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初中语文听课记录(精选10篇)
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获奖初中语文听课记录(精选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获奖初中语文听课记录 篇1
一、导入
教师引入抒情性散文的概念。提示课题。
板书:
紫藤萝瀑布
宗 璞
二、教学过程
1、教师请同学起来朗读课文。
师:下面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课文?
生:(稍待片刻,几位同学举起手)
师:(巡视片刻)还是请我们的语文课代表来朗读一下吧。
生:课代表朗读,其他同学看书。
(教师播放课件)
2、教师与全体同学一起朗读课文。
3、教师出示第一组问题,请一位同学朗读问题。并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以下问题。
围绕紫藤萝花这一中心事物,作者安排了哪些内容?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一串挨着一串,花的瀑布,骨朵)
选择你认为作者描写紫藤萝花的精彩之处,说说你的看法?(题目)
4、教师出示第二组问题:师生在交流中解决问题。
“我”既然很想摘一朵花,为什么没有摘?作者这样设计有何用意?
“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止我眼前,也在我心上流过?”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作者联想到了十年前家门外的一株紫藤萝,它有什么特点?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么?
5、教师出示第三组师生探究性问题:
本文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而结尾又说“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是否矛盾?为什么?
对作者说的“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你如何理解?
在生活中,你有过作者这样的深切的感受吗?请你谈谈。
三、总结全文
由文章作者的感遇,也希望对学生以后的生活有所帮助。
【听课反思】
教师不必作秀,因为新课程需要教师作出必要的讲解。授课过程中,教师的两个教学细节我是记忆深刻。其一是选一位同学来读课文,有那么的同学举手想要读一篇课文。但是这位教师早就有了心目中的人选了,她之所以没有一下子选择课代表来读课文,估讲也是想制造一种气氛──一种大家踊跃举手的感觉。最后仍就选课代表来朗读,而其他同学和老师则一起看着书听课代表读书。就这个教育细节,我有些意见。教师的这种行为里边有虚假民主的成分,请一位同学来读整篇课文值得商榷,可以请几位同学分别部分自然段也许更好。这样学生参与的面也比较广,可以从刚才举手的同学中挑选一些。虽然是公开课,在考虑阅读效果的时候,更应该考虑到课上学生的学习状态。
另外一个细节就是教师在出示问题的时候对同学说:这些问题是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提出来的,现在我们一起来解决(大意)。但是看着上面这三组问题,我怎么也不会相信是学生提出来的。因为作为学生来讲,他们提的问题不会全部涉及到教学的重点,只会部分含概。而且提问的方式也是以询问式居多,他们的提问只不过是想向老师核对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
《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的正如上课教师所讲,是一篇“抒情性”散文,也可以说是一篇美文。女作家宗璞通过“紫藤萝”这一普通的植物抒发自己别样的心情,见景生情。就这篇课文而言,我个人以为可以在解决了生词读音的前提下,让学生尽情的朗读,在读中体悟文章中蕴含的深厚感情和别样情怀。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朗朗的。它不应该是某个学生或教师表演朗读技巧的舞台。因为即使有同学口头表达能力不佳,甚至是口吃、甚至是哑巴,但只要他的心灵能与文本对话,能与作者的思想对话。那么,他就能从课文中习得一些感悟和理解,从而真正的为自己将来的人生路提供帮助。
获奖初中语文听课记录 篇2
一、导入
作者简介(教师介绍)
二、整体感知
重点字词的音、义。(结合课文理解词义比较好。)
文中提到了哪些景物?作者着重写了哪些?
这些景物给人什么启示?
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我的点评:四个问题不是同一个理解层次的,应该让学生把写景的句子读一读。要把每一个问题做透,才能有层次的、水到渠成的完成文本的学习。思考:整体感知应感知到什么程度?
