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考政治复习重点知识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高考政治复习重点知识总结1
1.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任何事物都周围一切事物相互联系着(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3.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人们可以根据已有的客观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4.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不一定)
5.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对整体具有决定作用。(对)
6.部分决定整体。(错)
7.有质变就有发展。(发展要通过质变实现,但质变有好有坏,不一定是发展)
8.量变比质变更重要。(都重要)
9.质变比量变更重要。(都重要)
10.事物的发展过程就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11.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12.质变是量变的总和。(错)
13.先有量变,后有质变(量变与质变不是截然分开,而是相互渗透,量变中有质变,质变中又包含新的量变)
14.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事物要处于一个统一体当中才能构成矛盾)
15.任何事物都有优点和缺点。(任何事物都包括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不一定就是优点和缺点)
16.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17.普遍性包含了特殊性。(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18.首先解决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不一定)
19.只要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错)
20.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错) (应为辩证否定或称扬弃。)
21.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否认了矛盾,就必然否认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对)
历史唯物主义部分:
1.价值观是社会存在的如实反映。(错)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决定。(错)
4.错误的社会意识不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错)
5.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不断向前发展。(错)
6.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错)(必须是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
7.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始终是不可分的。社会存在依赖于社会意识。(错)
8.先进人物只贡献不索取,因而人生价值大。(错)
9.贡献是人生价值的主要方面,索取可有可无。(错)
10.要实现人生价值就要牺牲个人利益。(错)
11.要实现人的社会价值,最好先实现自我价值。(错)
12.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之间不存在矛盾。(错)
高考政治复习重点知识总结2
1、储蓄存款的含义:是指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者存单可以支取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2、储蓄机构:商业银行(吸收存款最多的金融机构)、信用合作社、邮政企业。
3、利息:
①含义: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唯一收益。
②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③影响因素:本金、利息率水平、存款期限
4、存款储蓄的种类: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
5、商业银行:
①含义: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②组成:我国商业银行以国有独资银行和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③主要业务:存款业务——基础业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是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结算业务。
④其它业务:债券买卖和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业务等。
⑤作用:“纽带”、“依据”、“监管”
股票、债券和保险
1、股票——高风险、高收益同在
①含义: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②收入:股息和红利收入、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影响股票价格因素: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
③意义:搞活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筹措建设资金、促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④性质:所有权凭证。(股东可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重大决策、收取姑息或分享红利等。
2、债券——稳健的投资
①含义: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②性质:债务证书
③类型: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3、保险——规避风险
①含义: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②类型: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
③投保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高考政治复习重点知识总结3
一、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广泛真实的民主
1、国家的含义:
从起源上讲,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从本质上讲,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3、国家的性质,是由占统治阶级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
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5、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6、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1)广泛性:民主主体广泛;民主权利广泛。
(2)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广大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7、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8、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1)民主:“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这是国体意义上的民主)“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政体意义上的民主)“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2)专政: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3)人民民主和专政是辩证统一的,相辅相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统治阶级的民主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1、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立国之本。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宪法。
(2)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2、人民民主专政新的时代内容:
(1)突出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职能;
(2)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了;
(3)重视法制建设,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
(4)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二、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一)政治权利与自由
1、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
2、权利和自由的含义: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3、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3)监督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二)政治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它权利的重要保证。
2、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爱国主义的体现,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三)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与依法统一原则。
(1)我国权利与义务是统一、二者不可分离。相对应而存在,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2)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3)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4)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高考政治复习重点知识总结4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客观唯心。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物质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唯心主义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唯心主义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都是错误的。但是唯心主义也包含了一些认识论、辩证法、人生观、价值观的合理思想,可以吸收和借鉴。
高考政治复习重点知识总结5
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3、货币流通规律?公式?
4、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1)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
(2)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3)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5)有利于实现扩大就业,缓解我国的就业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
(6)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
5、汇率的含义?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压力;
6、供求对价格的影响?
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
7、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8、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9、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0、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同向的,互补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反向的。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1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还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还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因素和社会变化规律等。
12、贷款消费的含义?条件?
