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学反思13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思想品德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篇1
从学生日常中反映出的倾向、问题去构思和组织教学活动是"新基础教育"思想品德教学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因为这样的教学能产生直接、有影响的效果而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有力地促进他们积极、健康人格的培养与塑造。最近,我发现班级男女生关系有些不太和谐:男女同桌的话,桌子中间会出现一条"三八"线,身体不小心越线就会成为被"打击"的对象;平时,如果哪个男女生靠近一点,就会引来了种种议论,说"某某同学爱某同学"、"某某同学与某同学很般配"、"零距离亲密接触"等等,男女生正常的接触被一道无形的言论鸿沟硬生生地隔开了。针对这一情况,我决定在班队活动和思想品德课中开展以"爱"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试图通过它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理性对待同学之间的这种纯洁而真挚的友爱。
一堂课下来,自我感觉轻松了许多,原来的许多担忧一扫而空,如备课时我极担心学生会因为怕"害羞"而不敢发言,使课堂沉闷达不到教育的效果。但恰恰相反,是学生的表现使课堂精彩迭出,他们敢于反思,敢于直白,敢于面对缺点错误,他们敞开胸怀的交流看法,在互动中碰撞生成,真正说出心里话。在"传球"这个游戏活动中,学生在对友爱的正确理解、内化的基础上,无所顾虑,男女生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内化知识外化行为。最后在学生用一句话或一首诗表达对友爱的理解时,很多同学都能较好的正确表达自己对友爱的理解,使友爱之花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课后通过对学生一阶段来表现的.观察,我发现学生在男女关系方面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很多同学已能像从前那样一起学习,一起上学,班里大部分同学对男女关系也不再瞎起哄,如果有某个同学再用语言攻击别人时,旁边的同学也不会袖手旁观,会加以劝导,整个班级的氛围比以前更融洽了。
但是,这堂课中我觉得在学生谈看法时,都比较肤浅,而这时的我又没能较好地进行深层次的引导,使得整堂课的延伸方面做得较不够。我想在今后在教学中,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并且延伸到更大的范围中去。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篇2
多年来,我从事初中思品课教学工作。回顾教学经历,有苦也有乐。现结合自己工作实际进行反思,回味成功与不足。
一、依据教材,传授知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依据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主动提问,逐一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和疑难,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我做到:第一、深刻把握教材,依据文本设计问题;第二、密切联系实际,认真分析解决。教师既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又培养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分析、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教师注意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把学生学习、生活的“小环境”与社会的“大环境”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客观看待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分析原因,探求解决途径和办法,拥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
二、理解掌握,及时复习训练。
教师将课本读薄,深刻把握文本,把课本放入教学的“大环境”——时代背景和“小环境”——教学背景中,把课本读厚,赋予文本以丰富的'内涵,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获取知识和技能。课堂上,教师做到了:第一、深入浅出,引经据典,问题互动,让学生充分理解文本;第二、不失时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生活实践,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内化教学内容,深刻领会文本,读懂文本;第三、及时提供时间、空间,趁热打铁,让学生尽快记忆、背诵,将文本纳入心中;第四、展示一定数量、质量上乘的练习题,与新课标接轨,与中考衔接,限定时间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千差万别,学生参差不齐。我们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学习“自主、互动”六步教学法,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武装自己,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跟上新课改的发展要求,以先进的理念引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教学要因教师的个性、能力而异,不能搞“一刀切”,千课一律;
第二、教学要因学生的整体素质而异,不同程度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教,既能使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又能使层次不一的学生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对每个学生进行自信教育、感恩教育;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中学思品内容;鼓励每个差生认识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第三、教学要因教学的环境而异。不同地方的教学环境都不一样,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手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成绩,实现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注重过程管理,提高课堂效益,做到堂堂清。每堂课要扎实、高效。做到知识、能力的全面提高;及时“温故”适时“知新”防止遗忘,做实做细复习工作,建立学习备忘录,全程监控,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第五、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突出人文关怀,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优势,提升学生思想品德、人格魅力,为学好其它科打好思想基础,做好思想支持!