本文的结构是显而易见的总-分-总。分的三个部分都是前写物(景)后面感悟哲理,在这里应该让学生感悟到,从而为下面的解读服务。
三、研析课文
1、学生配乐朗读第一部分的第一段。领读与齐读相间。
2、教师改写第一部分的123节,让学生比较。学生找出老师少写的句子。(教师如果要找关键的句子来品析,不需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直接提问。即:小白花是以怎样的姿态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的?)
3、哪些词语应该重读?有什么好处?
我的点评:这个板块把写作手法、朗读方法、文章的中心杂糅在了一起。老师问学生答,学生被牵着鼻走,学得比较被动,没有生成,感觉课堂没有活水。这个板快就是让学生找出展现在眼前的图画美、分析精神之美、感悟哲理之美。第一部分教师领着学生学,第二部分可以放手让学生学使用摘书卡的形式学习,第三部分也可以用检测的形式来学习。思考:面对同样的结构的片段,应该怎样做到教学方法的灵活有异?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使学生的能力能有坡度的得到锻炼,使课堂越来越有活气?形式不同,侧重点不同。
4、依照此法学习第二、三片段。教师讲得太多太碎了。
四、拓展
写自然中的一物感悟哲理。
获奖初中语文听课记录 篇3
一、 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生齐读课题)
2、(出示课件)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着先生去 。 这个小孩儿就是 ,那年。(生齐答)
3、(出示寇准写的诗)指名读。
4、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吗?(出示课件:加“华山”2个字)
二、细读课文。
1、(课件出示华山图)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华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出示课件)啊!华山真高哇!(指名读)
2、是呀,华山真高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生在第二自然段中边读边找)
(1)(出示课件)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轻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讨论)
【评:教者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感悟、交流,逐步深化华山在学生心中雄伟、高大的印象。】
(播放华山的录像,师配解说语)
再指导朗读课件出示的这句话。(师画简笔画,结合简笔画理解华山的高。)
【评:学生从第一课时开始就对华山充满了好奇,师在此处播放华山的录像,画简笔画,为学习第二自然段创设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华山的“高”这一特点。】
(2)齐读。
(3)指导背诵。
3、在第二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写了华山的高呢,看看谁最细心,能把这句话找出来。
(出示课件)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1)指名读。
(2)(指黑板)是呀,难怪小寇准会从心底发出惊叹:
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哇!
4、小朋友们都被华山险峻的风光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就发出了赞叹,这就是——(指课件齐说:情不自禁)。
【评:重视词语的积累,能结合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显得水到渠成。】
三、借文悟诗。
过渡:小寇准也和大家一样,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
1、课件出示诗句。
(1)指名读。
(2)生在课文中找诗句的意思。
(3)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意思?(出示古诗和句意。)
(4)哪句话写了“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意思呢?(出示古诗和句意)
(5)理解“回首”的意思。
【评: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抓住重点段落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品评诗人用词的精妙。】
(6)请女生读诗句,男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2、小结学法。
3、指导朗读。
4、点题,像我们这样赞美华山就是 ——(指课题)咏华山。
5、是呀,小寇准小小年纪就能做出这样的好诗,难怪先生连连点头称赞:(——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说)
6、让我们捧起书再一次咏华山!齐读课文。
四、课外延伸
1、提供课前收集的描写山的诗,生自由练读。
2、指名上台朗诵,师配乐。
3、鼓励学生课后搜集关于山的古诗。
【评:教者能打破课堂局限,将学生引向课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岁 华 齐
1、指名读。
2、学习“山字头”,领读。
3、看一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4、你们看,这三个字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5、小结,范写。
6、生描红,师巡视。
【评:在写字前,教者特意让学生和课文中的小寇准比一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写字时,教者注重学生间的差异,对一些写字姿势不好的学生加强辅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评课:
《咏华山》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教学时,教者紧扣“啊,华山真高啊!”这句话串讲课文,引导学生领悟华山的雄伟、壮丽和寇准的聪明、有才华。教者以新课标为指针,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以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生动富有激励
性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书声琅琅。
一、充分运用电教媒体,教学直观化。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读文,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教者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如播放华山的录象,让生动、传神的图象突出华山的险峻和高,激发学生阅读、表达的兴趣。教者还把板书内容设计成了简笔画,化抽象为直观,使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第二段中的重点句,轻而易举地看着简笔画背出了重点句。
二、感悟、推敲文字,真切体会意境。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时,教者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除了、都在、脚下、那么近、山腰间、朵朵白云”,以及古诗中的“回首”等重点词语,反复朗读、品
味,使学生从这些语言文字中感悟到“华山真高呀!”并由衷地发出了赞叹,学生个个读得有滋有味,同时领略了语言文字的优美,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丽。
三、以学生为主体,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教者始终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读书,自由思考,尽情表达。教者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如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引导学生理解“情不自禁”;重视学法指导,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重视思想教育,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和诵读,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学习小寇准认真学习的态度……当学生把握不准时,教者及时范读,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读得更精彩,更具韵味,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
总之,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如果教者能针对学生实际,实施差异教学,相信一定能让课堂更加高潮迭起。
获奖初中语文听课记录 篇4
一、读课题《绝句》,你是怎么理解绝句的?作者是谁?
