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上册练习题及答案

时间:2025-01-17 17:14:58 秀雯 语文 我要投稿

初二语文上册练习题及答案(精选5套)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练习题,做习题可以检查我们学习的效果。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掌握由概念原理所构成的知识,大家知道什么样的习题才是好习题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二语文上册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语文上册练习题及答案(精选5套)

  初二语文上册练习题及答案 1

  一、积累运用(27分)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静(mì)阻(gé)涟(yī)手(xiān)

  B.跚(pán)帖(yùn)折(zhuó)喧(xiāo)

  C.羁(bàn)惊(zhè)晓(fó)口(ài)

  D.微(xī)蕴(jí)逼(zè)料(qiào)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声色俱历 前仆后继 暝思苦想 不可思议

  B.死心塌地 惴惴不安 滔滔不绝 不屑置辩

  C.未雨绸缪 一泻千里 痛心嫉首 忐忑不安

  D.富丽堂皇 眼花嘹乱 翻天覆地 心恢意冷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近年来,种种食品安全问题络绎不绝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惶恐不安。

  C.许多同学读完《学生危机自救手册》后恍然大悟:学会自救可以躲过许多灾难!

  D.李大伟同学在老师的点拨下终于写好了一篇作文,可谓是才思敏捷

  4.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划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读史使人( ),读诗使人( ),演算使人( ),哲理使人( ),道德使人( ),逻辑修辞使人( ),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A.聪明 深刻 精密 高尚 有道德 善辩

  B.明智 聪慧 精密 深刻 高尚 善辩

  C.高尚 明智 聪慧 深刻 有修养 巧辩

  D.深刻 高尚 聪慧 明智 有修养 巧辩

  5.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

  B.雨果说:“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

  C.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给人类埋下了隐 患?

  D.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 了海洋、森林、高山、沙漠……等六大元索。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B.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每一个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美术家。

  C. 我用了整整一小时左右,才写完了这篇作文。

  D. 正是这双布满老茧的手,不断刷新国内外记录,展现了当代工人崭新的风貌。

  7.下列对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左拉是美国十九世纪自然主义作家,作品有《小酒店》等。

  B.明代“公安三袁”是指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三兄弟。

  C.袁枚是清代的文学家,晚年号随园主人,有《小仓山房文集》传世。

  D.徐志摩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新月派”诗人。

  8.腹有诗书气自华,考考你会背默多少诗文。(10分)

  (1)《凉州词》中抒发戍边士卒离愁别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 ____ ______。

  (3)王维《使至塞上》中描绘塞外奇特壮美风光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 ____, ____ __________。”

  (4)李清照《声声慢》中连用了七对叠字,将一种愁苦难堪之情,自胸腹中喷薄而出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

  9. 名著阅读 (3分)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上面这段文字出自鲁迅《》中的名篇《》,在这篇文章中,鲁迅描写了他 的决心形成的过程。

  二、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15分)

  永不放弃

  ①那天一大早,我15岁的儿子鲍伯又和我争吵了起来。他要穿那件剪掉了袖子的褪了色的旧运动衫去上学,而我则坚持让他穿圣诞节他奶奶送给他的那件印着蓝色花押字的漂亮衬衫。我用手指着那些字母:“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穿上印着自己名字的大写首字母的衬衫的。”我跟他讲道理。

  ②他的眼睛骨碌碌地转动着,但并不看我,而是看向了厨房的天花板。“没有人会穿印着自己名字的大写首字母的衬衫的,妈妈。没有人!”

  ③没过一会儿,我们就开始冲对方大呼小叫起来。他开始出言不逊,我的话也很不中听。最后,他很不情愿地将奶奶送的衬衫套在身上。当他拿起书本的时候,我伸手去拥抱他,却被他硬生生地抽身走开了。

  ④事实上,自从鲍伯进入青春期以后,我就真的不知道该如何管教他了。最近,我们之间起了太多的冲突和争吵,他对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持怀疑的态度,我都准备甩开手不管他了。

  ⑤我叹了口气,出门向家门口的邮箱走去。我的邮箱曾被汽车撞坏过,箱门关不严。我把手伸进去,碰到了一叠信封,然后是一些特别的东西,像扫帚须。我朝邮箱里窥视,那天的信放在一小堆杂草和松枝的上面。谁干的恶作剧?我想。便随手将杂草拨拉出来。

  ⑥第二天,当我去邮箱里取信时,邮箱里又有了一小撮松枝、一些细树针、两朵干枯了的蒲公英。此后每天,我都能在邮箱里找到一些杂草,每天,我都将它们清除出去。

  ⑦星期六,鲍伯走进书房,我正在看报。“妈妈,我可以去看电影吗?”他问。

  ⑧“不行,这个电影你不能看,因为你没到18岁!”我神情坚定地回答。

  ⑨“难道我们连谈谈它也不行吗?”他恳求道。

  ⑩“没什么好谈的,”我说,“我们的谈话只会以大呼小叫告终。”

  “妈妈,你不可理喻,”他叫道,“你连试都不愿意试一试!”

  又到了取邮件的时间,我像往常一样走出家门,邮箱里又有一些令人恼火的碎草叶,我伸手进去将它们往外拨拉,突然在那些细树枝和杂草的中间碰到了一些又小又圆的东西,我一惊,手猛地缩了回来。一看,原来是青色的鸟蛋。

  就在那时,我听到附近一棵树上传来一阵叽叽喳喳的鸟叫声。我的目光在树枝和树叶间搜索了一阵,发现鸟妈妈正衔着一根松枝,松枝在它的喙边晃悠着。我被鸟妈妈的坚韧毅力所感动,重新将那粗糙的鸟巢推回邮箱里去。原来,它每天在我们的破邮箱里筑巢,当它飞回来发现自己所有的努力都被一扫而空时,它又重新开始筑巢。

  “你连试都不愿意试一试!”鲍伯的话又在我的耳边响起。

  他正心不在焉地坐在自己的书桌前转动着地球仪。“嗨!”我说。他抬起头看了看我,眼睛瞪视着,在那一瞬间,我不仅看到了这个尚处于少年时期的既脆弱又敏感的小男孩,也看到了即将长成年轻人的未来的他。“想谈谈吗?”我问,“我保证会认真听你说。”

  我坐在那儿,听他将自己的愤怒、怨恨全部倒出来。那天,我们之间的痛苦和隔膜似乎全被消化掉了,我们有了一个全新的开始。

  后来,邮箱里出现了三只幼鸟,鸟妈妈每天都栖息在邮箱顶上唱歌。听着那些歌声,我暗暗下定决心,不管儿子多么不听话,多么难以管教,我永远不会放弃对他的教育,引导他长大成才。

  10.通读全文,说说“我”和儿子鲍伯之间的“痛苦”与“隔膜”全被“消化”的原因是什么。(3分)

  11.联系全文,请简要说说题目“永不放弃”的含义。(3分)

  12.揣摩分析下面句中加粗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3分)

  当他拿起书本的时候,我伸手去拥抱他,却被他硬生生地抽身走开了。

  13.文中第⑥段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什么作用?(3分)

  14.读完本文后,你受到什么启示?(3分)

  (二)阅读《低碳生活处处可为》一文,回答15—19题。(13分)

  ①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②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③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④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

  ⑤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们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可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

  ⑥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15.本文的说明对象是(1分):

  16.试结合文章内容,运用下定义的方法解释“碳中和”。(3分)

