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三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立足于长期的积累和实践,上海的中考生要想考好语文,复习的时候就要重视试题的训练。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
语文中考模拟试题
一(23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3)独坐幽篁里, 。 (王维《竹里馆》)
(4) ,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5)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 (苏轼《浣溪沙》)
(6)学而不思则罔, 。 (《论语•为政》)
(7)相信吧, 。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8)“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 (朱自清《春》)
(9)现在常用来表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句子是 , 。(出自杜甫《望岳》)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南京的世代先民为我们留存了丰富多彩、mí( )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随着岁月的流shì( ),许多物质形态的文化创造已固化为珍贵的“文物”。但还有许多非物质形态的文化创造,以迥( )然不同的“活态”形式遗存了下来,甚至有的还倔( )强地存活于我们的生活中。
(1)mí( )足珍贵(2)流shì( )(3)迥( )然不同(4)倔( )强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安乐园清真小吃制作技艺、刘长兴面点制作技艺等已成为省一级的“舌尖上的非遗”。
B.南京白话代表性传承人丁少华正向全市招募小笑星,准备参加“金陵五月风”少儿汇演。
C.专家认为南京剪纸未来的发展,一条路是原汁原味地传承;另一条是结合时代进行创新。
D.老南京们熟悉的《月亮粑粑》等七首童谣,生动活泼,已被收入秦淮区的“非遗”目录。
4.结合语境,完成填空。(4分)
南京市钟山中学开展“寻找身边的‘非遗’”综合性学习活动,初三(5)班张铭同学和王赫同学积极参与,他们广泛搜集资料,并且有了下面一番对话。
张:我家门口有一家百年老店“老周馄饨店”,他家手工擀出的馄饨皮“薄如蝉翼”,堪称一绝。我正建议老周申报市级“非遗”。
王:这也可以申报“非遗”?
张:当然可以。你看这个表:
因为“老周馄饨” (1) ,所以它完全可以申报“非遗”。老周听了我的建议,夸我真“来斯”。
王:你真逗。对了,丁少华老师正招募小笑星,你可以打电话130725*****报名。
张:太好了!
王:人太多,报名时要表达出你的强烈愿望,记得说清楚学校、班级、姓名哦。
张:谢谢!我马上就打电话。(语音提示请留言)
“丁老师您好, (2) ”
5.诸葛亮曾赞叹南京的山川地貌是“钟山龙盘,石头虎踞”。请用正楷或行楷将这句话抄写下来。(3分)
二(42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6-10题。(16分)
遣兴(其七)
[清]袁枚①
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
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多为绝妙词。
[注释]①袁枚:清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所选《遣兴(其七)》是一首论诗的绝句。
6.用自己的话说说袁枚的创作主张。(3分)
牡丹说
[清]袁枚
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①,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资。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让焉。亡何②,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
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非其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就移焉,而不急复故花之位,则其一死,其一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
主人不能答,请具研③削牍,记之以自警焉。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1月第1版,有删减)