师:昨天讲的李白是诗仙,而杜甫被称为诗圣。这首诗是作者写自己在成都杜甫草堂那个地方看到的美景。
二、学这首诗。
1、 听老师范读,孩子们展开想象:你看到了什么景物,看谁看到的多,看到的景物最美。
师读后生汇报: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两只黄鹂在树枝上跳来跳去。
师马上在黑板上板书简笔画,你是从哪里看到的,请读读,全班齐读
生2:我看到了多年未化的积雪。
那老师要画应画远还是近(远)齐读
哪里的雪(成都西岭的雪)
理解窗含(看教室窗外,象窗子框起来因而用了一个含字)
生3:我看到了遥远的东吴门口停了许多船
师板画,生读出远的感觉
生4:我看见白鹭
师:应画在哪?(远)怎样读?(飞得有劲)
师:难道我们的大自然就这样单调吗?请再读,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自读,师启发:开动你的耳、眼你又发现了什么?
汇报:生1:我看到了春天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生1;“翠”字
师:从诗中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2:码头(从门泊看出)
生3:房子(从窗含看出)
师启发:我还从赵尘(生1)的“翠”看到柳树是绿的,[给板书柳树涂为绿色。]你还看到、听到什么?
生1:听到鸟叫
生2:我听到船的汽笛声
生3:流水的哗哗声。(师:你的耳朵真灵)
生4:我看到长江很长,还有船在往这靠。
师小结:我们想象后,让树有了绿色,鸟在叫,这叫有什么有什么?
三、小结:学了这首诗,有什么有什么?(读板书)
听课后点评:
1、读的形式多:初读——个别读——评价——评价过程中读——齐读——范读——想象景物中读——读中打开耳、眼——夸夸诗读——读出感觉。
2、想象诗的画面——展开从诗的字中你看到、听到什么?让画面更丰富。
3、小结(有什么有什么)孩子概括令人折服。
4、 师声情并茂将生自然引人诗境中,学生利用多种感官体会到诗的美,好一个“有诗有画”呀!
5、 读、听、看、想后再落实每一句诗意——水到渠成。
6、 考大家让学生获得成功感。
7、 读、听、练。
获奖初中语文听课记录 篇5
一、导入,复习检查:
齐读课题。
这些字你还认识吗?开火车读。齐读。
一朵一颗满天真好晚上数着那里最喜欢
3 老师这有几个字宝宝找不到家了,谁来帮他们找到家?
朵只头颗
一()白云一()小鸟
一()珍珠一()头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1、鲜花和星星“我”最喜欢谁?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一边读,一边想一想课文所描绘的画面。(出示:一边读一边想)
2、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水平。(出示这小节)
指名读。
3、(1)你读懂了什么?指名回答。
你是通过哪些词看出鲜花很多?师相机在“满地、这里、那里、还”下面划线。
谁能读出鲜花的多?
