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百文网手机站

浅谈语文课怎样培养小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与运用

时间:2022-11-19 10:14:44 语文 我要投稿

浅谈语文课怎样培养小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与运用

  词汇量是写作的基础,如同学习英文一样掌握大量的词汇才能够胜任读写任务。相比之下,中文比较英文更难以学习,因为中文内容语法丰富,语义繁缛复杂,且相近不相同的词汇颇丰,甚至难以区分。所以学习中文更应强调词汇量,而中文写作更需要丰富的联想能力和词汇的掌握能力,想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联想能力应当从低年级学生学习词汇入手,逐步将写话和词汇运用统一到相应的训练中去,为日后学习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浅谈语文课怎样培养小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与运用,欢迎阅读。

浅谈语文课怎样培养小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与运用

  浅谈语文课怎样培养小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与运用1

  一、小学生学习词汇不应降低学习范围而应扩大近义词及反义词的学习内容

  多数人认为学生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和理解力弱应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和减少扩充量,许多人觉得小学生只要能认知简单的词汇和造句就可以,这种观点笔者并不赞同。教育模式虽然主体上是要求我们从容易到复杂的教学过程,但实际上不同科目要不同对待,有些科目势必因为逻辑性强而需要从易到难,而对于我们的母语来说这条规律可以适当的放宽。从教及为人父母多年我们会发现一些不具有普遍性的现象越发的成为影响孩子能力的有力佐证,例如唐诗,许多家长在孩子刚学会说话的时候就交给他们朗诵及背诵唐诗,许多孩子也可以背诵几百首或者更多,虽然他们不理解诗篇的内容,也可能在之后会忘记内容,但当他们进入到一定的年龄和年级之后,我们会发现这类学生普遍性的在语文方面较其他没有背诵过诗篇的孩子在语文学习上更积极并轻松。从实际的语文教学角度出发,学生完全可以接受大量的词汇学习,儿童阶段对于词汇的记忆力是超群的,往往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会逐渐减弱,理解力会逐渐上升,所以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适当增加学习范围和词汇量,这一方面主要以扩充近义词和反义词的学习为主,其中应着重培养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例如,在给低年级学生上课的时候,笔者提问美丽是什么意思?学生会表述好看、漂亮等词汇,笔者在等他们都发言完毕后会告诉他们近义词都有哪些,并表述这些词汇的区别。如靓丽、瑰丽、俊俏、美艳等。当然,由于学生处于低年级,有些字他们是不认知的,但是,为学生提出这样的字眼也是一种学习文字的好方法。

  二、及时纠正学生在写话过程中对词汇的错误运用并培养他们讨论的能力

  词汇学习要区分其不同的意义,在教会学生词汇的同时要进行词汇运用的训练才能让他们很快的掌握不同词汇的组词造句。低年级的学生除了认识生字和词汇以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训练他们能够写话。简单的一句话不必要多么生动,但是要准确。词不达意,或者是错误的运用会对他们日后的学习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作为老师要及时的纠正他们对词汇的错误运用。当然课堂练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要从另一个方面培养他们运用词汇的能力,这就是在课堂上引导他们进行自发的讨论内容。当然对于小孩子来说,注意力和研究思维不会持续很久,特别容易吵闹,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他们对新事物的新奇感与好奇心是非常强烈的,多数孩子喜欢表现,他们往往会揪住一个问题不放,总有刨根问题的举动出现,我们要善于利用孩子的这种天性,从小培养他们讨论的能力。当然作为老师一定要正确的纠正,因为许多孩子很听老师的话,所以一旦老师没有纠正的正确一定会让学生走入误区。这里还有一部分学生,他们对老师的话和指正会产生怀疑,但是他们更愿意信服其他孩子或家长的话,有些孩子可能在课堂上表现并不活跃,但是他们会记住问题回家问自己的父母,所以,老师和家长也要及时的沟通,家长要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一点可能会有一些家长不能及时的配合或纠正内容,这里要记住一个问题,孩子对于已经信服的一些内容不容易产生疑问,因为思辨能力不够,所以特别容易固执,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都会习惯性的错误运用一些学习知识,及时的纠正是对孩子学习的最大帮助。