[注释]①鄂韡(wěi):繁盛。②亡何:同“无何”,不久。③研:通“砚”。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再移之墙( ) (2)客过而尤之曰( )
(3)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 ) (4)请具研削牍( )
8.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朗读节奏。(2分)
故人与花常两全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旧有数本,移其位让焉。
(2)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
10.《爱莲说》和《牡丹说》都采用了 的表现手法。《爱莲说》告诉我们要守住本心,不要同流合污。《牡丹说》则寄寓读者,其一, ,其二,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3题。(11分)
南京话:“蛮”中的亲切
南京历史上是个著名的移民城市,特别是富于藏龙卧虎的隐士之气,无论才子商贾都愿以此为居。加上这座城历次毁于战火,使得各地移民每个时代都源源不断地涌入,也带来了各地方言。这就造成了南京话“不纯”的特点,既不像吴侬软语,又不完全似江淮方言,在江南这一地区颇为特殊。
其实说起南京话,倒是中国话的正统之一。南京话自古受北方影响较大,刘宋王朝入主南京就带来了洛阳的方言。到了明成祖将首都从南京迁往北京,南京话随着迁去的官员百姓一度在北京大行其风。北京话和南京话发音上极为接近,只是声调完全不同。无怪乎20世纪初确定中国普通话时,北京话和南京话是最热门的方言竞争者。
外地人对南京话的印象不是很好,主要是因为南京话的发音比较“蛮”,而且南京方言里有不少的说法不够文雅,有骂街之嫌。记得余秋雨一次在南京讲学时就曾半开玩笑地说过南京有两点不好:夏天太热,南京话不太好听。
但南京人可是丝毫也不介意,坚定地捍卫着自己的方言,除非是工作或生意上的需要,一般的南京人无论在什么场合开口都是一连串的南京话,本地的一些电视电台的娱乐节目里也经常可以听到主持人用有些夸张的南京话插科打诨。
南京话虽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从语言学上讲并不意味着它就比普通话低下。所有的语言在根本上都是平等的,只是表达特质各有千秋。举南京话为例,如果我们想表达一些南京特有的事物、风俗和南京人的世界观,用南京话是最合适的了。南京方言虽“蛮”,但直白易懂让人一听就明白,具有良好的交流性,而且南京方言里有些词非常地形象生动,让人忍俊不禁,比如“十里八达”“硬正”等,南京人把谈恋爱称做“处对象”,一个“处”字把那种试探、亲近的神态活灵活现地勾勒了出来,可谓一字尽得风流。
毋庸置疑,南京话正在逐渐地消亡,这虽然有点让南京人感到难以接受和无奈,但强势语言吞并弱势语言,就如同自然界里的弱肉强食一般,是不可避免的。
一种语言的变迁往往能折射出很多耐人寻味的话题来。南京话的衰落,除了上面提到的发音问题以及人口变迁等原因,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可能和城市的经济发达程度有关。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达,则它的语言也相应地会成为强势语言。比如说英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就与美国强大的综合实力是密不可分的;80年代后许多人开始学广东话,那是因为广东自身的经济发达,而且作为国际都市的香港说的也是广东话。从这个意义上说,南京的地理位置不南不北,南京的经济不温不火,南京话的命运自然也就不尴不尬。
现在讲老南京话的主要是聚集在城南及城西一带的老南京人,他们大多已经垂垂老矣,加之近几年来老城区改造步伐的加快,成片的新住宅群使得人口成分剧烈变化,老南京话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小。作为一种正在消失的方言,也许再过若干年,我们只有在舞台上才能听到正宗的老南京话了。
(选自苏凌、蔡文进编著《带一本书去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有删改)
11.为什么说南京话“蛮”中带着亲切?(3分)
12.阅读第7段,回答问题。(4分)
(1)段中所举事例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列举两种语言?(2分)
(2)加点词“这个意义”指什么?(2分)
13.具体说说作者对南京话寄寓了哪些情感。(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8题。(15分)
清凉古道
张恨水①
有人这样估计:东亚的大都市,如上海、汉口、天津、北平、香港、广州、南京、东京、大阪、名古屋、神户,恐怕都要在这次太平洋战争里毁灭。这不是杞忧,趋势难免如此。这就让我们想到这多灾多难的南京,每遇二三百年就要遭回浩劫,真可慨叹。
