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发展需要正面思维来成就
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正面思维来成就
正面思维对于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很重要。在别人都不看好的时候你看好,在别人都不愿做的时候你来做,在别人都不愿改变的时候你来改变,每一个在困难中的成就才会是你职业生涯中的精彩之笔。
我是个喜欢改变的人,一旦工作太过稳定我就会挑战自己寻找新的领域,但同时我又喜欢传承、纪律和体系,这是典型的做HR的人都喜欢的一种状态。有时当逾矩与不逾矩交锋时,积极大胆地做出一些改变能让你在现有的规章和纪律下表现得更棒。
我刚来天纳克做人力资源工作是在2007年底。天纳克的业务一直都发展得很好,但是我来这儿不久就发现这里各业务单元的人员流动比较大。在天纳克,各业务单元都有专门负责的老总,人力资源部只是个辅助部门,在老总的眼里只是管理日常行政和人员薪酬福利等杂事,对业务部门的帮助不大。
天性求变的我一直在想,我不是邮差,不想简单地把全球的规章流程传递到中国交差了事。如何在常规工作之外找出人力资源部对业务单元的价值,降低员工的流动率呢?
在职业发展中,信用很重要,因为这代表着你的想法能否影响他人,而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第一件事能否做得成功漂亮是建立信用的关键。为了能够达成这个想法,我初期所能做的便是不断地观察哪种沟通方式在天纳克是最有效的,耐心等待一个能够表达自己想法的时机出现。几个月之后,我发现在天纳克,一切事务都要用数字说话,纯文本的描述再激动人心也没有人会相信你。业务部的老总们都是身经百战的企业家,他们最关心的事是,你想要做的这件事究竟能否给公司带来利润。
有了这一发现,我便思虑如何把与人力资源相关的东西转换成老总们看得懂的数字。比如重新聘用员工之后经理会花多少时间在新人培养上,将这部分的培训时间相应折算成定量的薪酬数字等等,我与团队成员将这些员工流失后带来的问题进行定量化处理,计算各种流失率下公司的利润将会损失多少。老总们看到这些数字后大为惊讶,但是他们也看懂了。尤其是这一损失可以不需要通过公司过多的投入来弥补,只需要老总们重视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建设便能达到。这之后,老总们便开始积极地与人力资源部对话,寻求稳定人才的解决方案。可喜的是,老总之间也在相互看着,当一个业务单元的实践成功之后,其他业务单元也纷纷跟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员工的流失率降低了20%,此后一年更比一年低。
用数字说话的方法帮助我敲开了机会之门,但是更麻烦的事情其实还在后面,在具体的实施中,人力资源部要形成标准化的作业体系,找出究竟哪些方法对降低员工流动率是真正有效的手段。对于老总来说,如果不在一定时期内看到人力资源策略改变的成效,他们也会大加质疑。
在大量的业务实践中,我发现发放奖金是一个在短期内提高员工敬业度的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是奖金的使用又不能过滥。好比让孩子去拿报纸时每次奖励五毛钱,但如果哪天手中没钱了孩子就不愿去拿了。奖金在短期内有效,但长期使用后果严重,还得用不同的方法来激励员工。于是我们又想到了发放奖杯,邀请家人参加公司活动,鼓励员工加深参与公司业务,开辟专业晋升通道等各种办法,让员工觉得自己是在为一个值得骄傲的公司工作,个人的价值是被公司认可的。这些长短期激励方法的组合应用,最后都反映在了员工流失率的降低上,以至于天纳克被专业杂志评选为2009年度“员工敬业度和留任最佳案例”。其实多做一些事,对于很多拿固定薪酬的行政部门员工来说并不能增加多少收入,可能还会有人顾虑多做多错。但是对于喜欢求变、善于正面思维的我来说,这样做的结果是我发现了自己对于这个组织的价值,也依此来自我激励。
所以敬业不难,不在能力的高下,而在一念之间。
职业生涯规划好会让自己更具优势
一旦你开始理解职业规划并掌握事业的哲理,便会发现这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设法获得一份今年很适合的工作,并不意味着你的余生就可以舒舒服服地休息和享受了。你和你的工作都会不断地变化,今年适合你的工作,两年之后,有可能就完全不适合了。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唯一保障,就是刻苦努力和献身精神。付出与收获总成正比,你工作越卖力,得到的报偿也就越大。
为了确保成功,你必须以逻辑而系统的方式,仔细地规划每个职业阶段,一般职业规划的模式有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工作