  三、奇思妙想的词汇组合与写话,充满想象力的组词是提高想象力的好方法

  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是基础教育的重要课题,这一点是被世界范围内所有教育家和著名教育机构所认同的,然而遗憾的是在我们国家,想象力和创造力教育的思维没有真正的深入进去,流于表面。更多的情况是在小学教学中依旧以应试教育为主,所谓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方式是在教材中设立想一想、问一问等思考题。笔者比较反感这种形式的想象力教育,缺乏实践性和趣味,多数这类思考题都是从逻辑性思维上入手,有一些则是高年级的竞赛题。初衷是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但往往最后达到的目的不会让大多数学生兴趣盎然的解决类似题目,而是厌倦及反感。笔者认为对于孩子来说,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应该从较直观或实践上入手,在非逻辑性上开拓他们的想象力,不拘一格的促成他们自主思维的创作性提升。这里,在语文学习上,笔者运用了词汇组合练习与妙想天开似的写话训练方法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老师提出一个词汇,叫学生们以接龙似的方式写出另外的词汇,最后写满一页田字格。或者,没有限制的让学生们自己创造词汇内容写满一页内容。又或者让学生们异想天开似的写许多短句,可以叙述故事,或者是一段情景。学生可能最后写完的内容根本不可理解或读不通顺,但是这种训练对孩子本身来说是潜移默化的创造,我们可能读不懂,但是他们对自己写话的内容却非常的清楚。这种训练方法不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完成学期的任务,而是对其心理及逻辑上的潜在引导。有一些训练会对日后孩子的成长有意义,一旦形成较丰富的联想能力和创造能力后,其思辨能力才会有飞跃式的提高。单纯的思辨训练只会让孩子们越发的厌恶及懒于思考问题,好奇心的泯灭和童趣般的游戏思维殆尽才是毁掉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罪魁祸首。

  四、以表演及绘画的方式激发孩子对词汇的认知是一种教学的新尝试

  孩子的表现力是非常强大的,并且对于多数孩子来说,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为避免以单一的方式让孩子学习词汇而产生厌倦的情绪这一现象,笔者提出及尝试运用了两种方式进行辅助式学习。首先是以表演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表现力。对于某些词汇区分它们的最好方法是用动作及表演表现其意义。比如老师提出一个词汇苦笑,并提出几个类似词组如:嬉笑、狂笑、狞笑,并解释了词组的意思,然后鼓励学生们表演其意义,学生们就会非常踊跃的进行表达。在某同学表达的同时,其他同学也会附和或者发出愉快的笑声并理解词汇的意义。这种方式其实特别容易被接受,许多成年人也同样也具有这样的心理。这种方式是非常直观的表现词汇意义的方式,所以教学效果和课堂气氛都非常好。当然,这种表演训练词汇的方式有局限性,毕竟许多词汇难以表达。所以,笔者开拓另一种方式绘画方式进行词汇训练。笔者提出一连串的词汇:未来、绚丽、追求天气,让学生们以这些词汇的意义描绘同一幅画面。看似没有关系的几个词汇会被孩子们以不同的创造力思维链接到一起,最后他们会为你解释一番,并理解到这些词汇的不同运用。当然,这样的方式会被怀疑语文课变成了美术课,笔者更觉得对于小教教学来说,丰富多彩的课堂文化才能够对孩子产生学习的帮助,至于到底是什么课程,根本没有必要去划清界限,只要学生能够在学习上获得帮助就是一节好的课堂。除了表演和绘画方式进行教学以外,还可以在课堂上设立双语教学,中文意义的词汇和外文意义的词汇结合,从小影响学生对不同语言的理解和认知也不失为一种启发和引导。

  总之,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作为语文教学还是其它小教科目来说,积极的创造有益于他们锻炼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课堂就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语文课的词汇训练可以延伸到多种类型的课程中进行,其它科目同样可以借用此类方式和方法。作为成年人,或者教育者本身,试图打开学生在某一方面紧闭的窗口,就需要自己先在这方面开拓一扇大门。教育的重点不是教会学生做什么,而是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尝试与开拓。

  浅谈语文课怎样培养小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与运用2

  1.培养习惯,初步积累

  好的习惯,让人受用终生。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中高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教师可以在每学习一篇课文之前,让学生预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指导学生课前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如画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不理解的新词;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识字,并且找到新词在字典中的解释;摘抄自己认为写得最美的词句等。

  通过预习学生既了解了部分新词的大概意思,又初步积累了一些优美词句,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标》的阶段目标中对词语地理解也提出了明确要求: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这一目标就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完成。

  因为课堂40分钟毕竟是有限的,通过预习这个环节,既培养了学生查阅工具书的好习惯,又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同时,达到了初步积累优美词语的目的。这样做,有百利,而无一害,何乐而不为呢?