贷款消费是指在购买住房、轿车等商品时,一次性付款可能会超出一些买主的支付能力,这些买主k恶意考虑预支未来收入进行消费。条件:对于哪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又没有太多积蓄的年轻人来说,贷款消费是可行的。
13、消费结构的含义?影响因素?变化趋势?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影响因素是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变化,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
14、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变化的意义?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15、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主要有哪些?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16、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17、绿色消费的含义?特征?
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特征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18、为什么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这种精神可以帮助我们克服物质生活上的困难,获取新的成就。实践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人,难以战胜困难,成就事业。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广大。
19、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具有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20、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怎样发展?
为什么:
(1)原因:
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由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社会的本质要求
(2)意义:
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②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③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怎么样: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3)加快科技发展,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
(4)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21、公有制企业搞股份制改造有什么意义?
(1)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
(2)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行效率;
(3)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4)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2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表现在哪些方面?
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2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4、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
最大的区别是能否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募股筹资。
25、如何使公司不断发展壮大?
(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26、什么是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为什么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怎么样树立?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和认同。
原因:(1)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所特有的,是经过长期的努力形成的。
(2)它渗透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并随企业的发展不断延续和更新,最终通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
(3)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
如何:开展正当竞争,主要依靠提高质量、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创立名牌等取得竞争的胜利;反对和抵制假冒伪劣、商业欺诈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27、诚信在经济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作用?
(1)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市场经济的“生命线”。倡导诚实、信用原则,有利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2)诚信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准则,诚实守信,就会得到银行的支持,就会得到实惠、受到尊重。相反,失去信用,就会损害自己的形象,给自己带来诸多的不便。
28、为什么要高度关注就业问题?
(1)必然性:①劳动重要。
②形势严峻: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2)重要性:
①对社会生产:是民生之本,生产出社会所需的财富
②对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同时,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9、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1)党和政府的就业政策:党和政府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
(2)劳动者:每个劳动者都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破除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旧思想、旧习惯,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靠自己的双手开拓新的生活,展现平凡而伟大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风采。
①树立自主择业观
②树立竞争就业观
③树立职业平等观
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30、投资方式有哪几种?怎样投资才是科学的?
投资方式有:
(1)存款储蓄:特点是灵活方便,比较安全,收益低。(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是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和结算业务。)
(2)购买股票:高风险、高收益
(3)购买债券:稳健的投资
(4)购买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投资
(5)直接投资等。
注意:(1)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
(2)要注意投资的多样化,不应只局限在银行储蓄上,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给我们带来了跟多的投资机会。
(3)投资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
(4)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做到利国利民,不违反国家法律、政策。
高中政治答题技巧
1、首先,阅读设问时:
⑴看清试题要求:
①一看范围要求。要明确试题是要求用政治、经济或哲学的有关知识,还是用哲学中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或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某些知识来分析回答问题。
②二看分值要求。如果分值较高,则答案要点可能较多,若分值较低,则答案要点较少。
⑵读设问抓关键:这是个关键性步骤。因为命题的意图、指向、要求等,种.种限定均在其中。
①一定抓住关键词语,辨明命题意向。(主体、范围性语句)
②是抓准限制词语,吃透题意细节。(设问词、问题短语)
2、然后,读材料全文:
⑴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即能够表达全文意思的语句。
⑵分出段落层次,并概括每段的意思。
⑶理出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⑷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列出答案要点。有了答案要点,也就有了答题方向。按这个方向组织答案,一则可以防止跑题,二则可以防止遗漏要点。
3、构思:要通过构思来理清答题思路,要搞清用什么原理(单个原理还是多个原理)以及如何运用该原理进行表达;要找准答题的切入点;可以采取在心中打草稿的方式来理清答题思路。
4、作答:把该回答的问题理清思路以后,就可以动笔作答了。作答时要注意把它们分成几个自然段,以要点化的方式,正确运用学科语言(学科术语),认真工整地书写(要书写清楚),将答案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
高考政治复习重点知识总结6
1.商品和商品经济
(1)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的价值量
(2)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货币的职能 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作用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企业和经营者
(1)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及其作用 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兼并与破产
(2)企业的经营者: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 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4.产业和劳动者
(1)三大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劳动合同制度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5.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1)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国民收入的分配 财政收入和支出 财政的巨大作用
(2)税收与纳税人: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6.银行和储蓄者
(1)我国的银行:银行的产生 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银行的业务和作用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2)公民的储蓄:存款储蓄及其作用 债券与商业保险
7.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1)商品服务市场: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和特点 市场交易原则
(2)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家庭消费的内容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8.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1)当代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 经济全球化 外汇与汇率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2)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 关税 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 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高考政治复习重点知识总结7
1、价值与人生价值
⑴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⑵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自我价值),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看他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贡献。
2、价值观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⑴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表现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
【方法论】: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和主体性特征。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
⑴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⑵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如何真正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⑴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有决定性的因素,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⑵当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⑶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
⑷当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没有冲突时,要把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5、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⑴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劳动和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⑵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高考政治复习重点知识总结8
1、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价格和供求的关系是什么?
