木工程就业指导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