  2.学法渗透,深化积累

  抓好词语教学,让学生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学生只有理解了所学词语的意思,才能正确地运用他们进行表达。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

  2.1 词语互换法

  阅读时可用换词的方法理解词义,如特级教师李卫东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微笑着承受一切》中的 不幸这个词时是这样做的:什么是不幸?请给不幸换个词好吗?学生换成悲哀、悲痛、灾祸等词语,然后,又让学生读出这种感受,在这里学生既理解了不幸的意思,又感受到桑兰的悲痛以及她的勇敢与坚强,从而,理解了课文的内涵。

  通过词语互换法,不但能联系旧知,启迪新知,还可以学到作者运用语言的独特魅力。如:在引导学生理解《泊船瓜洲》这首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时,教师让学生想象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有些学生想到过,有些学生想到满,还有的学生想到到等等,但作者却用了一个绿字,确实给人以画龙点睛之感。

  绿本是形容事物颜色的词,用在这里仿佛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副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画面,尽情地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家乡的热爱和对家乡美景的思恋。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用词之绝妙。

  2.2 表演法

  有些词语可以通过师生们的表演来理解的,如: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执教《小稻秧脱险记》一课中,对一拥而上、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等词语的教学,就是通过师生共同表演来引导学生理解的:老师当小稻秧,几个同学当杂草,通过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绘声绘色的表演,学生们就轻松、愉快的理解了这几个词的意思。

  再如:《狐假虎威》中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尽情的表演来体会狐狸的狡诈、做作的神态和老虎被狐狸蒙住的神态。通过表演,既可以让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积累了词语,又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文章的内涵。

  2.3 词文结合,理解词语

  在《课标》第二学段目标中明确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在我们的教学中,有些词语的理解,学生只要通过朗读,联系课文内容就明白了它的意思。我曾听过一位老教师在执教人教版《鸟的天堂》一文中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

  对于应接不暇这个词语的指导是这样的:让学生先查字典,理解暇字的意思,再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最后让学生说应接不暇在文中的意思。这样教太繁琐,而我认为学生只需联系上文描写的鸟多,再联系下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就很清楚地明白了这个词语的意思是:本课形容鸟多,眼睛看不过来。

  同时又让学生感受到众鸟纷飞的热闹场景,体会到: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的含义。

  2.4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如:《学棋》一文,对能手这个词的教学,教师先让学生画出含有才能一词的句子:古时候有有一位下围棋的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远近闻名。接着,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周围有那些人被称为能手?有的学生说:我爸爸是修理汽车的能手;有的学生说:我妈妈是区级教学能手;还有的学生说:我爸爸是种田能手。

  师又接着问:你长大了要当什么能手呢?学生说:我长大了当计算机能手,开飞机的能手,教师能手等等。通过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唤醒学生的经验世界,很容易地就让学生理解了能手一词的意思:精通某种技能或非常善于做某项工作的人。在本文的意思就是:对下围棋很有研究,棋艺很高超的人。

  同时又告诉学生将来想当能手,现在就要专心致志的学习,决不能像文中的另一个学棋的人那样三心二意。如此理解,使工具性与人文性达到了真正的统一。

  除此之外,理解词语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如:想象法、电教演示法、动作释义法、简笔画勾勒法等。我们老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在教学中给予渗透,从而,让学生增加语言储备,深化词语积累。

  3.学用结合,沉淀积累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利用自己积累的词语练习说话,使学生把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沉淀积累。毛泽东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找准读写结合的训练点,让学生学以致用,如学生学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并收集一些有关材料,结合本课所学过的内容,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

  学完《北大荒的秋天》可让学生结合课文第四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原野热闹非凡的,试写一段描写景物的片段。学完写人的文章,中年级的学生可以仿写人物的外貌,高年级可以写出人物的特点。只有模仿,才会有创造。低年级可以适时让学生用词造句,用学过的词语写一段意思连贯的话等。

  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段是沉淀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有机结合,指导学生运用好所积累的词语。

  4.拓展延伸,丰富积累

  孔子说:不积蛙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强调的是厚积而薄发。我们教师不仅让学生在课内理解词语,积累语言,还要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常用的谚语、歇后语,留意周围的标志、广告词,并随时记录到自己的日记中。

  在词语的积累中,教师还要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主动地积累。指导他们写好读书笔记:摘录好词佳句、名言警句、成语格言、优美诗词,把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语言材料积累多了,写文章就会语言丰富,表情达意就挥洒自如了。

  浅谈语文课怎样培养小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与运用3

  一、讲解主导词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 一句、一段或全篇的关键性的词语,就是在内容和形式上起主导作用的词。通过主导词的讲解,可使学生理解一句、一段或全篇的内容;反过来在理解句子、段落、篇章的基础上,又可进一步领会词义。

