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二政治必修三知识总结归纳
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二政治必修三知识总结归纳,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二政治必修三知识总结归纳 1
1、什么是文化传播?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即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有哪些途径?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3、什么是传媒?大众传媒?
传媒:传播媒介(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大众传媒: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告、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对文化传播有何作用?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4、中学生应怎样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①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②更加主动地推动中
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增强中国文化影响力;
③借助传媒、网络、技术和知识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中外文化交流有何重大意义?
对内--中华文化:①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维护民族文化。
②将中国先进文化推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③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④有利于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对外——世界文化:①有利于吸收和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③有利于加强交流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发展友好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高二政治必修三知识总结归纳 2
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的继承包括哪些?
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继承方式和途径:①传统习俗的继承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
③传统文艺的继承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
2、传统文化的特点?
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多样性,继承性
3、怎样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①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面对传统文化,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全面否定或全面肯定的思想和做法都是片面的.。)
③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4、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影像文化发展的因素?
关系: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要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③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因素: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5、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高二政治必修三知识总结归纳 3
文化创新
1、文化发展的实质:
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A.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去解决,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B.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3、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③文化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4、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5、文化创新的途径: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A.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B.对待外来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既要排除“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又要排除“守旧 主义”和“封闭主义”——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
高二政治必修三知识总结归纳 4
1、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对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常考方式】以选择题和材料题居多,常结合解析型设问进行考查
2、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③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常考方式】以选择题居多,要求对两大特点进行辨析
3、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①立足社会实践,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坚持文化内容与形式的创新;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常考方式】以选择题和材料题居多,常结合解析型设问进行考查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②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④中华民族之魂。
【常考方式】以材料题居多,常结合解析型设问进行考查
5、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的包容性。
【常考方式】以选择题居多,要求对基本特征进行辨别与区分
6、如何应对文化不良现象?
①主旋律: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②国家: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③企业:遵守法律法规,诚信经营;
④个人: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常考方式】以材料题居多,常结合措施型设问进行考查
7、如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②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③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做贡献。
【常考方式】以材料题居多,常结合措施型设问进行考查
8、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常考方式】以选择题居多
9、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①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常考方式】以材料题居多
高二政治必修三知识总结归纳 5
1、我国政府的性质、宗旨、工作的基本原则分别是什么?政府在工作中如何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1)政府的性质: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工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3)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4)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2、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一方面,政府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引导人民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另一方面,组织和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3、政府的作用
提供管理和服务。
4、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根本目的:
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5、公民向政府求助的意义?
有助于解决自己面临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也有助于促使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6、政府为公民求助和投诉提供的途径和方式
①开设热线电话
②设立信访部门
③推行电子政务
④依法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高二政治必修三知识总结归纳 6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原理内容:
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2)方法:
①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②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
①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
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错误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2)方法: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重视认识的反作用。
4.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和处理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要求: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是有条件的,具有多样性:世界上每一具体联系都是有条件的,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要求: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5.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要求: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实现整体的目标。
(2)整体是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要求: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6.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要求: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和处理问题。
(2)发展的状态: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要求:
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发展的趋势: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要求: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支持新事物;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7.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要求: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要求: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和科学的工作方法。
8.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则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要求:
①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2)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决定事物的性质。主次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它们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要求:要求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与支流,把握主流(主要方面)同时,又不能忽视支流。
9.辩证否定观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要求: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10.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要求: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社会意识
11.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要求: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12.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1)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3)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要求:
①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②做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③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高二政治必修三知识总结归纳 7
高二政治主观能动性知识点:
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它包括着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
1、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想;(不仅能了解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通过抽象思维活动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即做;
3、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二)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1、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因:
(1)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抽象思维能力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世界以满足人类的需要;
(3)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困难。
2、发挥主观能动性所受的制约和限制因素:
(1)客观因素。包括客观规律,客观条件。(所以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
(2)主观因素。(所以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端正主观动机。)
高二政治实践知识点:
一、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事物的一切活动。
(一)实践的特征:
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主体是人,有一定的客观对象,物质手段是工具和其他设备。)
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3、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二)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这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3、科学实验是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从生产实践和处理社会关系实践中逐步分化何发展起来的新的实践形式,它事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作用集中表现在提高物质生产和改造社会活动的水平上,使人类能够更合理地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使社会获得全面进步。
(三)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的根本动力;
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二、在实践中锻炼成才
(一)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地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物的创造者,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二)同群众实践相结合(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1、要相信群众;
2、相信群众才能依靠群众;
3、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目的是要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三)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
【高二政治必修三知识总结归纳】相关文章:
高二必修四政治知识点归纳08-07
高三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最新03-03
高二会考政治知识要点归纳04-20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归纳08-29
高二必修四政治知识点总结10-11
高三政治的知识点总结归纳06-02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08-07
高中必修四政治辩证法知识点归纳10-16
高中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归纳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