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讲解
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篇一:高中政治主观题的答题技巧和规范
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与规范江苏高考主观题总计54分(总分120分),小高考主观题总计30分(总分100分),从历届小高考和高考的考试情况来看,主观题的得分多少已成为高分学生拿A、中档学生拿B、后进同学合格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主观题的成绩呢?总的来说,就是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熟记教材知识,进行合理的习题训练,注重答题技巧和规范,不断积累回答各类主观题题型的解答经验,以期在解题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政治主观性试题学生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
1、基础知识未落实:
①概念界定不清——判断失误;②观点理解不透——迁移失败;③知识表述不全——要点失缺;④人文通识不广——思维失活。
2、常规能力未到位:
①无法提炼有效信息——茫然失措,切题困难;
②不能形成有机联系——思路不清,运用失当;
③没有结合热点分析——东拉西扯,要点不明;
④难以形成稳定观点——观点游离,点睛缺失。
3、解题技巧未掌握:
①命题特点不清——定位不准;②问题要求不明——破题不易;③答题过程不白——思路不顺;④答题套路不熟——得分不高。
4、思维、答案有欠缺:
①术语不准,辞不达意;②层次不清,逻辑混乱;
③答案不全,丢三落四;④主次不分,详略不当;
⑤不分段落,一逗到底;⑥书写潦草,难以评判。
二、主观题的类型
按设问方式分,主观题主要有“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大类。
(一)“是什么”类的设问除了“是什么”还有“体现”和“反映”等设问方式。
(二)“为什么”类的设问除了“为什么”还有“原因”、“依据”、“意义”、“影响”等设问方式。
(三)“怎样做”类的设问除了“怎样做”,还有“如何”、“建议”、“对策”、“启示”等设问方式。
(四)此外,“理解”、“认识”等设问出现时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方面考虑,但是否要从这三方面组织答案,要视具体试题而定。
三、主观题解题的技巧和规范
总的来说,主观题解题要做到“研究设问明关系,通读材料抓主题,细读材料分层次,活用归纳与演绎;根据设问找原理,理论联系实际要对齐,列出提纲再对照,语言规范有条理。”
(一)审题:审题过程“六部曲”(看、抓、悟、联、列、思)
1、看:看什么——看设问;
怎么看——要看出设问的范围<政治学科的考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四个必修模块和《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选修模块,哲学又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主体<主要是政治生活中要区分主体包括国家、公民、政府、人大、政党制度(党、政协、民主党派)、民族、宗教、外交>等,并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
2、抓:抓什么——抓住材料和设问的关键词、中心意思;
怎么抓——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同一中心法,引导法”来抓;
3、悟:悟什么——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怎么悟——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去思考该题所处的时政背景,从而判断出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想考查什么知识内容);
4、联:联什么——紧扣题目、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怎么联——准确完整地联想相应的知识网和相关热点背景;
5、列:列什么——列出答题纲要(即如何组织答案);
怎么列——按照前面的四部曲的内容,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内容按先后依次有序地列出答案要点;
6、思:思什么——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
怎么思——倒推重审题,注意题目的分值(看分作答)。
(二)答题:组织答案要注意要点、语言、结构、条理、详略、内容、书写
等几个方面。
1、组织答案必须分段、分点、标序号,以要点的形式展现出来。
2、答案语言要术语化,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术语;表述要严密,严禁使用“文学化”和“生活化”的语言答题。
3、逻辑严密,表述必须简练。注意语句冗长,画蛇添足的答案不容易得分。
4、每个要点必须按照“知识点+材料分析”的结构按顺序组织的。
5、要注意看分答题,即根据每题的分数确定回答几个要点。一般来说,每题答案要点数不超过4个,每个要点分数通常设置为2分或3分;如果你对答案无把握,可以多写1至2个要点,但要点数一般不能超过5个。
6、在答题时要把与设问联系最紧密的最有把握的答案要点放在最前面,把没有把握或是认为与设问联系较小的答案放在最后。
