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复习课教学方案
篇一:复习课: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矛盾观的基本理论
◇理解:矛盾观的基本理论在主观题中具体应用
◇分析:矛盾观在主观题考察中的典型题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2)培养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的意识
(3)自觉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分析现实问题
(4)坚持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认识事物
二、【重点、难点】:
1、矛盾的概念在主观题中的应用;
2、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在主观题中的应用。
3、两种题型的答题方法、答题思路。
三、教学方法:综合探究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纸介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授课过程:
第一:展示矛盾观在主观题中的知识点
(设计思路)让学生回顾主干知识,为后面训练主观题做好知识的储备。
第二:讨论每一个知识点在主观题中典型的语言。
(设计思路):采用综合探究法,学生讨论总结,教师重点讲解易错点。为后面训练主观题做好能力的储备。
1、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在主观题中典型的语言
①分析一个人要坚持一分为二,优点与缺点。②全面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③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法治与德治、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效率与
公平”
2、矛盾具有特殊性在主观题中典型的语言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对症下药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根据国情制定方针政策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在主观题中典型的语言
①中央、上级的方针、政策与地方实际相结合②先试点再推广③树立典型、选举模范
4、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在主观题中典型的语言
“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突出任务”、“核心问题”、“放在首要地位”、“突破口”、“突出任务”、
5、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在主观题中典型的语言
“抓主流”、“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断性质”、“占主体”、 “总的来看”
第三:总结主观题的答题策略
1、 仔细审题,弄清题目要求
先从问题开始,找出该题所要考察的知识块、知识点
2、 认真构思,理清解题思路
带着要考查的知识点审读材料,先酌句进行分析,再从整体上理解材料,结合材料对要考查的知识点合理的取舍加工。
3、 规范答题,合理组织答案
答案要力求“原理+方法论+分析”三个环节不能少。同时行文要有顺序,分段落,要点清楚;语言要规范、科学、简明扼要;书写整洁等。
第四:展示矛盾观典型主观题题型
1、联系材料,分析“A与B”的辩证关系。
2、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分析上述材料
3、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
4、具体知识点的考察。例如:运用矛盾主次方面的知识分析发布“限塑令”的哲学依据。
5、综合题
(教学目的):因时间关系,先讲解前两个题型。结合具体习题总结前两种题型宏观指导的答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减少考试失误
(三)总结本课内容
(四)留作业(强化本课教学内容)
复习课: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学案)
一、总结矛盾观在主观题中的知识点:
二:讨论每一个知识点在主观题中典型的语言
1、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在主观题中典型的语言
2、矛盾具有特殊性在主观题中典型的语言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在主观题中典型的语言
4、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在主观题中典型的语言
5、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在主观题中典型的语言
第三:矛盾观典型主观题题型
1、联系材料,分析“A与B”的辩证关系。
总结宏观指导的答题点:
2、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分析上述材料
3、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
4、具体知识点的考察。例如:运用矛盾主次方面的知识分析发布“限塑令”的哲学依据。
5、综合题
一:“A与B”的辩证关系题型。
1、(06北京卷)材料一:改革开放前,平均主义分配体制严重制制约了效率的提高,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针对这一状况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针对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适时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材料二:效率可以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从而为促进公平创造条件;公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为提高效率奠定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在不放松效率的前提下,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1分)
答案:①效率与公平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的。过分重视一方,另一方就受到影响。效率与公平又是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一方的合理解决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创造条件。不能离开效率谈公平,也不能离开公平谈效率。②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针对效率与公平在不同时期出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
③要全面地看问题。既要重视效率,也要注重公平,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7重庆卷)某些地方政府管理理念错位,为提升城市形象,忽视民生问题,要建“无摊贩城市”。目前,上海的无证摊贩约5万个,上海市政府经调查研究,一改往日对马路摊点一律封杀的做法,出台《城市设摊导则》,规定:部分市区路段经市民同意,便可设置部分便民摊点,政府颁发临时许可证,这既可扩大就业,方便居民生活,又可规范城市摊点管理。
运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的关系。(10分)
答案: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②摊点问题既涉及城市形象又涉及民生问题,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存在一定对立。另一方面,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存在统一性。塑造城市形象必须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民生问题的解决也要和利于维护和塑造城市形象。
③在二者关系问题上,应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将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总结:“A与B”的辩证关系题型宏观指导的答题点
练习:(2008年高考宁夏卷,38)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开,目前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复建、异地重建等观点。
选择方案的过程也就是权衡利弊的过程。简述其中所体现的利与弊的辩证关系。(6分)
二:“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分析上述材料”题型
材料一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形势,不仅要实事求是的分析存在的困难,而且要充分把握各方面的有利条件。
材料二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国有经济要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其他行业和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提高国有经济整体素质。
材料三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会有所降低。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就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的?(15分)
篇四:矛盾观复习学案
【高考关注】关于矛盾的观点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中之重,纵观各地的高考试题可以这样形容:“辩证法年年考,矛盾是重点”。对于矛盾知识的考查往往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文化产业的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网络发展的利与弊、增值税改革试点、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等热点问题。 【考点知识梳理】 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所以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对立统一规律
【易错提醒】
(1)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矛盾(矛盾双方斗争性的具体表现) 哲学上所讲的矛盾=逻辑矛盾(人们的思维前后不一致)
(2)一分为二就是既要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面的观点是错误的。矛盾的双方是具体的、多样的,不能简单理解为好与不好两个方面。
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 的两种基本属性。 ①矛盾的同一性,
②矛盾的斗争性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易错提醒】
(1)矛盾就是斗争。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对立、没有统一,或者说只有统一、没有对立,都不能构成矛盾。
2.矛盾越少越好。矛盾具有客观性。人既不能制造矛盾,也不能消灭矛盾,矛盾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矛盾的多少是客观的。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因此,就事物发展来说,不能以矛盾的多少为标准来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能以是否有利于新事物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来衡量好坏,不能一概认为矛盾越少越好。