  例如《飞夺泸定桥》一课(高小语文第三册)总攻击一段中的“震动山谷”“千钧一发”“奋不顾身”这三个词语,正揭示了这段内容的三层意思,必须结合上下文去讲。讲“震动山谷”应结合前文冲锋号响起,说明是“枪声、喊杀声”震动山谷,使学生体会我军向敌人进攻的浩大声势。

  讲“千钧一发”除了按字义讲清原义,“一根头发负担千钧(一钧30斤)重担”之外,还应从前文“第一突击队刚刚冲到桥的中间,西城门的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具体说明这个成语所比喻的“形势万分危急”的意义。再结合下文,恰在此时,传来党的呼唤。

  这样,学生一面领会了这个成语的含义,一面也体会到夺桥时危急的形势和党的英明领导。讲“奋不顾身”更要结合下文,红军“箭一般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这一句去讲,才能揭示红军“奋不顾身”的英勇形象。类似这样的词语,若抽出来讲,不仅讲不透,课文内容也落空了。

  二、互换词语理解词义

  阅读时,可用互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义。换词不但能联系旧的知识,启迪新的知识,还可以学到作者运用语言的独到功夫。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落叶在林间飞舞”一句的“飞舞”,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换词训练。

  学生把“飞舞”换成“飘落”,然后通过比较,并联系上下文深究词义,知道“飞舞”的落叶除了有“飘落”的意思外,还有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飘飘悠悠的姿态,从中体会作者用“飞舞”的特别含义;知道有些词既有近义的特点,更有程度深浅之分。

  通过这种换词练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准确用词的高明之处和独特的写作技巧,体会到文章显得生动、具有美感的原因所在。

  三、创设情境理解词语

  词语理解最容易也最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例如演示实验,教学《乌鸦喝水》时,写水“渐渐地升高”一句中的“渐渐地”,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理解词义。指名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子往装有半瓶水( 稍带红色或蓝色)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其他学生仔细观察水面的变化。

  当学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渐升高的情景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马上就会领悟到“渐渐地”就是“慢慢地”的意思。还可以使用现代化电教媒体,可以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便于他们准确地理解。

  四、加强词语练习

  目前在教学中,词语练习是较前重视了,练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如默词、填词、组词、辨词、造句,等等。尤其是注意了词的辨析练习,这就有利于克服乱用词语的毛病。但也有一些问题,主要是基本练习多于综合练习,巩固词的练习多于运用词的练习,例如孤立地进行词义辨析多于在具体语言中的词义辨析。

  这样是不够好的。进行适当的词义辨析是很必要的,这可以使学生确切地掌握词义,但有的教师过多地追求这种练习,而忽视词的运用就不对了。因为有的学生尽管能把词义、近义、反义词列出一串,但在造句、作文中仍不会运用,这种情况说明教师对词语练习的目的还不够明确。

  学生掌握一个词,由理解到运用是要经过一个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因此,词语练习的目的有二:一是为了加深理解,二是会运用。而后者是主要的。根据词语练习的目的,应有两类练习:一是加深词义语义的练习或称基本练习,就是把词拿出来练,如解词、辨词等。

  这种练习,主要是为加深理解,并为运用打下基础。二是运用词语的练习,或称综合运用练习,就是把词放在语言中练习,如填词、造句、在句子中辨词、用上某些词语写文章的片断等。这种练习,主要是为运用,并可进一步加深理解。

  例如有的教师讲《老红军》(高小语文第一册)一课后,提出“增产”“生产”“亩产”三个词(该课文中的),还提出“丰产”、“超产”两词(过去学的),要求学生讲出每个词的含义,并加以区别。这种练习是必要的,但是只能达到第一个目的。如将这些词再放到具体语言中去辨认,不但学会用法,并能进一步理解。如再让学生造句运用,就会更快地达到运用的目的。

  浅谈语文课怎样培养小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与运用4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能够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去学习语文,所以我们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对语文这门课程的兴趣,那么怎么培养这个兴趣呢?

