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 百文网手机站

试论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之对策研究

时间:2021-06-30 18:22:42 就业指导 我要投稿

试论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之对策研究

  论文关键词:高校 个性化就业指导 对策

试论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之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个性化就业指导即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职业价值取向引领。要树立以人为本、以生涯发展理论为基础的理念;个性化就业指导主要包括起点上的个性分析与职业分析、过程中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终点上的类别指导等内容。个性化就业教育、个性化就业评价、个性化就业咨询、个性化就业信息、个性化就业训练等是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的主要方法。

  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大发展给大学生就业带来新的问题,也给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就业指导的工作内容、方法、重点、原则、对象、机制等需要重新定位和确立,比较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需要研究和探讨,就业指导体系的架构、模式以及就业指导的范围、水平、层次等急需确立和完善。这些要求使得就业指导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浮出水面,如就业机构不完善、就业师资力量薄弱、就业手段方法匮乏、就业指导范围狭窄、就业指导过程时限短等。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反映在工作本身与大学生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上,症结归因在没有能够完全根据大学生的个体需求、个性特征、生涯发展等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上。从“协助选择”到“激发自我”的个性化就业指导之理论研究和实践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又一重大突破。笔者将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聚焦在个性化问题上,试图创造校园良好的就业指导环境,通过个性化服务的手段和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创业观,以良好的就业心态、合理的就业程序,选择适合自己的、满足社会需求的职业或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最终达到学生的充分就业,实现国家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对个性化就业指导的理解

  个性化就业指导是相对于“一致化”、“单一化”、“标准化”、“共性”就业指导而言,是针对不同群体或个体(可能是特殊个体,也可能是普遍个体)进行的指导(有时是“一对一”或“个别”指导,有时是某一类别指导),是就业指导过程中的“因材施教”。大学生就业方面的诸多差异是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前提。就业指导的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就形成了个性化就业指导,它的过程是针对个性差异、尊重个性发展而为个性提升和潜能发挥提供和创造个性就业条件的过程。所以,我们可以将个性化就业指导称之为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职业价值取向引领。

  个性化就业指导是基于两种情况而考虑,一是高校对学生就业过程考虑共性多,考虑个性少;二是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去个性化”的现象。即在就业群体压力或群体意识的影响下,个体就业的自我意识下降,就业自控水平降低,表现出就业盲目和从众。所以,提出就业指导的个性化,既不是舍去共性,又不是鼓励“个人主义”,而是追求健康和谐的个性发展。可见,个性化就业指导是重在共性指导,又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按各自特定的方式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形成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就业健康个性,以达到发展兴趣、实现潜能,同时又满足社会需要,实现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统一。

  个性化就业指导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全体性。个性化就业指导不是单纯的为个体而进行的就业指导,而是面向全体的,是在解决全体大学生共性问题的基础上,满足群体或个体的就业需求。二是全面性。个性化就业指导不仅仅是就业工作本身的指导,而且还通过就业过程中的反馈信息直接或间接地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以此达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三是多样性。个性化就业指导不是整体划一,而是具有层次性、倾斜性、差异性的。四是主体性。个性化就业指导是尊重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心需要,激发其内在动力和积极性,挖掘其自身潜力,促进其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发展。五是针对性。个性化就业指导是根据不同群体或个体的不同需要而展开,不同的需要都必须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

  二、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的基本理念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就业指导理念

  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就业指导源于三个方面的考虑。首先,就业指导的职能转变必须以人为本。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经历了从“计划分配”到“自主择业”的根本性变革,这一变革迫使高校就业指导教育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服务功能是就业指导的核心属性。凸显服务功能必须以人为本,必须把大学生由“管理的对象”变成“服务的对象”,这才是教育理念的真正更新。其次,大学生就业的主体性确立必须以人为本。大学生是就业的主体,大学生就业要充分依靠自身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能动性。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塑造大学生的就业主体性,唤起大学生的就业主体意识,发挥其活动能力,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最后,教育中的就业结果平等需要以人为本。教育平等是一种理想的目标追求,指从教育权利的平等到教育机会的平等再到教育结果的平等。教育需要效率,但并不能成为要破坏平等的理由。没有质量的效率是低效益的,没有差异的平等是不公正的,教育制度要在平等与效率之间取得平衡,就必须提高质量、尊重差异。其中尊重差异很关键,我们不能把因材施教、个性化就业指导看作不平等,恰恰它是通往平等和效率的必由之路。

