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及实践模式探索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 就业指导理论 实践模式
论文摘要:我国自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以来,尤其是近几年,在社会人才需求量没有显著增加的情况下,大学毕业生的迅速增加已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压力骤增。为缓解就业压力,高等院校已在积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但其成效却良莠不齐。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环境,通过鉴别吸收国外的就业指导经验,探索我国的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模式。
近年来,为缓解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解决就业难问题,各高校依据教育部的文件精神纷纷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部门,以加强就业指导工作。许多高校虽然也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了不同的就业指导工作模式,但由于各高校在就业指导理论、制度体制、师资队伍、实践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并未形成完善、实用、具有时代特征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模式革新的必要性 (二)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够,提供的就业指导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国家虽然出台了关于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相关文件,但对于从事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的专业人员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和参考标准,因此,目前绝大多数的就业指导从业人员非常缺乏专业指导和服务素质。这样的结果就直接导致了当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和社会需要严重脱节,他们的就业指导服务根本满足不了当前毕业生的实际需要,从更深层角度来讲,就业指导服务师资队伍的水平同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自身发展存在着很难调和的矛盾。
(三)就业指导内容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目前,许多高等院校对就业指导的内容较以前有了较大的突破和发展,但还是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究其原因,目前的就业指导内容很多都还只是大方向的政策指导、大范围的信息指导或者非常笼统的就业技巧指导。这样的指导其实只是宽泛的战术指导,还是非常缺乏深层的战略指导。作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专职部门更是主要从事了很多事务性的工作,而对于就业政策的解读答疑方面还做得非常不到位,很多政策的知晓度和覆盖面还非常小,这应该也是造成当前大学毕业生总是感觉就业难,面对就业市场束手无策,对就业政策非常模糊的原因。
(四)就业指导模式单一,剥离了学生的专业背景。目前许多高校虽然提出了“全程化”的就业指导目标,但是,在指导方式上基本都是采用集中毕业生或者集中各年级学生的形式进行笼统指导。这种就业指导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给学生提供信息和帮助,但由于忽略了学生专业的差异性和市场对人才的不同需求,缺乏对不同个体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无法满足毕业生的真实需求,必须进行改革。
二、就业指导理论的鉴别性吸收 国外发达国家较早就认识到了就业指导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故相关就业指导理论的研究较早,尤其是美国,它是世界上发展就业指导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在多种理论派系中最为基础、应用最广的也是美国帕森斯的特性—因素匹配理论。该理论提出选择职业是人的生理、心理特点(特性)与职业对人的要求(因素)相互匹配的.命题,职业指导的过程就是了解自己、了解职业、实现人与职业合理匹配的过程。特性—因素匹配理论为后期的发展的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目前较成熟的理论研究成果有:特性--因素论、人格类型论、心理动力论、需要论、职业选择发展论、行为论等。这些理论派别,尽管模式不同,见解各异,但各理论派别之间互为补充。
从具体的表现形式来看,各国的就业指导各有特色。
(一)美国的全程化就业指导
美国的全程化就业指导:大一时帮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进行职业启蒙,使学生形成基本的职业理念;在大二通过人才测评等手段来认识自我,从而能选好专业;等到了大三,再进一步了解市场需求,并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通过比较深入的实习,为将来求职做充分的准备;大四则会对学生进行专题的求职训练,组织各种各样辅导学生就业的活动,并不定期通过E-mail告知一些与求职有关的活动。最后是对学生实施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学校会专门为学生进行综合测评,在分析测评结果后帮助学生选择适应的职业种类,然后通过多次面谈帮学生确立就业意向。 "
(二)英国的专业化就业指导
英国高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就业指导队伍,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主要由职业顾问和信息职员构成。职业顾问往往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学科背景,并有在大型企业和相关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经历,丰富的工作实践和系统的理论学习合二为一。信息职员则具有一定的图书馆工作经历或学科背景,能够胜任就业信息的导航服务和资料编辑整理出版工作。
(三)日本的生涯就业指导