  17.第3段中词语“甚至”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18.请说说文章第3、4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19.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该如何过低碳生活。(2分)

  (三)阅读《黄生借书说》,完成20-24题。(14分)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 焉摩玩之不已,日‘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度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20.解释下列词语(4分)

  (1)汗牛:________ (2)祖父:________

  (3)强假:________ (4)公书:________

  21.下列括号中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随园主人授以书 以其境过清

  B.(之)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君子深造之以道

  C.(之)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吾不得而见之矣

  D.(为)若业为吾所有 为一说,使与书俱

  2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以“天子之书”“富贵家之书”为例,从反面论证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论点

  B.将“强假”和“为吾所有”两种情况放在一起,对比了不同的心情

  C.将“余幼时”与“通籍后”的读书情形作对比,以此突出少时借书来读的专心

  D.作者的观点是“书非借不能读也”,以此来勉励黄生,希望他能多借书来读

  2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2)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24.你认为,在新的环境下自己应该如何面对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三、综合实践题(6分)

  为了动员广大师生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参与高台县国家级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城关初中准备举办一次主题教育活动,并指定你担任活动的组织者。

  25.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2分)

  26.请简要列出以下活动主要步骤。(2分)

  【示例】活动形式:主题班会

  活动步骤:① 主持人开场白;②组织讨论:我能为创建工作做什么;③交流发言;④主持人总结发言。

  活动形式:演讲比赛

  活动步骤:

  27.学校“你丢我捡”小分队在巡查中看到王卫同学乱扔垃圾,有同学上前劝阻,他却说:“你们不是在捡吗?我不扔,你们还捡什么呢?”这时,我们该如何劝说呢?(不超过50个字)(2分)

  四、作文(45分)

  28.同学,你是否感觉到:许多事情,当你尚未经历之前,总以为很难做到。比如,上台表演、料理家务、独自出行、初学某种技艺……甚至,对别人的一声道歉、一次喝彩、一个许诺、一份关爱……——难吗?其实并不!只要你勇于去体验、去思考,就能进入一片崭新的天地。

  请你以“ ,其实并不难”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

  【要求】先把题目工整地抄写在方格稿纸的上方,正文从格子纸开始书写;②除诗歌外,不限文体;③全文不少于600字。

  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A 2.B 3. C 4.B 5.D  6.D 7.A 8.略

  9.《朝花夕拾》《藤野先生》 弃医学文

  二、阅读

  10.我被鸟妈妈坚韧毅力所感动,内心受到触动,从而决定永不放弃对儿子的教育,主动与儿子真心交流沟通。(意对即可,3分)

  11.“永不放弃”一方面指鸟妈妈一次次把被破坏的鸟巢推回邮箱里去,不放弃;另一方面指我不管儿子多么不听话,多么难以管教,永远不会放弃对他的教育,引导他长大成才。(3分)

  12.“硬生生”写儿子动作的生硬,表现了儿子对我的做法的极度不满。(意对即可,3分)

  13.埋下伏笔,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3分)

  14.示例:家长对青少年的成长要加以正确引导,要有耐心,不能轻易放弃,态度不能粗暴。

  15. 如何低碳生活

  16.碳中和就是通过植树等方式抵消人类正常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温室效应的补偿。

  17.不能删去,有“甚至”一词强调了减少碳足迹对每个人来说,从生活中的极细微处就可以做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8.举例子、作比较,具体强调了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减少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

  19. 不要用一次性的东西,出门带杯子喝水,多骑车和走路等等

  20.(1)使牛出汗(2)祖辈父辈(3)勉强借来(4)愿意把书借出

  21.B

  22.D

  23.(1)《七略》《四库》是天子的书,可是天子读书的有几个呢?

  (2)这样以后,感叹借书的人用心专一,而且少年时候的时间是值得珍惜的。

  24.“略”。

  三综合性学习(6分)

  25.示例:同创文明城市 共建美好家园。

  26.示例:①主持人讲话;②选手演讲;③评委点评;④宣布比赛结果。

  27.提示:称呼1分,语气委婉,句意简明1分

  28.略

  初二语文上册练习题及答案 2

  一、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30分)

  1、根据拼音写出下列句中的汉字。(3分)

  ⑴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nì( )名信去。

  ⑵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mào( )无限的宇宙。

  ⑶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hàn( )首低眉。

  2、胡适《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请说说“诸葛亮、刘备”是哪部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并写出有关他们的两个成语或典故。(3分)

  ⑴诸葛亮、刘备”是:__________________里的人物。

  ⑵成语或典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了第一单元的课文你一定对下面所列文学巨匠有了新的了解。请按要求写出他们的两部代表作。(3分)

  ⑴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鲁迅的两部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例句,仿写一个与其相同格式的句子。(3分)

  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悠扬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叹息。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品味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深刻含义。(3分)

  ⑴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句中加粗的词“混”字有什么深刻含义,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提示写出你所熟悉的名言。(3分)

  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出普天下离人心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宋·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中表现其崇高的民族气节的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涵深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是《献给母亲的歌》。请根据你开展活动的积累,写出与母亲有关的古诗和格言各两句。(4分)

  古诗: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格言: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根据你开展《到民间采风去》活动后的积累,回答下列问题。

  ⑴下列诗句都跟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关,请在诗句后填上一个节日名称。(2分)

  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

  ②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⑵在以下三个节日中任选一个给它的来历及本地过节时的风俗习惯作点介绍。100字左右。(6分)

  清明节;

  春节;

  元宵节。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18分)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7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了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9、作者把丢失藤野先生的讲义说成是“不幸”的原因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我”的“良心发现”是指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段中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怎样的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师恩难忘,在你的生活中有你最敬佩的老师吗?请你对你的老师说几句心里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的“正人君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指代了什么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每当想偷懒时,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联系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假设藤野先生说出抑扬顿挫的话,可能会说什么呢?试写一段话。(100字左右)。(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一支康乃馨(19分)

  记得那个母亲节,五月的第一个星期天,也是我们留在澳洲的最后一年。我和弟弟一直想送妈妈一打康乃馨。我们整整一个月没光顾游戏机室,终于有了小小一笔钱。

  下午,当我和弟弟兴冲冲地打算去买礼物时,却发现了一桩糟糕的事情,我把攒的那笔钱给丢了。“我记得是放在上衣口袋里的。”我惊慌失措地说,弟弟已经快要哭出来了。

  我们俩翻遍了上衣口袋,都不见那钱的影子──在我们的计划中,那钱够买一打包装精美的康乃馨和一大块巧克力。所有的希望都断绝之后,我们决定马上上附近的花店去打临时工,在节日里,花店是最需要一些送花的小工的。

  休斯太太的花店,就在学校边上。她是两个女儿的母亲。我和弟弟都相信她会给我们一些帮助的。

  老板娘正在忙着招呼顾客。在她身后,全是新鲜的康乃馨,小小的店铺弥漫着一种馨香。

  “买花吗?”漂亮的老板娘看见了我们。“素色的康乃馨,送给你们的妈妈。”

  “是的,噢──不,我们是想找一份工做,您这儿还缺人手吗?──我们打算用自己挣的钱给妈妈买一份礼物呢。”

  “好孩子,你们等一等,就会有活儿干的──哦,瞧──”老板娘从一位先生手中接过扎好的一束花,打上蝴蝶结,附上地址交给我们;接着又有人电话来订花。不一会儿,我和弟弟都有了满满一筐子待送的鲜花;我们把筐子挂在自行车前,骑着车出发了。