放鲜花的课件,夏天到了,绿茵茵的草地上,盛开着朵朵鲜花,它美吗?谁想夸夸它?它美在哪里?指名说。
看着满地的鲜花,我真想。
【评:口语训练和想象力的丰富集合起来,有道理!】
小朋友真会想,能不能把鲜花的美读出来呢?谁想读?
再出示这小节(指名读,评议。)
【评:这一步前面应该再有一个自由练读,就扎实了。】
(你读出了鲜花的美丽!听了你的朗读,老师觉得鲜花更美了!)
4(1)读了好多遍了,想不想把这美丽的诗句背下来呢?自己先练练。
指名背。(你背得真流利,如果能加上动作那就更好了!)
(2)谁能上讲台加上动作来背一背、演一演呢?(指名)(你真是一名出色的小演员!)
(3)这么多人都想上台背诵啊?想背的小朋友一起来背吧!
【评:指导得法,读出了层次,背诵就水到渠成了。】
(二)、学习第二段。
1、过渡:小朋友背得真棒,老师仿佛看到了夏天满地的鲜花,老师都陶醉了。
刚才,我们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学习了第1段(出示:一边读,一边想),相信你们现在也能用同样的方法把第二段学好。自己读一读,读懂了什么跟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评:总结学法,由扶到放。】
谁来汇报你们交流的结果?
说明星星的多:划词:满天、这里一颗那里一颗、还多
3、谁能读出星星的美、星星的多?(你真会读!你看,她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了,让星星更美了!)
赛读,谁来跟他比比?你读出的星星也很美!
看着满天的星星,我真想。
【评:这时再来读读,然后背诵更扎实。事实上,下面的背诵孩子们开始不是很顺利。】
三、背诵。
1、这么美丽的小诗你能完整地背出来吗?如果能加上动作就更好了,自己先准备一下吧!(指名背)
(你背得真有感情!谁来跟她比一比?你真是个出色的小演员!)
2、师报幕。生齐背课文。(9班小朋友集体诗歌朗诵会就要开始啦!)
四、拓展练习。
出示蝴蝶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老师非常喜欢这幅图画,所以仿照课文写了一首小诗。指名读。
我最喜欢
天空中飞翔的蝴蝶:
这里一只,
那里一只,
真比海滩上的贝壳还多。
过渡:老师说的好吗?小朋友,只要你们留心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再发挥想象说一说,能说得比老师更好呢!
你会说吗?这里有一幅美丽的图片,请瞧!你能仿照着课文写一段小诗吗?
我最喜欢
天空中飞翔的小鸟:
这里——,
那里——,
真比——————还多。
【海鱼图】
我最喜欢
————————:
这里——,
那里——,
真比——————还多。
4 我最喜欢
————————:
这里——,
那里——,
真比——————还多。
【评:说话训练从复习的数量词填空就打下基础,前呼后应,训练扎实,评价有效,学生兴趣盎然。诗歌习作内容丰富,洋溢着智慧的热情和闪光。】
五、指导写字
聪明的小诗人,不仅诗作得好,老师相信你们字也一定会写好,我们来记几个字吧!
朵最真
1、写“朵”
(1)谁有好办法记住它?
在“朵”这个字里面隐藏着一个偏旁:几字头。
写这个字该注意什么?(几没有钩,木的一横很长。)
(4)师范写。
(5)学生描红,临写。
2、写“真”
(1)怎样记这个字呢?