你必须做一些内在的调查研究,找出你想要做的以及你能够做的,并分析你的技能、实力和成就。然后,你必须考虑你的价值或需要,很少人下功夫分析他们工作的价值、对他们真正具有重要意义,或带给他们最大快乐的是什么。你还必须找出自己的限制、束缚以及弱点,并学会在无法克服这些问题的情况下,如何接受它们,甚至把它们转变成动力。成功的职业规划的本质,在于建立一个牢固的发展基础。这个基础将使你以积极的方式行动,无论摆在你面前的情况如何。没有这个根本核心,你就不能向前发展。请记住职业规划是一个过程。从一开始你便正确地按照第一阶段的要求行事,否则,当你在最不希望暴露出自己的弱点和失误的关键时刻,你总会因紧急补救工作而感到烦恼。现在为职业规划的第一阶段付出的时间,将来会收到不可估量的回报。
第二阶段:探索各种可行性
第三阶段:采取行动
一旦你明白追求的目标,并对你即将出售服务折市场有所了解,你便真正可以出去寻找合适的环境了。然而,这也是你开始直接与其它追求同一目标的人展开竟争的地方。大多数职业会使你陷入与他人竞争的境地。所以你必须作彻底的调查研究,只有这样你才可比起他人占据优势。
第四阶段:保持进步
一旦你获得成功,你就不能停滞不前。你必须确保胜任各项工作,怠忽职业、不思进取则无法强化自己原来的优势。不幸的是,许多人没有看到这一点,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不重视自己的发展,总是把自己进步视为次要,而将公司、顾客和老板摆在首位。
职业生涯中的10个致命错误
错误一:现在不着急,以后遇到问题再说吧
很多人刚刚步入社会,没有真正意识到危机的存在;或者现在的工作相对稳定,虽然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但至少目前的工作能够养家糊口,至少可以保证生存没有问题。他们不知道五年后的自己应该是什么样子,也不会深入去想,因为这样很累。至少现在的工作能够让自己这一年过得很安稳,至于下一年怎么样,他们根本没有考虑过。他们总觉得年轻应该是享受的时光,这样才不会辜负大好年华。即使现在遇到问题,他们总是说:现在不着急,以后遇到问题再说吧。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已经35岁的男人,工作12年,有老婆,有孩子,唯一没有的,就是稳定的工作。12年来,平均不到一年就换一份工作。现在年龄大了,家庭的责任也大了,想找份工作长期稳定下来,但发现很难。我问他,为什么不早点儿考虑这个问题?他说,那时候年轻,不懂事,现在意识到了,却发现困难重重,并深深后悔以前没有早点儿做打算。
你现在遇到问题了吗?你是否在困惑、迷茫中消耗自己的青春?相比一年前,你的这一年是进步了,还是在重复劳动?你现在的工作到底是否适合你?你是否知道自己的职业成长路径?你是否有一个至少可以为之奋斗5年的目标?你是否知道一年以后自己成长为什么样子,五年以后又成长为什么样子?你是否知道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更致命的是,你是否还抱着“以后再说”的心态?看完这段文字,你是反应是立即行动,还是重复现在的状态?
如果所有的问题都等“以后再说”,那么,我敢肯定,最多5年以内,你会遇到再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要想解决,你必须要付出成几何级倍增的代价!
错误二:有些事情总要亲自经历了才会知道
有些人会虚心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生怕自己走错了路;而有些人则说要亲自犯一些错误,亲自遭遇一些挫折,才会清醒。这些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强大,愿意在困难中磨炼自己,成长自己,但其实他们却是潜意识里刻意回避自己正在经历和正在犯的错误,并且从骨子里不愿意承认和改变目前的现实。这种人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往往会在前进的道路上栽很多跟头。
的确,经历困难和挫折,会让一个人得到成长。但并不是所有的困难和挫折你都要经历。能够提前合理规避的,你为什么又一定要亲自去尝试呢?不见棺材不掉泪。而当你见了棺材的时候,掉再多的泪恐怕也无济于事了。
对于年轻人来说,“试错”其实是最愚蠢的方法,即使你觉得你还年轻,你还有机会,但实际上时间并不是你想像得那么多。以在北京工作为例。假如你大学毕业23岁,打算30岁买房结婚。房子不要太好的,但在北京,起码也要100万。在房价疯涨的情况下,这已经是最保守的估计。首付20万,装修2万,家电2万,结婚3万,其他备用资金3万,这总计就得需要30万。假如你年薪10万,除去房租、生活费、电话费、应酬等等支出,一年存款7万,那么,你至少要需要4年的时间。但是对于职场新人来说,没有3年的经验积累,不可能拿到10万的月薪。这样算下来,就算你不走弯路,从毕业到结婚,你要像上紧了的发条一样高速运转,根本不允许你有时间去无所事事或者走弯路。而一旦不慎稍有偏差,走上1、2年的弯路(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再正常不过),那么对你来说,一旦买房,就会陷入破产的边缘。
如果你还想着去尝试和经历一些本来应该可以规避的错误,那么,你的职业生涯定会付出更多的成本。
错误三:当我遇到问题时,做个职业规划就行了
很多人都是在实在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才会想到做职业规划。就像在上文第一个错误中所列举的那个例子。但我要告诉你的是:职业规划并不是你走投无路时的救命稻草!