7、字迹书写要整洁,如果要涂改,不要使用胶带纸和涂改液,将写错部分用括号括出,并划一道斜线表示删除。禁止将错误部分用多道线划去甚至划成了墨团。
四、主观题特殊题型的解法:
一些特殊题型除了上述解题步骤外,在审题和组织答案方面还有其它特殊要求。
(一)图表题:图表类材料主观题是高考中常见的题型,此类题目具有:直观性、形象性、信息量大、可比性强等特点,对考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要求很高。图表题可分图式和表格式两种,图式有柱状图、折线图、曲线图、饼状图、扇形图等;表格式的又有横向排列和纵向排列之别。图表题一般是用来考察《经济生活》的知识,此类题解题时要注意:
(1)审题:审图表题必须要做到“三读”
①读标题、表头:标题、表头是该图表的范围要求,答题必须在标题、表头范围内进行。读标题、表头可以明确考查方向。
②读图表(横读、竖读、横竖读):图表是本题目的具体内容。读数据,解读经济现象:一看,即认真审读图表,提取表格反映的有效信息。一个完整的表格一般由名称、项目名称、具体内容、表注等部分组成。在审读图表时应认真、仔细,避免遗漏。不论那类图表都要进行横读、竖读、横竖读,通过“三比”找
联系:“横向比”,一般为单项在不同时期的表现,重点找“变化”;“纵向比”,一般为不同项目之间比较,重点找“差距”(“行比”、“列比”完成后,还要注意找出二者综合反映的内容);“表与表比、表与文字材料比”,多个表格的材料题,表格之间一般为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或一个问题的原因或结果,重点找它们之间的“关系”。
③读注释:注释是图表的补充内容,图表没有说清楚,或者有新术语时,通过注释补充出来或解释清楚。使考生补充认识或加深理解。
不过此“三读”必须是宏观去读,不能就图表的个别数字或具体情况抓住不放,这样就会陷入死胡同。
(2)组织答案:要“直读+意读”
①组织答案既要有“直读”即写出图标直接反映的信息,又要有“意读”即写出图标信息所蕴含的教材知识和时政。
②“直读”时必须写清时间变化、横比与纵比结果。
(二)辨析题
辨析题的题型由辨和析两部分组成,它的特点是有辨有析,辨析结合。辨是辨别判断,析是指对判断的说明。这种题型不仅可以考查考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而且可以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这种题型难度大、要求高、区分度强,因此解读辨析题对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尤为重要。目前江苏高考没有设置辨析题这一题型,但在部分题目中会出现类似辨析题的题目。如材料中出现一个判断,让你谈谈对这一判断的看法。解答此类题型需注意:
(1)审题:
①如果题目用古汉语、格言、俗语等作材料,先分析其含义,明确题中所述概念。
②审清题目到底分几层意思,以防漏答。
③对每层意思的观点先辨后析(或先析后得结论)。“辨”即说明该层意思的观点正确还是错误,或什么条件下正确,什么条件下错误。“析”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哲学原理说明正确或错误的原因,即指出其理论依据。
④指明坚持正确观点的意义,揭露错误观点的实质或危害(这个步骤有的`题目不作要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组织答案:
①答题时先分析正确的部分,后分析错误的部分,分析的重点要放在错误的部分上。
②一般来说,辨析的命题通常是正误混杂型或条件欠缺型,因此判断要用“不完全正确”、“是片面的”表述而不要用“这是错误的”表述。
③对命题的判断一定要放在最后,有利于得分。
因此,辨析题的答题步骤应如下:第一步,指出题目中观点正确或合理的部分,并说明理由;第二步,指出题目中不合理的部分,说明理由,并提出正确的观点或补充条件使其成立(答案的重点);第三步,总结并作出判断。
(三)“提出建议并说明依据”类
(1)审题:
①此类题目在审题时必须先考虑依据,后思考建议。
②建议必须具体化,不能过于笼统。
(2)组织答案:答案顺序必须是具体建议(结合材料)在前,依据(知识点)在后,两者一一对应,即采用“结合材料提建议+知识点”的模式。
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篇二:高中政治主观题赢取高分答题技巧大汇总
政治主观试题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然而在我们的教学和考试中学生最怕,失分最多的依然是主观题。因此从教学与备考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学生政治主观题答题规范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得分率就成为摆在我们广大师生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下面我要讲的就是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研究和做法。
一、主观题失分的主要表现
1、审题不清,答错答题的范围,即答非所问。例如,题目要求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来回答,有些学生却用政治常识甚至哲学常识的知识来回答;题目要求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来回答,有些学生却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来回答。