  “能不能向收到鲜花的母亲们要一支?”当我们看到我们的第一位主顾收到我们送去的鲜花后幸福快乐的样子时,我突然产生了这样一种想法:“这个办法一定行,谁不愿意将幸福与人分享呢?况且我们可以不要小费。”弟弟也说。于是第二位主顾收下鲜花后,我鼓足了勇气说道:“是真的,太太,你要相信我们,我们就要离开澳大利亚,爸爸带我们回到中国,可是妈妈有事没法走,这是我们跟妈妈在这里过的最后一个母亲节──你知道我们多想送妈妈一束康乃馨,叫妈妈开心。”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我自己也奇怪,等到这位好心的太太出人意料又如我所愿地递给我一支漂亮的康乃馨时,我红着脸竟不知道该怎样表示感谢。

  三个钟头内我们跑了大半个堪伯宁,累得气喘吁吁,却异常兴奋。因为每一位接受礼物的母亲,在听我们的解释之后,都乐意只留下十一支康乃馨,而让我们选取一朵最漂亮的。

  桑费尔德区,格林伍治街,72号……我按着地址按响了门铃。这是最后一位主顾。

  开门的是位老太太,披着针织的披肩。一见到我手中的花,就先笑了。

  “谢谢!”她接过花,深深地闻了一下,带点骄傲地告诉我们:“我儿子再忙也记得今天这个日子的,我已经有二十七张烫金的收据了。”说着就掏出小费。

  “不。”我说,“我只希望你能允许我在这束康乃馨中挑一朵。我只要一朵,可以吗?”

  “噢,当然,如果你需要的话。”老太太显得很惊讶,“可是,你要它做什么呢?”

  “送给妈妈。”并说我们已经有十支了,就要实现我们的'计划了。

  老太太听完我叙述,就从花束中挑出一朵最漂亮的,交给我说:“多好的孩子,快回去吧。我祝福你们的妈妈。”

  近傍晚了,我们快乐地回到家,送给妈妈的,也是十一支康乃馨。

  15、十一支康乃馨是怎么得来的?它们有什么特殊的意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为什么每位收到祝福的母亲都乐意让“我们”选一支最漂亮的康乃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你想象一下,当“妈妈”知道这十一支康乃馨的来历后,她会怎么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根据你的理解说说文中加粗的“漂亮”一词除写花的漂亮外还有没有别的更深的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对“我和弟弟”主要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请各举一例说明。(举出两例即可)(3分)

  ⑴ ( )描写。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 )描写。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 )描写。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有人说“十一支康乃馨”表达了孩子们对母亲的祝福和爱心,也有人认为它同样表达了母亲们对孩子们的爱。你赞同哪一种看法,请在文中找出理由说说你的观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30分)

  (一)与朱元思书(14分)

  风烟俱静,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⑴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一、1.C2.B3.D4.C

  二、5.D6.D7.A

  三、8.C(以……为累赘)9.C10.B

  译文:严遵,字君平,是四川人。隐居不去做官,常在成都市给人算卦,每天可也获得百钱来维持自己的生计;算卦结束,关了店铺放下帘子,做写书这件事。蜀有一个叫罗冲的富人,问君平说:“你为什么不去做官?”君平说:“没什么用来可作自身发展的资本。”冲为君平准备好车字马匹衣服粮食,君平说:“我以此为累赘,并非感到不满足。我富余,而子贫乏,为什么让困乏的人接济富裕的人呢?”冲说:“我有万两黄金,你没有一石,还说有余,不是荒谬吗?”君平说:“不是这样。我从前夜里住在你家,半夜还没休息,夜以继日的忙碌而不曾有过满足。现在我靠算卦为生,不下床而钱自至,还剩下百余个,尘土有几寸厚,不知到干什么用,这不是我富裕你贫乏吗?”冲很惭愧。君平叹曰:“给我财物的人,是在损害我的精神;给我扬名的人,是在毁灭我的身体。所以不做官。”

  11.给我财物的人,是在损害我的精神;给我扬名的人,是在毁灭我的身体。所以不做官。

  12.见课本

  五、13.作者把乞丐们比作大城市眉眼上的瘤。(1分)因为乞丐们总是在城市的马路边等公共场所,借助“把贫穷和孱弱表面化”,“瘫软地体现出来”,从而达到让他人在这之后给予施舍的效果。(2分)这样做,于城市而言是破坏形象的事情,作者这么说,表达了她对此做法的否定态度。(1分)

  14.划线部分写出了乞丐的贫穷、病态和孱弱;(2分)揭示出对乞丐避而远之的原因;(1分)同时也引出下文朋友的举动,为作者的议论张本(答出为中心服务即可)。(1分)

  15.①朋友认为老乞丐阻碍了交通,使得人们不得不绕道;②朋友不能判断出老乞丐是否真的贫病无依,难以自食其力;③朋友从不在马路边施舍,她认为那不是仁慈,而是愚蠢;④朋友反感那种轻易地以头触地.不尊重自我的做法,认为那样做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和逼迫,如果施舍则是助长这种不良之风,与自己善良的愿望相悖。(每点1分。)

  16.赞同:①街头乞讨的确影响城市形象②对路人造成心理上的压迫和威胁③不能真正达到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的效果④给不法分子利用行乞骗钱留下可能。

  否定:①救苦救难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漠视苦难的人内心无法坦然②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人不会放下人格沿街乞讨③城市形象应该在人人有饭吃,有难人人帮上,而不是为了表面形象而回避乞丐存在的事实④我们国家的民政救助体系不够完善,有难得不到及时救助的人而又找不到出路时只能乞讨。

  (言之有理即可。每点2分,答对3点满分。)

  六、17.示例1:请问你知道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是哪一天吗?

  示例2:请问你知道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意义吗?

  18.小梨,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这些死难者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他们经历的战争告诉我们国家曾经的苦难与屈辱,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才明白周末美好时光的来之不易。而这种体会只有自己参加纪念活动才能有更真切的感受,你说呢?

  2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粗词。(4分)

  ⑴ 互相轩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鸢飞戾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经纶世务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好鸟相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将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你认为作者在这封信中流露出了什么样的心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在文中找出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书写了作者怎样的情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曲突徙薪《汉书》(16分)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mò,默)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⑴灼烂(烧伤)者在于上行(háng,行列),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⑵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26、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3分)

  ⑴傍有积薪__________________

  ⑵远徙其薪__________________

  ⑶不者,且有火患__________________

  ⑷而不录言曲突者__________________

  ⑸乡使听客之言__________________

  ⑹终亡火患__________________

  27、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4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汉书》,东汉人班固所著。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与__________________、《后汉书》、__________________合称“四史”。(2分)

  29、“主人”家发生火灾后,论功请客为什么没有想到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读了本文,你受到什么启发?(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60分其中书写分10分。)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

  1、题目:真正的朋友:

  要求:在我们的生活中,会有许多的朋友,请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你心目中的真正朋友。文字在600字以上,文体不限。

  2、你在成长过程中,一定有许多难以忘怀的人和物,请以难以忘怀的人或物为内容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600字左右,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1、⑴匿

  ⑵袤

  ⑶颔

  2、⑴《三国演义》

  ⑵草船借箭、三顾茅庐、七擒孟获(火烧新野桃园结义白帝城托孤)

  3、略

  4、⑴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着色,少一些灰色的基调。

  ⑵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吟唱,少一些哀婉的咏叹。

  ⑶人生如一局棋,应该多一些主动的出击,少一些消极的龟缩。

  5、⑴运用夸张,很好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⑵一个“混”字体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而且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有暗接之处。既表达了对母亲的怀想,也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6、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7、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⑵装成令儿暖,母衣单薄凉。

  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⑵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8、⑴①春节 ②清明节 ③重阳节 ④中秋节

  ⑵略

  二、现代文阅读

  9、讲义凝聚着藤野先生的心血,寄托着先生对“我”的希望与友情和我对先生的终身怀念。

  10、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

  11、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尊敬和怀念的感情。

  12、提示:能表达出对老师的尊敬热爱之情即可。

  13、运用了反语。指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反动政府的御用文人。或按书本注释回答。

  14、略

  15、是我和弟弟送花时不要小费,向十一位收到祝福的母亲说明原因要来的。它们代表了孩子们对母亲的那份爱,也表达了母亲们共同的爱心。

  16、因为她们都愿意在母亲节里将自己的快乐与别人分享。

  17、如:我有这样可爱的孩子,我真幸福!

