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 百文网手机站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及其创新研究

时间:2021-07-02 15:41:35 就业指导 我要投稿

关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及其创新研究

  论文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悄然来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各高校非常重视就业指导工作。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的就业指导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创新就业指导的方法就显得异常重要,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及其创新研究

  当前,就业率已成为衡量高校能否适应人才需求市场配置的一项重要参数,在这种新形势下,就业指导工作被凸现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但是从目前各高校的调查反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表示不满意,其问题症结何在,该如何改革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这是摆在从事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面前急需解决的一项课题。

  一、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不足

  1.就业指导目标不明晰,使得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就业指导目标既是就业指导工作的出发点,又是就业指导工作的归宿。大多数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只是认识到加强就业指导的重要性,而缺乏对就业指导目标的深层思考。这就造成:大多数就业指导人员和接受指导的大学生都把顺利就业,提高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看作唯一目标;短视心理、短行为严重;重服务、轻教育的情况屡屡出现。高校过于强调了就业指导的实用性和专门服务功能,如信息服务、技能培训、方法指导及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和就业政策、规定的诠释等,而忽略了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思想教育,如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如何转变就业观念、端正就业态度、调整就业期望值;如何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以及“创业”教育,“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教育等。

  2、就业指导与教学实践脱节。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就业指导人员与学校专业教育脱节,不了解专业教学情况,就业指导只能是泛泛而谈,缺乏有效的针对性;二是高校传统的专业教育很少融入就业教育,很少将专业知识和就业岗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讲授,这就使得很多大学生有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却不能符合就业实际需要;三是尽管不少高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这门课事实上被严重弱化,没有被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学校不重视,教师没有积极性,加上教材内容陈旧,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学生对此没有兴趣,使得课堂教学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就业指导没有贯穿学生的学习全过程。目前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大多是在学生就业前半年或一年进行,平时即使有一些就业指导,也是零零碎碎的,不系统的,因而就业指导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业指导涉及到学业规划、职业生涯设计、社会实践等各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不是就业前的突击性指导可以做好的,特别是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设计,是需要建立在对学生的长期观察、科学分析和逐步改进的基础上才能完成的,必须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等到快毕业再抓已是毫无意义了。同时,就业意识、就业素质的培养也不是短时间能做到的,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教育和训练才能形成。正因为如此,一些发-达国家比较注重建立就业指导的长效机制,有的国家甚至从小学教育就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把就业指导与学生的成长过程紧密结合起来,而这一点正是我国各高校所缺乏的。

  4.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目前,我国各高校大多把就业指导部门作为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就业指导的工作人员也大多是由行政管理部门转化而来的,这造成了就业指导队伍理论知识不够,先天不足,这使得他们难以承担诸如学业设计、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指导,难以满足学生就业辅导的实际需要,学校相对封闭的分级管理模式,使就业指导人员较少接触社会,他们在进行就业指导时只能是谈政策、谈形势、谈一些一般意义的东西,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个性化要求相差较远,对学生就业起到的'指导作用就十分有限。同时,由于就业指导队伍人员严重不足,同时,就业指导人员忙于事务性工作,也难以深入社会实际。为了弥补这些不足,不少学校采取了请进来的办法,即请企业和有关职业机构人士来学校做就业指导报告,由于这些人士对学校了解不够,对学生情况不熟悉,他们的报告往往也只能是泛泛而谈,同样也是脱离实际、脱离学校的实际、脱离学生的实际的,学生参加这些报告会往往也是激动一时,过后依然不知所云。

  5.就业指导师资力量缺乏。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已经不单单是就业指导,正朝着职业生涯规划、人生导航等方面发展。而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师资力量主要来源于或是非人力资源专业毕业后直接从事就业工作的学生,或是原从事学校行政岗位转岗的行政人员,甚至有些是在计划经济下长期从事就业工作的教师。这批教师最大的不足是虽然他们拥有一定实际经验但缺乏就业理论知识的支撑,或者虽具备一定就业理论经验,但没有就业实战经验,从而导致了高校就业指导与社会需要相脱节,很难成为高校就业指导领域中的专家和专业人才,也无法瞄准高校就业指导领域的制高点。

  二、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就业指导的策略

  1.转变就业指导观念。要创新就业指导工作,首先要从转变就业指导观念入手。《教育法》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为毕业生结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转变就业指导观念,不仅是要为毕业生和社会提供一流的就业服务,构建一流的就业平台,而且要通过完善的就业指导,促使大学生自觉地将未来的就业压力转化为在校期间的学习动力,它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具体体现。"