2、张冠李戴,答案前后不对应。这在哲学试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前面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后面却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与其相对应;前面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后面却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与其相对应等等。
3、盲目调用知识,没有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答题,而是使用文学化、生活化的语言答题。例如,有些学生在回答通货膨胀时不是说国家发行的纸币量多了,而是说国家把钱发多了;物质决定意识说成物质决定想法;国家职能说成国家做事等。
4、使用专业术语不规范,导致文字表达不准确,甚至表述错误。例如,人民民主专政写成人民民主专制;矛盾的斗争性说成是矛盾的战斗性;经济效益的提高写成利润的提高等等。
5、思维混乱,文字叙述缺乏完整性、条理性和简洁性,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准”的现象。
二、主观题失分的原因
1、直接原因。答题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方面的缺陷。
2、根本原因。知识结构的欠缺。
三、规范化答题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审设问
1、明确知识范围:
知识类别:经济学、哲学、政治学
知识形态:微观、中观、宏观
2、明确问题指向:
单一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复合型:谈认识、作分析
3、明确设问主体:
经济学:政府、企业、个人等
政治学:国家、政党、公民等
第二步:审材料
1、读材料时既要把握材料中的显性信息,又要把握材料中的隐性信息。
2、回归教材,试题虽然千变万化,但都离不开用教材的内容来解答。读题时,必须判明答题要用到教材中的哪几课、哪几节、哪几框的内容。这样就缩小了思考的范围。
3、根据题目的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做到有的放矢,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第三步:调用知识
1、依据关键词,直接调用(关键词本身是学科基本概念,则直接调用)
2、把握知识联系,联系调用(依据关键词,通过演绎、推导,找到可用知识)
3、概括具体信息,归纳调用(关键词比较具体,与学科理论不能直接对应'则先归纳再调用)
4、依据设问,有效调用(知识调用要根据设问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调用,反对盲目堆砌和过度引申)第四步:确定答题思路
1、确定大逻辑:要点之间的逻辑,包括有几个要点,要点之间如何排列;
2、确定小逻辑:要点自身的逻辑,即要点如何展开,包括有几个关键词,如何排列。
第五步:写答案(我把它称之为书写答案的“四个现代化”)
1、层次分明,要点序号化——反对不分段落层次的“一块板”
2、表述准确,语言学科化——反对使用文学化、生活化语言
3、逻辑严密,表述简洁化——反对语句冗长、画蛇添足
4、字迹工整,卷面美观化——反对字迹潦草、错字连篇
(特别提示:突出关键词,突出得分点)
总之,要想提高主观题的得分率,答案必须做到“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外在美”就是表述清晰整洁、层次分明、格式规范、美观大方;“内在美”就是政治术语表述准确、完整、严谨、思路清晰、符合逻辑,做到知识性与逻辑
性、思想性的统一。
根据以上理论下面是我对09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38题的解析
38.(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北方有大面积的缺水地区,干旱灾害时常威胁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2008年冬到2009年春,我国北方冬小麦主产区的8个省市遭遇50年来的特大旱灾,受面积达1.57亿亩。在中央统一部署下,遭遇旱灾地区的各级政府迅速启动抗旱救灾应急预案,紧急调拨资金、物资,组织干部群众和解放军官兵,全力抗旱救灾,取得了显著成果。材料二2009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按照《条例》,在紧急抗旱时期,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组织动员本行政区内各有关单位和个人投入抗旱工作,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指挥,承担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分配的抗旱工作任务。
材料三以往,有些干旱地区每逢大旱即靠抽取地下水和引河水浸灌抗旱,加剧了地下水的枯竭和河水的断流;有些干旱地区却发展诸如高尔夫球场、造纸厂等高耗水型产业,造成雪上加霜;有些地区采取人工增雨作业,但受雨云条件限制难以及时解决干旱问题;有些地方因资金困难,农田水利设施严重缺位,只能靠天吃饭。
(1)结合材料分析应如何运用经济手段推动抗旱工作。(6分)(2)运用相关经济知识,说明如何协调水资源利用与三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6分)(3)政府为什么必须承担抗旱救灾的职责?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政府在抗旱救灾中履行了怎样的国家职能。(12分)(4)结合材料,说明在抗旱问题上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观点。(8分)