  兴趣也不是生来就有的,主要靠后期慢慢来培养,首先,我们要让学生知道语文是一个什么样的科目,以及学好语文有什么作用。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结合课文创造一些有趣的情境,在上课一开始就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

  其次,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自己的用词,不能用生硬的词汇,多采用一些生动的词语,再加上一些修辞手法,词语生动了,学生们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大大提升。在上课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布置好当天的课后作业,当然作业不能繁重,不能困难,要有新意,不要总是纠结于背诵抄写这些传统的作业。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去看一篇文章,第二天过来讲给大家听,然后大家一起讨论这些故事,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兴趣,也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分析能力。

  前面我们说到了培养兴趣,乐趣也很重要。有一句古语这样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当你心情好了,做事情的效率也会提高不少。同样的道理,学习语文要有乐趣,不能沉闷,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切记不能枯燥无味,枯燥的`讲课虽然传授的知识较多,但是学生听进去的内容却极少,所以学习语文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要充满乐趣。

  例如,在让学生朗诵一篇诗歌的时候,为了让他们能够生动地朗诵出这首诗歌,可以在其中加入相应的动作,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环境中学好语文。

  除了要让学生学习还要有适当的玩耍,如果能够在学生们玩耍的时候将语文学习植入进去,就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课间学生们讲一些小故事,比如说名人的一些小故事,让学生在休息的时候也能积累一点知识,只有充满乐趣的知识,学生们才会乐于接收、理解又记忆,并且灵活的运用。知识传递伴随着乐趣,才更容易进入学生的心里,所以说,营造一个充满乐趣的氛围很重要。

  二、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他们爱上阅读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在小学阶段教师就要开始让孩子接触阅读材料,这一点家长的责任很大,荣在孩子幼儿时期要多多给他们讲小故事。

  在孩子有识字能力的时候就应该给孩子买一些简单的读物或者故事书,这样,在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养成了爱阅读的好习惯。

  阅读是一个不老的话题,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对孩子的未来有很大的好处。语文是一个很注重阅读能力的学科,想要学好语文,一定要多阅读,而如果从小就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长大后就会有更强的阅读能力。

  此外,阅读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积累很多的优美的语句词语,还可以积累很多的写作素材,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很大的作用。教师平时要让学生认真阅读文章,并且多提问不懂的地方,在质疑中学习新的知识,这样能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而且学生也能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从而促进他们进一步自主探究,激发了他们的思维和求知欲望。

  三、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课堂,课堂的活跃,需要教师有一颗幽默的心,这样的课堂一定会很愉快。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时不时的讲一些笑话,活跃课堂的气氛,这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也会大大加强。

  另外,多媒体技术已经普及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控制课堂的气氛。有了多媒体,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一些文学方面的卡通小短片,使教学活动更生动形象。电教手段具有形、色、光、画的独特效果,鲜明的表现力和直观的形象性,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唤起他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教学内容之中。

  浅谈语文课怎样培养小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与运用5

  一、从生活中学习词语,积累语言。

  我们知道:“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语音、语义的结合体。”一个词语,它代表着一种情感、一种信息、承载着一种文化。它源自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如:人类的祖先他们在长期的与自然搏斗的生存过程中,学会了“采集、狩猎、捕捞。”这既是一种生产劳动情景的体现,又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采集”就是采收积累。

  “狩猎”就是围堵捕杀。“捕捞”是用渔网在河中围猎鱼类将其拉上岸。它为我们展示了祖先们劳动生产的画面。同时又将人类的文明历史文化的发展传递给了后世子孙。又如,生活中我们都有不同的情感,“喜、怒、哀、忧”。

  当遇上好事、会让我们心里舒畅,便有了“喜悦”,摊上不顺意、无奈气恼的事这就有了“愤怒”,经历痛苦和打击自然感到“悲哀”,苦闷不能排解,终酿出“忧愁”。可见词语源于生活,而为反映生活所用。

  由此对于学生初学词语时,我们为何不能从具体的生活情景入手,来引导学生去感知生活,总结归纳,学习词语,积累词语,增长知识呢?再如,教学“鸟语花香”这一词,可以带学生去到公园、山林里感受一下春天的景象,把自己体验到的用话来说:树上鸟儿在欢快的鸣叫,山坡上、花园里朵朵的花儿在竞相开放,散发着浓浓的香气。

  词语的意思豁然明朗。既让学生理解了词义,又锻炼了语言。更易于学生接受。

  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学习词语,积累语言。

  词,它本身是语音语义的结合体,反映生活的本质,揭示一种生活的规律。所以词语不能离开生活的源,脱离了生活的实际,词语就显得孤立而失了色彩,它须依借一定的语言环境的支撑,显现出它的独特功用来。

  如;小语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四个太阳》中“清凉”一词的理解,单纯的教学生来理解这个词语,学生是不会一下就明白意义的,如果将这个词语和它所处的语境结合一起,先让学生自读句子,通过自己的感悟,交流自己的体会,最后来理解词义那该多美,瞧!“我画了个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