  18、还指文中那些把自己的幸福与人分享的十一位母亲的美好心灵。

  19、⑴(语言)略

  ⑵(行动)略

  ⑶(神态)略

  20、赞同第一种看法和赞同第二种看法或答兼而有之,只要言之有理均可以。

  三、文言文阅读

  21、⑴ 争着向远处伸展,形作动

  ⑵ 至

  ⑶ 筹划,治理

  ⑷ 美丽,容貌美

  22、⑴ 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海浪势若奔马。

  ⑵ 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23、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2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25、抒写了作者江上放舟,对景物陶醉的那种自由解脱的情态。

  26、⑴同“旁”,旁边

  ⑵xǐ,移

  ⑶否

  ⑷邀请

  ⑸假使

  ⑹无

  27、⑴被烧伤的人都坐在上席,其余的人也按出力的大小依次入座,却没有请那个建议他改灶搬柴的客人。

  ⑵今天,你论功请客,(怎么可以忘记那位劝你改灶搬柴的朋友呢?)难道提出预防意见的人没有功劳,只有救火受伤的人才能当上宾吗?”

  28、《史记》《三国志》

  29、人们往往重视抢救,而忽视预防;重视筋骨之劳,而忽视筹划之功。

  30、做什么事情,都应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这十分重要。如果文中的“主人”能听从“客”的劝告,防患于未然,家中就不会失火,也就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告诫人们重视抢救重要,更重要的是不要忽视预防;在重视筋骨之劳之时,更不要忽视筹划之功。

  初二语文上册练习题及答案 3

  一、知识掌握

  1.《背影》一文是现代作家________写的一篇反映________的散文。

  2.作者着力刻画父亲背影的原因是________。

  3.选择题。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中“聪明”的同义词和“漂亮”的反义词分别是

  [ ]

  A.聪慧 丑陋 B.愚蠢 粗俗

  C.糊涂 动听 D.聪颖 精彩

  4.《背影》一文将“勾留南京”一事一笔带过,原因是

  [ ]

  A.南京并不好玩,所以不必多写。

  B.南京是路过,不是目的地。

  C.与文章主旨关系不大,应该略写。

  D.当时他们心情不好,没有去玩。

  5.《背影》一文开篇交代家庭境况,其作用为______________

  二、能力提高

  1.《背影》一文中“车站买橘”一节中,前后两次写父亲过铁道,为什么前一次详写而后一次略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父亲买橘回来后“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一句分析正确的是

  [ ]

  A.儿子有橘子吃了,路途上不怕渴了。

  B.即将送走儿子,可去忙自己的事了。

  C.越是尽到了做父亲的.责任,心里越感到踏实满足。

  D.过铁道买橘太累了,买回来可以歇一歇了。

  3.“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文中两次提到自己的年龄,其用意是________。

  4.散文中抒情,一般有两种方式,即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寓感情于字里行间)请从文中各找一例略加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知识掌握

  1.朱自清 父子深情

  2.“背影”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体现了浓浓的父爱深情,也是父子依依惜别中父亲最后留给儿子的印象。

  3.C

  4.C

  5.渲染悲凉的气氛与父亲对儿子的爱形成对比,更能衬出父爱的崇高伟大。

  (二)能力提高

  1.第一次去时详写的是背影,扣题,更能突现中心。第二次是人物正面描写,因而略写。

  2.C

  3.说明父亲完全可以不必如此操劳,反衬出父亲对“我”关怀细致周到。

  4.例如:课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文字及文尾的一段文字分别体现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分析从略。

  初二语文上册练习题及答案 4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先/天下/之忧/而忧D、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下列句子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连月不开(放晴)春和景(日光)明

  B、长烟一(全,都)空 把(持,执)酒临风

  C、增其旧制(规模) 去(离开)国怀乡

  D、薄(少)暮冥冥 吾谁与归(返回)

  3、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B、政通人和 北通巫峡

  C、前人之述备矣 或异二者之为D、不以物喜 属予作文以记之

  4、句子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运用对比、夸张的修辞方法,极言洞庭湖湖光山色变化无穷,为下文具体写洞庭湖一阴一晴景象作伏笔。

  B、“衔远山、吞长江”运用比拟、对偶的修辞手法,赋予洞庭湖以生命、以气势,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构成一幅动的画面。

  C、“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把一动一静时的光影色态写得十分生动形象,给人以美感。

  D、“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是实写之景,渲染出一种悲凉凄惨的氛围,烘托了登楼者的伤感之情。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岳阳楼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B、《岳阳楼记》以“记”为名,借题发挥。

  C、范仲淹,子希文,谥号文正。“唐宋八大家”之一。

  D、“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一幅题岳阳楼的名联。

  二、默写

  1、滕子京政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修岳阳楼的盛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前人之述备矣”与________________形成照应。

  4、时间上写洞庭湖美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空间上写洞庭湖美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花鸟草鱼落笔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虚写景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正反两方面写古仁人的内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在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喜—________ 民—________

  进—________ 忧—________

  2、文段中“进”照应________,“退”照应________。

  3、文段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

  4、文段中作者巧妙地用两个设问句来逐层深入地阐明观点。第一个设问句先从________面说,后从________面说,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突出一个“________”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句,将文势推向高潮,从而提出“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5、“古仁人”的“忧乐”与“迁客骚人”的“悲”“喜”形成鲜明对比,前文中概括写“迁客骚人”的悲的句子是“________”,喜的句子是“________”。

  6、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斯人,吾谁与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A2、D3、C4、D5、C

  二、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增其旧制3、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4、朝晖夕阴,气象万千5、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6、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葱葱7、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三、1、悲君退乐2、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3、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4、正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6、(1)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初二语文上册练习题及答案 5

  一、给加粗字注音。

  谪( )守朝晖( )夕阴霏( )薄暮冥( )

  霪( )雨心旷神怡( )( )月宠辱( )忘

  潜( )浩浩汤汤( )( )湘

  二、翻译下列语句。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4、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

  三、理解背诵。

  (1)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2)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或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什么?)

  (3)“进”“退”分别照应什么?

  (4)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什么?