(2)在“真”这个字里面也隐藏着一个偏旁:十字头。
(3)写“真”时该注意什么?(真里面有三横)
(4)师范写。
(5)学生描红,临写。
评课:
从教材的角度来看,这首诗歌是首次给孩子们现代诗的形式;从字词训练的角度来看,这课侧重于“比”的内涵;从内容来看,这课以回环往复、一咏三叹的形式告诉学生:鲜花和星星的多及美。
我想,教材编者的意图绝不仅仅是让孩子们感知生活,还有对诗歌这种形式的热爱与贴近。因此,李老师充分领会了教材精神,让学生在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读通顺、读流利。接着再来抓住重点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力求读好。然后,教者没有局限于此,而是进一步拓展深化,训练学生对“比”的认识,进而是对诗歌句式的熟悉:由看图换词填空完成一首诗歌的创作,到看图填句子完成一首诗歌的创作,再到看图完成一首诗歌的创作,最后到自由完成整首诗歌的创作。这个过程不但是对文章主题的深化理解,也是一次扎扎实实的诗歌写作训练。事实上,孩子们在这次学习中,真正地有所得了——这表现在他们对创作过程的高度兴奋上,也表现在他们创作的结果上:他们说最喜欢满天的繁星,因为它们比夜晚的灯火还多;最喜欢五彩的鱼儿,因为它们比草原上的羊儿还多;最喜欢机灵的小海鱼,它们简直比海底的珊瑚礁还多……
这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话语不正体现出李老师这节课的成功与精彩吗?同时,这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话语更激励我们不断求索更科学、更适合孩子们的教学方法。
当然,教学总是遗憾的艺术,这里我有一点不成熟的想法:
背诵要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节课的教学虽然对个别句子的朗读指导较多,但是整首诗歌的朗读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整首诗歌的理解与感知。而加上动作朗读、背诵就更需要读流利、读熟练了。当然,这节课在这一环节上有所疏忽可能是为了后面拓展部分时间的保证。但是显然,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需要真正地把“学生本位”的理念落到实处。如果把这首诗歌真正读通、读好、读透,我想可能拓展部分的练习学生对整首诗歌的创作会更贴切。
实际上,如果将划重点词这一步骤省略,以范读等方式直接指导朗读,可能既节省了时间,又轻易地降低了学生朗读的难度,岂不两全其美?要知道一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材的教学重点就是读书、写字呀!
获奖初中语文听课记录 篇6
一、 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 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松树)教“松”(song)。领读。
2、 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 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课题,领读课题。
3、 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1) 小松树和大松树在什么地方?
(2) 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啊?
(3)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
二、 初读指导
1、 自由读课文。
要求:
(1) 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互相交流。
2、 检查自读情况。
(1) 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2) 课文中的词语,估计学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办法解决有关词语:
指名回答:低头(动作表示) 听(动作) 摸(动作) 回答(联系课堂提问与学生的回答)
《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哪个词的意思和“惭愧”一样?(难为情)
(3) 观察生字特点,想出记住生字的方法。小组内交流。
(4) 朗读课文,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a介绍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d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
(5) 逐段指名朗读。
三、 作业
1、 认读、练写生字词。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松树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听写词语:松树 比多少 回答 孩子 听 低头
2、 说出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 精读训练
1、
指名口头填空:--------有一课---------松树,--------有一棵----------松树。
2、 (板书:惭愧)指名拼读后,问:“惭愧”是什么意思?
3、 问:小松树为什么感到惭愧?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4、 起初,小松树怎么样?(板书:长得多高 看到很远)
谁能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读出它那种自以为了不起的语气来?
练习朗读,同座对读,互相学习、指正。
指名当众朗读、评议。教者示范,学生再读。
5、 后来,小松树的想法怎么会发生变化的?
指名读风伯伯的话。(板书:比你高 大山托)
讨论:风伯伯的话是什么意思?
6、 讨论:小松树会怎么想呢?