  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夏天是炎热的,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这时如刮来一阵风,或是有一片绿荫遮蔽,那该是多么让人惬意的啊! 绿太阳正代表了这种情意,“清新凉快”之意烘然跃出。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词语,又感受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情景,既丰富了语言,还感受到一种爱和责任。

  又如,小语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有这么一句“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的清鲜,天空是那么的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这里“清鲜、明朗、高歌、愉快”又怎么理解呢?为什么要高歌,为什么愉快呢?带着这个问题到语境里去读文,去理解词义,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吧,“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是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上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辽阔的原野,青青的绿草,线条柔美的小丘,流动的羊群,如绿色的大毯上绣上的白色的大花。

  色彩分明,清新而透着芳香,又怎能不感到“清鲜、明朗”呢?置身于这如画的美景之中,“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使人舒服,既愿久里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无限的乐趣。”

  宁静恬美的自然风光,自由幸福的生活,给周围事物以感染,那么人非草木,草木也有回报大地的盛情,人又岂不“高歌、愉快”?通过阅读,让我们从作者笔下的描写中领略到了绮丽的草原风光,既学习了作者优美的描写,积累了语言,又理解了词语。增强了词语积累的兴趣。

  三、学习词语应理解词语的功能,才能正确运用词语,学习语言,积累词语。

  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能够独立的表示一种意义。因此在指导学生组词造句时应注意引导。

  首先了解词语的性质。 词分为两大类:实词六种(名、动、形、数、量、代)和虚词六种(副、介、连、助、叹、拟声)。有实在的意义,能够自成句子的叫实词。如,“学校”(名词)表示学生读书学习的场所。造句“这里有一所学校”。“香甜”(形容词),形容食物味美可口,醇香扑鼻。

  造句“这真是一桌香甜的美餐。”了解了词语的性质,就可以知道词语的用处。诸如此类,动词,是描述事物动作状态的词。数词、量词,二者要搭配一起使用,表示事物的数目和单位的量。代词是替代事物的词,如:“这、那、哪 、我、你、他(它}等|。虚词要依助于实词来用,是对实词的修饰美化。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准确的使用词语,遣词造句。从而识别词语,积累词语。

  其次积累词语,理解词语还应从词的意义,情感色彩,词语的使用范围上加以区别。 词语的运用有着它独特的意义、情感色彩和使用范围。从词义上,词分为单义词、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要掌握运用词语,必须先学会辨析同义词。

  可以从这几方面进行辨析:以词的意义

  (1)词义轻重不同;

  (2)范围大小不同;

  (3)从情感色彩上,词的感情不同,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以词的运用范围的不同来区分词语,学习积累词语,运用词语知识发展语言。

  (1)支配对象如“夸奖”(别人),“夸耀”(自己)。

  (2)搭配习惯如“冲破”(束缚、阻力、牢笼)“突破”(界 限、定额)

  (3)适用场合如“照像”和“摄影”,“小气”和“吝啬”,前者为口语,通俗平易,有较浓厚的生活气息,而后者为书面语,比较典雅、庄重。

  浅谈语文课怎样培养小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与运用6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很多教师让学生司机硬背字典或者书后的词语,脱离了文章的情景,学生对词语应当运用的地方没有明确,并且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运用该词语,这样在写作文的时候就常常想不到运用词语,只用白话文,联系上下文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联系上下文对词语进行理解

  在一篇文章中,有很多学生不认识或不知道意思的词语,这时教师不要生硬地讲解,可以通过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对词语进行理解,一般情况下,联系上下文的情境就会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这个时候再用字典查出准确含义,学生就会记住这个词语,并透彻地领悟其含义。

  (二)结合前后语句的联系来理解词语

  前后语句之间的联系是最紧密的,但有些词还是较为抽象,教师单一地利用字典或口头上的解释往往使学生听完之后就忘记了,难以达到教学目标。解决这种状况就要让学生联系前后语句,引导他们先说出这几句话的大致意思,并让他们经过讨论、大胆猜想,然后再加以解释,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思考。

  (三)结合故事情节发展理解词语

  在一个故事中,学生广泛关注的是这个故事的情节走向,那么结合这个故事的发展路线,可以大致总结出词语的基本意思,教师再加以讲解就可以了。

  二、比较词语的差异帮助理解

  有些词语的大致意思是一个方向的,这就需要教师对词语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词语间的细微差异,比较法是词语教学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近义词