  (5)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什么?(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

  参考答案:

  一、zhé huī fēi míng yín yí hào xié qián shāng xiāo

  二、1、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

  3、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

  4、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5、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

  6、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雕刻在上面。

  三、(1)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4)不以物喜,不以已悲。(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初二语文上册练习题及答案(精选5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初二语文上册练习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初二上册语文练习题及答案12-23

初二语文上册期终试题及答案人教版07-15

初二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07-01

初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10-13

初二语文《蜡烛》课后练习题及答案07-06

初二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06-19

初二上册语文短语训练试题及答案03-27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和答案04-23

初二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06-26

初二语文上册练习题及答案(精选5套)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练习题,做习题可以检查我们学习的效果。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掌握由概念原理所构成的知识,大家知道什么样的习题才是好习题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二语文上册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语文上册练习题及答案(精选5套)

  初二语文上册练习题及答案 1

  一、积累运用(27分)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静(mì)阻(gé)涟(yī)手(xiān)

  B.跚(pán)帖(yùn)折(zhuó)喧(xiāo)

  C.羁(bàn)惊(zhè)晓(fó)口(ài)

  D.微(xī)蕴(jí)逼(zè)料(qiào)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声色俱历 前仆后继 暝思苦想 不可思议

  B.死心塌地 惴惴不安 滔滔不绝 不屑置辩

  C.未雨绸缪 一泻千里 痛心嫉首 忐忑不安

  D.富丽堂皇 眼花嘹乱 翻天覆地 心恢意冷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近年来,种种食品安全问题络绎不绝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惶恐不安。

  C.许多同学读完《学生危机自救手册》后恍然大悟:学会自救可以躲过许多灾难!

  D.李大伟同学在老师的点拨下终于写好了一篇作文,可谓是才思敏捷

  4.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划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读史使人( ),读诗使人( ),演算使人( ),哲理使人( ),道德使人( ),逻辑修辞使人( ),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A.聪明 深刻 精密 高尚 有道德 善辩

  B.明智 聪慧 精密 深刻 高尚 善辩

  C.高尚 明智 聪慧 深刻 有修养 巧辩

  D.深刻 高尚 聪慧 明智 有修养 巧辩

  5.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

  B.雨果说:“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

  C.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给人类埋下了隐 患?

  D.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 了海洋、森林、高山、沙漠……等六大元索。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B.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每一个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美术家。

  C. 我用了整整一小时左右,才写完了这篇作文。

  D. 正是这双布满老茧的手,不断刷新国内外记录,展现了当代工人崭新的风貌。

  7.下列对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左拉是美国十九世纪自然主义作家,作品有《小酒店》等。

  B.明代“公安三袁”是指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三兄弟。

  C.袁枚是清代的文学家,晚年号随园主人,有《小仓山房文集》传世。

  D.徐志摩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新月派”诗人。

  8.腹有诗书气自华,考考你会背默多少诗文。(10分)

  (1)《凉州词》中抒发戍边士卒离愁别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 ____ ______。

  (3)王维《使至塞上》中描绘塞外奇特壮美风光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 ____, ____ __________。”

  (4)李清照《声声慢》中连用了七对叠字,将一种愁苦难堪之情,自胸腹中喷薄而出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

  9. 名著阅读 (3分)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上面这段文字出自鲁迅《》中的名篇《》,在这篇文章中,鲁迅描写了他 的决心形成的过程。

  二、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15分)

  永不放弃

  ①那天一大早,我15岁的儿子鲍伯又和我争吵了起来。他要穿那件剪掉了袖子的褪了色的旧运动衫去上学,而我则坚持让他穿圣诞节他奶奶送给他的那件印着蓝色花押字的漂亮衬衫。我用手指着那些字母:“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穿上印着自己名字的大写首字母的衬衫的。”我跟他讲道理。

  ②他的眼睛骨碌碌地转动着,但并不看我,而是看向了厨房的天花板。“没有人会穿印着自己名字的大写首字母的衬衫的,妈妈。没有人!”

  ③没过一会儿,我们就开始冲对方大呼小叫起来。他开始出言不逊,我的话也很不中听。最后,他很不情愿地将奶奶送的衬衫套在身上。当他拿起书本的时候,我伸手去拥抱他,却被他硬生生地抽身走开了。

  ④事实上,自从鲍伯进入青春期以后,我就真的不知道该如何管教他了。最近,我们之间起了太多的冲突和争吵,他对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持怀疑的态度,我都准备甩开手不管他了。

  ⑤我叹了口气,出门向家门口的邮箱走去。我的邮箱曾被汽车撞坏过,箱门关不严。我把手伸进去,碰到了一叠信封,然后是一些特别的东西,像扫帚须。我朝邮箱里窥视,那天的信放在一小堆杂草和松枝的上面。谁干的恶作剧?我想。便随手将杂草拨拉出来。

  ⑥第二天,当我去邮箱里取信时,邮箱里又有了一小撮松枝、一些细树针、两朵干枯了的蒲公英。此后每天,我都能在邮箱里找到一些杂草,每天,我都将它们清除出去。

  ⑦星期六,鲍伯走进书房,我正在看报。“妈妈,我可以去看电影吗?”他问。

  ⑧“不行,这个电影你不能看,因为你没到18岁!”我神情坚定地回答。

  ⑨“难道我们连谈谈它也不行吗?”他恳求道。

  ⑩“没什么好谈的,”我说,“我们的谈话只会以大呼小叫告终。”

  “妈妈,你不可理喻,”他叫道,“你连试都不愿意试一试!”

  又到了取邮件的时间,我像往常一样走出家门,邮箱里又有一些令人恼火的碎草叶,我伸手进去将它们往外拨拉,突然在那些细树枝和杂草的中间碰到了一些又小又圆的东西,我一惊,手猛地缩了回来。一看,原来是青色的鸟蛋。

  就在那时,我听到附近一棵树上传来一阵叽叽喳喳的鸟叫声。我的目光在树枝和树叶间搜索了一阵,发现鸟妈妈正衔着一根松枝,松枝在它的喙边晃悠着。我被鸟妈妈的坚韧毅力所感动,重新将那粗糙的鸟巢推回邮箱里去。原来,它每天在我们的破邮箱里筑巢,当它飞回来发现自己所有的努力都被一扫而空时,它又重新开始筑巢。

  “你连试都不愿意试一试!”鲍伯的话又在我的耳边响起。

  他正心不在焉地坐在自己的书桌前转动着地球仪。“嗨!”我说。他抬起头看了看我,眼睛瞪视着,在那一瞬间,我不仅看到了这个尚处于少年时期的既脆弱又敏感的小男孩,也看到了即将长成年轻人的未来的他。“想谈谈吗?”我问,“我保证会认真听你说。”

  我坐在那儿,听他将自己的愤怒、怨恨全部倒出来。那天,我们之间的痛苦和隔膜似乎全被消化掉了,我们有了一个全新的开始。

  后来,邮箱里出现了三只幼鸟,鸟妈妈每天都栖息在邮箱顶上唱歌。听着那些歌声,我暗暗下定决心,不管儿子多么不听话,多么难以管教,我永远不会放弃对他的教育,引导他长大成才。

  10.通读全文,说说“我”和儿子鲍伯之间的“痛苦”与“隔膜”全被“消化”的原因是什么。(3分)

  11.联系全文,请简要说说题目“永不放弃”的含义。(3分)

  12.揣摩分析下面句中加粗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3分)

  当他拿起书本的时候,我伸手去拥抱他,却被他硬生生地抽身走开了。

  13.文中第⑥段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什么作用?(3分)

  14.读完本文后,你受到什么启示?(3分)

  (二)阅读《低碳生活处处可为》一文,回答15—19题。(13分)

  ①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②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③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④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

  ⑤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们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可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

  ⑥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15.本文的说明对象是(1分):

