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文《观潮》知识点归纳
《观潮》作者以十分精练,简洁的语言,写出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吴中健儿高超的游泳技术和观潮的盛况,本文作者写此文时已是南宋灭亡,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观潮》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生字生词
1、注音:
雷霆(ting) 书斋(zhāi) 履历(lǚ) 倏(shū) 焚(fan) 舸(gě)
泅渡(qiu) 僦(jiu) 仞(ren) 罗绮(qǐ)穹(qiong) 溯(su)
2、解词:
方其远出海门(发、起) 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穷尽)
乘骑弄旗(舞动)标枪舞刀(举、树立)
出没于鲸波万仞之中(时现时隐)虽席地不容闲(即使)
3、词类活用:
皆披发文身(动词,刺花纹)
乘骑弄旗(名词,马)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尽:形容词做动词,穷尽。)
4、一词多义:
观:观潮。观看(动词)。
天下之伟观也。景象(名词)。
仅:仅有“敌船”为火所焚。仅仅。
仅如银线。几乎,将近。
为: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
海涌银为郭。成为。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算是。
以:以此夸能。凭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和时间词等连用,表示时间。(助词)
势:势极雄豪。气势。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阵势。
能:以此夸能。本领。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能够。
5、重点虚词:
以: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连词,相当于“而”。
以此夸能。介词,凭借。
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是。
海涌银为郭。成为。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
而: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表修饰。
而旗尾略不沾湿。表转折。
而僦凭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表承接。
6、古今异义:
①方其远出海门(方古义:当……时。今义:方形等)
②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际古义:接近、连接。今义:边际)
③吞天沃日(沃古义:用水淋洗。今义:肥沃)
④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奔腾古义:腾起。今义:跳跃着奔跑)
⑤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标枪古义:举枪。今义:一种体育器械)
⑥人物略不相睹(人物古义:人和物。今义:特指人)
⑦皆披发文身(文古义:画花纹。今义:文字、文章等)
本课导学
走进作者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苹洲、四水潜夫,祖籍济南,湖州(现浙江湖州)人。南宋词人,著有《武林旧事》、《草窗词》等。
背景知识
钱塘江大潮,古人称之为壮观天下无。它的形成与其独具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其一,因江口呈喇叭形,宽处过百里,窄处仅十里,巨潮被狭窄的江道约束,当然会形成波澜壮阔的涌潮。其二,河口有巨大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如此巨阻,当然会掀揭天下;前浪遭阻,后浪又上,波赶波,浪叠浪,潮水就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地呼啸而来。
南宋的国都是临安,即现在的杭州,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上到宫庭下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文章主题
本文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写出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术以及观潮的盛况,自然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人受到美的陶冶。
释疑解惑
1、文章第一段从哪几个方面正面写海潮之盛?
仅如银线玉城雪岭从形、色两方面写;大声如雷霆从声这一方面写;际天而来震撼激射吞天沃日从势这一方面写。
2、文章第二段中写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中如履平地有什么样的内涵?
这是用比喻夸张手法突出水兵作战技艺之娴熟,这时水兵们不是在平地上,而是在波涛汹涌的潮水上,更显艺高人胆大。
3、第三段吴儿手持十幅大彩旗的作用是仅仅为了好看吗?
吴儿以弄潮时旗尾略不沾湿来证明自己泅水本领之高超。
4、文章结尾一段是否为蛇足?
不是蛇足,是用侧面描写衬托前文的海潮之盛,水兵演习与弄潮儿弄潮之精彩。正侧面结合,增强了表达的效果。
文章特色
1、本文结构得当,语言精练。
2、深细和简约相依。
3、风景和风俗相融。
4、对比和映衬相间。
【语文课文《观潮》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语文课文《蜡烛》知识点归纳03-22
语文知识点归纳04-27
高二语文知识点归纳04-18
语文知识点归纳:名句默写04-08
高三语文知识点归纳05-19
武汉小升初语文知识点归纳12-19
杭州小升初语文知识点归纳12-19
小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12-16
初三语文知识点归纳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