【答案要点】(1)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加大技术推广力度,改革灌溉方式;运用价格杠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使人们节约用水。(2)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首先要保证农业生产用水,确保粮食安全;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水资源开发与循环利用,大力发展节水型产业;合理分配用水,保证三次产业协调发展。(3)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农民遇上严重旱害,需要国家帮助救灾,国家组织抗旱救灾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是政府依法履行职责、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为了抗旱救灾,政府调动公共资源保证粮食生产,主要履行的是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各级政府组织力量帮助农村抗旱救灾,体现的是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4)坚持实事求是观点,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认识抗旱的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践观点,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因地制宜,采取适合当地情况的抗旱措施;坚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把抗旱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并考虑抗旱活动对自然较近的和较远的影响。
【解析】本题以2008年冬到2009年春北方大旱为背景,考查了“三农”问题和(水)资源问题这两个长效热点。事实上,本题也可以看作是08年湖北卷第38题粮食安全问题的延续,亦即08年关注的是粮食安全的市场风险(因各种市场因素导致粮价上涨),09年关注的是粮食安全的自然风险。
第(1)题是应用分析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运用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相关知识谈如何推动抗旱工作。考生要从微观上弄清“经济手段”包括哪些,并以此为依据,结合材料提供的信息,提出具体措施,这就要求考生具备良好的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思维品质。经济手段包括三个层次:经济计划;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经济杠杆,亦即政策工具,包括税收、利率、信贷、物价等。材料一中“紧急调拨资金、物资”,属于财政投入。从材料三中,可以找到经济手段运用的方向:“有些地方因资金困难,农田水利设施严重缺位”,说明要加大财政支农的投入力度,建设农田基础设施(财政手段);“每逢大旱即靠抽取地下水和引河水浸灌抗旱”,说明要加大技术推广力度,改革灌溉方式,发展节水型农业(科技手段,产业政策);一些地方发展高耗水型产业,由此可以引出要运用价格杠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使人们节约用水(价格杠杆)。
第(2)题是对第(1)的拓展,要求说明如何协调水资源利用与三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实质上看,本题也考查了经济学的核心问题——资源配置问题。这是体现学科价值的一道好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是有限的,难以满足三大产业的发展需要(农业属于第一产业,造纸厂属于第二产业,高尔夫球场属于第三产业)。实现三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水资源的合理与优化配置。回答这一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思考:一是实现水资源在三大产业之间的合理分配;二是实现水资源在三大产业内的有效利用。对第一个方面,依据两点与重点相统一的原则,首先要保证农业生产用水,确保粮食安全(要点一);在此基础上,要兼顾三大产业,即合理分配用水,保证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要点三)。对第二个方面,则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水资源开发与循环利用,大力发展节水型产业(要点二)。第(3)题有两问,分别从政府为什么要承担抗旱职责的角度考查了考生对政府的宗旨、工作原则的理解,从在抗旱工作中怎样履行政府职能角度考查了考生对国家职能的理解,设问都很好地体现了教材知识点与热点材料的紧密结合,有利于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问,根据材料一中“干旱灾害时常威胁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这一信息,可调用“对人民负责原则”进行分析(即要点一和要点二,要注意这两个要点构成明显的三段论推理);根据材料二中国务院颁布《抗旱条例》,可调用“依法治国原则”进行分析(要点三)。第二问,基于抗旱工作这一具体情境考查政府职能的知识,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能力。