因为成功的职业规划,其核心是要帮助你找到你的职业方向定位,并围绕这个方向构建你的核心竞争力,以保证你能够在这个方向上顺利成长。这两点缺一不可。如果只是找一个方向,而没有考虑到该方向在现实工作中实现的可能性,那么,这样的规划没有任何意义。而要想保证职业方向实现的可能性,就必须要考虑外在客观因素的影响。家庭的压力、年龄的差距、因工作不顺而造成的心态的失衡……等等,都会影响到职业规划的最佳实施效果。就像医生看病一样,如果你已经病入膏肓,那么,再高明的医生恐怕也无回天之力了。
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大三之前确立方向,然后利用剩余的时间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毕业后完全可以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对于已经工作的人来说,在工作三年之内确立自己的方向,虽然要付出损失和代价,但仍然有转向成功的可能。如果三年之内甚至更长的时间工作不稳定的话,这个时候,职业规划的难度就大得多,不仅仅是因为你要承担更大的损失,付出更高的机会成本,同时,因工作不稳定而带来的严重心态失衡,才是你职业成长的最大障碍。以平均走两年弯路为例,两年之后转行,和别人在一个起跑线上,这就意味着你以前的工作基本上是浪费了。假如你月薪2500,你两年的直接物质损失就是6万,这个损失,至少是你职业规划投入的60-120倍(如果提早做职业规划,投入最多也就是你1-2个星期的工资)。你同时损失的,还有两年的成长机会,这个时间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同时,你的心态也会变得很消极,无法积极去面对新的工作,这个损失也是无法估算的。更重要的是,一旦你习惯了迷茫,或者习惯了跳槽,那么,这个损失就会扩大到职业规划投入的200倍以上!
很多工作多年但仍然没有方向的人来找我们做咨询,在对他们的综合情况进行评估之后,假如我觉得实在无能为力,给予不了他们应有的帮助,我就会对他们说“很抱歉,我们解决不了你的问题”。虽然这样的棘手的问题不多,但大家最好还是引以为戒,一定要及早打算,千万不要等走投无路的时候再解决问题。那时候,你可能就真的是走投无路了。
错误四:把性格测评当成职业规划
有一次和一位大学生朋友聊天,我问他有没有做职业规划,他说做了。我又问你的职业目标是什么,怎么实现这个目标,他说不知道。我就很纳闷,我说你不是已经做了职业规划了吗?怎么这些问题你都不知道呢?接着他就发给我一堆资料,我一看,全是各种各样的测评报告。我问他这些报告在哪里做的,他说在学校的网站上。我说这些报告结果你能看得懂吗?他说看不懂。
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咨询的过程中,这样的情况不止一次地出现,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的心里就很纠结。他们对于职业规划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测评的层面上,根本就不知道这些测评对他们意味着什么,更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测评指导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
有一次在北京某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比赛上担任评委,也同样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他们也知道根据测评结果把自己分析一遍,但到最后规划的职业方向,大多数依据的标准是“专业对口”,而与测评结果几乎没有任何关系。虽然高校已经开设了职业规划课程,但据本人所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却是:这些课程平时几乎没有人去认真听,只是考试的时候突击一下,拿学分而已。我就问他们,这些课程对你们以后的就业和成长有非常大的帮助,为什么不去认真听呢?得到的回答是这样的:上这门课的老师完全是照本宣科,根本就不了解真实的职场是什么样子的,更别提把书中的理论在现实的职场上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操作,这门课也完全成了摆设。于是,该困惑的依然困惑,该迷茫的依然迷茫。
由于在大学里大家所接触的职业规划只是各种各样的测评工具,于是也就想当然地把职业规划与性格测评等同起来。而从客观的角度来说,许多人由于职场经验、社会阅历、思维分析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对于大学生和初入职场的人来说,这方面的问题就更加明显),根本就看不懂测评结果。同时,这种测评式的规划也是理论化比较严重的,测评结果完全由电脑自动生成,所提供的结果都是某一类性格所具备的“共性”的东西,完全不知道如何结合职场真实情况对每个人的“个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所以,这样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规划,实战性比较差,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性格测评≠职业规划。很多人认为自己做了性格测评就等于做了职业规划,其实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认识误区。性格测评只是我们了解个人性格的一个手段。涉及到具体的规划时,还要根据个人事业愿景、优势特长、专业技能、成长经历、职业价值观、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各种情况进行综合考量,才能得出具体的结论。这需要咨询师深入了解你的情况之后才能做出判断,而不是单纯依赖测评工具所得出的结果。以第一职场论坛的教练式职业规划为例,除了基本的测评以外,仅咨询访谈这一项就需要3个小时的时间,最长的曾经达到6个小时,目的就是对咨询者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并对测评结果进行验证,以全面、客观地了解咨询者的真实情况。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咨询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错误五:只定方向,不知道实施路径
