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百分网手机站

八年级上同步练习2第四单元语文试卷

时间:2020-06-02 12:00:11 语文 我要投稿

八年级上同步练习2第四单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八年级上同步练习2第四单元语文试卷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卑微(bì) 默契(qì) 蔓延(màn)

  B. 遏制(è) 井冈山(gǎng) 狼藉(jí)

  C. 洗涤(dí) 踌躇(chú) 扳尖(bān)

  D. 豁然(huò) 暂时(zhàn) 虬枝(qiú)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盲肠 卑微 柔和 情郁于中

  B. 牛犊 肆意 茸毛 坦荡如砥

  C. 繁殖 嘲讽 炫耀 深不可测

  D. 跌进 移栽 缺憾 彻夜常谈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上对这个餐厅的评价相当高,我们品尝之后觉得名不虚传。

  B. 爷爷不会操作手机,于是我对他耳提面命,手把手教他发短信。

  C. 在我生病的时候,妈妈对我的照顾简直无所不至。

  D. 转眼间,狂风大作,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真是满城风雨。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科学家应该用专业的知识去传播科学理性的精髓,让科学获得最广泛公众的支持和理解。这是科学家的责任,也是一种担当。

  B. 第六届中国(费县)国际赏石旅游文化节开幕之际,来自国内的百余位赏石名家齐聚费县,以石为媒,以石会友,助推费县旅游事业。

  C. 20xx年4月4日,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荣获“国际安徒生奖”。该奖每两年评选一次,被誉为“小诺贝尔文学奖”。

  D. 5月21日,临沂厉家寨樱桃节大山景区登山活动如期举行。看到初夏临港新城的壮美景色,让游客们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里。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昆明的雨》的作者汪曾祺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颖悟和审美发现,写出了对昆明雨季中的人、事和物的独特感受。

  B. 《背影》一文中共三次提到“背影”,其中重点描写了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

  C. 《白杨礼赞》通过白杨树赞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紧密团结、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

  D. 《我为什么而活着》开篇点题,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作者一生的三大追求。

  二、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

  水是生命之本,也是文化之源。学校开展“饮水思源,拯救生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探源溯流】

  (1)汉字意趣盎然,“水”,______写作,小篆写作。《词源》注:“殳:手持具以取物。”你认为《庄子·列御寇》中“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中“没”的意思是___________。词语中,有源而常流不断的水称“活水”;成语中,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称“_______________”;古诗中,描写自然山水风景的诗歌被称作“__________________”。

  【望穿“清”水】

  材料一 据监测,七大水系中,松花江和淮河,黄河和辽河,海河,分别为轻度、中度、重度污染,多数河流70%的河段受到污染。我国浅层地下水Ⅳ一Ⅴ类水质占80.1%。污染因素主要有工业排放,城乡污水排放与垃圾腐化,化肥农药及水土流失造成的氮、磷等污染。

  材料二 医学研究确定,80%的疾病如各种癌症、内脏炎症、结石、心脑血管疾病都是由饮用水被污染造成的。近十年,淮河流域内的河南、江苏、安徽等地出现多个“癌症村”。

  材料三

  (2)研读以上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背影》选段,回答问题。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选文中两次使用“踌躇”“终于”,有什么作用?

  2.文段中作者两次提及自己“聪明”,其中的意思是什么?

  3.请体会画线句对父亲的语言描写所蕴含的情味。

  4.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雪地上的画

  孟祥菊

  ①那是我生命中最寒冷的一个冬天。由于工作失误,我给单位造成了一笔不小的经济损失,做出适度赔偿之后,只好引咎辞职。这期间,与我相恋了整整两年的男友,也打着去外省读研的借口,与我分道扬镳。为了平复心情,我只身回到遥远的东北老家去疗伤。