3.矛盾就是事物内部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关系。注意:此观点的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是只看到矛盾的斗争性,而忽略了矛盾的同一性,因为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二是只看到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而忽略了事物之间的这种关系。
关于矛盾基本属性的运用(和而不同的外交战略)。
4、矛盾的普遍性
5、矛盾的特殊性
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A、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B、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的历史的统一。 【易错判断】
(1)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 (2)没有普遍性就没有特殊性。( )
(3)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表现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 (4)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方法技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借鉴别人经验,立足实际发展”、 “先试点后推广”、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等都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备考中,考生要注意运用这一原理分析问题。
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7、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8、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正确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
区别的方法一:抓关键词
1、【主要矛盾】:抓重点、抓核心、抓中心、抓关键、“核心问题”“作为主线”“作为主题”“第一要务”“重中之重”、等关键词。
2、【矛盾的主次方面】:“抓主流”“抓本质”“总的来看”“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断性质”、“看主体”、九个指头、分析人和形势等。 区别的方法二:抓住题旨
如果材料侧重于解决问题,“办事情”“做事情”即改造世界(做、行),则适用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如果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对某事物的评价或看法,是看问题,即认识世界(看、分析),则适用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主要矛盾】——强调“做事情、办事情、即改造世界(做、行)”
【矛盾的主要方面】——强调“想问题、看问题、即认识世界(看、分析)” 区别的方法三:依据典型的俗语、成语判断
【抓主要矛盾】:如果材料中有“牵牛要牵牛鼻子”“工作要做到点子上”“力气要用在节骨眼上”“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打蛇先打七寸”“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弹钢琴”“画龙点睛”等,则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原理。 【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如果材料中有“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
“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等,则体现了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的原理。
【矛盾主次方面】:材料中出现“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瑕不掩瑜”“改邪归正”“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喻在某一面有所失败,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等,体现了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 9、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0、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论) (1)含义:
(2)地位:
(3)原因:
【易错提醒】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关系 (1)哲学依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原理)、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2)哲学范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法)、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唯物论) 二、矛盾分析法:
【考点过关训练】
1、历史学家维特克说,人生中有些挫折是促使自己进步的必要条件,是自己进步的第一步。这是因为挫折与进步的关系是
A.相互依存 B.相互贯通 C.相互吸引 D.相互分离
2、当前,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年度预期目标的合理区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是好的。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我们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中央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所坚持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 )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C.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D.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下列选项中蕴涵矛盾的同一性的是
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②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③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④士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4、 “最美的葡萄酒也带有木桶的味道,太阳里也能看到黑点。”这主要体现了 ①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 ③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②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④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美国的金门大桥是“4+4”八车道模式,由于上下班车流在不同时段出现两个半边分布不均的现象,桥上经常发生堵车问题。一个年轻人建议把原来“4+4”车道模式按照上下班的车流不同,改为“6+2”或“2+6”模式。整个桥面的车道仍是八车道,但堵车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故事告诉我们()
①既要注重量变,更要促成质变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④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能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A.①③ B.①② C.③④D.②④
6、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2012年10月14日在IMF世行年会上就中国货币政策和金融改革发表演说,易纲称控制通货膨胀是中国经济首要任务。这表明
A.办事情要抓重点、抓主要矛盾B.办事情要抓主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C.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D.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7、高速路首次免费带来实惠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拥堵。有人认为应该取消免费,更有专家指出,高速路应该利用价格杠杆调控车流量,平时降低费用或者实行免费,假期反倒可以收费。这样既可让利于民,又能缓解重大节假日的拥堵局面。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①有用的才是真理②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③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A.①②
④矛盾具有普遍性
B.①③C.①④ D.③④
8、“先试点后推广”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做法。一项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这样的改革比较稳当。“先试点后推广”的辩证法依据是( ) ①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③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④矛盾的个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下边漫画《闻过则改》告诉我们应( ) A.创新思维,突破陈规与陋习 B.抓住时机,促使问题的解决 C.分清主流,把握事物的性质 D.统筹兼顾,抓住事物的关键
10、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
化。每一个改革者必须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看不到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强化问题意识,就是要 ( ) A.统筹兼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B.承认矛盾,在分析解决矛盾中促进事物的发展 C.抓住主流,把握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D.把握特点,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复习课教学方案】相关文章:
高中政治矛盾知识点03-03
高中政治课教学随笔11-09
高中政治课教学总结12-30
复习课教学反思10-13
《复习课》教学反思04-03
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04-07
生物复习课教学反思04-27
政治复习课教学反思04-11
数学复习课教学反思07-07
英语复习课教学反思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