既然上文已经明确了性格测评并不等于职业规划,那么,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到底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以本人在第一职场论坛进行的教练式职业规划为例,职业规划的完整内容应该是“1+2+1”模式,即一项核心内容,两项补充内容,一项强化内容。一项核心内容,指的是根据其自身综合情况,进行针对性分析,量身定制,确立最适合其发展的职业方向定位。两项补充内容,一是对其综合素质进行评估,为其制定职业成长路径,并进行相应的知识体系构建;二是针对其性格中的弱点和以往的工作经历中所存在的思想、行动等方面的错误进行纠正,避免其重蹈覆辙,从最大程度上规避因自身不足而带来的潜在职业风险。一项强化内容,指的是以职场晋升为导向的软实力系列培训(以第一职场独家开发的CCS10职场竞争10力模型为基础),通过具有实战性的技巧和方法的培训,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竞争力,以更快的速度,获得职业发展的飞跃,拉开与普通人的距离。
很多人不乏明确的目标,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从而最终影响到职业目标的实施程度。从这个角度来说,只确定职业生涯方向定位,而不知道具体的实施路径,尤其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哪些问题需要直接面对,哪些问题需要绕道,同样会影响到你的职业发展。
确立目标,只是成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即“一项核心内容”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个目标到底能否实现,就要看实施和执行的效果,这也是“两项补充内容”和“一项强化内容”的意义所在。如果只是确立了目标,而没有确定相应的实施路径,那么,这样的规划只是成功了50%。尤其是强化部分的内容,也是考验一个咨询师水平的地方。光懂理论而无实战经验的人,做不到这一点。
错误六:没有主见,严重依赖周围人的看法
你为什么想考研?因为周围的人都在考研。你为什么想进国企?因为大家都说国企稳定待遇好。你为什么不愿意改变自己?因为周围的人和你一样,同样处于这种状态!
很多人也有自己的想法,但一旦自己的想法得到周围人的反对或质疑时,他的这种想法就会迅速打消。有一次有一个客户来问我,他说他家里人想让他当老师,但他问了身边的人,有的人说当老师好,而有的人则说当老师没有前途,不如进企业。他自己也困惑了,不知道到底是否当老师。
每个人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因此,当你征求别人的意见时,他们只是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去思考问题,并不是站在你的立场上。因此,别人的意见到底是否适合你,还取决于你自己内心的想法。同样是这个例子,喜欢安稳的人肯定会说当老师是个不错的选择,而喜欢挑战的人则肯定会说当老师没有前途。
每个人都有250位朋友,他们分别出现在两种场合,一个是你的婚礼,一个是丧礼,而这些朋友有80%是对你毫无帮助,他们通常不会给你正面、积极的影响,当你渴望有任何作为的时候,他们通常会浇你冷水,告诉你种种的坏处和各种失败的可能。有20%的朋友,他们是属于较积极的,会给你正面的影响,而其中又只有5%的朋友则会帮助你,重大改变你的一生!所以,你对朋友们不该一视同仁,你应该花80%的时间跟那些会重大影响你一生的那5%的朋友在一起。
你的路到底怎么走,只有你自己负责。那些曾经给予你建议的人,即使若干年后证明他们的建议是错的,他们也不必为当初的建议负任何责任。你一定要明白,你的路只在你自己手中!
错误七:计划赶不上变化,与其如此,不如随遇而安
很多人会说世事变化无常,与其刻意计划,不如随遇而安。貌似说这话的人都很“潇洒”,但一旦问题来到眼前时,恐怕你就“安”不了了。一是你没有“根”,就永远只能四处飘着,永远也无法活得很扎实;第二,正因为你没有“根”,所以无法构建你的成长之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你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职业永远无法得到成长;第三,正因为你随遇而安,根基不牢,哪怕遇到一点点“风”险,你就会无法立足,因为你没有任何抗击风险的能力!看看那些在金融危机中被裁掉的都是些什么人吧。如果你没有构建任何适应竞争、抗击风险的能力,那么,当下一次危机来临时(这种危机,或许是别人对你的威胁和竞争,或许是组织结构的调整,或许是并购,或许是倒闭,又或许是一次更猛烈的经济危机),你会不堪一击,第一个倒下的就是你!恐怕那个时候的境况,就不会像你今天说话的时候那样“潇洒”了吧?
随遇而安,是因为你的内心在逃避现实;积极行动,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你同样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错误八:高学历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机会
高学历的人就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吗?未必!在我所接触过的所有咨询客户中,最有活力的是本科生群体。而那些研究生则连最基本的竞争意识都没有。很多人属于迷迷糊糊地“被”考研,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考研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甚至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又有一大批人考不上心仪的专业,被调剂到并不喜欢的方向。真正有明确考研目标的、属于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一部分的、并且积极付诸行动的,只占了24%。我最近在咨询的一个客户,如果不考研,他的发展会更好。而读研之后的迷茫,再加上目标不明确所走的两年弯路,其损失已是职业规划投入的180倍!
