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文《白杨礼赞》知识点

时间:2024-07-12 09:14:55 思颖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语文课文《白杨礼赞》知识点

  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语文课文《白杨礼赞》知识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语文课文《白杨礼赞》知识点

  字

  大毡(zhān)子 开垦(kěn) 外壳(ké)

  锤(chuí)炼 主宰(zǎi) 倦怠(dài)

  潜(qián)滋暗长 旁逸(yì)斜出

  泛(fàn)出 婆娑(pósuō) 坦荡如砥(di)

  恹恹(yān)欲睡 晕(yùn)圈 倔(jué)强(jiàng)

  虬(qíu)枝 秀颀(qí) 垠(yín)

  词语

  [视野] 视力所及的范围。

  [妙手偶得] 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得到的。

  [锤炼] 这里是反复推敲加以提炼的意思。

  [主宰] 支配。

  [垠] 地域的界限。

  [坦荡如砥] 平坦得像磨刀石。

  [潜滋暗长] 暗暗的不知不觉的生长。滋,繁殖。

  [恹恹] 精神不好,困倦的样子。

  [旁逸斜出] 意思是,(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逸,原有“超过”的意思。

  [晕圈] 模模糊糊圆形的片。

  [参天] 耸入高空。

  [伟岸] 魁伟,高直。

  [纵横决荡] 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颀]高

  比喻句:

  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把高原土地比作“大毡子”。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2、“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

  把白杨树比作哨兵,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白杨树的特征。

  拟人句:

  1、“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拟人化的写法,借物咏人。对白杨树外形的具体描述。

  2、“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拟人手法的运用,将白杨树人格化,指出白杨树不是“树中的好女子”,却是“树中的伟丈夫”。

  排比句:

  1、“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2、“它没有婆娑9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3、“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排比句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气势,突出主题。这四个反问句由树联想到人,联想到北方的农民,进而联想到抗日军民,尤其是他们的精神和意志,层层深入地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白杨礼赞分段

  分段:全文可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点题,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领起全文。

  第二部分:(第2至4自然段)转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从正反两面写人对高原景色的感觉,衬托出白杨树,用肯定的语气再度赞扬白杨树的“不平凡”。 ‘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运用先总后分的写法,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以否定句式,强调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第四部分:(第7、8自然段)先用欲扬先抑,虚抑实扬的手法,赞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然后用排比句,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五部分:(第9自然段)运用对比手法,表明作者不同于顽固派的观点,又一次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与文章开头相呼应。

  总结:本文通过赞颂白杨树的“不平凡”、“力争上游”、“有极强的生命力”等特点,热情歌颂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白杨礼赞句子赏析

  1、“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赏析:开头直抒胸臆,用肯定的语气,点明主旨——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2、“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赏析:用比喻句表现高原上黄土和绿麦的色彩。

  3、“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

  赏析:用“极普通”、“不平凡”,写出白杨树的外在特征,加深了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对全篇来说起定下基调,领起全文的作用。

  4、“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赏析:这段“像哨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段还写出“我”的情绪转变,为下文白杨树的出现起了渲染作用。使用问答句形式,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5、“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赏析:“极普通”衬托白杨树的伟大,伟大就寓于平凡之中,这里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

  6、“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赏析:这段文字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用拟人和对比的写作手法,进一步给白杨树高度的评价。指出白杨树不是“树中的好女子”,却是“树中的伟丈夫”。“伟岸,正直,朴质,严肃……”等褒义词的使用,热情地赞扬了白杨树的品格和精神。

  7、“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赏析:四个反问排比句的运用,由外向内,层层深入,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这样写的好处是,加强借物咏人的语气,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8、“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干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罢,但是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赏析:最后一段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将楠木与白杨树对比,实际上也是人与人的对比,也侧面烘托出白杨树不平凡的性格和精神。再次点题,呼应开头,深化了文章主题。

  白杨礼赞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1940年前后,延安抗日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顽强战斗,多次粉碎敌伪的“扫荡”。这一年,茅盾应朱德同志之邀来到延安。他耳闻目睹延安抗日军民的生活和革命精神,从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中华民族远大的前途。当他在西北高原上看到 “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地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时,他似乎找到了一种感情的寄托,对白杨产生了特殊的情感。他把对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深挚感情全部倾注在白杨树身上了。《白杨礼赞》应运而生。

  白杨礼赞写作特点

  写作特点:本文采用了托物抒情的象征手法。文章开头是这样的一句话:“白杨树真的是不平凡,我赞美……”直接进入主题,一句话就统领全文,也给整篇文章铺下了奠基石。文末用了“我还是要赞美白杨树!”结尾,具有首尾相应的特点,使得文章结构更加严谨。作者一直强调“白杨树不平凡”,所以这篇文章的景色描写是从黄土高原开始的。通过渲染黄土高坡的壮美景色来强调白杨树艰难的生存环境,这对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有了这种烘托效果作铺垫才能更好地描写白杨树,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白杨礼赞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本文以白杨树为象征,通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白杨礼赞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文章描写了作者在西北平原看到白杨树,被白杨树“力争上游”的生长姿态所感动,本文采用了象征手法,通过赞颂白杨树,歌颂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广大军民不屈不挠、坚持抗战到底的崇高精神和坚强意志。

【初中语文课文《白杨礼赞》知识点】相关文章:

《白杨礼赞》课文03-05

白杨礼赞的课文赏析11-03

礼赞白杨作文12-04

白杨礼赞作文09-06

《白杨礼赞》赏析11-30

白杨礼赞教案10-06

白杨礼赞教案01-12

白杨礼赞的说课稿12-05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11-01

关于《白杨礼赞》教案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