  2.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高校要建立专业化就业指导队伍。香港城市大学的就业指导部门由学生工作辅导员、心理学专家以及曾在不同行业人力资源部门工作的专业人士组成。据了解,在国外不少大学里都设有择业指导专业,有的甚至建立了硕士点和博士点。我国高校中还没有一家设立这类专业。我们许多高校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往往是凭借经验办事,缺少专业知识。就业指导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从事这项工作的队伍在结构上应体现出跨专业、跨部门、专兼结合的特点。因此应该以就业工作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为目标,加强队伍建设,吸引富有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的优秀人才从事就业服务工作。同时,要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仅作为日常工作来抓,而且要作为一门科学去研究,以使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逐渐走向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3、就业指导要贯穿大学四年学习的令过程。当前,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不同年级的任务和特点不同,不同年级要划分不同内容的指导计划,并形成不同年级不同任务的连续性发展。如一年级着重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教育,通过职业规划的辅导和应用素质测评系统的分析,帮助大学生发展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并结合自己的专业,制定出符合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目标,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二年级则着重进行就业观念的指导,培养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应具备的就业观念,此外还要进行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指导,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使他们能够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以良好的心态迎接就业的挑战和竞争。三年级着重进行求职技巧及就业法律知识的指导,一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求职技巧的训练,掌握正确的技巧和方法;另一方面还要让大学生掌握有关劳动与就业方面的法律知识,能够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四年级则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政策及就业信息的指导,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家及学校的就业方针政策、规定,为他们提供真实可靠的就业信息。这样,就业指导内容与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相结合,实际上就是建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长效机制,使就业指导从临时性、突击性变为长效性、全员性,从而使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更加有序,更加科学,更加有效。

  4.结合专业特点,加强实践环节。大凡在就业指导方面做得好的,如日本和香港的一些高校,无不重视实践环节。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我们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利用假期到父母或亲戚朋友单位实习;邀请各行业的人士到学校与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性的职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外出打工;在学生中开展职业兴趣分析测验;为学生联系与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等。与此同时,组织学生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鼓励学生校园创业;定期向学生讲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鼓励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重视学生的毕业生实习工作;邀清毕业校友回校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从事社会工作等。总之,通过实践锻炼,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基层意识,促使学生反省自身的不足,以便及时调整知识和能力结构。

  5.建立以学生为本的就业服务系统。首先,建立以学校为主体的毕业生就业市场,这样有利于形成竞争环境,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有利于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用人单位选择人才。

  其次,建立就业信息网站。充分利用信息沟通的方式,开辟一条适用性强,效率更高的就业沟通渠道,将是今后双向选择模式的发展方向,高校可以建立自己的就业网站,介绍学校情况、专业设置、毕业生人数、专业及学生简历等各种内容,也可以多所高校进行联合共建,建立院校就业超级联盟,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高校也可以与社会上专门性人才网站联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学校与社会的真正接轨。

  第三,开展就业咨询和职业测试,从毕业生求职中存在的问题来看,首要的问题是毕业生自己难以作出客观、真实的自我评价和定位,搞不清楚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因而在与单位签订就业协议时心中无数,犹豫不定,有时甚至会与一个很理想的单位擦肩而过。学校应针对毕业生存在的这些问题,在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下设就业咨询机构,对毕业生开展就业咨询和测试服务,为毕业生释疑解惑,引导他们减少盲动、少走弯路,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帮助他们客观的评价与自我定位,正确而有效的择业。

  第四,提供就业信息资料查询服务面对诸多的用人单位,毕业生往往是被动地让用人单位挑选。要改变这种局面,由被动变为主动出击,学校就要从二、三年级着手,搜集、查询有关用人单位需求动态信息资料,在择业过程中及时掌握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学校在建立就业信息网络的同时,很有必要为学生再建立一个就业资料查询室。开架陈列各省区需求信息、用人单位情况介绍、国家的就业政策文件及与毕业生求职有关的书籍、杂志、报刊等各种资料,并不断充实、更新,以供求职者随时查阅。这样,既可提高学生在就业前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为学生在择业时提供大量的就业信息,帮助其顺利就业。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及其创新研究】相关文章:

高校就业现状-浅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水平提升的对策研究06-05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探究06-10

浅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07-11

浅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07-06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总结12-26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总结06-23

试论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之对策研究06-09

浅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06-06

国外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之启示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