总之,思品课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每位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在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教师都要抓住时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篇3
思想品德新教材。经过一学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感受到该教材真正是具有时代特色的创新型教材。它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扬弃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材“政治”教育的内容偏多偏难,而品德教育又相对较弱的弊处,改为“思想品德”课后,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新形势要求新课改,新理念催生新课型,这无疑对教师的教学实践和专业知识都提出了新的挑战,过去一学年的教学中,自己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本文就对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如何形成新课程理念、呈现新课程标准、使用新课程教材,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和所碰到的困难。
课标是实施培养目标、组织教育教学、检验教学效果的最主要的依据,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读透《新课程标准解读》,并以此作为我们实施教学过程的准绳。课程由《思想政治》改为《思想品德》后,主要对学生进行包括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方面的教育。新的思想品德课标将深刻的理论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体验,通过学生的道德践行和生活实践,促进思想品德的知行统一。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过去课标“识记”“理解”“运用”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新的思想品德课标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对比旧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我们可以获得一下几点新知:
1、教材注重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经验,通过经验再升华为新的.知识、情感、能力。例如,第一课“珍惜新起点”中第一框“新学校、新同学”直接点出“初中生活新体验”,让学生去体验,面对新学校遇到的新鲜事,体验成为一名初中生的快乐;在“珍视新友谊”中,课本同样设计了“进入新的环境,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在第二框“学习新天地”中,设计“你还能说出初中和小学在学习方面有哪些不同吗?”,“做学习管理者”中的“你对初中的学习生活有什么新感受”?还是注重学生的体验,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第三框中”享受学习中,体验“学习中的苦与乐”、让学生通过比较,领悟学习中有苦更有乐,享有学习的权利和机会,这是多么令人快乐的事。还是关注学生学习生活实际。
2、教材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第一课第二框“创建新集体”中设计“我们都愿意生活在一个怎样的集体中”;设计“探索世界的奥妙”;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中设计“你知道沙尘暴肆虐的原因吗?由此你想到了什么?”第二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中的“续写诗”你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第三框珍爱我们的生命中的写出“我的生命箴言”;第四课中的“感悟青春”之“决定青春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等等内容都注重学生探讨、查阅资料、理解、领悟。
3、教材能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整合道德、心理健康,能增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如第一单元中的“珍视新友谊”、“团结协作、互助前行”、“做学习的管理者”,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这些内容或问题中是学生关心或希望得到帮助的。第二单元“走进青春”成长中的烦恼等。这些设计符合不断认识自我、悦纳生理变化的标准,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符合培养学生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热爱集体,团结合作的奉献精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符合培养学生观察、感受、体验和同他人交往的能力。能初步掌握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的能力,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教材中在案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的辨析中澄清观点,在自主探究中提炼观点,让学生容易接受。
4、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图文并茂,清晰、雅致、活泼,给人耳目一新。教材的设计以初中生活中的新体验和新感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珍惜初中生活,学做生活主人。教材为单元设计式,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每个框题紧扣课题,每个课题紧扣单元主题。每个框题教学时数为1——2个课时,内容由正文、若干个小框、“相关链接”等构成。小框中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安排、作业设计,也有学生心理上的困惑等,正文内容用四号宋体字编写,“相关链接”用五号楷体字编写,内容多为科学常识或名人轶事等。从以上结构和内容设计上看,教材贴近学生实际,受到学生的欢迎,特别是动手操作性比较强的小框,里面的内容有的附有插图,可以对照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操作,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
总之,教材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合作学习,强调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和选择,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分析上述变化,从中概括出对我们实施新课程教学影响比较直接、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个问题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是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有以下三点:
第一,教学中学生生活线索和学科知识线索如何整合的问题。这是新课程变化最大的一个方面。新课程把教学内容由学科知识这一条线索,变成学生生活和学科知识两条线索,无疑将使我们面对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这种教学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如何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整合这两条线索?