  比较两个或几个近义词之间细小的差别,让学生在用词方面达到准确、生动。

  (二)对比词

  有些词是两个词形成强烈反差的词,这就需要教师举例进行对比,是学生很好地理解词义,并体会用词时抒发的情感。

  (三)同词异义

  就是指同一个词在不同句子或语境中表达的意思不同。利用造句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在特定的语境中应该用什么词。

  三、学生即兴表演理解词语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都喜欢即兴表演,他们不怯场比较能放得开,表演欲望强烈,所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表演出词语的意思,这是在语文词语教学技巧中比较有趣也比较容易达到效果的方法。 四、使用多媒体教学

  现代化的教学已经进入到了课堂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丰富了教学方法,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可以添加一些生动形象的图画或者动态图片、视频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词语的意思,这种方法是最行之有效的词语教学技巧,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变微观为直观。

  例如:雨中行人们打的伞的颜色都有哪些,可以在课件中制作一些图片,伞的颜色让学生说出来,最后总结“五彩缤纷”帮助学生理解。

  五、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生活中很多东西都与语文教学中的词语有关系,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认识词语、理解词语,比如:教室里的某样东西,某个学生的衣服或物品都可以拿来直观地展示词语。也可以带领学生去寻找,开展一些活动,比如寻找树叶,寻找比较生僻的颜色等。

  浅谈语文课怎样培养小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与运用7

  1.提高对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重视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词语教学的重要性。对于词语的教学应该联系文章中的上下文,不仅单单对词语进行讲解,对于词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也要进行讲述,让学生对于词语、文章都有更深的理解。

  如在课文《桥》中描述桥的一句“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在正常的思维中,发抖、痛苦、呻吟都是人才会有的状态,而这里却是描写桥在大水的影响下的晃动以及发出的声音。因为木桥没有生命,但是文中却用描写人的词语描写了桥,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就会产生疑惑。

  所以教师在讲解文字之前,要先将文中学生不懂的词语进行解释,对于陌生的词语也要结合文章去理解其的意思,然后还可以利用字典对于单个词语进行详细的讲解。

  2.树立明确的词语教学目标

  在小学语文词语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年级对词语的教学目标存在着差异。

  低年级的教学目的旨在吸引学生对于词语学习的兴趣,积累词汇量,对于词语有着简单的理解,能够准确地读写;中年级的教学目标旨在能充分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在遣词造句时能够准确运用;高年级的教学目标则需要学生对于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进行自主推敲,探究其深层意义。

  3.改进词语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配合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词语教学。在讲解课文前,让学生做好预习,对于不懂的词汇或者陌生词语进行标注。在课堂学习中对于文章的核心词语进行重点讲授,并且对学生进行标注的词语进行讲解,消除学生心中的疑惑。

  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古板,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爱上语文词语。学生在阅读时,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将自己已经了解的词语来理解文章;学生在进行写作时,教师要积极督促学生运用已知的词语进行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对于不同的词语还可以运用表演的方式使学生加深印象,也使得学生对于语文课堂更感兴趣,更加理解词语的意义。

  浅谈语文课怎样培养小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与运用8

  一、借助互文印证,力求相得益彰。

  借助文本,促进学生运用言语能力的发展,当是词语教学的一项重要旨归。在词语教学中,可以运用不同样式、不同意蕴的词语相互解释,使多个词语或文本之间相互照应、穿插、印证,从而为多重言语思维空间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这样的词语教学,因为有了多个词语或多重文本的参与,使得词语的深度得到应有的开掘,而且也使运用落到了实处,可谓一举两得。

  二、借助语境涵咏,力求津津有味。

  在词语教学中,我们经常见到教师脱离语境,就词解词的场景。这种单纯为解词而解词的做法,耗时很多,却是浅尝辄止的教学行为。其实,当词语被作者当成抒发情感的工具时,每一个词语都是富有深刻语境的。

  因此,在词语教学中,教者可以创生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反复涵咏,在运用中去感受词语鲜活的生命力。

  三、借助情境表演,力求兴致勃勃。

  学生学习词语,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更重要的目标是指向于“言语表现”,缺乏表现力度的词语,是没有生命力的僵死符号。

  因此,教学词语,要结合课文内容,创设“用语”情境,呈现词语活力磁场,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鲜活的生活画面,吸引学生在情境中写话说话,在说和写的训练中,让词语在表现中最大限度地增值。