并不是所有的职位都需要高学历人才。那些所谓的高学历人才,其实能力并没有与学历相匹配。当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考虑务实的用人成本的时候,高学历未必会受到重视。
学历并不能保障你的成功,那只是一张纸而已。真正让你成功的,是你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如果没有,对不起,所有的公司都不是慈善机构。
错误九:国家单位比较稳定,发展有保障
绝大多数的人都会有这样的认识。曾经遇到一个客户,XXX(此处省去3个字,不便明说,大家去意会吧)出身,工作十年,好不容易上司高升,遇到一个晋升的机会。凭借自己在单位的能力、表现,他信心满满地以为自己会得到这个机会,但可惜的是,他被一个能力并不强的人打败了。苦等十年得来的机会,就这样眼睁睁看着溜走,于是一气之下辞职,发誓再也不做XXX。提醒那些想进国家单位的人,在进入这些单位之前,你一定要明白“编制”意味着什么,“体制内”和“体制外”又有什么差别,“李刚”到底有什么不同。如果你贪图稳定,我会告诉你:你肯定会非常稳定,稳定到10年、20年甚至一辈子待在一个职位上,一个级别上,不会有任何改变。如果你渴望这样所谓的“稳定”,并且没有任何抱怨,那么,我完全支持你的决定。
错误十:这个社会,要想成功太难了
成功很难吗?完全错误!尤其是在当前的环境下,我甚至为之欢欣鼓舞,因为这是最容易成功的一个时代!现实的职场中,工作3年以内遇到职业问题的,占了77%,属于职业规划的“重灾区”。真正清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知道如何行动、全面提升和发展自己,没有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困扰的,只占了3%。也就是说,如果你有了完整的职业规划,并愿意朝着目标积极行动,97%的人都不是你的对手,你完全可以无视他们的存在。剩下的那3%,你也完全不必害怕,因为中国的企业有足够的空间和机会,完全能够让你与这3%的人共容。那么,既然成功这么容易,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人失败呢?因为,最厉害的那个对手,其实就是你自己!如果你没有前瞻意识,只顾眼前,从来不考虑未来;或者只是停留在“想一想”的层面上,而从来没有真正行动过,那么,你将永远打法打败这个对手!你现在的失败状态,仍将持续!成功,将永远会与你无缘!
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未来的路如何走?家庭的责任谁来承担?你是想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还是想成为“啃老”或者“蚁族”中的一员?成功与失败,你到底如何抉择?你又凭什么保证成功?你是否做好了积极行动的准备?什么时候行动,是现在,立刻,马上;还是想活着潇洒、安逸一些,等着“以后再说?”
你现在的选择,决定了你未来的成长。如果你现在后悔,那么,你以前的走的路肯定是错的;如果你不想再后悔,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要认真走好每一步,不要再稀里糊涂地过日子!否则,你肯定会成为最失败的那个人!
职业成长是需要理性规划的
大学毕业后的职业生涯长达近三十年,要使自己的职业人生活的有价值,不仅能为自己今后的生活和家庭提供足够的支撑,还可以在期间收获成长和快乐,相信这是每个年轻人共同的强烈愿望。而一个残酷的现实却是,在以后的成长历程中,有的人稳健从容,有的人却茫然无措,其中的一个重要分别就是在职业规划上的理性或无序。职业规划的事情的确是个老话题了,现今的大学都会有类似的课程安排和经验传授,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年轻朋友依然不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职业规划,并屡屡在职场现实中品味苦果。这里就试着对此问题做如下分析:
职业规划的前提是认清自己。
职业规划是实现个人职业目标的具体规划,当然要从个人的具体实际出发了,每个人的职业规划都各不相同,因此这是一件极具个性化的事情。在从事职业咨询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帮助制定职业规划的请求,面对这样的求助,我只能这样回答:职业规划是需要你自己经过认真思考,并在实践中不断尝试修正的过程,别人是替代不了的。如果因为你对此没有清晰的认知,感到无从着手的话,我可以给些参考性的建议。而最实质的建议就是,要从个人的实际出发,结合现实的环境条件,在明确自己职业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出能够激励自己、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近期和远期职业成长规划。
这里要强调的重点是认清自己,比较理性的人会清楚,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容易。谁都知道,看清自己的容貌,需要借助一面镜子,而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光靠自己的感觉肯定是不够的,需要知晓身边的人对自己的印象和感觉,借助他们的观察和品评,自己内心对自我的评价或许才会更加全面与客观。这一点之所以非常重要,就是因为个人的职业规划一定是适合自己的,符合自身能力和潜质条件,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如果没有这个基本条件,职业规划就没有实际用处,不可能在自己的职业成长过程中真正发挥指导和促进作用,甚至起到了某种误导功效,那就失去了职业规划的意义了。