第二,教学中教育的形式与教育的内容如何统一的问题。新课程目标中的首要目标就是态度、情感、价值观,学习评价目标也增加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再加上新教材以生活主题这种方式来呈现课程内容,这些都容易使我们的教师在注重教育情景、教学活动形式的同时,忽略了教育内容,从过去的只注重学科知识这个极端,走向只注重形式另一个极端。在我们所见到的新课程教学中,都不同程度的反映了这个问题。因而,实施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解决“教学中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如何统一的问题”就成为我们每一位任课教师必须面对的另一个问题。
第三,如何处理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问题。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但在现实的实施新课程教学过程中,仅仅有教学的事前准备是不够的,因为新课程主张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势必出现教师的课前准备与课堂实施结果不一致的情况。教师应如何迎接来自学生的挑战?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篇4
一、学情分析:
现在的多数是独生子女,倍受宠爱,对他们来说承受太多的爱,容易导致他们的心灵产生爱的麻痹。他们往往认为所有人对自己的关心、帮助、服务都是理所应当的,习以为常,不以为意。对父母都难说一声“谢谢”,更难对其他给予自己帮助(或服务)的人真心诚意地表达感谢。本课重在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了解社会各行各业中为社会和他人服务而辛勤工作的人,在发现、体验中有所感悟,激发他们尊重并感谢劳动者(包括身边的人)的情感。学习参与社会,做有爱心、有感恩之心、有良好文明习惯的人,并以良好的文明行为回报他人。
二、针对以上分析本节课我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了六个活动:
(一)播放儿歌,导入课题;
(二)回忆生活,说声谢谢;
(三)体验感悟,认识谢谢;
(四)真情放送,表达谢谢;
(五)今天,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六)总结生活,心存感谢。
这些活动都是在深入了解学生兴趣、需要、体验和能力基础上设计出的活动方案,这些“活动”力求很好地为实现“目标”服务,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在儿歌导入,引出谢谢这一环节,我用孩子们喜欢的儿歌引入,孩子们边唱边做动作,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而且引发了他们的思考,使得课题在孩子们的交流中很自然的引出。
2、在回忆生活,说声谢谢这一环节,我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亲身经历入手,引导学生梳理往事,学会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助、服务、鼓励和关爱,让学生感到在接受别人帮助和服务后需要说声“谢谢。
3、在体验感悟,认识谢谢这个环节,我主要抛出两个问题,“你得到过别人的感谢吗?和有没有为别人做了什么而没有得到感谢的时候呢?”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生活中的事例,体验到得到别人的感谢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同时也懂得了帮助别人不一定要得到什么,提高了人的文明素养。并且通过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告诉学生说谢谢的重要性。
4、在真情放送,表达谢谢这一环节,我注意了学科整合,把用于美术课制作感谢卡用在品德课上来抒发情感,将美术课与本堂课联系起来。孩子们真实的情感在美丽的卡片上尽情挥洒,表达的谢意更加细腻、感人。最后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师生合作配乐朗诵《感谢你》,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美的熏陶,懂得感谢是一种美德,学会谢谢,心中有爱,世界才更加美好,更和谐。
5、在挖掘课堂资源方面,我灵活运用教材,如文本中的图片,并且搜集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图片,还配上了有关感谢的歌曲和诗歌,这样既能活跃课堂,又能让学生体验、感悟、学会谢谢。我还特别注重课堂生成的资源,把自己的在课堂的亲身经历,对班级老师把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忘记谢谢补上谢谢。对小组长帮忙分发卡片忘记说谢谢,也补上谢谢。从而影响了学生,当学生说忘了对自己班的同学说谢谢时,我马上给他机会,叫他主动补上谢谢。把握好这些课堂生成的资源,对课堂效率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6、针对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我采用孩子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设计了提前留心观察、小组合作交流、创设情境发现、做感谢卡、诗朗诵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去自主探究,拨动他们的情感之弦。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让学生从“动心”到“动情”再到准备“行动”,发自内心地表达自己深情的话语。
7、三年级的孩子是低年级刚到中年级的第一年,他们的注意力的时间还不长久,所以也要注重课堂的组织教学,所以在课的始终,我用小组竞赛的手段调动孩子们发言的积极性,在课的结束,也有总结奖励。
存在的问题:
1、《品德与社会》作为人们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但有的时候我还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学思路还不够开阔,没有多渠道收集资料、信息,课堂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2、教学时感情投入不够,缺少教学激情。一节成功的课首先肯定是教师要能在教学时自己打动自己,特别是品社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如果不能百分之百感情投入,不能打动感染自己,也很难打动感染学生。思想教育的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我觉得我这节课,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参与不积极主动,影响了我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后在这方面一定要注意改正。
3、在制作感谢卡时,我只定格在一张感谢卡,所以学生也定式思维,大多都只写给父母,思路不广,所以在这里边听音乐,边制作时,可循环播放几张给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感谢卡,这样就开拓了学生的思路。
4、学生如果能在一定的情境中去感受体验,效果就更理想。如在体验感悟,认识谢谢这一环节让学生把生活在现,学生的感谢就更加深刻。