  (二)树立生涯发展理论下的个性化就业指导理念

  金斯伯格和萨伯提出生涯发展理论,从发展的观点探索职业选择的过程,研究个体的职业行为、职业发展和职业成熟阶段,成为西方职业指导领域的重要学说。生涯发展理论认为人们的职业意识和要求并不是面临就业时才具有,而是在童年时就孕育了职业选择的萌芽,人们职业选择的心理随着年龄、资历和教育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生涯发展理论是一个纵向研究的理论体系,站在自我发展、角色发展的高度研究问题,站在整个终生发展的高度研究问题。它完成了职业指导向生涯辅导的转变,这个转变是一个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是一个从一次指导到多次反复指导的转变,是一个从以个体生涯发展历程为重心到组织生涯、个人生涯相互作用的转变。生涯发展理论是目前广泛使用、有现实价值的重要理论,无疑是高校就业指导的理论选择。个性化就业指导引入生涯发展观,进行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涯发展观,进行客观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正确把握就业形势,充分了解就业市场和社会需求,及早确立职业生涯目标,科学制订生涯规划,在系统实施和纠正生涯规划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个性化就业指导必须在生涯发展理论的理念下进行,把个性化指导融入到整个大学生活中,融入到个体整个生涯中,融入到个体未来的自我发展中,融入到个体未来自我发展与职业发展中。

  三、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在起点上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职业分析、个性分析

  职业存在差异,个体存在差异,职业和个体的个性匹配是职业选择的基础。个性分析和职业分析是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基础、前提和起点。个性化就业指导就是通过个性和职业分析,解决各种因素之间的冲突,寻求协调,促进大学生依据个性特点找准相应的职业范畴,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活、学习、实践中积极创造职业发展的条件。"

  个性分析主要是对兴趣、价值观、气质、性格、能力等几个因素与职业关系的分析。职业分析因大学生群体不同而分析的侧重点不同。对于低年级处于求职预备期的大学生,主要是指导了解产业、行业与职业等相关背景,进行宏观方面的分析,目的在于寻求意向性就业领域。对于高年级处于求职前期的大学生,主要是指导了解工作单位、职位(岗位)等相关背景,进行微观方面的分析,目的在于寻求就业单位和选择适合的岗位。

  (二)在过程中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包括组织生涯规划和个人生涯规划,这里指的是大学生个体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分析影响职业生涯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明确的职业目标,努力选择该目标的职业,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或工作的行动计划并确定时间期限,进而采取必要的行动付诸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一般通过自我评估与环境评估、目标与路线设定、目标实现策略、反馈与修正等四个步骤进行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就业指导的必然和目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体现个性化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和执行的主体是大学生本人。职业生涯规划会因个体的具体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职业生涯规划也会因个体所依赖的条件不同而有所不同。其次,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需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或者团体咨询来解决一些普遍性的、共性的话题,但课程或团体咨询只能起到普及知识理论的作用,具体到职业路线的选择和个人的职业定位的时候需要个性化的咨询指导。再次,自我分析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而自我分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一些感性的、经验的自我分析往往带有主观性。因此,个体的能力、气质、性格、兴趣等需要借助心理测量的手段来分析和评估。心理测量是较为典型的个性化服务手段,它需要专业人员为不同的测评对象进行测评和解释。

  (三)在终点上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类别就业指导

  这里所说的终点上个性化就业指导主要是指针对四年级学生某一类别的指导,比如女大学生群体、经济困难学生群体,我们暂不论他(她)们是不是就业弱势群体,但必须要给予格外的关注、关怀和支持。女大学生就业毕竟存在着就业岗位的局限性、就业机会的受限性、就业条件的苛刻性等问题,经济困难学生也毕竟面临着难以承受的高额求职开支等问题。另外,还有诸多群体也都需要给予格外注意,如大学生创业群体、升学群体、出国群体、存在心理困惑的群体等。

  四、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一)个性化就业教育

  1.个性化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课作为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方法,首先,必须要按年级、按专业而进行,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专业都应有不同的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材,要有不同的讲授重点;其次,个性化就业指导课,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对象等方面有所改革。在一般意义上的就业指导课结束之后,学校就业指导教研室的教师按照某一专题或某一需求,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公选课,学生视自身情况自愿选修,小班化教学,课堂上多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如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分组发言等。"