  这样,利用运用的平台,学生大脑中的“消极词汇”能很快地转化为“积极词汇”,在深化理解词语富有的感情色彩的同时,也享受了学习的无穷乐趣。

  六、借助联想复述,力求继往开来。

  复述是积累语言的一种巧妙的方法,它允许学生运用书中的语言,同时又可以将自己积累的语言巧妙融于复述之中,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联想则是“翻晒”积累的材料,既能让积累的材料发展其思维、丰富其语言,又能给积累增加一些内化的机会。

  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描写“海底”这一自然段时,可以出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动物插图,让学生将自己融入其中的一幅图中,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先说出它们的名字,检验学生的理解能力,之后让他们进行自我介绍,学生将书中的语言巧妙地融于自己的表达之中,创造性地积累语言。

  这样,学生表达欲望十分高涨,而且复述特别风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运用文本语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语文词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各种机会,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调动学生灵活运用文本语言,甚至课外的词语、诗句、名言、谚语等。

  如在教学《船长》时,一位老师在创设情境后,让学生根据两个提示语——“哈尔威船长请跟我一起回家”、“ 朋友,不是我不想回家”, 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兴趣盎然,妙语连珠。

  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实践,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积累的数量,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积累的质量,在运用中使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充满智慧。

  七、借助重组词语,力求水到渠成。

  很多课文中的词语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并进行分类重组,重组后形成一个新的语境。教师引导学生读整组词语,进行想象、描述画面,在整体中把握词义,从而激发学生倾吐,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自觉运用这些词语,不断内化词语,实现语言积累与个体生命的同构共生。

  如《台湾蝴蝶甲天下》一文中的成语(或四字词语)特别多,共有十一个。在教学时,一位教师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这些词语,等学生把它们一个个写到黑板上后,再让学生观察并进行分类。

  学生很快发现这些词语可以分成三类:分别是写环境、蝴蝶、以及游人感受的。接着,教者把这些词语分门类别板书,让学生读第一组词语(绿草如茵、流水潺潺、古木参天、五彩缤纷、花木繁茂),说说“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有位学生是这么说的:我仿佛来到了一片茂密的森林里,这里一棵棵古老的大树参天挺立,枝繁叶茂。绿油油的草坪就像一块巨大的绿毯、上面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清澈的泉水叮叮咚咚地从山上流下来。

  天空瓦蓝瓦蓝的,温暖的阳光照在我身上。我躺在软绵绵的草坪上,听着鸟儿欢快的歌唱,吹着凉爽的风,舒服极了。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学生提取描写蝴蝶谷环境的词语作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新的语境。从学生的发言看出他们已经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这样,在学生对词语提取、重组中,将感性的语言描绘引入生活情境,从而将整组词语以独特的意象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中。

  八、借助教材整合,力求浑然一体。

  教材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开展语文活动的范本。教者可以有效地整合与利用教材,向深层次拓展,提炼与生成出更高的课堂目标追求,在运用中内化词语,整个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

  这样,引导学生感受文本语言并将其与已有体验在脑海中整合形成新的建构,并让学生表达这种新的构建。这样学生学习的过程就不仅仅是认读的简单过程,而是经历了语言的理解、体悟、内化和提炼的言语实践过程。

  经过不断的日积月累和尝试应用,学生就会逐步形成“看到词语,不但会记,还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的习惯。

  九、借助拓展延伸,力求海阔天高。

  语文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词语教学决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在此基础上深化、延伸,使学生学以致用,真正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如在教学《九色鹿》的最后环节,教者安排小练笔:

  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以“我眼中的______”(横线上可以填九色鹿、调达、国王等)为题写一篇小论文,也可以自己拟题。

  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对九色鹿、调达、国王已经有了深刻的了解,这时引导学生运用文本语言抒写自己的独特感受,自是水到渠成。如此,经常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课本语言,学生的语言就会规范许多,而且能渐渐地把课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又如在学习《黄河的主人》一课时,学生积累了好多词语,如波浪滔滔、浊浪排空、万马奔腾等等。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上这些词语描写洪水泛滥时的景色。

  学生把学到的语言运用到新的语言环境中,起到了迁移作用,真正把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也让这些词语在主体心灵中获得了持久的生命活力。

【浅谈语文课怎样培养小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与运用】相关文章:

浅谈怎样上好小学语文课03-30

怎样运用农远资源上好语文课03-18

浅谈托福写作中如何运用词汇搭配11-12

小学语文课堂想象能力的培养浅谈06-24

浅谈怎样让活动走进小学语文课堂06-26

浅谈词汇的记忆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06-24

浅谈怎样理解历史教学目标刍议知识目标06-30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运用06-24

浅谈运用电教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