5、教学评价较单一,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这个得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学习,总结,提高。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篇5
九年级学生面临毕业,特别是日益迫近的中考,思想、心理、行为等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认真研究分析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促进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十分重要。
一、学情分析
全级目前共有x名学生,各班每周有x节思想品德课,再加x节x自习,第一学期和他们短暂的一接触中,我感觉到他们对思想品德课还是很感兴趣的,大部分的同学能够认真听课并做好笔记,但仍有不少学生厌学,对课堂教学毫无兴趣,从作业情况来看,普遍质量不高,抄作业的现象特别严重,态度欠端正。另外对课本的背记任务虽能按时完成,可运用能力差。
第二学期,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强的,与上一学年比较学习风气有了明显的好转,学习的兴趣浓了,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但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尖子生不够突出。从期中考试的情况看,学生各学科之间发展不平衡,存在着偏科的现象,不是太重视思想品德学科,错误的认为品德课开卷考试,无须读背、还没有重视起来,大多数学生抱有突击思想品德的思想,认识不够到位。选择题学生都答得不错,失分主要在大题,没有把握好难易程度。考试答题时间分派不合理,以后教会学生首先了解卷面,做到合理分派时间。有一部分学生(特别是男生)其他六科成绩还比较可以,思想品德影响的总评,这直接影响升学率和七科的合格率。
在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中,除了上好新课外,还针对学生在做题错误程度进行探索,并尝试训练学生的解题作答能力,根据中考的标准严格要求学生,此外,思想品德这门学科,要求学生在平时一定要关注新闻、关注时事,这是学生的软肋,教材的'更新程度不够,绝大部分的材料衔接依然是七八十年代的知识,过去提到先进人物,我们讲雷锋,今天的课本依然还是这样,缺少时代气息,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必须联系当下实际,给学生做更多的补充,才不至于学生拿到卷子时,一脸的陌生,再者,该科更多的是强调从思想上来教育、影响学生,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科学理念,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结合学生的发展实际和成长规律来进行教学。
二、应对措施
1、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础知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要让学生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加强规范语言训练,提高答题得分率。
2、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相应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引领学生进入阅读世界、注重文献史料的积累借鉴,引导学生系统、牢固地掌握各课的知识考点,并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也从中得到了感性和理性的知识,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3、多督促、多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思路,抓好平时辅导,给予学生帮助。
九年级阶段学情反应出学生对知识点掌握不牢固,答题不规范,运用欠灵活,缺少做题方法和逻辑推理能力,如何让学生能够有所进步,是现阶段摆在我面前的难题。
1、调整学习心态,以中等生为依托,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激情。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沟通。
2、注意落实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把握,加强专题训练。
3、有选择的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备战中考。
三、具体方法
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师的教学实际情况,我们制定出以下计划:
1、品德科任老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适应学生的学情而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2、品德学科老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教学情景,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帮学生整理各个知识点,总结学习规律,力争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3、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转变和教育工作,改正部分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弱势学科),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4、做好各学科任课老师之间的配合,科任老师要经常班主任与沟通,了解班上学生学习情况。
5、加强对中下等学生的课后辅导,尤其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后进生的进步,巩固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同时注重培养尖子生,以优带良,以优促后,力争实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目标。
