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归纳

时间:2023-06-09 10:22:41 炜玲 政治 我要投稿

人教版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哲学部分的知识版喊了大量的原理知识和方法论,这些知识都需要学生一一去理解明白。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哲学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人教版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归纳1

  价值观、人生观部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重大的阻碍作用。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的含义、本质、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哲理内容:价值观是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们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集体主义价值观,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等)

  3、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辨证关系原理:二者是辨证统一的,两者互为前提而存在,相互促进而发展。方法论要求: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发生矛盾时,以全局利益、根本利益为最高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4、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原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社会发展制约个人活动。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有利条件,推动社会发展。

  5、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哲理内容:人生价值的含义(贡献和索取),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这是因为: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归纳2

  1.实践观(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实践及其基本特点

  ①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②特点:

  ⑴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都具有客观性。

  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⑶具有社会历史性。所谓社会性和历史性,分别从横向角度与纵向角度阐明了实践的特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真理观(在实践中发展和认识真理)

  (1)真理及其特点

  ①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特点:

  ⑴真理是客观的。(这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真理形式上是主观的,内容上是客观的;真理是绝对的,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是惟一的,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⑵真理是有条件的。

  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顾过程的推移,发展和完善自己,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中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情况下相互转化,真理是相对的。

  (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的认识经历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认识具有上升性地追求和永恒不变的使命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归纳3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原理】发展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方法论】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新旧事物的含义: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是与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日趋灭亡的东西。

  注意:不能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力量强弱和形式的新或旧来判断新旧事物。

  2.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1)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辩证关系(事物发展的趋势)

  【原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2)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辩证关系(事物发展的状态)

  含义: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量变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原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方法论】

  ①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在量变达已经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要坚持适度原则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归纳4

  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1、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方法论: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注意】

  ①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原因:

  ①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最根本原因)。

  ②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③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原因:

  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②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③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因此,新事物的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总之,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3)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1)区别: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2)联系: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②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3)方法论要求:

  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客观事物质变创造条件。

  ②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坚持适度原则。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归纳5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理解)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是辩证统一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①社会意识反作用的两种表现。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着重大阻碍作用。

  ②价值观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有着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标准就是:

  1、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2、符合人类根本利益。

  3、现阶段衡量我国人民价值观正确与否的具体标准是能否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三个有利于”是衡量社会主义社会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2、集体主义原则的主要内容,为体么是正确的价值取向(理解)

  一、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目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多种价值。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多种价值观并存的情况下,应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二、内容:(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主要原则)“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相结合,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当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

  三、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

  1))集体主义的产生是与一定生产关系状况相适应的。

  2)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的价值取向。

  1)集体主义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

  (2)集体主义正确地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3)集体主义是我国人民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力量源泉。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理解)

  1)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价值观已经过时的观点是错误的。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价值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需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

  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理解)

  1.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2.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

  2.小团体主义的危害极大,妨碍现代化建设的正常进行。

  3、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5、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理解)

  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但社会性是人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它是决定人之所以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

  “人性自私”论是错识的:

  (1)它违反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原理。

  (2)它错误地把动物的“自保性”混同于“人性自私”。

  (3)它错误地把个人正当利益与“自私”混为一谈。

  (4)“人性自私论“不符合历史现实。

  6、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1)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

  (2)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

  第一,个人活动受社会环境的制约。

  第二,个人活动还要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7、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理解)

  人生价值的两方面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为个人索取打下了基础;个人从社会那里得到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又会激发起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在这两方面的关系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居于首位的。

  (1)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要求。

  (2)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3)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

  8、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理解)

  1,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

  (1)要以一定的生产力为基础。

  2.要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条件。

  2,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

  (1)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2)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苦干,发挥聪明才智。

  (3)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

  9、反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理解)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大的腐蚀作用,我们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走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误区。

  10、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最进步、最科学的理想(理解)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A.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这是因为它代表和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是为了少数人,而是要为全人类谋利益。

  B.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进步的理想。

  11、崇高理想的作用(理解)

  第一: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与发展。第二,崇高理想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第三,崇高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12、在奋斗中实现理想(理解)

  首先,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其次,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艰苦奋斗实现理想。

  (1)艰苦奋斗是优良传统。

  (2)艰苦奋斗的实质。艰苦奋斗并不仅是一种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更重要的是一种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

  (3)提倡艰苦奋斗,是由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归纳6

  1、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1)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注意】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①含义:

  A.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②关系:

  A.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

  2、矛盾的普遍性

  (1)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2)方法论:

  ①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反对片面看问题。

  3、矛盾的特殊性

  (1)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也各有其特殊性。

  (2)方法论要求: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2)重要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归纳7

  哲学

  1、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即哲学不仅是一种观点,同时也具有研究和改造世界的方法。

  2、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二者不可分割。

  3、哲学比具体科学范围更广,是对具体科学的升华。具有普遍性。

  4、哲学:具有共性、一般和普遍;具体科学:个性、个别和特殊。

  也就是说: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辩证关系。

  5、具体科学是哲学基础的原因:先研究具体科学,掌握规律后才上升到哲学高度。

  6、哲学,对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7、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问题。

  9、马克思主义坚持物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观点,这种观点称为唯物主义。

  10、唯物主义:物质是世界的本源,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的发展按时间顺序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但它没有科学依据。

  1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即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它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这种唯物主义具有局限性。

  1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真正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4、唯心主义:意识是第一位的,意识决定物质。

  15、判断一个人的话或一种观点是不是唯心主义或唯物主义的方法:文字里含有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是唯物主义;含有意识决定物质的观点,是唯心主义。

  16、物质与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所有物质都在运动,静止的物质也在运动,因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17、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8、意识,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19、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20、实践: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21、实践的三个特点:主观能动性、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2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标和归宿。

  24、真理是客观的。

  25、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我们对一个规律的认识,是在反复的思考验证后才真正认识的;即使我们认识了某一个规律,世界上还有千千万万个规律等着我们去认识,所以具有无限性;我们每认识一个规律,在认识的世界中,我们就前进了一步,所以具有上升性。

  26、联系的观点: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间都有联系,所以具有普遍性;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具有客观性;事物间的联系纷繁复杂、千丝万缕,体现多样性。

  27、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矛盾的观点。

  29、矛盾也叫对立统一。

  30、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31、矛盾的对立性,也叫斗争性;矛盾的统一性,也叫同一性。

  32、矛盾的斗争性或对立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33、矛盾的同一性或统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贯通。

  34、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从而推动事物的不断发展。

  35、矛盾的两点论:矛盾具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36、矛盾的重点论:在认识和改造事物时,要抓住主要矛盾。我们在处理矛盾时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

  37、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8、辩证的否定:其实质是扬弃,即抛弃消极的不好的东西,保留积极的,优秀的东西。

  39、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动力,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40、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比如高楼大厦,社会上人们拥有的财富,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等;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比如一个社会的思想潮流,社会的某种风俗等。

  4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42、坚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保证,是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4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44、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46、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47、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高中政治知识哲学知识点归纳01-25

高中政治哲学矛盾知识点归纳12-05

高中政治哲学重点知识点的归纳01-25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归纳12-03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12-01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要点归纳12-02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重点归纳01-27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知识归纳12-01

高中政治哲学主观题知识归纳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