  16.试结合文章内容,运用下定义的方法解释“碳中和”。(3分)

  17.第3段中词语“甚至”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18.请说说文章第3、4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19.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该如何过低碳生活。(2分)

  (三)阅读《黄生借书说》,完成20-24题。(14分)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 焉摩玩之不已,日‘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度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20.解释下列词语(4分)

  (1)汗牛:________ (2)祖父:________

  (3)强假:________ (4)公书:________

  21.下列括号中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随园主人授以书 以其境过清

  B.(之)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君子深造之以道

  C.(之)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吾不得而见之矣

  D.(为)若业为吾所有 为一说,使与书俱

  2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以“天子之书”“富贵家之书”为例,从反面论证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论点

  B.将“强假”和“为吾所有”两种情况放在一起,对比了不同的心情

  C.将“余幼时”与“通籍后”的读书情形作对比,以此突出少时借书来读的专心

  D.作者的观点是“书非借不能读也”,以此来勉励黄生,希望他能多借书来读

  2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2)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24.你认为,在新的环境下自己应该如何面对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三、综合实践题(6分)

  为了动员广大师生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参与高台县国家级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城关初中准备举办一次主题教育活动,并指定你担任活动的组织者。

  25.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2分)

  26.请简要列出以下活动主要步骤。(2分)

  【示例】活动形式:主题班会

  活动步骤:① 主持人开场白;②组织讨论:我能为创建工作做什么;③交流发言;④主持人总结发言。

  活动形式:演讲比赛

  活动步骤:

  27.学校“你丢我捡”小分队在巡查中看到王卫同学乱扔垃圾,有同学上前劝阻,他却说:“你们不是在捡吗?我不扔,你们还捡什么呢?”这时,我们该如何劝说呢?(不超过50个字)(2分)

  四、作文(45分)

  28.同学,你是否感觉到:许多事情,当你尚未经历之前,总以为很难做到。比如,上台表演、料理家务、独自出行、初学某种技艺……甚至,对别人的一声道歉、一次喝彩、一个许诺、一份关爱……——难吗?其实并不!只要你勇于去体验、去思考,就能进入一片崭新的天地。

  请你以“ ,其实并不难”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

  【要求】先把题目工整地抄写在方格稿纸的上方,正文从格子纸开始书写;②除诗歌外,不限文体;③全文不少于600字。

  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A 2.B 3. C 4.B 5.D  6.D 7.A 8.略

  9.《朝花夕拾》《藤野先生》 弃医学文

  二、阅读

  10.我被鸟妈妈坚韧毅力所感动,内心受到触动,从而决定永不放弃对儿子的教育,主动与儿子真心交流沟通。(意对即可,3分)

  11.“永不放弃”一方面指鸟妈妈一次次把被破坏的鸟巢推回邮箱里去,不放弃;另一方面指我不管儿子多么不听话,多么难以管教,永远不会放弃对他的教育,引导他长大成才。(3分)

  12.“硬生生”写儿子动作的生硬,表现了儿子对我的做法的极度不满。(意对即可,3分)

  13.埋下伏笔,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3分)

  14.示例:家长对青少年的成长要加以正确引导,要有耐心,不能轻易放弃,态度不能粗暴。

  15. 如何低碳生活

  16.碳中和就是通过植树等方式抵消人类正常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温室效应的补偿。

  17.不能删去,有“甚至”一词强调了减少碳足迹对每个人来说,从生活中的极细微处就可以做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8.举例子、作比较,具体强调了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减少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

  19. 不要用一次性的东西,出门带杯子喝水,多骑车和走路等等

  20.(1)使牛出汗(2)祖辈父辈(3)勉强借来(4)愿意把书借出

  21.B

  22.D

  23.(1)《七略》《四库》是天子的书,可是天子读书的有几个呢?

  (2)这样以后,感叹借书的人用心专一,而且少年时候的时间是值得珍惜的。

  24.“略”。

  三综合性学习(6分)

  25.示例:同创文明城市 共建美好家园。

  26.示例:①主持人讲话;②选手演讲;③评委点评;④宣布比赛结果。

  27.提示:称呼1分,语气委婉,句意简明1分

  28.略

  初二语文上册练习题及答案 2

  一、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30分)

  1、根据拼音写出下列句中的汉字。(3分)

  ⑴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nì( )名信去。

  ⑵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mào( )无限的宇宙。

  ⑶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hàn( )首低眉。

  2、胡适《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请说说“诸葛亮、刘备”是哪部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并写出有关他们的两个成语或典故。(3分)

  ⑴诸葛亮、刘备”是:__________________里的人物。

  ⑵成语或典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了第一单元的课文你一定对下面所列文学巨匠有了新的了解。请按要求写出他们的两部代表作。(3分)

  ⑴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鲁迅的两部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例句,仿写一个与其相同格式的句子。(3分)

  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悠扬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叹息。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品味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深刻含义。(3分)

  ⑴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句中加粗的词“混”字有什么深刻含义,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提示写出你所熟悉的名言。(3分)

  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出普天下离人心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宋·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中表现其崇高的民族气节的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涵深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是《献给母亲的歌》。请根据你开展活动的积累,写出与母亲有关的古诗和格言各两句。(4分)

  古诗: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格言: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根据你开展《到民间采风去》活动后的积累,回答下列问题。

  ⑴下列诗句都跟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关,请在诗句后填上一个节日名称。(2分)

  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

  ②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⑵在以下三个节日中任选一个给它的来历及本地过节时的风俗习惯作点介绍。100字左右。(6分)

  清明节;

  春节;

  元宵节。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18分)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7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了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9、作者把丢失藤野先生的讲义说成是“不幸”的原因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我”的“良心发现”是指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段中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怎样的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师恩难忘,在你的生活中有你最敬佩的老师吗?请你对你的老师说几句心里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的“正人君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指代了什么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每当想偷懒时,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联系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假设藤野先生说出抑扬顿挫的话,可能会说什么呢?试写一段话。(100字左右)。(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一支康乃馨(19分)

  记得那个母亲节,五月的第一个星期天,也是我们留在澳洲的最后一年。我和弟弟一直想送妈妈一打康乃馨。我们整整一个月没光顾游戏机室,终于有了小小一笔钱。

  下午,当我和弟弟兴冲冲地打算去买礼物时,却发现了一桩糟糕的事情,我把攒的那笔钱给丢了。“我记得是放在上衣口袋里的。”我惊慌失措地说,弟弟已经快要哭出来了。

  我们俩翻遍了上衣口袋,都不见那钱的影子──在我们的计划中,那钱够买一打包装精美的康乃馨和一大块巧克力。所有的希望都断绝之后,我们决定马上上附近的花店去打临时工,在节日里,花店是最需要一些送花的小工的。

  休斯太太的花店,就在学校边上。她是两个女儿的母亲。我和弟弟都相信她会给我们一些帮助的。

  老板娘正在忙着招呼顾客。在她身后,全是新鲜的康乃馨,小小的店铺弥漫着一种馨香。

  “买花吗?”漂亮的老板娘看见了我们。“素色的康乃馨,送给你们的妈妈。”

  “是的,噢──不,我们是想找一份工做,您这儿还缺人手吗?──我们打算用自己挣的钱给妈妈买一份礼物呢。”

  “好孩子,你们等一等,就会有活儿干的──哦,瞧──”老板娘从一位先生手中接过扎好的一束花,打上蝴蝶结,附上地址交给我们;接着又有人电话来订花。不一会儿,我和弟弟都有了满满一筐子待送的鲜花;我们把筐子挂在自行车前,骑着车出发了。