6、科任老师要精心组织单元测试和专项训练,认真分析试卷中暴露出的问题,并对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力求透彻,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总之,相信在老师和学生的齐心协力下,下次思想品德考试一定能取得好成绩。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承担责任的代价与积极意义,明确不承担责任的不良后果,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学会承担责任,将承担责任作为做人的基本要求,努力做一个负责人的人。本目设置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承担责任意味着什么”;说明每个人承担责任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同时也有积极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承担责任就意味着付出,所以承担责任就需要勇气需要全身心的投入。第二层次“不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从对个人、社会的'影响角度认识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对个人而言,不负责任就要受到道德的谴责,触犯法律的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积极承担责任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提高承担责任的自觉性。承担责任要付出代价,也有积极的意义,这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1、通过第一目的学习,学生对责任有了初步认识。但学生观念中还存在“承担责任吃亏”
“承担责任是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关”等一些错误认识。对于承担责任付出的代价、积极意义认识不够全面,学习、生活中逃避责任、推卸责任的情况还时有发生。
2、由于认知水平所限,学生对于承担责任对个人的影响较容易理解,但对他人、社会的影响缺乏全面的认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懂得承担责任的会付出代价,同时又能获得回报;不承担责任会带来种种不良的后果,从而明白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拥有当面对责任冲突时寻求可选择的途径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承担责任的意识和勇气,敢于担负责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承担责任意味着什么是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是难点。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篇7
新课标的设计理念抛弃过去强迫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强调突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主体教育思想,让学生在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新知。本节课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故事案例的'方法,努力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质疑中探索问题,在启发、讨论的活动中脑力激荡,理解新知识;并且注重贴近日常生活的现实,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力求让学生自主感悟、合作学习,真正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的理念。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篇8
老实说,相当多的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依然 “新瓶装旧酒”,高呼“素质教育”、“新课改”,骨子里实践中仍奉行“应试教育”,“轰轰烈烈喊素质、扎扎实实搞应试”是当前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真实写照.以下是自己在本学期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点滴体会,希望与大家分享,不到之处,诚请不吝指导。
一、 目标明晰,展示具体。
我们选用的根据新课程标准的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故事精彩、案例丰富,不时点缀发人深省的格言警句,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
面对纷繁复杂、体裁多样的课本,教师务必牢牢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透过现象抓住课文的本质,提纲挈领、抓住要害、明确目标。众所周知,新课程要求的三位一体目标分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因此,教师应从形象生动的课文中提炼其精要和实质,确定每节课的三位一体目标;二是教师应把抽象、概括的教学目标描述语言具体化、明确化、清晰化,简洁、具体、最好概括为“……是……”、“为什么……”、“我们学习……,将会……”;三是教师应把教学目标具体为问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预习,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围绕问题进行训练,围绕问题进行复习作业,如此,由形象具体到抽象概括,由表层了解到深入思考,再到掌握应用,问题解决了,目标
也就随之水到渠成,顺利实现了。
二、先入为主,激发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是如此,教师的举手投足、言行举止首先应当吸引住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一举打响,一炮走红。
为此,教师应当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涵义要求,用先进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二是应当认真研读教材,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研究课本中黑体字、图画、故事、补白、问题的用意,融会贯通;三是应当认真备课,集体备课,个人优化,发挥合作的力量,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预设教学实践中可能生成的各种问题;四是应当旁征博引,广泛查阅有关教材资料,积极汲取以往有益的教学经验和教训,把课备精、备细、备透、备实、备深;五是应当综合运用故事、笑话、时事、歌曲、图画等多种形式适时导入新课,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合乎学生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
针对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结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以案例导入新课的方式居多,让学生听故事想结局、听故事想题目,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效果较好。
三、自觉主动,事半功倍。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为了培养这种新型人才而进行的一种研究和探索。
所谓“自主学习”是相对“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言的,它是在教学
条件下的高品质的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
