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北师大版高一语文第四单元《呐喊》自序知识点整理
在日常的学习中,大家对知识点应该都不陌生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高一语文第四单元《呐喊》自序知识点整理,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创作背景
《呐喊》共收作品十四篇,起于1918年的《狂人日记》,迄于1922年的《社戏》。作品的选材,“多采自病态的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 《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而当时的鲁迅认为最须急切地疗救的,正如这篇自序所言,是人的“病态”的灵魂。因此,《〈呐喊〉自序》是鲁迅作品中一篇十分重要的作品。我们要理解鲁迅忧愤深广的思想和简括鲜明的艺术风格,都应该从这篇序文入手。
作品鉴赏
在这篇序文里,“医病”的问题,成为作者用于表述过去的一个基本线索。首先是为父亲买药医病,结果,“我的父亲终于日重一日的亡故了”。接着是上日本的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决心“求治象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但作者看到的“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示麻木的神情”的一群中国看客。作者从这群看客的身上,看到不再是身体的疾病,而是精神上的病症。作者由关注身体的病痛到关注精神的病痛,展示了作者思想发展的进程。这一思想转化的进程,对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从艺术表现上,作者思想的这种转化,又仅仅是通过并不曾为他人所注重的几则小事的表述来实现的,这显示出作者准确、精到的把握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在这篇序文里,作者并没有回避自己曾有的犹疑和孤寂,体现出了坦荡率直的艺术品格。而作为一篇序文,作品又恰当地提示了他所以要作小说的缘由:“铁屋子”作为作者对传统中国社会的象征,它既显现了鲁迅深居其中的寂寞孤苦,同时也昭示了作者要领着国人从精神上走出它的决心。于是,“呐喊”就成为作者从深寂孤苦中所喷射出的一腔激情孤愤。鲁迅既是要唤醒铁屋子里的人们,也是为了给先行者们鼓劲,给他们慰藉,告诉他们:鲁迅与他们同在。从集子中所收作品看,也明显地保留着作者于“五四”高潮时期,在结束一段的沉默之后奋起呼唤的特色。
内容简介
内容总述
小说集《呐喊》收录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故乡》等14篇小说,反映从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时期中国古老农村和市镇的面貌;它描绘了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时期的中国社会现实,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和虚伪,痛苦地解剖了中国沉默的国民灵魂,批判了国民的劣根性。
分篇简介
⑴《狂人日记》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一个“狂人”的故事,他害怕所有人的眼光,总觉得人们想害他,想吃掉他。医生给他看病,让他“静养”,他便认为是让他养肥可以多吃肉。他记得大哥曾对他讲过“易子而食”“寝皮食肉”之事,然后想起“妹子”死时,大哥劝母亲不要哭,便认为妹子是被大哥吃了。“狂人”越反抗“吃人”,越被认为是“疯子”,当他完全失望于改造周围环境时,他也“痊愈”了,去某地当候补官了。小说中的“狂人”实际上是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他周围都是被封建礼教侵蚀了灵魂的人,他所害怕和反抗的则是封建传统吃人的惯例。