  “能不能向收到鲜花的母亲们要一支?”当我们看到我们的第一位主顾收到我们送去的鲜花后幸福快乐的样子时,我突然产生了这样一种想法:“这个办法一定行,谁不愿意将幸福与人分享呢?况且我们可以不要小费。”弟弟也说。于是第二位主顾收下鲜花后,我鼓足了勇气说道:“是真的,太太,你要相信我们,我们就要离开澳大利亚,爸爸带我们回到中国,可是妈妈有事没法走,这是我们跟妈妈在这里过的最后一个母亲节──你知道我们多想送妈妈一束康乃馨,叫妈妈开心。”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我自己也奇怪,等到这位好心的太太出人意料又如我所愿地递给我一支漂亮的康乃馨时,我红着脸竟不知道该怎样表示感谢。

  三个钟头内我们跑了大半个堪伯宁,累得气喘吁吁,却异常兴奋。因为每一位接受礼物的母亲,在听我们的解释之后,都乐意只留下十一支康乃馨,而让我们选取一朵最漂亮的。

  桑费尔德区,格林伍治街,72号……我按着地址按响了门铃。这是最后一位主顾。

  开门的是位老太太,披着针织的披肩。一见到我手中的花,就先笑了。

  “谢谢!”她接过花,深深地闻了一下,带点骄傲地告诉我们:“我儿子再忙也记得今天这个日子的,我已经有二十七张烫金的收据了。”说着就掏出小费。

  “不。”我说,“我只希望你能允许我在这束康乃馨中挑一朵。我只要一朵,可以吗?”

  “噢,当然,如果你需要的话。”老太太显得很惊讶,“可是,你要它做什么呢?”

  “送给妈妈。”并说我们已经有十支了,就要实现我们的'计划了。

  老太太听完我叙述,就从花束中挑出一朵最漂亮的,交给我说:“多好的孩子,快回去吧。我祝福你们的妈妈。”

  近傍晚了,我们快乐地回到家,送给妈妈的,也是十一支康乃馨。

  15、十一支康乃馨是怎么得来的?它们有什么特殊的意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为什么每位收到祝福的母亲都乐意让“我们”选一支最漂亮的康乃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你想象一下,当“妈妈”知道这十一支康乃馨的来历后,她会怎么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根据你的理解说说文中加粗的“漂亮”一词除写花的漂亮外还有没有别的更深的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对“我和弟弟”主要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请各举一例说明。(举出两例即可)(3分)

  ⑴ ( )描写。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 )描写。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 )描写。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有人说“十一支康乃馨”表达了孩子们对母亲的祝福和爱心,也有人认为它同样表达了母亲们对孩子们的爱。你赞同哪一种看法,请在文中找出理由说说你的观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30分)

  (一)与朱元思书(14分)

  风烟俱静,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⑴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一、1.C2.B3.D4.C

  二、5.D6.D7.A

  三、8.C(以……为累赘)9.C10.B

  译文:严遵,字君平,是四川人。隐居不去做官,常在成都市给人算卦,每天可也获得百钱来维持自己的生计;算卦结束,关了店铺放下帘子,做写书这件事。蜀有一个叫罗冲的富人,问君平说:“你为什么不去做官?”君平说:“没什么用来可作自身发展的资本。”冲为君平准备好车字马匹衣服粮食,君平说:“我以此为累赘,并非感到不满足。我富余,而子贫乏,为什么让困乏的人接济富裕的人呢?”冲说:“我有万两黄金,你没有一石,还说有余,不是荒谬吗?”君平说:“不是这样。我从前夜里住在你家,半夜还没休息,夜以继日的忙碌而不曾有过满足。现在我靠算卦为生,不下床而钱自至,还剩下百余个,尘土有几寸厚,不知到干什么用,这不是我富裕你贫乏吗?”冲很惭愧。君平叹曰:“给我财物的人,是在损害我的精神;给我扬名的人,是在毁灭我的身体。所以不做官。”

  11.给我财物的人,是在损害我的精神;给我扬名的人,是在毁灭我的身体。所以不做官。

  12.见课本

  五、13.作者把乞丐们比作大城市眉眼上的瘤。(1分)因为乞丐们总是在城市的马路边等公共场所,借助“把贫穷和孱弱表面化”,“瘫软地体现出来”,从而达到让他人在这之后给予施舍的效果。(2分)这样做,于城市而言是破坏形象的事情,作者这么说,表达了她对此做法的否定态度。(1分)

  14.划线部分写出了乞丐的贫穷、病态和孱弱;(2分)揭示出对乞丐避而远之的原因;(1分)同时也引出下文朋友的举动,为作者的议论张本(答出为中心服务即可)。(1分)

  15.①朋友认为老乞丐阻碍了交通,使得人们不得不绕道;②朋友不能判断出老乞丐是否真的贫病无依,难以自食其力;③朋友从不在马路边施舍,她认为那不是仁慈,而是愚蠢;④朋友反感那种轻易地以头触地.不尊重自我的做法,认为那样做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和逼迫,如果施舍则是助长这种不良之风,与自己善良的愿望相悖。(每点1分。)

  16.赞同:①街头乞讨的确影响城市形象②对路人造成心理上的压迫和威胁③不能真正达到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的效果④给不法分子利用行乞骗钱留下可能。

  否定:①救苦救难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漠视苦难的人内心无法坦然②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人不会放下人格沿街乞讨③城市形象应该在人人有饭吃,有难人人帮上,而不是为了表面形象而回避乞丐存在的事实④我们国家的民政救助体系不够完善,有难得不到及时救助的人而又找不到出路时只能乞讨。

  (言之有理即可。每点2分,答对3点满分。)

  六、17.示例1:请问你知道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是哪一天吗?

  示例2:请问你知道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意义吗?

  18.小梨,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这些死难者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他们经历的战争告诉我们国家曾经的苦难与屈辱,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才明白周末美好时光的来之不易。而这种体会只有自己参加纪念活动才能有更真切的感受,你说呢?

  2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粗词。(4分)

  ⑴ 互相轩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鸢飞戾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经纶世务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好鸟相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将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你认为作者在这封信中流露出了什么样的心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在文中找出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书写了作者怎样的情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曲突徙薪《汉书》(16分)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mò,默)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⑴灼烂(烧伤)者在于上行(háng,行列),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⑵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26、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3分)

  ⑴傍有积薪__________________

  ⑵远徙其薪__________________

  ⑶不者,且有火患__________________

  ⑷而不录言曲突者__________________

  ⑸乡使听客之言__________________

  ⑹终亡火患__________________

  27、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4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汉书》,东汉人班固所著。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与__________________、《后汉书》、__________________合称“四史”。(2分)

  29、“主人”家发生火灾后,论功请客为什么没有想到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读了本文,你受到什么启发?(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60分其中书写分10分。)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

  1、题目:真正的朋友:

  要求:在我们的生活中,会有许多的朋友,请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你心目中的真正朋友。文字在600字以上,文体不限。

  2、你在成长过程中,一定有许多难以忘怀的人和物,请以难以忘怀的人或物为内容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600字左右,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1、⑴匿

  ⑵袤

  ⑶颔

  2、⑴《三国演义》

  ⑵草船借箭、三顾茅庐、七擒孟获(火烧新野桃园结义白帝城托孤)

