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的基础知识点归纳

时间:2024-03-08 14:06:26 海洁 政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政治必备的基础知识点归纳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我们高中接触的政治理论知识有很多,想学好政治,就要将这些理论知识弄明白。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知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政治必备的基础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的基础知识点归纳 1

  1.文化的多样性:

  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样性):

  (1)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

  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5.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尊重文化化多样,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也属于整个世界。总之,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6.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反对盲目自大、贬低、排斥异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异文化的错误倾向。

  7.文化传播的含义: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高中政治的基础知识点归纳 2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人类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产品消费了,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3、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交换、消费(是最终的目的和动力)四环节。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公有制经济:

  ①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内容: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④主体地位的表现: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⑤态度: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3、非公有制经济

  ①内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②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态度: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4、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①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②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③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即:三个有利于)

  高中政治的基础知识点归纳 3

  经济学:

  1、 价格由购买力决定

  2、 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3、 等价交换是指每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应与价值相一致

  4、 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5、 高新技术能够使用权单位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

  6、 国有资产等同于公有资产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混同

  8、 国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9、 国家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干预经济

  10、 政府要减少对市场经济的干预

  11、 微观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宏观经济总是对立的

  12、 股票是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13、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降低失业率

  14、 国民收入与财政收入混同

  15、 税收可以由税务机关随意加以调整

  16、 国债可以无限制发行

  17、 消费决定生产

  哲学部分

  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2、意识能够对客观事物起促进作用。

  3、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

  4、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为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5、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6、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7、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实现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8、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9、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10、整体就是指由事物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

  11、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12、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变化就是发展。

  13、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造和消灭,是永恒不变的。

  14、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15、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16、只要把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就能收到预想的效果。

  17、感性认识的总和就是理性认识。

  18、获得正确的理性认识是认识的目的。

  19、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

  20、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1、事物的本质是稳定的东西,对事物本质的正确认识也是稳定不变的。

  22、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是现象的总和。

  23、矛盾就是对立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24、主要矛盾就是急需解决矛盾。

  25、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

  26、理性认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27、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就能对实践起重大的指导作用。

  28、承认个人利益就是个人主义。

  29、坚持集体主义就不能讲个人利益。

  30、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31、人生的真正价值就是多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

  32、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33、理论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34、认识的根本目的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

  35、人生最重要的是对理想和事业的追求,没有金钱并不妨碍实现人生价值。

  36、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37、外因推动事物的发展。

  38、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

  39、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40、量变是事物的变化,质变是事物的发展。

  41、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42、精神状态决定着人们办事情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

  43、现象是个别的、多变的,本质是稳定的、永恒不变的。

  44、人们揭示了事物的本质规律,办事情就能获得成功。

  46、符合规律的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47、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48、要获得知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

  49、主观能动性决定办事的效果。

  50、具体科学知识讲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51、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所以人的意识都是正确的。

  5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而矛盾是无差别的。

  53、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是一切认识的起点和目的。

  54、抓住了主要矛盾,就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55、 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56、 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反作用于事物

  57、 人的认识必须符合终极真理

  58、 解决主要矛盾是解决一切矛盾的前提

  59、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60、 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

  61、 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

  62、 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63、 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64、 认识了事物的现象,就等于把握了事物的本质

  65、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

  67、 理性认识不必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68、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69、 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70、 要实现社会价值最好先实现自我价值

  71、 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的最终目标

  72、 有些认识不需要通过实践即可获得

  73、 应对反倾销要加强行政干预

  政治常识:

  1、 政府直接行使管理经济的职能

  2、 政府参与企业经营活动

  3、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间接行使者

  4、 直接选举是我国选举制度的本质特征

  5、 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

  6、 权利与义务等同

  7、 党代会修改宪法

  8、 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有制定法律的权力

  9、 全国人大和其它国家机关是相互监督的关系

  10、 人民代表大会和其它国家机关都是由选民选举产生的

  11、 国务院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12、 中共中央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机关,行使最高决定权

  13、 人民政协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14、 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的共同执政

  15、 财产多少是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主要标准

  16、 我国解决了各民族间发展晃平衡问题

  17、 经济发展是各民族平等和团结的充分条件

  18、 国家之间的关系是由社会制度决定的

  19、 处理国际问题要按联合国的决议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

  20、 安理会成员国三分之二赞成即可通过决议

  高中政治的基础知识点归纳 4

  1、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1)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注意】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①含义:

  A.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②关系:

  A.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

  2、矛盾的普遍性

  (1)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2)方法论:

  ①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反对片面看问题。

  3、矛盾的特殊性

  (1)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也各有其特殊性。

  (2)方法论要求: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2)重要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高中政治的基础知识点归纳 5

  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1、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方法论: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注意】

  ①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原因:

  ①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最根本原因)。

  ②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③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原因:

  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②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③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因此,新事物的'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总之,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3)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1)区别: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2)联系: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②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3)方法论要求:

  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客观事物质变创造条件。

  ②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坚持适度原则。

  高中政治的基础知识点归纳 6

  1.商品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生产者购买生产资料或接受劳务,付出货币的目的是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

  购买者购买商品的目的在于取得商品的价值。

  总之,商品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2.货币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可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本身也是一种商品。

  货币在商品经济中广泛流通,成为一般等价物的表现形式。

  货币具有价值,成为商品交换的媒介。

  货币具有流通手段、价值尺度、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货币的五种职能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3.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促进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4.我国的经济制度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经济制度。

  5.我国的分配制度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我国实行这一分配制度的依据是:我国现实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我国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体现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7.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对外开放是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对外开放是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包括: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8.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随着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越来越低。

  9.我国工业生产总值居于世界前列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我国工业生产总值已居于世界前列。

  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工业大国。

  10.科技、教育

  科技振兴,教育为本。

【高中政治的基础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高中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03-01

人教版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归纳06-09

高中政治选修2知识点归纳04-07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归纳08-29

高中政治必备的考点知识点归纳04-20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梳理归纳07-04

上海高考历史基础知识点归纳09-03

山东高考政治基础知识点归纳06-13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03-30

高中政治水平考知识点归纳分享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