对中学生而言,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一要在上课前,学生应预习课文,划出所谓的知识点,找出自己的不理解的、不懂的,这一过程十分关键,因为教师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学生又是一个个个体,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课上集中精力解决疑难问题;二要在上课后,教师要学生明确本节教学目标基础上,留置时间、空间,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三是要在课堂上,对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中遇到的问题,要自觉主动提出,将问题当堂解决,不留死角;四要在解决所有疑难后,为增加理解,提高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有必要对教师传授的知识和自主学习的内容进行比较思考,找出自己认识上、知识上、能力上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纠偏补错,及时复习,融会贯通。
四、循循善诱,步步深入。
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考虑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往往符合这一规律。
教师在展示目标以后,先要让学生通过层次目标,找(出问题答案;后要逆序而上,分类总结次目标、中目标、总目标答案,脉络清楚;三要综合分析整个问题,形成对总目标的了解掌握,全面理清思路,学会寻找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五、合作探究,拓展升华。
合作学习的展开,往往是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的,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在新课改倡导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要让学生充分的自主,有效的`合作,适度的探究。我们之所以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其理论依据是:
1、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思考。
2、学会学习的思考。
六、及时复习,巩固成效。
教师应指导学生及时复习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及教师的讲解正确理解教学内容,再次阅读课本,进一步理解教学目标的制度,问题的分析、直至解决,自主得出结论,使知识咀嚼消化,滋润心田,强身健体。
七、教后反思,完善纠偏。
常言道,计划没有变化快。计划得再周详,教案写得再完善,课堂教学中往往也会遇到这样那样各种意料不到的问题,导致我们不能完整地实现教学计划,这些问题,需要教师深入进行反思,思考其原因,寻找解决办法,为今后的教育教学服务。
八、读议练讲,高效授课。
课堂教学改革要提高效率,提高质量,提高成绩,必须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本着“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原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有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只有堂堂清,才能日日清,进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九、预听温作,高效学习。
一指导预习,夯实课堂教学基础。二紧扣课标,展示课堂教学。三密切联系实际,认真分析解决。
十、课堂教学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教学要因教师的个性、能力而异,不能搞“一刀切”,千课一律;第二、教学要因学生的整体素质而异,不同程度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教,既能使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又能层次不一的学生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第三、教学要因教学的环境而异。不同地方的教学环境都不一样,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手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成绩,实现好的教学效果。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篇9
1、进行重新的组合。把不良诱惑的内容放在一起先讲,积极的.诱惑的内容后讲,使本课的内容脉络更清晰。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加顺畅,更便于学生记忆。
2、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开始用四个精美的小盒子、手机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气氛比较活跃。
3、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使本节课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直观性。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了知识。
4、组织学生讨论辨析电脑网络的诱惑。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篇10
一、政治老师要具备新颖的观念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师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老师是绝对的权威,错的都是对的;学生是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反驳老师、不能质疑老师。这样的师生关系严重影响了师生之间的互信与合作,师生关系就是简单的.授受关系,没有情感的交流。 时代在发展,师生关系也要与时俱进。新型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在平等、民主、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之上,并体现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学生才会因为受到老师平等、民主对待,得到老师信任和尊重而很乐意同其进行情感交流并接受老师的教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二、政治老师要具备教学的艺术
思想品德课的主要教学形式仍然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怎样组织教学,取得什么样的教学效果,都与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艺术有直接的关系。在教学中,杂乱无章不是艺术,目标不明不是艺术,方法单一不是艺术,主次不分不是艺术。
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政治课呢?