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影响商品的价格。
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形成买方市场。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形成卖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同样生产条件下生产同类商品的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
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称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5、企业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较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较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商品的价格可能高于或低于商品的价值;但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和商品的价值相符。
7、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8、价格变动对人们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的规模。当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有利可图时,生产经营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当某种商品价格下跌,无利可图时,生产经营者会压缩生产规模。
②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企业只有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才能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哪个生产者能提供质量好的或者其他企业无法生产的'产品,他就能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
高考政治复习重点知识总结9
1、文化的继承性
(1)传统习俗的继承: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
建筑是立体的文化,凝固的艺术,一个民族的建筑无不体现其民族文化的特征和色彩。
(3)传统文艺的继承:
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4)传统思想的继承
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容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所以,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4、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1)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2)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5、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6、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1)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7、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社会制度的更替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例如:当代信息技术)
(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不但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高考政治复习重点知识总结10
企业与劳动者
1、企业的含义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
任何所有制性质的企业都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企业的组织形式有公司制、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2、公司的含义、类型和组织机构
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公司的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资本公司的资本不必划分为等额股份,股东转让出资必须征得其他股东的同意,出资转让较困难。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作价出资。公司的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并以股票形式加以表现,上市公司的股票可以自由流通、转让。股东只可以用货币出资。
公司股东人数由50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一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称为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应当有2人以上200人以下为发起人。
公司股东对公司的责任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应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公司股东表决权按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一股一票原则。
公司财务不必向全社会公开。上市公司必须向全社会公开。
公司规模大小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3万元人民币。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万元。注册资本额比较高,最低限额为人民币500万元。
公司的组织结构: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总经理及其助手组成公司的执行机构,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监督董事会与经理的工作。这些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有效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
最大的区别是能否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募股筹资。
3、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4、什么是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为什么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怎么样树立?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和认同。
原因:(1)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所特有的,是经过长期的努力形成的。它渗透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并随企业的发展不断延续和更新,最终通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2)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
如何:开展正当竞争,主要依靠提高质量、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创立名牌等取得竞争的胜利;反对和抵制假冒伪劣、商业欺诈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5、诚信在经济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作用?
(1)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市场经济的“生命线”。倡导诚实、信用原则,有利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2)诚信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准则,诚实守信,就会得到银行的支持,就会得到实惠、受到尊重。相反,失去信用,就会损害自己的形象,给自己带来诸多的不便。
6、企业的兼并与破产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意义
企业兼并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相对劣势的企业。
①企业兼并能够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
②企业兼并能够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
企业破产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和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
①企业破产能够增强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其提高企业竞争力。
②企业破产能够及时淘汰落后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③企业破产能够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7、劳动的意义
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劳动是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劳动是个人取得收入,获得生存的谋生手段。
8、为什么要高度关注就业问题?