日本通过转变单一的指导为生涯指导。在生涯教育指导下的日本就业指导工作特点分为以下几点:在就业指导过程中,首先要求毕业生进行就业登录,即向学校就业课注册,凡希望就业的学生要让学校知道自己毕业后的意向,然后,学校帮助学生建立健全和规范的个人就业档案,全面反映学生的各种情况。“最引人注目的是许多日本大学都要对毕业生进行就业综合考试SPI(Synthetic Personality Invento-ry),日本称之为适性检查。该考试是适应日本人特点的综合个性报表的检测,能对学生的基本素质、个性和能力做出较为科学的评估。SPI适性检查包括:个人的基础能力评价、适合的职业志向分析、个人素质和个性的剖析等三大部分。 三、就业指导实践模式构建
(一)应该从学生源头开始抓起,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认同测评工作。高校通过这种从源头抓起的模式,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融入到招生宣传中,在学生填报志愿时通过职业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通过职业认同测评类软件进行个自我测评,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能更清晰的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测评结果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并制定自己大致的职业方向和努力方向,这也能为将来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教育和管理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
(二)系统规划、全程化就业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是贯穿于大学生活始终的一项工作,不同年级的任务和特点不同,不同年级要划分不同内容的指导计划,并形成不同年级不同任务的连续性发展。
以四年制本科为例,对一年级大学生,应着重从适应大学生活的角度,使他们认识大学的意义、特点,认识专业的特点以及适应的职业,确立目标,试探性地进行生涯设计。对二年级的大学生着重夯实和拓宽基础,分析自我特长优势和局限性,进行自我完善和塑造,试探性地确认职业目标。对三年级大学生,应帮助他们认清专业所适应的工作领域,并与自己的身心特点和能力倾向相对照,通过专业技术基础的调适,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优势或对其职业目标做出调适。对四年级大学生,主要在职业价值观的引导、就业形势、信息服务、政策咨询、技巧商谈、心理调适等方面,针对择业期的问题进行择业指导。
(三)丰富就业指导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以外,高校应针对不同情况和问题,丰富就业指导载体,纵深就业指导内容。
1、专题讲座。包括对新生开设的生涯讲座和对毕业生开设的择业讲座等。
2、校友报告会。成功校友易成为学生的效仿对象,对学生树立职业目标并为之奋发进取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3、请进来,走出去。邀请用人单位的领导尤其是人事部门有经验的干部来校同学生进行交流,指
导学生主动地走上社会,调查社会,形成社会要求与自我发展的协调互动。
4、择业成功者交流会。在毕业生中选拔择业成功的学生与在校学生开展交流会,讲解其成功择业的经验。
5、舆论影响与渗透。通过校内学生类报刊,引发热点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及时通报社会人才需求趋势、社会产业结构调整等信息。
6、定期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引导各年级学生通过科学的职业测评模式,制订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规划,并不定期的进行修正,增强学习的针对性。
(四)将就业指导融入课堂教学,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高校的众多模式的就业指导在更多的时候会忽略学生的专业背景,因此,将就业指导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某专业的学生为个体,由具有较深专业背景的任课教师就本专业的发展前景、专业人才需具备素质、工作选择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启发学生自己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五)注意检查评估。加强对就业指导自身的评价,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水平。一方面,毕业生就业之后,对各院系的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检查评估,促进院系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入开展;另一方面,在毕业生离校前征求毕业生对就业指导的意见,反馈信息,找出差距,以推动就业指导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2]曾志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构建的新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1).
[3]郭鹏.大众化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与对策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2).
[4]李丽华.西方国家大学生就业指导实践及其借鉴.[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1).
[5]孙烨,李道刚.借鉴美国就业指导经验,构建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模式.[J].经济研究导刊.2009,(14).
[6]姜亦炜.试论全程化就业指导理论体系的发展.[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10)
[7]覃柳虹,曾锐.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在就业指导中的应用方法.[J]教育长廊 2009.10(中旬刊)
【浅谈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及实践模式探索的论文】相关文章:
优秀论文:浅谈对现代会计模式的分析08-09
物流探索新模式运作08-05
浅谈教学设计的模式范文11-30
《探索与实践》数学教学设计11-29
2017物流案例分析:物流探索新模式运作11-11
关于新课堂语文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总结06-22
便利店开始探索O2O模式08-10
全科医师理论及实践技能考试主观题08-05
浅谈大学生“考证热”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