  ②赋闲的日子,我每天除了读书就是看电视,再就是百无聊赖地睡大觉。看着我日渐消沉的瘦弱模样,上了年岁的父母虽然心疼,却不敢多说什么,只怕为我增忧伤。

  ③一个晴朗的冬日,我照例睡到自然醒。睁眼一看,外面竟然是白茫茫的一片。下雪了。我胡乱吃了几口饭,静静地走到户外去散心。乡村的雪景很美,整个山村都被一层纯净的银白色覆盖着,变得素雅而清爽。道路两侧落光了叶子的洋槐树上零星地挂着一些小雪球,风儿一吹,便有细碎的小花瓣簌簌地落下来,俏皮地钻进路人脖领。

  ④拐过那条熟悉的老街口,我来到村子中央处一块狭长的开阔地。记忆中,这里是一片无人管辖的荒甸子,一年四季,臭气冲天。近几年,村支书带领村民,逐步将其开发成一个小型游乐场,供人们茶余饭后健身之用。

  ⑤大概是天冷的缘故,偌大的游乐场里只有几个孩子在热热闹闹地滚雪球,时高时低的笑声震落了树上的片片积雪。忽然,我被东南角处的两个人影吸引了去。那显然是一对母子,都穿着厚厚的羽绒服,红色的,像燃烧在雪地里的两团火。走到近前,我看到年轻的女人蹲在地上,正耐心地教一个四五岁的男孩子用树枝作画。纤尘不染的雪地上,清晰地映着男孩子做的画,那是一座有门窗的小房子,旁边还有一棵枝大粗壮的大树。男孩正在女人的指点下,哆嗦着右手在大树顶端涂着什么……

  ⑥女人见我走近,礼貌地站了起来。我也微笑着与她打了招呼,并连夸男孩的画画得好。男孩听到声音,抬头望了望我,露出一脸的木然,随后低头继续作画,一边画一边用不大清晰的口吻自言自语着:“小房子——我和妈妈——的家……”年轻的母亲对男孩的表达竖起大拇指,并俯身在男孩的额前轻轻地亲了一下,露出一脸的骄傲。

  ⑦趁着男孩画画的空当,我和女人攀谈起来。女人告诉我,她的儿子患有先天性脑瘤,吐字不清,走路不稳。医生预言,儿子最多活不过三年。讲到这里,女人看了看儿子,略带欣喜地继续说道:医生的话不能全信!今天就是我儿子五周岁的生日!你看他各种生命体征基本完好,不仅能用简单的语言与成人对话,还会独立走路,更主要的是他正变得越来越聪明,已经能够按照大人的指点,画出内容丰富的画来……女人一直在陶醉地讲述着,堆满细纹的脸上露出憧憬的.模样。过了一会儿,男孩的画画完了,我终于认出,他胡乱涂抹的是一轮残缺的太阳,参差的边缘处居然透着浅浅的光芒……

  ⑧女人提醒男孩该回家吃药了,男孩机械地站起身来,露出一脸的痴笑。我忙说了句“祝你生日快乐”,并随手将左手腕部的一串平安珠送给了他。男孩囫囵着说了一句“谢——谢——”,然后乖巧地牵着母亲的手,簸着右脚,奋力朝着家的方向挪去。

  ⑨望着男孩残留在雪地上的画,我的内心猛地一颤。其实,男孩本身就是一轮不曾圆满的太阳,他却以微弱之光驱走了年轻母亲心中的阴霾,并唤起一家人坦然面对生活的勇气。于是,属于他们的每个日子,才会在一种有望的等待中变得愈发有了奔头……

  ⑩第二天一早,我欣然辞别父母,径直回到我跌倒过的城市去打拼。多年后,我终于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学识,完成了自身职业生涯的“三级跳”,并径直做到了总经理助理的位置。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而今,每当我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与困难的时候,我的眼前总会映出脑瘤男孩在雪地上留下的那轮残日。它虽不完满,也不耀眼,但发出的光和热已足够将我前行的路照亮……