  2.专业课程的渗透性教学。各门学科的专业课程教学渗透到就业指导之中,是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基本方法之一。专业课程的渗透性就业指导,可以体现在专业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之中,也可以体现在专业教研室专门承担一定的就业指导任务。所在专业的任课教师或教研室,按照各自的专业情况进行就业教育和引导,是体现个性化就业指导的范例,是其他就业指导方法无法代替的方法,在就业指导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个性化专题讲座。作为个性化专题讲座至少要从时问、人员和形式等三个方面有所突破。在时间把握上,就业指导人员要根据工作经验或者通过问卷调查,充分了解在每个时间段大学生最需要了解哪些问题,有针对性开设讲座,而不是应付工作、盲目而行;在人员的把握上,邀请校外专家到校内开设讲座是有必要的,倾听来自现场的声音;在形式的把握上,就业指导专题讲座未必都要面对面的讲授,还可以通过电视、录像、网上视频等形式进行,全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卫星专网的开通是远程就业指导的创举。

  (二)个性化就业评价

  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可以通过观察、访谈、问卷等形式进行,而使用科学的人才测评手段,可使大学生的自我评价更加客观和全面,同时也为个性化就业指导提出了方向和要求。

  人才测评是在传统的心理测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一门融现代心理学、测量学、社会学、统计学、行为科学及汁算机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目前,人才测评采用的主要方法有资格审查、笔试、心理测验、面试、评价中心等几个主要内容。

  心理测验。心理测验起源于实验心理学中个别差异的需要,它是人才测评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在个性化就业指导中使用心理测验,就是使用系列心理测量量表来测量一个人的潜能和个性特点。心理测量是个性化就业指导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在个性化就业指导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它仅仅是一种决策辅导工具。

  评价中心。评价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最突出的特点是使用情境性测评方法对被测评者的特定行为进行观察和评价,评价中心常用的情境性测评方法有公文处理、无领导小组讨论、管理游戏、案例分析等。评价中心突破了传统测评方法与局限,提高了测评的高度,扩大了测评的功能和用途等,但评价中心的测评费用较高,操作难度大,测评内容受限等等。

  (三)个性化就业咨询

  就业咨询是就业指导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通过启发教育、平等协商、沟通交流、共同探讨等形式,提出建议、意见或者答疑。就业咨询作为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方法,处理好一般性就业咨询与就业心理咨询的关系。就业心理咨询,是一种以语言为主要沟通方式,协助当事人自我了解、澄清问题、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并最终达到问题解决、增强心理适应、促进心理健康的方式,它所介入和处理的主要涉及职业选择与职业心理适应方面的问题,它虽然也具有基础性的教育的功能,但只是间接的、协助的服务范围。"

  (四)个性化就业信息

  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是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就业信息主要通过搜集、整理、发布等程序完成,就业信息的发布一般采取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网络、信息栏等形式,作为个性化就业信息的提供,就业信息阅读室和手机短信群发两种方式值得去推广和使用。

  学校和各院系应建立就业信息阅读室。阅读室既有书面资料,也有网上电子文档。书面资料包括与就业相关的书籍、杂志、报纸等,还包括用人单位相关材料和毕业生详细材料;网上电子文档不但有各种就业需求信息,而且要建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信息库。

  手机短信群发,即,学校按照专业分布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统计学生的手机号码,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将有效的就业信息及时通过手机短信形式向学生发布,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就业信息采取下一步行动。手机短信群发具有便捷、及时、低成本等显著特征,它将是未来就业指导最流行的方式之一。

  (五)个性化就业训练

  就业指导具有教育活动的属性,但它既不局限于系统理论的介绍、讨论,也不单纯强调特定技术或操作程序的熟悉和演练。它非常注重学习者对就业指导的主动参与,并在参与中获得更多的体验与心得。作为个性化就业指导,必须在整个大学生活中经常性组织相关的职业训练,比如组织生产实习、生产见习,参观访问用人单位,社会调查或服务,模拟面试,模拟招聘会,组织参观人才市场等等。如有必要,还可以开展某些特殊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大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提升就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从协助选择到激发潜能,从关注职业到更加关注人自身,从强调指导到更加强调自我发展,是就业指导发展的必然过程。所以,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受到尊重、个性价值得到充分展现、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互融合才是就业指导深层次的基本准则,重视个体发展的长期性和连贯性,重视个性需求和社会需要,才是就业指导的基本价值。

  个性化就业指导是实现就业指导基本价值的最佳路径,是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共性就业指导作为基础性工程应该充分肯定,但就业指导不是对学生强制性的普及化,而是实现普遍个性化条件下的普及化。所以,科学地设计不同个体发展的最佳路线、满足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个性需求是就业指导工作走向成熟过程中的表现,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目标。

【试论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之对策研究】相关文章:

高校就业现状-浅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水平提升的对策研究06-05

论文:试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误区及对策06-08

国外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之启示07-05

浅谈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对策研究07-04

关于试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途径与方法的研究07-02

关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及其创新研究07-02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探究06-10

浅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07-05

浅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