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百文网手机站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总结

时间:2021-12-02 12:23:50 政治 我要投稿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总结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结构严谨、含义深刻、逻辑严密的科学,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学好的。需要理解的概念有很多,需要记忆的内容也很多。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政治经济学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要点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成熟,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开展了强大的工人运动。

  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在继承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3)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并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提出了一些预见性设想。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经济学科,它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中获得重大发展发。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属于经济利益关系。

  (3)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诸方面的关系,既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也包括分配关 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4)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时,不是研究它的表面现象,而是揭示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即研究各种客观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同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异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与资本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既相统一,又有差异。

  (1)二者有统一面。二者都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经济运动规

  (2)二者有差异面。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重在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其内在矛盾、阶级对抗性和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与灭亡的客观规律,揭示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则重在研究怎样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经济利益。

  四、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我们认识客观世界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也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理论武器。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科学依据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提高马克思主义自觉性和改造世界观的指导思想

  政治经济学知识归纳

  1、公有制的范围?公有制经济地位及其体现?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

  国有经济:国有经济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主导作用--国有经济,主体地位--公有制地位)

  (1)范围: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注意: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指混合所有制经济整体。

  (2)①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②体现: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是公有资产,不是国有资产;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国有经济居主导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基本经济制度中的地位是不同的。但是,在市场经济中,二者是作为平等的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

  (3)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①必须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②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③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2、国有经济的.地位?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意义?

  (1)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即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2)意义: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3、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组成?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原因?

  (1)组成:个体经济(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外资经济(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注: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最大的区别是是否以雇用劳动为基础。

  (2)原因:①根本原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具有多层次性,必须发展非公有制经济。②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特指公有制经济。③作用:吸收社会资金,增加就业,增加国家税收,方便人民生活,促进生产发展,提高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等。

  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

  一、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1、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

  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3、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P5。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商品的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x价格水平)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4.纸币的产生和发展P6:

  (1)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在铸币的基础上产生的。

  (2)纸币的含义:它必须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一是由国家发行的。如果不是本国国家发行的,就不是法定货币,而是伪币假币,在市场上不能流通。制造假币的行为在各个国家都是犯罪行为。二是国家现在正在强制使用的。国家以前强制使用的而现在不再强制使用的,则不能在市场上流通。这两方面是缺一不可的。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含义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跌。

  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

  成因①纸币发行过多;②社会需求旺盛;③成本上升等。①纸币发行过少;②社会需求不足等。

  影响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但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而居民收入水平没有提高,就会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影响经济发展。适度的通货紧缩可以挤去经济泡沫,抑制投资过热;通货紧缩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对策可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

  备注①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物价上涨有多种情况、多种原因,所以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

  ②通货膨胀是宏观上的卖方市场;但卖方市场有宏观、微观之分,所以卖方市场不一定就是通货膨胀。①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跌。物价上涨有多种情况、多种原因,所以物价下跌不一定是通货紧缩。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总结】相关文章: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总结11-27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框架04-02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归纳01-25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11-11

考研政治哲学知识重点总结11-01

小学英语知识重点总结大全11-03

高中必备的生物知识重点总结12-05

初中必备的生物知识重点总结12-06

初中数学重点知识总结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