⑵《孔乙己》讲述一个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的悲剧遭遇。主人公孔乙己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但他在科举制度毒害下,除了满口“之乎者也”之外,一无所能,穷途潦倒,成了人们取笑的资料。为生活所迫,他偶尔做些小偷小窃的事,终于被打断了腿,在生活的折磨下默默死去。小说通过对人物性格和遭遇的生动描写,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鞭挞了封建教育对知识分子心灵的戕害。
⑶《药》表现了现代史上重大而发人深思的主题。作品描述华老栓用被统治者杀害的革命者夏瑜的鲜血蘸成“人血馒头”为儿子治病的故事。一个革命者为民众的解放而慷慨牺牲,他的鲜血却被民众当作治病的灵药,这种强烈的反差,有力地揭示了旧民主革命与民众的严重隔膜,揭露了长期的封建统治给人民造成的麻木和愚昧。
⑷《明天》中单四嫂子的儿子宝儿得了病,单四嫂子为他四处求医,盼望着“明天”宝儿的病就能好。但是“明天”到来了,病魔无情地夺去了宝儿的生命。明天是什么,是希望还是绝望,单四嫂子不得而知,但失去宝儿后的孤独与痛苦却是真实的。
⑸《一件小事》的主人公“我”,是五四时期具有进步倾向的知识分子。虽然不能将其判定为革命者,但在他的身上确实有着许多体现出革命民主主义者思想情绪的特点:关心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痛恨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尤为厌恶腐朽不堪的孔孟之道。但他身上也有一定弱点,对劳动人民尚缺乏深刻的认识和正确的判断。然而,车夫的所作所为却使他极为震惊“我”在进行自我审视、自我省察、自我灵魂拷问中发现了“我”作为知识分子自身的“小”来。
⑹《头发的故事》讲述了主人公N先生剪掉辫子后的一系列遭遇。N先生是一个有觉悟、有理想的人,因为觉得不方便而剪去了辫子,却遭到了周围人的蔑视和厌恶,因此他深感中国的守旧和顽固一一“造物的皮鞭没有到中国的脊梁上时,中国便永远是这样的中国,决不肯自己改变一支毫毛。”
⑺《风波》写朝廷上换了皇帝没换皇帝对村里人思想的风波。揭示了农村人,也就是在封建思想摧残下的中国人安于现状、不问世事、没有拯救自己命运的思想,没有人的价值的认识。
⑻《故乡》描写“我”冒着严寒回到了他阔别七八年的故乡的所见所闻,深刻揭露出封建等级制度给人的心灵造成的伤害。20世纪20年代中国农村日甚一日的破产景象在这个最初的印象中得到了形象的反映。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在这种生活背景下生成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灵魂上的疏远,心灵上的毁灭。
⑼《阿Q正传》,阿Q,姓名籍贯不详,以做短工度日。阿Q自尊又自卑,对受居民尊敬的赵太爷和钱太爷独不崇奉,不是想自己“先前阔”,就是想“儿子会阔多了”,他总能在精神上获胜。被王胡揍了一顿,又被“假洋鬼子”打了一棍,想着“儿子打老子”便忘却了;调戏小尼姑便觉晦气全消。但这却勾起了他的欲望,尽管严守“男女之大防”,但又压不住自然的本能,就对吴妈叫着“我和你困觉”,被秀才的大竹杠打了一顿,阿Q的爱情梦被打破,随即生计又成问题,于是打定进城。回来时获得村里人一时的敬畏,但人们探听底细后又对他“敬而远之”。得知革命党进村,本是“深恶痛绝”,但一看举人和村里人都怕他们,便有些神往,然而阿Q却一直没弄懂革命,直到被抓、被杀。临死前的遗憾是画押的圈不圆。小说深刻地表现了封建文化窒息下形成的中国国民的劣根性,阿Q则是这种国民性弱点的集中表现。“精神胜利法”是阿Q的主要特征。
⑽《端午节》的主人公方玄绰是小官吏又兼做教员,早年也曾觉醒过,后来却消沉了。他严于责人,宽于责己,思想严重退坡,喜欢“差不多说”的“精神胜利法”。
⑾《白光》是描写没落的旧式知识分子的小说。主人公陈士成参加科举考试,考了十六回,回回落榜,也没有捞到秀才,终于变得精神失常,最后投湖自尽,了结了自己的一生。鲁迅通过对这个人物的描写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的本质,对人物本身也作了彻底的否定。