首先,要理清思路。在备课中必须吃透教材,教学中脱离教材,头脑清晰,条理清楚,注重逻辑,防止陷入到不能自圆其说的杂乱无章的窘境之中。其次,要明确目标。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贯穿在整个教学的始末,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记什么”“做什么”“懂什么”,防止出现教学完后学生还在“雾里看花”的败笔。再次,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在教学中要坚持启发性原则,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实际,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新发现、新感觉。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注意学生的反映和情绪,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节奏,防止老师在台上“云云”而学生在台下“呼呼”的尴尬情景。最后,主次要分明。“主”就是重难点,为什么是重难点,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详讲;“次”就是浅显易懂,学生自己能看懂的,要略讲。只有主次分明,才能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错误做法。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篇11
摘要:我国教育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是从讲政治讲德育的角度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一段时间,作为一线教师该作好哪些准备?将何去何从呢?一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在总结中不断的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实践,从而看清前进的方向。
关键词:新课程;思想政治;教学反思
一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开始实行,作为冲在改革浪潮尖端的一线教师该具备什么素质呢?该作好哪些准备?将何去何从呢?为了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我们得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在总结中不停反思,在反思过程中应用于实践检验,从而看清前进的方向。
在日常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呢?我认为情景问题讨论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下面结合初二思想品德《理解与宽容》这一课,谈谈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体会。为此我设计了一系列情景问题供学生讨论。其中几个环节是: 1.“大胆设想——人们之间没有理解会怎样呢?”
①同学之间没有理解;②师生之间没有理解;③亲子之间没有理解。
2.“我思我行——遇见以下问题你怎么做?”
①朋友不赞同你的意见,与你意见有分歧;②同桌的墨水不小心溅到你的衣服上;③老师批评你上课不认真,你觉得冤枉。
3.“情景体验”:①你的一篇得意之作获得了校一等奖,但你的同学当众指出你文中的许多不足;②放学路上,一个校外流氓向你敲诈勒索。针对以上情景,我设计了一些问题:遇到那些情况,我会怎么做?说说理由。然后把这些问题交给学生分组讨论。
还有:“换位认知——假如我是”设计了三个角色:“假如我是老师,我希望我的学生;假如我是父母,我希望我的孩子;假如我是自己的朋友,我希望我自己”。
当这些问题一提出,学生的讨论异常热烈,而且想出了许多有创意的好看法、好点子。我在总结的时候,充分肯定了这些看法,有的同学的看法甚至超出了我课前的预计,既有师生互动,又有生生互动,学生的讨论既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可以说是意外收获。通过这堂较成功的讨论课,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进一步认识到思想品德课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学内容的灌输上,而应通过设计情景问题讨论,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全面素质的提高。我认为一堂好的政治课应该是能够培养创新意识和学生实践能力。为此,我把情景问题讨论法运用到每节课的思想品德课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
反馈一: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说教式”的弊端,教师是“一张嘴和一支粉笔包打天下”,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变学生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而情景问题讨论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教学重心由教师教到学生学的转变。这就要求我们思想品德的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通过讨论课,学生思维活跃,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反馈二:设计情景问题讨论,应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思想品德课由于一些说教原理抽象难懂,使许多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敬而远之”,长此以往,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无从谈起。要改变这种教学状况,一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式是设计情景问题讨论。比如我把“理解与宽容”这个内容设计成几个环节:我思我行、小品表演、情景体验、换位认知。因为这些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在实际的情景问题讨论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样学生回答问题的角度多且新颖,打破了“一言堂”,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反馈三:情景问题讨论,还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讨论课不能只说不做,设计情景问题时,尽量把讨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我在设计“理解与宽容”时,设计了一个实践问题——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要求学生选择几个需要理解的对象进行沟通,并做好记录。以往的政治课教学只重课堂,课外的社会实践几乎是空白,设计实践问题,使学生能面向社会,可以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另外也可以根据内容设计撰写小论文、开展调查、收集资料等,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反馈四:情景问题讨论,应当把握好度,做到收放自如
作为教师,应当明确自己的角色——当好引导者。特别是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有些话题学生很感兴趣,说得很多,甚至说偏了,这个时候教师应当及时地去引导,同时要挖掘学生回答的内容。我这次课的失误之一就是没有很好地做到“收放自如”,时间的安排不够合理,比如在讨论“情景体验”时学生说了很多,但是我的引导不够,学生很投入,自己的激情却不够,没有及时地小结。
通过讨论还涌现了一大批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总之,在思品课教学中,通过设计情景问题的讨论,使学生从被动学习的地位转变成主动学习的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开放的教学模式中放飞思想,学以致用,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教师也面临新的挑战——在实践中多反思,多总结,特别是要提高情景设计的能力和课堂的随机互动能力。
参考文献:
[1]冯中良,武新春.教育心理学[M].人民出版社,20xx.