(谢谢风伯伯,不然,还真的以为自己最高呢)
(刚才太不礼貌了,要向大松树说声对不起)
(要是我也在山下,和大松树站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好多好多呢)
(谢谢风伯伯,是你让我知道了,我能看得远,是大山的功劳)
(如果大松树也长在山上,他会看得更远更远)
7、 教者小结:小松树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他以后一定会改正错误,变得谦虚起来。
8、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 写字指导
1、 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多 你呢 回答 风伯伯 听 孩 比 低
2、 自主学习,提出书写时的注意点。
根据学生发言,知道写字。
四、 作业
1、 按笔顺描红。
2、 朗读课文。
获奖初中语文听课记录 篇7
一、 听课时间:20xx-4-1
二、 授课教师:谢巧靖
三、 授课学校:南宁沛鸿民族中学
四、 授课年级:不祥
五、 授课题目:《背影》
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父母是爱我们的,你在生活中从哪里感受父母的爱。
(二)、介绍朱自清所写的《背影》的来历及写作背景。
(三)、检查预习的效果
① 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② 根据意思说出相应的词语
(四)、朗读课文,把认为课文内容写得好的地方记录下来。
(五)、你对课文的感受,哪些让你感动的地方。
(六)提问,既然课文是写父爱的,为什么用《背影》作为题目?(说明:背影在这有特别的涵义)。
(七)、课文共有几次提到“背影”(四次)。
① 第一次在课文哪里提到背影,有什么涵义?
② 第二次提到背影又出现在课文的哪里,有什么意义?
③ 第三次的背影出现在课文哪里,起到什么作用?
④ 第四次的背影在课文哪里出现,有什么涵义?
(八)、听录音,作者对背影作了哪些刻画?哪些词语最有表现力,通过哪些方法来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
(九)、作者用了“胖”等字,描写了父亲体态特点,爬月台艰难,但表现了对儿子的爱。
七、 教学板书:(不祥)
八、 教学评析
(一)、教态自然,面带微笑,让学生感到亲切。
(二)、过程生动,深度合适,形式巧妙多样,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旁征博引,注意引导,非常丰富;学生活跃、积极、主动;突出了学生为主体,老师是引导者的新型的教学模式
(三)、注重学法指导。抓住重点词语与学生交流,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善于设疑,善于引导。抓住课文提到的“背影”,设计了层层深入的问题,从而揭示课文的主旨并能巧妙引导学生作对答。
(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珍惜与父母的爱。
获奖初中语文听课记录 篇8
一、 听课时间:20xx-4-5
二、 授课老师:王丽红
三、 授课学校:深圳市北大附中南山分校
四、 授课年级:不详
五、 授课题目:《岳阳楼记》
六、 教学过程
(一)、全班分组收集岳阳楼记对联,利用多煤体展示图片及对联。如“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并解释对联的涵义。
(二)、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与以往的作家所写的岳阳楼记进行对比。
(三)、导入
(四)、齐读课文
(五)、提问,这首诗作者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思想内容。
学生:(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已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是什么意思?
(六)、自由讨论课文结构划分法。
文章有几个段落,怎样划分,划分的原因。
(七)、播放岳阳楼景色片段录像。(对岳阳楼的介绍)。
(八)、提问:为什么不写岳阳楼的盛况而刻画岳阳楼洞庭的烟波浩荡的景色,为什么这样选材。(选材要为中心服务)
(九)、解释“以物喜,以已悲”,人生有两种情景,提问“你赞同还是反对”,联系实际,“不为外物所动”表现了哪种品质。
(十)、忧国忧民之士,古往今来,有哪些人物。
(十一)、总结,一切景语皆情语,背诵全文。
(十二)、作业:学习古人抒发感情的方式,写一点抒情文字。
七、 教学板书
岳 叙事作记缘由; 悲——阴 }
阳 范 描写景色 喜——晴 }以物喜,以已悲
楼 仲
记 淹
八、教学评析
(一)、是注重朗读感悟和背诵积累。这首词语言简练,节奏感强,感情丰富,教师没有一味的分解剖析,而是设计了充足的朗读。以读会意,以读悟情。同时还注重让学生当堂背诵,积累语言,真正作到一节课下来有所收获。
(二)、是善于创设教学情景感染学生如让学生观察画面,让学生观看课文录象,很能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从而使教学生动而深刻。
(三)、是让学生收集课文的图片及对联,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是设疑,突出课文的重难点,把握文章的中心。
获奖初中语文听课记录 篇9
一、导入
看狼的图片,倾听狼的嚎叫。提问:你能联想到哪些有关狼的成语?