  1.按照地点的变化,梳理文章的情节。

  _________________——户外看男孩雪地作画——_________________

  2.第⑦段“他胡乱涂抹的是一轮残缺的太阳,参差的边缘处居然透着浅浅的光芒……”句中的“居然”一词含义丰富,请分析。

  3.请你赏析第⑧段中画线句子“男孩囫囵着说了一句‘谢——谢——’然后乖巧地牵着母亲的手,簸着右脚,奋力朝着家的方向挪去”的表达效果。

  4.阅读全文,说说见到那对母子前后,“我”的心理有什么变化。

  5.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你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迪?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其实我并不喜欢花

  ①院子里平添了三株梅,无意中,竟见枝上还余有两三朵小花。微风中,单薄的花瓣轻颤,令我怜爱。是的,真是不容易,在这温柔但并不持久的春的舞台上,她还能继续展露它最后那片淡淡的忧伤。瞬间,我有了一丝微微的感动!

  ②其实,一直以来,我并不喜欢花,即使喜欢的,也是零星枝头的那种。小艳疏香更娇软!所以我喜白梅,洁净,清新,小朵两三,玲珑枝头,且每一朵都如同澄澈的水滴,令我在雨天也会无端地产生落梅的怀想。所以我喜欢荷,清雅,高洁。一枝一朵,擎天而举,不蔓不枝,独立池中。不争妍,不刻意,不管好与坏,只在属于自己的一段生命里,做了一个完整的自己!

  ③次日中午,在学校门口,我坐在车内,外面的天空飘着小雨。我静静地听着车外雨点儿落在车顶上碎碎的声音,像筛子筛落豆子,很是美好。“好美的花呀,粉色的,红色的……”突然,传来一个嫩嫩的声音,隔着车窗,像来自遥远的地方,却如此生动逼人!

  ④我猛然想起,这几日学校附近的海棠正开得旺呢,白的、粉的、红的,每天都这么烈烈地盛放着。虽然我每天都要经过这些花树,但都不曾好好留意她们,在我的眼里,她们都不及梅花,哦,不,准确地说,应该是白梅!即使是梅花,也有开得极其泛滥、极其奢靡、极其张扬的,比如红梅。曾经有一度,我甚至分不清梅花与桃花的区别,都一样红艳,都一样奔放,都一样蓬蓬勃勃,都一样恣肆张扬,哪里可寻得一丝傲气、一味冰洁?也许自古以来历代文人骚客附会了梅花太多的意向,使得我对梅花有一种特别的看法:苍劲的形姿,乱枝横斜,点点花蕊如浓墨点染,团玉娇羞,傲立于冰雪,或血红或净白,遗世而独立。包括香气也要“为有暗香来”,这种若隐若现的神秘与高洁,已经根植在我心中。

  ⑤可如今,公园里梅花多了,各类品种也越来越多,从凌寒的早春一直开到万花争艳,俨然丢失了我心中“犹有花枝俏”的孤独,丢失了心中那种“她在丛中笑”的清傲。真的,还不如校门口那一树海棠来得真实。

  ⑥孩子稚嫩的声音飘远了,像花儿娇嫩的花瓣,在微雨中飘落。我心中突然萌生一种念头,好好看看那一树海棠吧。下了车,撑起伞,来到花树边,一树的花儿在微雨中迎风微笑,那么快乐。那雨滴落在花片的掌心,颤颤地滚动着,像琼玉凝脂,使得本就娇柔的花瓣更加妩媚了。强风一吹,薄薄的花瓣带着雨露随风离枝,像鸟儿褪换的细羽,飘飘忽忽,在空中和风儿旋转了一会儿,才悠悠然然地落到了碧绿的草坪上。“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猛然念起易安的《如梦令》,此刻,在这一片浓绿的草地上,平铺着一层薄薄的粉色花瓣,如是应词应景!