[2]马燕,陈年红.初中思想品德实施难点与教学难点[M].中国文联出版社,20xx.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篇12
核心提示:在教学设计中设计的活动中也有一些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对“青少年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上,学生是否能够将利与弊概括全面,对网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一、在对教材的分析上,我认真的参照了《课程标准》中对《身边的诱惑》这一课的要求:结合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与学生紧密联系的事情,使学生知道:对待这些诱惑,要采取的适当的方式方法,并提高认识能力学会分辨诱惑,所以我紧紧抓住“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学生解决问题。
在对学生的把握上,由于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我就顺势采用了他们关注的问题如讨论《驴子与蝙蝠》的故事,关于青少年上网利弊的讨论等,但由于他们分析判断能力还不成熟,有时自己总结出的结论未必是正确的所以我选择了比较有说服力的视频能给他们更深刻的认识。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选择了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过程,觉得对教材和学生分析比较全面。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我将此课的重点定在游戏机的诱惑上,为了更透彻的解决这个重点,我将教材的顺序作了一些调整,把游戏机的诱惑放为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而将金钱的诱惑放在了第二部分。这样先入为主,先讨论重要的问题,能够给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教学重点。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手段,尤其是通过辩论,角色扮演这些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来。
在对课程资源开发上,我利用尽可能多的资源,如视频教学,播放媒体等,我觉得以上都是设计的成功之处。
二、在教材分析、学生分析以及教学设计中也有一些不足或自己难以把握的地方,比如,对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定位上,目标为:调适学生的'认识和行为,让他们在思想上全面的认识诱惑,从而去自觉地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初中生活,但对于真正调试学生的认识和行为我觉得还有一些难度,对解决这些问题所用的方法我自己觉得还不够到位,有些方法比如通过寓言故事引出诱惑这一话题并不直接,是否能使学生能真的在思想上将二者联系起来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
对学生情况的分析,还有一些难以把握之处,思想品德的教学就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在这里我设计的教学活动中有一个是让学生自己找出身边的诱惑是什么,对于学生感到困惑的,教材中没有提到的问题,虽然我有一些预设,但学生所说的如果不在我的预设内,怎么解决,是否能解决的让学生满意就很难把握,这些都需要教师对学情进一步把握。
在教学设计中设计的活动中也有一些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对“青少年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上,学生是否能够将利与弊概括全面,对网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在整个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无论对教材的把握,对学生的分析还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思考,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来使自己的课程充实,同时课上的实践也非常重要。反思是课上教学实践的总结,有了这些认识,我会在以后的课堂实践中留心,注意。不管怎样,不断的学习是恒久不变的主题,在今后的理论与实践过程中还要加强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上出有实效的好课。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篇13
综合性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顺应这一要求,在九年级的'总复习阶段,指导学生分门别类地梳理基础知识,把“厚书”读“薄”,建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努力通过知识再现将所学知识串成“串”,连成网,前后连贯起来,构成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宏观上把握课本内容,使所学的知识脉络清晰,而且有利于学生熟悉所学知识。
另外,在九年级的总复习阶段,还要把握联结点,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要加强对知识的系统逻辑归纳,可以打破教材的章节、各年级知识点的界限,并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横向、纵向的重视,通过归纳、比较,从更高层次上把握教材的体系,采用归类的方法使之系统化、专题化。有意识地结合具体情境或通过适量的典型训练,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进行调动、整合,并学会运用基础知识去认识、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现实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判断。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06-01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04-08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反思04-14
【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12-28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推荐】12-30
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02-03
【精】思想品德教学反思01-05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精】01-06
【推荐】思想品德教学反思01-03
【热门】思想品德教学反思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