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百文网手机站

生物教学中语文知识的应用教育论文

时间:2021-08-04 17:23:40 语文 我要投稿

生物教学中语文知识的应用教育论文

  【摘要】在生物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语文学科中的语言、文字、比喻、修辞语法、成语和诗歌等手法,能起到增加生物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并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

生物教学中语文知识的应用教育论文

  【关键词】生物教学 语言文字 语法 成语

  诗歌

  生物学学科与语文学科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教学中利用这种关系将语言、文字、比喻、修辞语法、成语和诗歌等知识穿插到生物课中,既有利于加强两门学科之间的联系,又有助于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欲,促进学生学习并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

  学生对生物教材中语言文字未必都很重视,常常出现发音不准、错别字、辞不达意、描述不确切等现象,再者生物教材中的有些术语用字孤僻,对学生来说是生字,如果我们生物教师对此不加以纠正强调,将会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例如:细胞的:“胞(bāo)”错读胞(pāo)、蝙(biān)蝠的“蝙”错读成(piān)、臀(tún)部的“臀”错读成(diàn)、细菌(jūn)的“菌”错读成菌(jǔn)、鱼鳔(biào)错读成鳔(piào)。又如:把神经的“经”字错写成“精”,白暨豚的“暨”字错写成既、把鱼的运动器官的“鳍”字错写成“脐”、把种子的主要部分的“胚”字错写成“坯”等。因此,作为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究用字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生物教材中的术语发音准确、书写规范、用词恰当、学会用规范化的语言描述生物现象,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否则,学生只能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得到一些没有根基和生命力支离破碎的知识,为了给学生一个清晰正确的认识我们不妨来点咬文嚼字。

  在生物教学中由于概念繁多,有相当部分的概念抽象、深奥、干涩、由于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通俗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述生物的某些现象和特征,充分利用无意识记规律,集中学生注意力,既有利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例如:把绿叶比作“绿化工厂”、叶肉细胞比作“车间”,叶绿体比作“机器”、把白细胞比作“战士”细菌比作“侵略者”、把叶片的结构比作“夹心面包”保护色———我在这里,你看得见我吗?警戒色———我就在这里,谁敢来惹我,蒸腾作用———树木出汗等,促进知识的迁移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兴趣盎然。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进行语法分析,能帮助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诱导学生产生新奇感,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效能。例如学生对生理卫生中酶的感到抽象难懂,此时对句子成分进行分析“酶是(生活细胞制造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第一个定语指出了酶的来源———生活细胞,第二个定语表明了酶的功能———催化作用,又如: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第一个定语指出了新陈代谢的范围,第二个定语指出了新陈代谢的'实质。这样将难点化整为零,加深理解和提高记忆力。

  在生物过程中适时地利用成语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例如:用“螳螂捕食、黄雀在后”来描述食物链的关系;通过“树—蝉—螳螂—黄雀”这食物链的有机联系,引申出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转递过程。又如:“作茧自缚”表示适应的相对性;“飞蛾扑火”表示趋光性;“无师自通”表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枯木逢春”表示温度等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在生物教学中适时地,利用诗歌,不仅能为学生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般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到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和意境之美。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例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说明植物的向光性。又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又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讲述生态系统恢复稳定性和无性生殖。

  由此可见,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积极的渗透借助语文知识的教学,并非越俎代庖,多此一举,而且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和能力。树立他们的自信,积极去探索,去追求知识,创造他们的财富。

【生物教学中语文知识的应用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缄默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10-17

小学语文课堂中默会知识的应用论文09-06

影视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8-08

知识管理与成本会计在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07-31

赏识教育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7-31

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的论文09-06

语文教学中的知识拓展与能力迁移初探的论文12-05

艺术教育在国画教学的应用论文07-29

生物复习课中的应用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