  ⑦原来,即使一直被我小觑的海棠,也有着她独特的美好!这一刻,我的心中升起一种莫名的感动与羞愧!而且这样的感觉,是那样浓郁。是为这一地安静、祥和的落花吗?抑或是为刚才那孩子一声生动的欢叫?绝不单单如此。离开花树,走在路上,心中念起《金刚经》里的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①。”

  (有删改)

  1.文章主要是写海棠,为何作者从梅写起?

  2.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3.从文中看,作者为何对自己原本喜欢的梅不再喜爱了

  4.请用原文的话描述第⑥段加点的“绿肥红瘦”是怎样的一种景象。

  5.第⑦段中作者说:“我的心中升起一种莫名的感动与羞愧!”作者因何“感动”,又为何“羞愧”?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书斋——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节选)

  凝 石

  在中国传统宅院中,除祖堂外,另一个重要的精神场所便是书斋,但祖堂大多和中堂合一,所以,大体上书斋是民居之中唯有的精神场所。书斋一般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如有后花园,必与之相邻。

  书斋是文化传承的汇集点。书籍是前人社会经验的总结,书籍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书斋的主体——读书人或学问人,在这里藏书,在这里读书,在这里思索。文化在这里汇集,文化在这里传承。之所以有“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之说,就是因为以往优秀的文化,在这里以研读、考证、校注、阐发的方式得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在这里化整为零,熊熊燃烧,然后又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进程,使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可以这样比喻:因为当时国家没有社会科学院,而许多个体存在并发挥作用的书斋联合起来,实际上就起到了社科院的作用,而且国家不用投资。诸葛亮的“茅庐”,造就了蜀国鞠躬尽瘁的宰相。刘备“三顾茅庐”,获得了人才和天下大计,才丰富了经天纬地、威武雄壮、扣人心弦、传播不息的《三国演义》。同时,许多民族的文化经典在这里得到了继承和弘扬。

  书斋又是个性创造的发酵池。书斋是个人的领地,在封建社会,无论是官场还是社会,乃至家庭,一定要遵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的约束。当一个知识分子回到书房,虽然仍有强大的封建社会的伦理规范融合在书籍的字里行间,但躯体和大脑毕竟属于自己,书斋的主人得到了个性施展的空间,于是,他们的创造力得以迸发,从而产生出新的思想,创造出新的艺术。可以说,知识分子在继承前人精华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现实经历,加上自己的文学艺术创造,在书斋里融合、发酵,最后,酝酿出崭新的、清醇的、甘洌的美酒。这些美酒不断地融进整体的民族文化,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不断有闪动的灵光。如王维在“辋川山庄”写就的如画诗歌、黄公望开山水画之宗的《江山万里图》、曹雪芹的堪称百科全书的《红楼梦》、严复启迪国人的《天演论》、鲁迅振聋发聩的《狂人日记》、徐悲鸿歌颂民族精神的《愚公移山》,真是不胜枚举。

  (选自20xx年第2期《新华文摘》,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书斋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的。

  2.细读文中画线的语句,联系上下文作答。

  ①“文明之光”“熊熊燃烧”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书斋里融合、发酵”的“原料”是____和_____;“美酒”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知识分子在书斋里“创造力得以迸发”的原因是什么?

  4.文章结尾说:“这些美酒不断地融进整体的民族文化,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不断有闪动的灵光。”请从王维、曹雪芹、鲁迅三个例子中任选一个,说说他的作品在文化发展的链条上闪动着怎样的灵光。

  四、命题作文

  作文

  题目:家有__________

  要求:①把题目补写完整;②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不少于5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八年级上同步练习2第四单元语文试卷】相关文章:

1.人教版八年级上同步练习1第四单元单元检测语文试卷

2.人教版七年级上同步练习1第四单元单元检测语文试卷

3.八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同步练习

4.人教版八年级上同步练习 语文试卷

5.八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的同步练习

6.人教版七年级上同步练习2第四单元第15课诫子书语文试卷

7.二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同步练习

8.高二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长亭送别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