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知识点

时间:2023-08-27 01:20:55 松涛 政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二政治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知识点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二政治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知识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二政治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知识点

  1、哲学的物质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注意三点: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具有可知性。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他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②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均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所以,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①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载体)

  ②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物质运动的规律

  ①规律的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和方法论

  原理

  A规律客观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普遍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规律普遍性原理: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

  A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B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4、物质决定意识

  ①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5、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A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B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并不是否认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它要求我们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统一。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要统一。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统一。

  6、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A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不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人不仅能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

  B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7、实践

  ①实践的概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注意: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人类所特有)、以客观事物位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实践的特点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C、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而产生的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类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级到高级地发展着

  A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产生新的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B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C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的唯一标准

  A认识本身无法成为判断标准

  B客观事物本身无法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

  C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实践)才能检验

  ④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和归宿。脱离实践,认识就失去了意义。

  9、真理

  ①真理的客观性

  A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形式是主观的,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

  因为:

  第一,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

  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

  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C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不同;每个人的知识构成、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但其中只有一种认识是正确的,即只有一个真理。

  ②真理的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离开了这一特定的过程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③真理的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任何真理如果超出了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④真理和谬误: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A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使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B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10、认识过程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

  原因:认识的主体受各种条件制约,认识的客体是复杂变化的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

  原因:

  A认识的对象是变化的

  B人是时代延续的

  C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我们必须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高二政治知识点

  (1)含义: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表现:

  1)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建筑是立体的文化,凝固的艺术,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符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已成为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3)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容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4)传统文化的影响理解传统文化的作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所以,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一、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理解上的易错误区

  易错误区一:感性认识的总和就是理性认识。

  解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不同质的阶段: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事物现象的总和不等于其本质和规律,只有对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才能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因此,认为“感性认识的总和就是理性认识”混淆了两种不同质的认识。

  易错误区二: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

  解析: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没有感性认识就没有理性认识,但无论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都来源于实践。

  易错误区三:理性认识是可靠的,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所以,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

  解析:(1)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人脑对事物的反映既有如实的反映,也有歪曲的反映,所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我们不能笼统地说理性认识是可靠的,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反之亦然。

  (2)判断一种认识是否可靠必须以其是否正确为前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正确就可靠;在二者都正确的前提下,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错误的理性(感性)认识是无法与正确的感性(理性)认识进行比较的。

  二、对“创新”认识上的易错误区

  易错误区一:

  创新就是强调人类要创造出新的事物。

  解析:

  (1)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而新出现的事物并不一定就是新事物,如“电脑算命”等就是新出现的事物,但就其实质而言,却不是新事物,因而不能算是—种创新。

  (2)在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每一次物种的进化,都意味着新事物的产生,但其中并没有人类的创新活动。因此,创新并不就是指人类创造出新的事物,而新的事物也不—定就是创新的结果。

  易错误区二:

  创新就是要敢于否定旧事物中的—切。

  解析:

  创新是指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面对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敢于提出新观点和新方法。创新必然要求对一些落后的、不符合时代需要的旧观念、旧思想进行否定,但并不是说要否定旧事物中的一切,对旧事物中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仍应予以保留、继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大力创新和发展。

  易错误区三:

  创新就是要敢于打破常规,“想人之所未想,见人之所未见”,所以,只要敢想敢干就能创新,创新就一定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解析:

  (1)创新要求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安于现状、不从实际出发进行创造性思考的旧观念、旧思想,创新需要敢于打破常规,“想人之所未想,见人之所未见”,但这决不意味着可以违背客观规律进行凭空主观臆断,而是要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在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新知识,运用科学的方法,把科学的态度和精神结合起来,才能创新;反之,违背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主观臆断地进行蛮干,就不能创新。

  (2)要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就必须创新,但创新仅仅是其中的一个主观条件,人们只有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知识构成、创新能力、意志力等主观条件,同时又能够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利用客观条件,才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高二政治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知识点】相关文章:

关于高二政治知识点总结01-24

高二政治第一框《世界物质性》说课设计08-04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11-25

高二政治考试反思与总结12-25

高二政治教学总结优选01-14

初中政治法律知识点归纳03-24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12-26

高二政治教学计划最新11-01

高二英语词汇知识点202211-23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