(1)必然性:
①劳动重要。
②形势严峻: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2)重要性:
①对社会生产:是民生之本,生产出社会所需的财富,有效的就业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②对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同时,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从社会角度看: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
9、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
党和政府:
①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就业岗位。
②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③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劳动者就业、创业的后顾之忧。
④要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流通。
劳动者:
①劳动者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极谋求自主创业,靠自己的双手开拓自己的生活。
②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即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③劳动者要提高自身技能和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10、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①树立自主择业观。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选择职业。
②树立职业平等观。各种正当职业的劳动者,都是创造财富所必须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③树立竞争就业观。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实现自主择业。
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就业形式多样化。如自由职业、弹性工作、临时工、家政服务等就业方式可更加灵活地选择。
11、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劳动者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劳动者权利的维护:自觉履行劳动义务是劳动者维权的基础。依法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是劳动者维权的依据。劳动者要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12、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
国际私法上所讲的法律冲突,就是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即同一民商事关系因所涉各国民商事法律规定不同而发生的法律适用上的冲突。国际私法所调整的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和纯国内民商事法律关系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前者含有国际因素。正由于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含有国际因素,它既可以受内国法调整,也可以受外国法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内外国法的有关规定是完全一致的,适用其中任何一国的法律都会导致相同的结果,那么,法律适用上的冲突便不会发生,自然也无法律选择的必要。但是,实际上,由于各国民商事法律千差万别,对同一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适用不同国家的法律,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在国际私法上,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可以说,解决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是国际私法的中心任务。
13、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的产生
历史上,从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的出现到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演变发展的过程。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的产生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是各国民商事法律制度互不相同。这里讲的“民商事法律制度”是广义的。
由于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状况、历史文化传统以及自然环境的不同,世界各国法律制度千差万别。在民商事法律制度方面,这种差别表现得就更为突出。例如,关于结婚年龄,各国规定就很不相同,《日本民法》第731条规定为男18岁、女16岁;《瑞士民法典》第96条规定为男20岁、女18岁;而200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6条则规定男22岁、女20岁。正由于各国民商事法律规定互不相同,对同一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往往因适用不同国家的法律而产生不同的结果,这样便提出应适用何国法来确定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的问题。由此可见,各国民商事法律制度的不同是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产生的前提条件。
二是各国民商事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存在着正常的民商事交往,并结成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
尽管各国民商事法律制度互不相同,但如果各国民商事法律关系主体没有民商事交往,民商事法律冲突也无从产生。因为各国民商事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如不存在民商事交往:一方面,内国人及其财产不会到外国,并不会产生与外国有联系的法律事实;另一方面,外国人及其财产也不会出现在内国,也不会在内国产生与外国有联系的法律事实。这样,各国民商事法律仅在本国范围内实施,民商事法律冲突自然不会发生。一旦各国民商事法律关系主体进行正常的民商事交往,必然会提出依哪个国家的法律结成民商事法律关系的问题,以及在国际民商事交往中发生争议时应适用哪个国家的法律加以解决的问题。可以说,各国民商事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正常的民商事交往是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产生的客观基础。
