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百文网手机站

北京高考政治要点知识归纳

时间:2021-06-14 17:25:45 政治 我要投稿

北京高考政治要点知识归纳

  高考如何复习一直都是学生们关注的话题,如今新一年的高考也开始了备考,北京的小伙伴想知道政治科目需要复习哪些知识吗?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政治必背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北京高考政治要点知识归纳

  高考政治主观题知识

  一、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

  1、我国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3、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民主主体的广泛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二、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1、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2、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

  三、民主选举

  1、选举的几种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2、我国现阶段实行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制度。采取怎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的具体条件来确定。我国采取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制度,是从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摹本国情出发,从当前的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出发,是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选择。

  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也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能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归属感、责任感,表明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四、民主决策的方式

  1、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公示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2、积极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首先,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其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再次,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最后,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五、负责地行使监督权

  1、监督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2、民主监督的几种方式:

  ①信访举报制度。

  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③舆论监督制度。

  ④其他方式(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人民监督员制度等是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3、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4、负责地行使监督权: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不能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不能制造事端,不能围堵、冲击国家机关及拦截公务车辆。

  六、政府的主要职能、性质、宗旨、工作的基本原则(热点 重点掌握)

  1、政府的主要职能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2、我国政府的性质、宗旨、工作原则

  性质:是我国的行政机关,是人民利益的扞卫者和意旨的执行者

  宗旨:为人民服务

  工作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七、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1、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2、怎样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高考政治哲学知识

  探究世界的本质

  1、理解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与意识相比而言);根本属性是运动(这是与物质的其他属性相比而言)。

  2、运动与物质的辨证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离开物质谈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辨证关系: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及认识规律对生活和实践的意义: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把握思维的奥妙

  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在此基础上,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法论。

  辩证关系: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方法论: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并不是否定发挥主观能动性。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求索真理的历程

  1、实践的概念与特点

  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从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等角度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及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具体的,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高一政治必考知识

  企业与劳动者

  1.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参考一轮书)

  2.公司、企业成功的经营和发展的措施

  ①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创立企业自主品牌,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与企业形象。(企业自身)

  ④企业要面向市场,遵循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规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掌握市场信息,优化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遵守市场规则,依法依法生产和经营,树立诚信意识。(企业与市场)

  ⑤通过企业兼并、企业联合和重组,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形成规模优势,增强企业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企业与规模)

  ⑥自觉承担社会责,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企业与社会责任)

  ⑦完善企业内部奖励制度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觉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企业与劳动者、分配制度)

  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转变经营发展方式,实现产品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A、依靠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B、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C、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企业与转方式)

  ⑨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A、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优化进出口结构,以质取胜,增强应对国际风险能力。

  B、培育自主品牌,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开拓新型国际市场。

  C、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开展国际化经营。

  D、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国际竞争力。

  E、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增强规则意识和权利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F、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拓展经济发展间增强国际竞争力。(企业与经济全球化)

  3.企业兼并:

  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以优带劣势(企业)

  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社会)

  4.企业联合: 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取更大经济效益。

  5.企业破产:

  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

  及时淘汰落后企业,有利于优生劣汰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社会)

  6.就业问题

  (1)就业原因:

  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有利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国家与社会: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

  (2)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 (经济措施) (怎样做?)

  国家(党和政府):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就业的方针;

  (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2)加强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3)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改善就业环境;

  (4)发挥财政的作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企业:①努力发展生产,增加就业岗位。 ②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和商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

  劳动者: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2)要不断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和劳动技能,充分利用自身的各种生产要素,努力提高和增加个人收入。积极参与竞争,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主创业。

  (3)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和催生经济发展新动能,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力。

【北京高考政治要点知识归纳】相关文章:

高考政治必备的知识要点归纳11-27

高考政治知识要点归纳总结01-02

高考政治考纲知识要点归纳01-04

河北政治高考知识要点归纳01-08

天津高考政治知识要点归纳01-08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要点归纳10-21

北京高考文综政治知识归纳01-09

高考政治考纲要点知识归纳01-02

北京高考政治要点知识总结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