  3、略

  4、⑴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着色,少一些灰色的基调。

  ⑵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吟唱,少一些哀婉的咏叹。

  ⑶人生如一局棋,应该多一些主动的出击,少一些消极的龟缩。

  5、⑴运用夸张,很好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⑵一个“混”字体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而且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有暗接之处。既表达了对母亲的怀想,也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6、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7、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⑵装成令儿暖,母衣单薄凉。

  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⑵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8、⑴①春节 ②清明节 ③重阳节 ④中秋节

  ⑵略

  二、现代文阅读

  9、讲义凝聚着藤野先生的心血,寄托着先生对“我”的希望与友情和我对先生的终身怀念。

  10、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

  11、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尊敬和怀念的感情。

  12、提示:能表达出对老师的尊敬热爱之情即可。

  13、运用了反语。指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反动政府的御用文人。或按书本注释回答。

  14、略

  15、是我和弟弟送花时不要小费,向十一位收到祝福的母亲说明原因要来的。它们代表了孩子们对母亲的那份爱,也表达了母亲们共同的爱心。

  16、因为她们都愿意在母亲节里将自己的快乐与别人分享。

  17、如:我有这样可爱的孩子,我真幸福!

  18、还指文中那些把自己的幸福与人分享的十一位母亲的美好心灵。

  19、⑴(语言)略

  ⑵(行动)略

  ⑶(神态)略

  20、赞同第一种看法和赞同第二种看法或答兼而有之,只要言之有理均可以。

  三、文言文阅读

  21、⑴ 争着向远处伸展,形作动

  ⑵ 至

  ⑶ 筹划,治理

  ⑷ 美丽,容貌美

  22、⑴ 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海浪势若奔马。

  ⑵ 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23、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2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25、抒写了作者江上放舟,对景物陶醉的那种自由解脱的情态。

  26、⑴同“旁”,旁边

  ⑵xǐ,移

  ⑶否

  ⑷邀请

  ⑸假使

  ⑹无

  27、⑴被烧伤的人都坐在上席,其余的人也按出力的大小依次入座,却没有请那个建议他改灶搬柴的客人。

  ⑵今天,你论功请客,(怎么可以忘记那位劝你改灶搬柴的朋友呢?)难道提出预防意见的人没有功劳,只有救火受伤的人才能当上宾吗?”

  28、《史记》《三国志》

  29、人们往往重视抢救,而忽视预防;重视筋骨之劳,而忽视筹划之功。

  30、做什么事情,都应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这十分重要。如果文中的“主人”能听从“客”的劝告,防患于未然,家中就不会失火,也就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告诫人们重视抢救重要,更重要的是不要忽视预防;在重视筋骨之劳之时,更不要忽视筹划之功。

  初二语文上册练习题及答案 3

  一、知识掌握

  1.《背影》一文是现代作家________写的一篇反映________的散文。

  2.作者着力刻画父亲背影的原因是________。

  3.选择题。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中“聪明”的同义词和“漂亮”的反义词分别是

  [ ]

  A.聪慧 丑陋 B.愚蠢 粗俗

  C.糊涂 动听 D.聪颖 精彩

  4.《背影》一文将“勾留南京”一事一笔带过,原因是

  [ ]

  A.南京并不好玩,所以不必多写。

  B.南京是路过,不是目的地。

  C.与文章主旨关系不大,应该略写。

  D.当时他们心情不好,没有去玩。

  5.《背影》一文开篇交代家庭境况,其作用为______________

  二、能力提高

  1.《背影》一文中“车站买橘”一节中,前后两次写父亲过铁道,为什么前一次详写而后一次略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父亲买橘回来后“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一句分析正确的是

  [ ]

  A.儿子有橘子吃了,路途上不怕渴了。

  B.即将送走儿子,可去忙自己的事了。

  C.越是尽到了做父亲的.责任,心里越感到踏实满足。

  D.过铁道买橘太累了,买回来可以歇一歇了。

  3.“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文中两次提到自己的年龄,其用意是________。

  4.散文中抒情,一般有两种方式,即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寓感情于字里行间)请从文中各找一例略加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知识掌握

  1.朱自清 父子深情

  2.“背影”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体现了浓浓的父爱深情,也是父子依依惜别中父亲最后留给儿子的印象。

  3.C

  4.C

  5.渲染悲凉的气氛与父亲对儿子的爱形成对比,更能衬出父爱的崇高伟大。

  (二)能力提高

  1.第一次去时详写的是背影,扣题,更能突现中心。第二次是人物正面描写,因而略写。

  2.C

  3.说明父亲完全可以不必如此操劳,反衬出父亲对“我”关怀细致周到。

  4.例如:课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文字及文尾的一段文字分别体现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分析从略。

  初二语文上册练习题及答案 4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先/天下/之忧/而忧D、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下列句子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连月不开(放晴)春和景(日光)明

  B、长烟一(全,都)空 把(持,执)酒临风

  C、增其旧制(规模) 去(离开)国怀乡

  D、薄(少)暮冥冥 吾谁与归(返回)

  3、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B、政通人和 北通巫峡

  C、前人之述备矣 或异二者之为D、不以物喜 属予作文以记之

  4、句子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运用对比、夸张的修辞方法,极言洞庭湖湖光山色变化无穷,为下文具体写洞庭湖一阴一晴景象作伏笔。

  B、“衔远山、吞长江”运用比拟、对偶的修辞手法,赋予洞庭湖以生命、以气势,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构成一幅动的画面。

  C、“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把一动一静时的光影色态写得十分生动形象,给人以美感。

  D、“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是实写之景,渲染出一种悲凉凄惨的氛围,烘托了登楼者的伤感之情。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岳阳楼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B、《岳阳楼记》以“记”为名,借题发挥。

  C、范仲淹,子希文,谥号文正。“唐宋八大家”之一。

  D、“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一幅题岳阳楼的名联。

  二、默写

  1、滕子京政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修岳阳楼的盛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前人之述备矣”与________________形成照应。

  4、时间上写洞庭湖美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空间上写洞庭湖美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花鸟草鱼落笔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虚写景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正反两方面写古仁人的内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在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喜—________ 民—________

  进—________ 忧—________

  2、文段中“进”照应________,“退”照应________。

  3、文段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

  4、文段中作者巧妙地用两个设问句来逐层深入地阐明观点。第一个设问句先从________面说,后从________面说,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突出一个“________”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句,将文势推向高潮,从而提出“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5、“古仁人”的“忧乐”与“迁客骚人”的“悲”“喜”形成鲜明对比,前文中概括写“迁客骚人”的悲的句子是“________”,喜的句子是“________”。

  6、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斯人,吾谁与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A2、D3、C4、D5、C

  二、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增其旧制3、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4、朝晖夕阴,气象万千5、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6、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葱葱7、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三、1、悲君退乐2、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3、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4、正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6、(1)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初二语文上册练习题及答案 5

  一、给加粗字注音。

  谪( )守朝晖( )夕阴霏( )薄暮冥( )

  霪( )雨心旷神怡( )( )月宠辱( )忘

  潜( )浩浩汤汤( )( )湘

  二、翻译下列语句。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4、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

  三、理解背诵。

  (1)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2)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或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什么?)

  (3)“进”“退”分别照应什么?

  (4)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什么?

  (5)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什么?(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

  参考答案:

  一、zhé huī fēi míng yín yí hào xié qián shāng xiāo

  二、1、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

  3、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

  4、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5、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

  6、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雕刻在上面。

  三、(1)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4)不以物喜,不以已悲。(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