⑿《兔和猫》描写一个家庭主妇三太太在夏天给她的孩子们买了一对小白兔,小说就围绕着兔的出现和消失展开起伏曲折的故事情节,表达了作者对弱小的同情,对随意欺凌弱小者的憎恨。
⒀《鸭的喜剧》以鲁迅与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住在一起时的生活为素材,表现出两人深厚的友谊,同样也是爱的抒情。
⒁《社戏》所叙“我”的三次看戏。开篇用近三分之一篇幅写“我”在北京的两次看京戏,后用三分之二多的篇幅写“我”小时候在故乡去赵庄看一场社戏。两次看京戏都窝窝囊囊心绪极坏,而看社戏却是意趣盎然永生难忘。三场戏发生在两个地点:都市和乡村。有意味的是,三场戏都枯燥乏味,三场戏都没看到什么,看戏的“我”三次都中途告退,但作者的心情却截然相反。北京的两次看戏叙述中,透露的是一种沉重的压抑感。整篇小说的感情基调就是都市和乡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衷心向往和对农民的深厚感情。
主题思想
控诉践踏生命的封建传统。
作者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清楚表明了写作这组小说的用意,就是以大声的呐喊惊起被密闭在“铁屋子”里熟睡而不知死亡将至的民众,呼唤大家齐心合力毁坏这“铁屋子”,以争取新的生命。为达此目的,作者鲁迅自觉地接受在写作中“须听将令”的要求,更多地表现出热血的愤怒与激情、畅快的讽刺和揶揄,尽量在阴暗的色调中给前进的人留有一线希望。
《呐喊》的题材主要是针对“铁屋子”式的一直苟延到现代世界的古老中国。《狂人日记》对这个古老中国做出了全景式的描绘,得出了“传统吃人”的结论。这篇小说的深刻之处在于它是从价值理性而非工具理性的角度来否定吃人的。在《狂人日记》中出现的几次“吃人”,其目的都是为了治病或是救命。特别是关于人肉可入药的问题,作者鲁迅并没有批判其“愚昧”。因为鲁迅认为即便它是有效的,就好像即便吃人、吃死人可以实实在在地救一时之疾病与饥饿,也绝不能这样做——因为它是对人性的败坏,是对人的尊严的践踏。在一个人可以吃人的社会里,“难见真的人。”也是在这个意义上,作者鲁迅将传统中国的罪恶上升到了戕害人类根本价值的高度而给予了最严厉的批判。新文化运动的两大主题——启蒙和救亡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又有彼此的矛盾和冲突。所以,《狂人日记》的重心在价值理性所连接的启蒙。
在《药》、《明天》、《风波》、《故乡》、《阿Q正传》等作品中,作者鲁迅对古老中国中那些没有知识、处于社会底层的平民的精神状态进行了细腻的刻画,含蓄而深刻地揭示了底层人民悲剧的根源。如《明天》,其故事是讲单四嫂子的儿子宝儿因病不治、办丧事的经过,但真正感到彻骨寒意与悲凉的却并非一个母亲的丧子之痛本身,而是一个母亲在努力救助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所遭遇的欺骗、敲诈、伪善。为了治好儿子的病,单四嫂子使尽浑身解数:求神、许愿、吃单方,到最后一个“压轴法子”——寄望于何医生。求医过程中最令人绝望之处并不在于医生的冷漠,甚或于庸医的无能。因为前者出于一种职业的麻木,而后者则实在是能力所限,都还情有可原。最绝望之处是何医生开的方子:“这第一味保婴活命丸,须是贾家济世老店才有。”连单四嫂子这样一个粗女人也模糊地想到,何医生、贾家药店和自己,正是一个三角点关系。何医生开的药材,非要在贾家的济世老店才有,这说明何贾两家存在着共同的经济利益关系。单四嫂子的求医问药实际上使自己必然地落入了一个陷阱,成为替有权势的人聚敛财富的工具,“自救”变成了“自残”。待到儿子死后,办丧事的事宜更成为周围人狂欢的盛宴:“凡是动过手开过口的人都吃了饭。”这恰是作者鲁迅所说的“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的真实写照。在作者鲁迅笔下,这样的残酷并非那种鲜明的一看便知的压迫,而是已经渗透到被压迫者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些被压迫者身处其中而不自知,在接连的悲惨命运面前只能感到茫然、无助而终于麻木。他们的人格在此过程中逐渐被奴化,习惯了压迫而毫无自觉反抗之心。华老栓、闰土、阿Q的生命历程大抵如是。甚而如《风波》这样带有喜剧色彩的小说,主人公七斤一家逃过一劫的快乐让人感到其实也不过是蝼蚁的一次成功偷生而已,反倒更显出其生命的卑微。