我居住在南京的时候,常喜欢一个人跑到废墟变成菜园竹林的所在,探寻遗迹。最让人不胜徘徊的,要算是汉中门到仪凤门去的那条清凉古道。这条路经过清凉山下,长约十五华里,始终是静悄悄地躺在人迹稀疏、市尘不到的地方。路两旁有的是乱草遮盖的黄土小山,有的是零落的一丛小树林,还有一片菜园,夹了几丛竹林之间,有几户人家住着矮小得可怜的房舍。这些人家用乱砖堆砌着墙,不抹一点石灰和黄土,充分表现了一种残破的样子。薄薄的瓦盖着屋顶,手可摸到屋檐。屋角上有一口没有圈的井,一棵没有枝叶的老树,挂了些枯藤,陪衬出极端的萧条景象,这就想不到是繁华的首都所在了。三牌楼附近,是较为繁华的一段,街道的后面,簇拥了二三十株大柳树,一条小小的溪水,将新的都市和废墟分开来。在清凉古道上,可以听到中山北路的车马奔驰声,想不到一望之遥,是那样热闹。同时,在中山北路坐着别克小座车的人,他也不会想到,菜圃树林那边,是一片荒凉世界。
是一个冬天,太阳黄黄的,没有风。我为花瓶子里的腊梅、天竹修整完了,曾向这清凉古道走去。鹅卵石铺着的人行古道,两边都是菜圃和浅水池塘,夹着路的是小树和短篱笆,十足的乡村风光。路上有三五个挑鲜菜的农民经过,有一阵菜香迎人。后面稍远,一个白胡老人,骑着一头灰色的.小毛驴,得得而来,驴颈子上一串兜铃响着。他们过去了,又一切归于岑寂。
向南行,到了一丛落了叶的小树林旁,在路边有二三户农家的矮矮的房屋,半掩了门。有个老太婆,坐在屋檐下晒太阳。我想,这是南京的奇迹呵!走过这户,是土山横断了去路,裂口上有个没顶的城门洞的遗址。山岩上有块石碑,大书三个楷书字:“虎踞关”。石碑下有两棵高与人齐的小树,是这里唯一的点缀。我站在这里,真有点怔怔然了。
在明人的笔记上,常看到“虎踞关”这个名字,似乎是当年南都一个南北通衢的锁钥。可以料想当年到这里行人车马的拥挤,也可以遥思到两旁商店的繁华,于今却是被人遗忘的一个角落了。南京另一角落的景象,实在是不能估计的血和泪,而六朝金粉就往往把这血泪冲淡了。
回到开首那几句话,东亚大都市,有许多处要被毁灭,这次在抗战时期,南京遭受日寇的侵占与洗劫,也不知昔日繁华的南京,又有哪几条大街,变成清凉古道了。
(原载1945年1月23日重庆《新民报》。选自张恨水《绿了芭蕉》,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注释]①张恨水:著名作家,被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
14.《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清凉”一词的解释是“凉而使人感觉爽快”,这符合文中含义吗?说说你的理由。(2分)
15.请写出下面句中加点字的妙用。(3分)
这条路经过清凉山下,长约十五华里,始终是静悄悄地躺在人迹稀疏、市尘不到的地方。
16.请从赏析的角度为第3段画线句做点批注。(3分)
17.文章为什么要写“虎踞关”?(3分)
18.作者开篇从大都市要毁灭写起的好处有哪些?(4分)
三(55分)
19.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相应填空。(5分)
班级召开以“遇见”为主题词的名著阅读交流会,同学们踊跃发言,交流自己阅读的感受。
小林:阅读《繁星•春水》,我遇见让人思考的生命。“言论的花儿/开的愈大/行为的果子/结得愈小”这首小诗,委婉地劝诫我们不要多说话。
小辰:阅读《昆虫记》,我遇见让人喜爱的生命。它们为了生存艰难挣扎着——萤火虫在夜晚为自己留一盏灯照亮前行的路,蟋蟀会悠闲自在地弹奏它的四弦提琴……
小欣:阅读《骆驼祥子》,我遇见让人悲叹的生命。老实坚忍的祥子渴望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但是希望却一次次破灭,大胆泼辣的虎妞假装怀孕和祥子结婚却被父亲无情地抛下, (4) ……
主持人:阅读是一种别样的遇见,那些文字里的生命和现实中的一样,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感悟。不要停下阅读的脚步,你会在阅读中遇见一个新的世界。
(1)小林对这首小诗的理解不太准确,应改为 。(1分)
(2)小辰同学的发言有一处表述不当,可以改成 。(1分)
(3)《骆驼祥子》的作者是老舍,他的代表作品还有 。(1分)
(4)请仿照前句为小欣续写一句: 。(2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皖江日报》主笔郝耕仁欲南下革命,临行前推荐张恨水到报社任副刊编辑。张恨水顾虑自己年轻又没有经验,不知是否能够胜任。郝耕仁去信鼓励:“他们信得过我,自然也信得过我推荐的人。”张恨水于是凑足路费,来到芜湖。在这里,他的才华得到了真正的发挥,开始走向文学创作的巅峰。
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得透露个人的真实信息。
语文中考模拟试题答案
一(23分)
1.(10分)(1)谁家新燕啄春泥 (2)春风又绿江南岸 (3)弹琴复长啸 (4)烟笼寒水月笼沙 (5)休将白发唱黄鸡 (6)思而不学则殆 (7)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8)一年之计在于春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每空1分,错漏添倒一处本空不得分)
2.(4分)弥 逝 jiǒnɡ jué(每空1分)
3.(2分)C
4.(4分)
