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分享课:从未发现过这样的“规律”
编者按:专家的分享课我虽然没有观看过,但我却坚信任景业老师倡导的分享式教学,看着老师们对分享式教学实践的反思和微信中推出的同行们的文章,自己磕磕绊绊地实践着,经过这一段实践,我的课堂还是有了一些变化,我也有了一些感悟。
1.创设民主课堂,孩子们会问了。
在学生独自学习,小组分享交流后,同学们派代表提出问题并写在黑板上。学生写出的问题有:
什么是公因数?
什么是最大公因数?
怎么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小组上台分享时,同学们相互补充提出了最后这个问题,并补写在黑板上。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抓住了主要问题,并没有偏离的、多余的其它问题。
2.创设民主课堂,思维的火花绽放了。
有多个小组都抢着上台分享,最后由王跃祥小组上台分享他们的思考和方法。
当不擅言语的王跃祥同学展示出他画出的集合图时,我真惊喜。他把12和18的因数在两边都写好,然后在交集处写上公因数,最后又把两边重复的因数擦掉。用集合圈清晰地展现了他的思维的过程,把找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交待的清清楚楚。
接着张梦雅同学分享了练习一、二题。
周湘香同学分享了第三题寻找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当说完第一组的2和4的最大公因数的答案时,台下倾听的同学发问了,他们追问为什么。我建议等周湘香同学说完,再让她讲讲为什么。台下杨雨欣等同学忍不住说,如果这几个数之间存在倍数关系,较小数就是他们的最大公因数。
蒋忠涛同学说他发现找最大公因数,除了倍数关系的`题,其余两数可用除法,余数就是最大公因数。如6和9,8和18,9和12,8和9,20和15等。
我一看这几题还真都是这样的!教了这么些年的数学,从未有孩子发现过这样的规律。有几位同学发现练习4中二十一分之十五的最大公因数就不能用两数相除看余数,最大公因数是3。后来逐步举例又进一步举例推翻了这个发现。还真差点被孩子们忽悠了。
3.创设民主课堂,孩子们更敢说了。
参与无错的课堂,孩子们更爱探索了。
针对练习题3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大家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蒋忠涛同学指出非倍数关系能否看两数相除的余数来找最大公因数这一结论,举例论证后,我没有评论对错。而是要孩子们对这个结论进行讨论。有同学说,这个结论也并非完全不可用,余数可用来试着猜想两数的最大公因数,因为很多时候余数正好是最大公因数。我给予了肯定和赞赏。接着学生的思维炸开了花。金红婷同学补充说如果两数都是质数,则最大公因数是1,并举例说明;如果一个数是质数则可以考虑1,如下照片中左侧板书。杨晨说,连续两个自然数,最大公因数是1。
就这么讨论着,讨论着,四十分钟已过去了。从一个问题展开,一节课就这样深入地将展开了。虽然这节课还不够完美,比如王跃祥同这在分享时,板书与讲解还结合不好,有的同学们总是给他提意见;比如王跃祥同学讲完集合法后,我就急急地介入了。但我想这堂课在难点处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是有价值的,我们的思维是深入的。孩子们是的思维是放开的,活跃的,他们的学习是快乐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希望自己的让位更多些,创设更加开放、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更多的人都参与学习。参与无错,让更多的孩子绽放思维的火花。
【本文作者:浙江省义乌市义亭镇小学 吴芬君。(公众号:分享式教学-任景业)】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语文分享课:从未发现过这样的“规律”】相关文章:
我从未这样的快乐过作文04-18
关于规律的格言分享06-29
记事作文《我从未这样后悔过》08-10
从未体验过的快乐初中作文06-19
我喜欢这样的语文课作文04-20
我从未如此失败过学生作文06-28
小学语文地图上的发现练习题分享07-09
但从未放弃过生死意义的探索作文05-26
日子都是这样过的经典美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