而在《孔乙己》、《端午节》、《白光》等作品中,鲁迅的笔触则集中到古老中国所培育出的知识分子身上,描绘了他们被封建专制文化所扭曲、戕害的精神人格。即如孔乙己,尽管他身上有着一种可贵的温情,但是他缺乏人格的独立精神。他努力维持的“穿长衫”的读书人身份不过是一种本能的自尊,与现代意义上的自由人的尊严相去甚远,而且还使其不断受到戏弄和侮辱。《白光》中的陈士成与孔乙己相仿,缺乏独立自主的个人追求,在封建文化价值观与科举制度的压迫下不堪重负而发疯自尽。《端午节》中的方玄绰,尽管表面上已经算是一个新式知识分子,但是内心深处委琐、平庸、虚伪而不自知:“只是每到这些时,他又常常喜欢拉上中国将来的命运之类的问题,一不小心,便连自己也以为是一个忧国的志士:人们是苦于没有‘自知之明’的。”这正是中国封建文化一面教人学孔孟修身养性,一面又以学习孔孟之道为仕途晋身敲门砖所必然导致的虚伪文化生态长期熏染的结果。
《呐喊》中的《一件小事》、《鸭的喜剧》、《兔和猫》、《社戏》等,矛盾冲突不那么激烈,内容也相对轻松,似乎与“呐喊”关系不大,风格、题材皆和集子中的其他小说有相当距离,但其中也贯穿共同点,即对人的尊严、生命尊严、生命价值的呼唤。《一件小事》歌颂了一个世俗眼光中的渺小者的灵魂同样可以高大;《兔和猫》等作品充满了童趣,借儿童天真烂漫的天性和特殊的体验事物的视角,抒发了热爱生命、热爱自然、友善待人、同情扶助弱小者和为了被扼杀的生命除暴复仇的情怀。和前面的小说不同,这几篇小说更多的是从正面抒写生命的可贵,为奋斗的人树立前进的希望和目标。
总之,《呐喊》喊出了新文化运动反封建的最强音,站在人道主义、个性解放、思想启蒙的立场上对压制人、扭曲人、奴化人、摧残人的中国封建文化传统进行了最深刻的批判。
作品影响
《狂人日记》是新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发出第一声呐喊“救救孩子!”《孔乙己》写出苦人遭遇的凉薄,《药》写出先驱者的英勇牺牲与不被理解的寂寞,《阿Q 正传》画出沉默的国民的灵魂;《风波》《明天》《端午节》《社戏》等各自体现了“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结集出版,单篇发表时的影响累积叠加,给读者更大的震撼。
其中改编成电影和戏曲及电视剧的小说,则有《阿Q正传》《孔乙已》《药》等。
早在《呐喊》1923年出版以前的1922年,《呐喊》中的《孔乙己》就被译成日文发表于由日本人创办的日文刊物《北京周报》上;《兔与猫》则由鲁迅本人译成日文发表于1923年1月的《北京周报》上。一直到现在,《呐喊》在日本的翻译随着时代的更替而被一批又一批的日本学者翻译。
1999年6月,《呐喊》被《亚洲周刊》评选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之首。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等18部。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也被称为“民族魂”。
【高一语文第四单元《呐喊》自序知识点整理】相关文章:
《〈呐喊〉自序》的教案04-02
呐喊自序教案10-07
九年级政治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02-13
人教版初二语文知识点下册第四单元03-30
高一语文知识点重点归纳整理03-05
小学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10-19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02-28
三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11-02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10-28
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