职业规划是个不短的过程。职业规划有短期和长期之分,其功效是要贯穿一个人的职业人生全过程。因此,每个人的职业规划都一定是个不断的渐进完善的过程,要在具体的职业实践中不断深化对职场环境及个人职业兴趣和潜质的认识,并完成对自己职业规划的不断调整修正,从而使之真正符合个人的实际。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随处可见,比如现在考公务员非常热,其中的很多人其实对自己的职业取向未必非常清楚。他们可能是受到家长的引导和压力,或是看到了很多社会现象的表面,觉得公务员职业很光鲜,工作稳定,待遇不错,加上很多人都在考,自己也就跟着报名了。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就不那么理想化了,考公务员要付出很多,竞争又异常激烈,要能从中胜出的机率很低。即便侥幸考上了,真正走入了公务员的岗位,自己实际的感受也和想象有着不小的差距。基层工作的事务性很强,新人入职后并不容易找到个人的价值存在感,加之较低的职业自由度,以致有些人会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甚至出现“逃离公务员队伍”的潮流。从理性职业规划的角度上分析这种现象,公务员职业与其他职业一样,都有自己特定的适应人群,那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象一定是非理性的,是有盲从误导因素在其中的。
当然,对于那些经过认真的理性思考之后,决定离开自己并不适合的公务员队伍,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企业领域去实现自身的职业价值的年轻朋友,我想说的是,尽管这样的曲折代价不算小,但能够遵从自己内心的呼唤,勇于纠正自己选择的失误,这样的理性、明智,还有勇气,也是值得称道的。这样的事例从一个侧面说明,职业规划可能的确是个很长的过程。年轻人面对重要的职业选择关头,尤其要慎重思考自己的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盲目跟风、忽略个性的代价是沉重的,切不可草率行事啊。
理性的规划必须建立在勤于实践的基础之上。谁都知道,认清自己的话虽然很容易说,但真正做到其实并不容易。帮助你认清自己的镜子固然有身边的亲朋好友,但这些人了解的大都是你在生活中的表面情况,而你究竟在职场中会有怎样的表现,内心深处的职业潜质有哪些,这些人怎么可能未卜先知呢?有关这方面的认知,还只能靠你在真实的职场实践中才能品味得到。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刚入职场的新人,尚处于职业规划的进行时才是最真实的写照。
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究竟适合怎样的职位,其未来的职业成长应该选择怎样的路径,没人可以给出准确的答案。对于这样的问题,学校的老师回答不了,所学的专业也未必就是答案的出处,一切都是不确定、变化着的,要通过你在实践中与不同岗位的磨合与历练的过程,将答案清晰出来。这是个必须明白的基本道理,在这个基本认知的前提下,经过踏实的实践过程,作为职场新人的你,不仅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学到岗位技能,积累职业经验,更重要的是可以将自己的职业定位明确下来,将职业规划清晰起来,从而为日后的健康职业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富于挑战的规划才是对自己真正的负责。每个年轻人都渴望自己能够拥有一个成功的职业人生,而这其中的“成功”,并非只能用日后拥有的巨额财富或是显赫的社会名望来证明。真正的成功应该是深藏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感觉,如果你在整个职业人生历程中能够感到自由、充实和快乐,可以收获个人价值实现过程的愉悦和美好,即便没成为亿万富豪,也未能跻身社会名流行列,也丝毫不能降低其个人成功的成色。有着这样基于个人职业自由价值理念的人,在追逐自己内心成功的职业人生中,制定具有个人鲜明特色的职业规划时,一定会具备富于迎接挑战的特质。所谓迎接挑战,就是选择一条不付出努力、不激发出内在潜质,就无法实现的目标,而这个目标的实现无疑会极大地激发个人的潜能与活力,在品味挑战成功的同时,也能分享到战胜以往习惯和惰性后内心由衷的喜悦。
这样的挑战根本不用刻意去找,我们每个人几乎随时都会遇到。比如面对销售的职业挑战,这是个职场中门槛最低、需求量最大、也最接近成功的职位。大量的成功激励培训中的典型案例,都非常直白地告诉每个年轻朋友,销售不问背景和出身,只要你能有效地在企业与客户之间架起信任的桥梁,你就是最棒的。可观的收入、职位的晋升、职业的成功,都不再是幻想。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事实,大家也的确并不怀疑,但还是有太多的人胆怯。他们害怕遭遇被拒绝的尴尬,他们无法想象整天生活在巨大的业绩压力之下,他们可能有成功的潜质,但却遗憾地被懦弱隔在了成功的对岸。有个销售实战经历的人都会清楚,销售真的没有事前想象的那样难。客户也是人,他的需求其实并不难捕捉,只要你习惯于换位思考,自觉为客户奉献价值,销售职业的规律完全是可循的。我很尊敬那些敢于直面销售职业挑战的年轻人,他们的内心或许也有对压力的恐惧,但他们的自信及对成功的渴求使他们突破了有限的心理障碍,勇敢地接受了挑战。结果无非是适合或并不适合,但收获是明确的,因为这个尝试使你认清了自己,消除了可能的遗憾。这样的结果对任何一个人的职业人生说来,其价值都是不言而喻的。
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在我做猎头的十年中发现有太多的职场中人因为没有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而停滞不前,有些人甚至做起了职业布朗运动,换来换去都是在原地踏步。一个职场中人假如从22岁大学本科毕业算起一直工作到60岁退休,其实也就38年的时间。其实很多人的职业生涯的黄金时间段大都在45岁之前,这样算来也就23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一个人一生中的职业成就最终如何与是否有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有莫大的关系。而我们国内在这方面的工作做的确实不够,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一辈子碌碌无为的就过去了。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工作做的比较深入,有些国家甚至从小学毕业开始就已经介入职业生涯指导了。既然职业生涯规划如此重要,那我们到底如何来进行呢?