第(4)题设问范围较宽,着重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考生必须仔细研读材料,对材料层层解析,并进行合理归纳。本题得分并不难,难的是得高分。解题时要注意“辩证唯物主义”这一范围限制,即要求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个知识板块中寻找理论观点。答题所需要的信息在材料一、二、三中都有。从材料一中,可提炼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材料三中的相关信息,可得出要点一。从材料二中《抗旱条例》的出台,可概括出实践的观点(要点二)。从材料三中,可概括出要点三(干旱地区发展耗水产业等)、要点四(靠抽取地下水和引河水浸灌抗旱,加剧了地下水的枯竭和河水的断流等)。
高中思想政治哲学部分答题技巧同学们对高考政治中哲学部分常感到棘手,拿不定主意该用什么原理,以致答非所问,离题万里。有人总结出如下规律:
1.世界是物质的,凡是题中出现思想、道德、精神、理论、真理、“三讲”、“双思”、“三观”等关键词,都符合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2.物质是运动的,凡是物质都与运动不可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3.运动是有规律的,凡是物质的运动都有其规律,违背规律必受惩罚。
4.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凡是分析事物的左右关系,都符合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5.事物是发展的,凡是分析事物的前后关系,都符合发展原理,核心是量变与质变。
6.事物是矛盾的,凡是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都符合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在方法论上即一分为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
7.认识过程的二次飞跃,凡是认识的目的都是实践,实践与认识循环往复,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8.价值规律,凡是经济类问题都符合价值规律。
得分不高的原因分析:
1.审题不细。一是不能具体地分析情景材料,全面领会并把握它的基本内容,不善于从中提取有效的信息;二是把握不住试题的基本意图和设问的指向。考生在回答问题时要充分利用题目所给予的有效信息,贴近、准确、全面地回答问题,不能满天撒网、空泛议论甚至不着边际地议论,时间花了不少,文字写得满满的,却没有多少有效的内容,分数与字数无关,阅卷老师不会因为你写的字多,就给你同情分的。
2.理论无法说明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学科高考的基本能力要求。一些考生“运用”能力较差,主要表现:①答非所问,盲目地套用教材中的知识点,瞎写一气。②笼统回答,泛泛地说些道理,不能切题,缺少实质性的认识和分析。③机械、死板地写几个定义式的句子,不会拿这个知识变成自己的语言去灵活说明应回答的问题。④片面性,不能作全面、完整的回答。
3.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分析答卷可以看出考生在理论知识方面的缺陷,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教材中的知识不熟悉;二是对理论知识一知半解。有的考生不重视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的复习,在考试时单凭自己的“感觉”去回答问题难得高分。政治答题是要遵循一定规则的。
4.不关心时事。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的德育课程,必然要求考生用正确的政治认识、政治观点、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去回答高考政治学科的考试题。这就要求考生关心和了解国内和国际上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的形势发展,以及对我国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有所了解和思考。
【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讲解】相关文章:
政治主观题的答题技巧02-17
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02-14
中考政治答题技巧讲解05-28
政治主观题的考场答题技巧02-19
初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02-16
考研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02-16
政治考试主观题答题技巧02-02
高考政治答题技巧:归纳类主观题答题技巧02-20
政治主观题的6个答题技巧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