(1)(2分)示例:“老周馄饨”有悠久的历史,(1分)其馄饨皮手工擀制,堪称一绝。(1分)与“非遗”第五类“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完全符合。(只答“与第五类‘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完全符合”得1分)
(2)(2分)示例:我是南京市钟山中学初三(5)班的张铭同学,平时特别喜欢表演,非常想得到您的指点。所以想报名参加您的小笑星培训班,希望您能录取我。谢谢!(学校、班级、姓名1分,强烈愿望1分)
5.(3分)略(正确书写1分,正楷或行楷书写1分,美观1分)
二(42分)
(一)(16分)
6.(3分)袁枚认为创作首先要勤奋、主动,其次还要有灵感,最后还要会灵活运用。(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7.(4分)(1)又一次(第二次)(2)抱怨(指责)(3)哪一个(4)准备(具办)(每空1分)
8.(2分)故/人与花/常两全也(每处1分)
9.(4分)
(1)(庭院中)原有几株牡丹,特地移到别处,把地方让出来。(2分)
(2)以后您的庭院中,大概不会有花木了!(2分)
10.(3分)托物言志 要顺乎自然天性 待人接物不要喜怒无常(每空1分)
(二)(11分)
11.(3分)南京话的发音比较“蛮”,而且南京方言里有不少的说法不够文雅,有骂街之嫌。(1分)但是南京话直白易懂,具有良好的交流性,而且南京方言中不少词形象生动,令人忍俊不禁,因此说南京白话“蛮”中带着亲切。(2分,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12.(4分)
(1)(2分)列举英语和广东话是为了具体说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达,则它的语言也相应地会成为强势语言。(1分)与前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相照应,这样写更有针对性。(1分)
(2)(2分)“这个意义”是指语言的盛衰与城市的经济发达程度有关。
13.(4分)作者喜爱“蛮”中带着亲切的南京话,并对南京话曾与北京话竞争普通话感到骄傲,同时也表达了对南京话逐渐消亡的无奈和遗憾,以及对南京话未来命运的忧虑之情。(每点1分)
(三)(15分)
14.(2分)不符合。文中“清凉”的含义是萧条荒凉、幽静,并不是原意“凉”的意思;而且本文表达的是伤感之情,这与“清凉”原意“爽快”的情感也不同。(每点1分,只有判断,没有理由不得分)
15.(3分)“躺”字将古道拟人化,写出古道的寂静,表现出标题中“清凉”的特点,表达作者对这一条清凉古道的喜爱之情。(每点1分)
16.(3分)示例:作者以声写静,(1分,或作者运用反衬手法)通过毛驴得得而来及兜铃的响声表现出古道的幽静(岑寂),(1分)从而写出古道身处市区却萧条荒凉(“清凉”)的特点。(1分)
17.(3分)作者通过虎踞关今昔对比,突出表现了清凉古道现今的荒凉,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感伤,与开头大都市恐怕都要毁灭相照应,也引出了结尾对南京遭受浩劫的无尽担忧。(每点1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18.(4分)开篇写大都市的毁灭,交代了本文写作的时代背景,通过一个古道来讲述历史的变迁,以及自己的慨叹,立意深远。(2分)同时,自然引出下文对清凉古道的生动描写,也与结尾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2分)
三(55分)
19.(5分)
(1)(1分)示例:劝诫我们说得再多都不如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件事。
(2)(1分)示例:它们在悠然幸福地生活着
(3)(1分)示例:《茶馆》或《四世同堂》等
(4)(2分)示例:美丽善良的小福子特别想过上平静幸福的生活,却最终在树林里凄凉地自尽。
【上海初三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上海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09-27
上海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10-29
上海初三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12-20
上海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12-05
上海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2-05
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09-27
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09-12
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2-18
上海中考语文测试题及答案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