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不同的孩子沟通
不管怎样,陪伴孩子,方式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适时改变,例如不愿意扎小辫,那就不要嘛,没必要在起床时候就弄得她充满负面情绪。教养智慧强调的维持孩子的正面情绪,不是原则性的教养问题就不要勉强去施与孩子身上。不要让孩子养成随时以哭闹来反抗的习惯,这不只是要耐心,还要细心与用心。那么如何与不同的孩子沟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不同年龄的孩子要有不同的沟通方式
孩子的心理认知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他跟成人差别有多大?有什么样的方法来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认知心理呢?
孩子的年龄特点有很多,活泼、好动、好模仿,这是幼儿期孩子年龄特点的前三位。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尤其是6岁之前特殊性很大,但孩子成长过程当中同时具有可控性和可变性。
0到2岁的孩子处于感知运动阶段,他们主要是靠感官来了解这个世界,感官在用他独特的方式帮助孩子去认识世界,孩子主要靠运动去做。0到2岁的宝宝靠运动去输入信息,也靠运动去做反射,初步的输出信息。
2到7岁,一般称为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很明显的一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慢慢会说话了,但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有他非常大的特征性。2到7岁的时候,孩子仍然处于需要借助事物的表象特征去形成符号,并且去进行思考的阶段。在这一阶段生物、非生物在孩子眼里都叫生物,小桌子、小板凳跟他的小伙伴一样会说话,他可以跟它沟通、可以跟它玩游戏,这也是6岁之前的宝宝如热衷于玩游戏的一个特点。他的认知发展特点决定了他能做什么。
在前运算阶段的孩子还有很多的特点,比如说他们还不能够接受守恒。守恒即内在的品质没有变化,但是外在的表象特征发生了变化。这一阶段的孩子容易被表象的特征所影响,他需要通过感官看到的`是什么可能就是什么。所以我家长在跟他沟通的时候要有时效性,并且客观、具体,就事论事。家长容易从一个点跟他沟通,然后延伸到很远,告诉他你这样做的严重性,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但对于孩子而言,这些都不是最好的方法。
前运算阶段的孩子对整体和部分的理解是非常差的,他们往往以局部就代替了整体,不太能理解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家长在沟通的时候都需要注意。
而7岁的孩子已经初步进入到逻辑思维和零散的可能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家长会发现孩子的沟通差了很多,也会更需要“斗智斗勇”。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家长在跟他沟通的时候,就会趋向于成人,需要跟他摆事实、讲道理,跟他讲因果关系,跟他讲这个事情背后的故事和未来可能要发生的事情,他已经都可以接受,也很容易跟家长达成共识。
当孩子12岁之后,他的逻辑思维已经发展的比较好了,已经可以认知到表象第一层、第二层更深入的东西,家长跟他沟通的时候会更便利。但是即便你的孩子到12岁,你跟他在沟通的时候仍然会需要很多方法,仍然有很多重要的点。
不管孩子多大,家长都要心平气和地来看一看到底怎么样才能跟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去沟通。
如何在沟通中促进孩子正向的成长
沟通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接受孩子的感受,很多时候大人会觉得,这个事情太微小了,微不足道,但是孩子却很重视,哭了二十分钟。家长跟孩子且不说年龄的差异,有人说现在五岁就是一个代沟,家长跟孩子之间有多个代沟,这是客观存在的。
孩子只有当他的感受被家长接受了,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桥梁才正式搭上。只有家长接受了孩子的感受,孩子才能有好的感受,孩子有好的感受才会有好的行为。从理念到行为是一个过程,但是要让家长的理念成为孩子的行为,并且通过行为展现出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首先家长要去面对的,就是无条件的接受孩子的感受,因为感受没有对错之分。。
对孩子真实的感受家长需要无条件的接受,但这并不等同于需要百分之百接受孩子的行为。行为是有好坏之分的,认可孩子的感受意味着认可孩子做这件事情的出发点,但是后面行为有差异,家长可以通过沟通达成协议,和孩子在共同去调整。
孩子的感受被接受,他首先得到的是安全感和感受到被爱。因为有爱、有安全感,孩子愿意亲近父母。如果一个孩子跟家长有距离,沟通起来会非常困难。
当孩子感受到亲近,他才愿意倾诉,家长提的有效性的问题他才愿意回答。孩子愿意倾诉,他才能够接受家长跟他阐述的观点和主张,才能够进一步去调整他的行为。反之,不被接受的孩子由于抗拒会回避家长的问题,家长便得不到最真实的、能够帮助解决问题的信息。
【如何与不同的孩子沟通】相关文章:
如何与不同的人沟通04-22
如何与孩子沟通07-06
浅谈如何与孩子沟通05-11
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01-19
如何与孩子的老师沟通08-31
如何与高中孩子沟通05-02
如何与初中的孩子沟通05-04
如何与孩子沟通方法04-22
如何与孩子老师沟通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