首先是对自我的准确了解,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对自己的性格、特长、优势、爱好都有一个清晰准确的了解,然后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大环境、社会发展的趋势都要有较为准确的了解,只有这些工作都做扎实了,才能切实的规划好以后的职业生涯。最佳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利己、利他人、利社会的。如何做到以上这些呢,需要每个人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做个有心人,不断的自我反思归纳,了解自己,了解社会发展职场发展趋势等。当然也可以借助第三方的力量例如职业生涯规划咨询专家做第三方的心理测评和咨询,进一步的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职业倾向以及职场状况等。
然后在了解了自己的特点、优势、爱好以及社会的实际需要之后就是个人定位的问题,其实这关系到选择的问题。很多时候在职场发展的道路上是选择大于努力的。选择一个合适的职业发展道路,可以快速的取得职业成功,而选择一个错误职业发展道路,可能会走很多弯路但最终也不一定能够取得职业发展成功。所以针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定位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一个人对自己有了清晰的职业定位之后就须确立职业发展目标了。职业目标的确定也是很重要的,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轻易就能够实现的。最好是跳一跳才能实现的目标。
职业发展目标确定了之后然后就是规划如何去实现这个职业发展目标,有一个小故事可以参考。有一位日本马拉松选手三田本一在国际马拉松比赛中,连续两次夺得世界冠军,事后记者采访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对记者说了这么一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等过了很多年之后在他的自传中发现这智慧就是:在比赛前,三田本一先走一遍比赛道路,然后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在比赛的时候他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冲向第一个目标,然后再努力冲向第二个目标,第三个目标……40多公里的赛程,就这样被他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轻松地完成了。而同样的职业发展目标的实现也可以分解成不同的小目标,然后一步一步的去实施。当然只有行动才能产生结果,只有规划而不行动,一切都是空谈。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好了之后是否就不能调整了呢?当然不是,在职业发展目标实现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职业发展情况和社会职场的不断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甚至重新进行规划也是可以的。但是我们要记住一句话:选择之前要谨慎,选择之后要坚持。不能随便更改之前的职业规划,否则就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做了许多无用功了。
古语说的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以及清晰的职业发展目标就等于职场成功了一半,另外一半就是坚持付出有效的行动,祝愿每个人都有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吧。
文/李树彬
职业生涯4P规划
在确立了自己的职业方向以后,即选定了目标市场之后,接下来就是市场定位。在这里我想结合市场营销的4可控变量,即市场营销组合的4P(产品,价格,通路,促销)来谈谈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发展。
一、把自己当做一件“产品”,经营你的个人品牌
营销的第一个要素是产品(Product),而职业生涯的第一要务亦是经营好你的个人品牌。产品的组合主要包括产品的实体、服务、品牌、包装。它是指企业提供给目标市场的货物、服务的集合,包括产品的效用、质量、外观、式样、品牌、包装和规格,还包括服务和保证等因素。而人的个人品牌有你个人的品质、资历、技能等多方面因素。年轻人如何通过不懈的努力来塑造你的个人品牌呢?