三是各国承认外国人在内国享有平等的民商事法律地位。
国际私法的历史表明,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与外国人在内国民商事法律地位的变迁和提高密切相关的。许多学者认为,赋予外国人平等的民商事法律地位是国际民商事交往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因而也是导致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产生的一个重要条件。并且,也正是基于这种观点,他们才把直接调整外国人民商事法律地位的实体规范纳入国际私法范围之内。在实际生活中,一方面,凡在内国法不允许外国人享有某项民商事权利时,外国人就不能参加有关民商事活动,也就不会出现有外国人作为主体的民商事法律关系,当然也就不会产生涉及外国法适用的民商事法律冲突。但是,另一方面,如果外国人在内国居于凌驾于内国人之上的特权地位,也无民商事法律冲突可言。例如,在过去一些亚、非国家,如土耳其、旧中国等,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享有治外法权,或称为“领事裁判权”,外国人在这些国家的领土内不受所在国法律的约束,不受所在国法院的管辖,而由外国人本国领事根据他们本国的法律对他们行使管辖权。外国人在内国拥有这种特权地位,是对有关国家主权的侵害,使得外国人与内国人之间不可能建立平等的民商事法律关系,因而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也无从产生。
四是各国在一定条件下承认外国民商事法律在内国的域外效力。
任何法律都有一定的效力范围,或只有域内效力,或既有域内效力又有域外效力。所谓法律的域内效力,是指一国的法律所具有的及于其管辖领土内一切人、物和行为的效力,它主要表现了国家的属地优越权。而所谓法律的域外效力,则是指一国法律在制定者管辖领土以外尚能发生的效力,它常常体现了国家的属人优越权,即一国制定的法律不仅适用于本国境内的一切人,而且适用于居住在国外的本国人。有些国家的法律明确规定了法律的域内效力和域外效力。我们知道,各国在制定法律时都可依国家主权原则确定自己的法律具有域内效力或域外效力,但是,这种域外效力只是一种自设的或虚拟的域外效力。如果这种法律要在国际社会得到贯彻执行,也就是说,其自设的或虚拟的域外效力要变成现实的域外效力,需要国际社会中的各国根据主权原则和平等互利原则彼此协调,互相承认。一般来说,各国出于公正合理地处理相互间民商事关系的实际需要,都在一定的条件下或在一定的程度上承认外国民商事法律在内国的效力,如承认某人根据外国法律而取得的对物的所有权,承认依外国法建立的合同关系、婚姻关系等。正是由于各国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承认对方的民商事法律同时具有域内效力和域外效力,所以才会产生法律冲突,即外国法律的域外效力与本国法律的域内效力的冲突,或者本国法律的域外效力与外国法律的域内效力之间的冲突。如果各国不承认外国民商事法律在内国的域外效力,国际私法中的冲突规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正是因为各国对彼此民商事法律的域外效力的相互承认,才使得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成为现实。
总之,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是在各国民商事法律互异,各国民商事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有正常的民商事交往,各国在一定条件下承认外国人在内国的民商事法律地位以及承认外国法律在内国的域外效力的条件下发生的。
14、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的特点
与其他法律冲突比较起来,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具有如下特点:
1.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是一种跨国法律冲突。
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产生于国际社会,是不同主权国家之间的法律冲突。显然,它同一个主权国家领土范围内不同地区之间的法律冲突,即区际法律冲突,有着根本的区别。
2.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是一种法律在空间上的冲突。
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是适用于不同国家领域的法律之间的冲突,是同一定的地域相联系的。它同适用于不同种族、民族、部落、阶级以及宗教信仰的人的法律之间的冲突,即人际法律冲突,以及先后施行于同一地区并涉及同一问题的新旧法律之间在时间效力上的冲突,即时际法律冲突,有着本质的差别。
3.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是一种私法冲突。
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是不同国家的民商事法律之间的冲突,由于传统上一般将民事法律和商事法律视为私法,故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亦即国际私法冲突,与属于公法性质的法律冲突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
4.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是一种平面冲突。各国的主权是平等的,因此,各国的法律也是平等和互相独立的。但是,在实际上,各国或多或少地坚持属地主义,排斥外国法在内国的适用,在公法领域更是如此。不过,在民商事法律领域,各国为了进行正常的国际民商事交往,往往对属地主义进行了限制,即在一定条件下承认外国民商法在内国的域外效力。这就使得在一定范围内内外国民商事法律处于平等的地位,对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的调整便需要在内外国法律之间进行选择。因此,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是处于平等地位的不同国家的民商事法律之间的冲突,与国际法和国内法之间的垂直冲突根本有别。
【高考政治复习重点知识总结】相关文章: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重点总结10-21
高考政治政治生活重点知识总结11-27
高考政治必备知识重点归纳10-21
高考政治知识点重点08-18
高考历史复习知识重点提纲01-03
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07-08
高考政治必修二知识重点归纳11-25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重点归纳01-25
2018高考政治重点知识点总结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