学生交流成语,老师点拨:人们对狼的印象都是不佳的,我们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齐读成语:狼子野心、引狼入室……
今天,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小小说《狼》,作者蒲松龄。
二、简介作者
老师准备了一张作家名片:
名:蒲松龄,字留仙,号 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时:清代文学家
地:山东淄川人
作: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一、朗读
1. 自由自在朗读文章,要求读得字正腔圆。
书声琅琅真好。有没有注意这些字的读音呢?(出示生字词)
2. 对于文章,谁能自信地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并给予评价。
3. 正确停顿,我能行
其一/犬坐于前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哪些语句要快速读?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指导朗读:久之,目似暝,……/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语速快慢结合)
二、译读
译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门槛。在朗读过程中,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画出来。
先在同桌内交流,看你的疑难问题谁能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全班共同解决。
其,在文章中有代词的作用。老师准备了几个句子,看看这些“其”在文章中代指什么?
(句子略)
三、理清故事情节
请你用简洁的话概括一下,这篇文章介绍了什么故事?
再精炼一下,在下面的箭头里填上动词,概括故事情节。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这篇小说在情节上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四、读出形象
细读文章,采用勾画法找出描写屠户与狼的地方,分析评点它们的形象。
如“仍从”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狼的贪婪。
学生交流,老师指导总结。
老师有声有色地朗读,台下掌声。
蒲松龄写这篇小说的目的,仅仅是带给我们一个生动的故事吗?
郭沫若有云:“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作者想借这篇文章讽刺什么呢?
学生交流,老师总结。
五、结束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获奖初中语文听课记录 篇10
一、 情境导入
1、齐读课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春天(板书),你会想到哪些词语?(春光明媚,春暖花开)
3、出示词语:
气温骤降、风雪不止、料峭的春寒、冻得坚硬的山路、
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
a.指名读
b.说说读了这些词语的感受
c.齐读
二、 品读课文
(一)小燕子在这寒冷的冬天遇到了哪些麻烦?读一读,想一想
交流
(二)出示第二自然段
1、天气冷
指名读
2、 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饥寒交迫——“饥饿”
3、再来看看这个词语,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显示“濒临死亡”)
师: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要经过长途跋涉,他们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事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濒临死亡”就是——即将死亡,再看看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配乐)齐读
4、过渡:然而悲剧没有发生,这是怎么回事?
指名说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当你读完这个故事,你将会被感动。读一读,找一找最感动自己的话,在旁边写写感受。
2、交流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 她不在乎什么?在乎什么?
2、 齐读第四自然段
3、 认识小贝蒂(出示图片)
在什么地方寻找?怎么发现的?她会怎么想?怎么做?同桌说一说。
交流
师生接说:小贝蒂不在乎——,不在乎——,她在乎的是——,多么令人感动的画面。
4、 还有什么地方也深深地打动了你?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人很多,把燕子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2、 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什么危险?
3、 找一找,还有没有其他地方令你感动的?(政府做出这么大的决定,为的是一群燕子。)
4、 师:回到充满温暖的列车,齐读第一自然段(配乐)
5、如果你就是车厢内的一只燕子,当你看到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6、写话:
以“这怎能不令人感动……”为开头写一段话。(播放“小燕子”歌曲)
7、交流
三、总结课文,提升感情
让我们记住——,记住——。
评析:
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老师能及时的捕捉学生回答中的亮点和惑点,本节课执教的老师能及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学生感悟后能及时让他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读来表达。整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板块与板块之间衔接较紧凑。
不足:政府如何帮助小燕子这部分理解还没有到位,对与学生的回答要有个整体的梳理,使层次更分明。小贝蒂那段的话与插图在教学时应交换顺序,让学生在感观图片中小贝蒂的形象后,再读文,可能学生的感受会更深。
【获奖初中语文听课记录】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范文08-03
初中语文《背影》听课记录08-03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大全08-03
初中语文课听课记录08-03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通用5篇)01-26
初中语文《我说我家》听课记录范文08-03
语文听课记录08-03
数学听课记录04-19
语文听课记录的范文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