1.首先要做一个好人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要摆在首位的。关于德与才的关系的争论自古以来就没有停止过。但社会主流的观念还是认为德应该摆在首位。试想,一个人如果道德败坏,能力越强,对社会的危害越大。著名乳企蒙牛集团的用人观充分体现了对德与才的取舍:“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所以一个有德有才的人在职场上才能长期立足。
2.做好“产品”包装,看重个人“资历”
近几年,“学历无用论”在某些群体中十分盛行。按照这些人的说法,大学生拿到了文凭到社会上不是依然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但笔者要说的是,虽然学历不是代表你本质的东西,但至少他能证明你的一段人生的经历和资历,这就好比产品的包装。我们一般到商场买东西,还要看看包装上面的标识是否规范,是否有安全和质量认证等等。有文凭不代表有能力,但试想一下,没有文凭就能说明有能力了吗?当然除了文凭之外,还有很多东西能代表你的资历。比如行业的资格证书,荣誉证书,大公司的工作经历,你平时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等等。如果一个人被权威部门授予过“十大策划人”之名,至少能说明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他在策划行业中有一定的影响力。
3.培养自己的核心技能,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汪中求的《营销人的自我营销》里有这样一句话:“生活的意义在于差异性,而不在于同质化”,笔者非常赞同。一个人就像产品一样,只有具备了别人所不具有的东西,才能有卖点,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有些人因为在某个行业坚持十几年,而培养了自己在这个行业大多数人所不具有的优势经验;而有些人“混迹”过多个行业,最后成为了“杂家”和“多面手”,最后成为了咨询业的大师,这些都可能成为他们各自的核心竞争力。
4.不断学习,不断超越自己
“学无止境”,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超越自己,才能保持永远领先别人一步。在这个以“知识爆炸”为特征的知识经济社会,不断学习的能力是每一个现代人所必须要具备的。
二、准确“定价”,找准自己的市场位置
年轻人要理性认识职业生涯开始的几年你要得到的是什么?有的人回答:是金钱。是的,这是你为你的职业付出应该和必须所得到的。但这并不全面,通过你的职业,你所得到的还有行业的经验和技能,升迁和成长的机会等,最终通过你的职业使自我的价值得到了实现。当然你要付出你的艰辛的劳动,你的时间和精力,甚至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等。所以,这个“定价”不仅仅是你要多少工资这么简单。你要衡量你在你的职业中要得到哪些,付出哪些。在你决定接受某份职业的时候,你要问一下自己,企业所能给予你的和你所付出的能使你接受和感到心里平衡吗?有时候,刚刚进入社会的这几年,可能仅仅是高工资对你不见得是好事。
三、渠道分销,为自己铺设多条成功的路径
在现代社会,你可通过各种途径让别人了解你,欣赏你。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很强的自我营销的意识和不懈的努力。采取公司内部“直销”,你要尽力得到上司或老板的认可和重用,得到同事们的赞扬和钦佩。其实身边人是你自我营销的最佳渠道。笔者有一个认识多年的好友,曾经在一家中型化工企业任销售总监,工作中兢兢业业,业绩不凡,人品一流,得到同事们的高度认可,公司老板更是委以重任。前不久,因公司投资失败资金链断裂而走向破产。但因前老板的极力推荐,又到另一家化工企业任职总经理,他不仅没有因为公司破产而失业,反而职务和待遇都得到了提升。除了在公司内部的“直销”以外,你还应该尝试多种渠道的“分销”,即加强和外部的联系。就营销人而言,你要保持和人才市场以及猎头公司的紧密联系,不断了解外部市场对营销人才的需求。并积极建立与区域或全国营销协会、知名专家等机构和个人的联系,不断扩展自己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另外,你还可以在专业的杂志和网站发表一些你的文章,让业内人经常看到你的名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有了自我营销的意识,人生无处不营销。
四、尝试多种促销手段,抓住市场机会
人生有许许多多的机会,有的人成功把握了稍纵即逝的机会,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有的人看着很多的机会从身边溜走,因丧失机会而一败涂地。“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要抓住机会,需要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在寻找职业机会的过程中,你可尝试多种“促销”形式。笔者大学时候的一个同学,在7月份毕业的时候还没有拿到用人单位的聘书,但他却不急不躁。在人才市场上不为大多普通岗位所动。在一次招聘会上,他看到了他一家心仪已久的公司在招聘,在大多同学只有一张雷同的简历交上去的时候,他把自己几年间发表在各种期刊上的文章复印件一并交给了面试官,面试官非常欣赏他的一些精彩观点,他成功地将自己推销了出去。获得了让大多同学艳羡的工作机会。现在,只要你肯动脑,有太多的“促销”方式可以像笔者那位同学一样取得成功。比如你可以在网络上策划一个关于你的热点事件而让别人注意到你,可以在媒体上争取露面的机会,可以在行业论坛上争取个人演讲或与关键人物会面的机会等等。
【职业生涯发展需要正面思维来成就】相关文章:
运用正面思维来成就职业生涯发展07-19
《学会正面思维》读后感参考02-18
职业生涯的思维克星03-25
职业生涯之突破思维定势06-30
坚韧努力成就精彩职业生涯06-24
盘点职业生涯的12个思维克星06-23
职业生涯要警惕的12个思维克星03-12
九步轻松成就精彩有趣的职业生涯03-23
ACCA成就职业生涯成功发展范文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