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百文网手机站

语文阅读中如何设置疑点来得高分

时间:2021-07-04 17:57:44 语文 我要投稿

语文阅读中如何设置疑点来得高分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巧妙设疑,是组织课堂阅读教学的一门艺术,不仅能为学生阅读激发兴趣,掀起高潮,架设情感桥梁,还能使学生省时高效地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小语教材蕴藏着丰厚的可“疑”资源,究竟从何入“疑”呢?

语文阅读中如何设置疑点来得高分

  一、吃透“课题”设疑

  “课题”即文章的题目,文章的标志,内容的精髓。教者可吃透课题,咀嚼关键字词巧设妙疑,引导学生缘疑而读,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比如,学习《山谷中的谜底》,围绕“谜”设疑为,文中指哪儿的山谷?山谷中有一个什么“谜”?这个谜怎么被揭开的?谜底是什么?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学习

  《黄河的主人》,围绕“主人”设疑为,主人是什么意思?黄河的主人是谁?他凭什么成为黄河的“主人”?又如学习《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者先简介《史记》和司马迁后,围绕“发愤”设疑为:司马迁为什么能写成《史记》这部辉煌著作呢?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呢?又是怎样“发愤”写作的?在什么情况下他“发愤”写作的?结果呢?再如学习《真情的回报》,教者围绕课题“真情”设疑为:真情和回报分别是什么意思?谁对谁给予了真情?“我”

  的真情(或给予)表现在什么地方?订户的真情(或者我获得回报)表现在什么地方?像《鼎湖山听泉》、《游天然动物园》等文章,教者还可围绕“听”和“游”等一类词语设疑,从文中导出“听”和“游”的路线和内容。在这系列问题的诱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不仅能整体感知主要内容,把握课文脉络,还树立阅读信心,养成解题、拟题能力,品尝阅读趣味。

  二、揣摩“立意”设疑

  “立意”即作者写作的目的,拟订的主题,渗透在全篇,一般于篇头、篇中、篇尾等处给予暗示或揭示。教者应用心揣摩,创设辐射全篇的问题。如《船长》中高评价船长哈尔威的句字“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教学时,教者让学生通读全文找出这句话,而后围绕“忠于职守”、“做人之道”说说是什么意义,再联系课文内容具体说说船长忠的是什么“职”,履行做人的“道”指什么“道”?句中的“又”说明了什么?

  学生循着问题步步导入,船长舍己救人的思想在学生心中更具体、更形象、更高大。再如《徐悲鸿励志学画》中“功夫不负有心人”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教者就此精心设计研读问题:“功夫”是什么意思?徐悲鸿在巴黎求学时是怎样下功夫的?“有心人”是什么意思?徐悲鸿是怎样的一个有心人?通过勤学苦练,他取得了哪些成绩?引导学生研读上下文理清条理,体会内涵,感悟徐悲鸿为洗尽国耻、励志学画的言谈举止可敬,精神可贵。这不仅能使学生学会了质疑、释疑,还学会了恰到好处的表情达意、揭示中心。

  三、研读“内容”设疑,

  文章精彩靠内容,内容精彩靠语言,语言的魅力则体现在重点词、关键句等。把握有关词句设疑研读,驱动学生思考,了解内容,把握中心,享受词韵句律的优美,熏陶情感。如教学《有天然动物园》开头中的句子:“大家随即登上了游览车,沿着游览路线开使参观。”教者紧扣“路线”和“参观”两词,要求学生一边自读课文,一边用“

  ”画出“路线”句,用“

  ”画出“参观”的景物句。学生在阅读中理清了顺序,把握了内容,明确了中心,领悟移步换景的写法。又如教学《鼎湖山听泉》中一段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声一直传送到枕边。一路上听到的各种泉声,这时候躺在床上,可以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作者主要写了哪几种泉声呢?怎样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呢?

  教者紧扣“聆听、辨识、品味”设计表格供学生助读:

  聆

  听(泉声)辩

  识(特点)品

  味(想象)

  小溪的声音

  厚重回响的

  大提琴

  还有忽

  忽

  ………………

  学生迅即进入角色,完成阅读任务。再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中“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教者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回答“弥留之际”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会患上如此重病?是什么力量支持他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想象他说这些话时心理是怎样想的?学生带着问题走上阅读路,很快就品出了

  “肖邦惟一能报答祖国的还是那颗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心”。这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主要内容,还掌握了研读技巧。

  四、探究“写法”设疑

  文章的优美离不开完美的内容,鲜明的主题,更离不开表现技巧。小语教材所选的课例,不仅具备很强的人文性,而且具备很强的工具性。作者揭示中心时,常运用不同的写法,教者可由此掘进,大胆设疑,召唤学生在阅读中把握内容和中心,体验情感,感悟写法。

  1、揪“矛盾”设疑

  有些课文运用“矛盾”之笔着意刻画人物,使情节升腾跌宕,扣人心弦,使人物更加形象丰满。教者通过质疑化解矛盾,激起学生探究欲望,加深理解和感悟,提高理解能力。如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教者围绕“彭德怀与饲养员以及战士们关于对大黑骡子‘杀’与‘不杀’的分歧”和“彭德怀决定‘杀’大黑骡子解决燃眉之急前后心理十分矛盾时所体现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进行提问:“杀”是因为什么?“不杀”又是因为什么?从而让学生在读中悟出把彭德怀置于矛盾冲突中来塑造,更加突出他“爱战士胜过爱自己的坐骑”的高大形象。因此,学生不仅学会透视人物,还掌握了刻画人物的技巧。

  2、掘“空白”设疑

  有些课文蕴藏丰富的“空白”资源,教者可设疑促“写”,激发学生步入说写意境,完善文本,体验情趣。如《黄河的主人》中

  “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教者围绕“谈笑风生”请学生展开想象,把乘客的表现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把句子写具体。又如《特殊的葬礼》中“几年后大瀑布像‘生命垂危的老人’无奈地低下了头,‘奄奄一息’地等待着最后的消亡,慕名而来的游客都失望地离去。”可是有一天,瀑布终于开口了,它会对人们倾诉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给予想象,接着说。再如教《一路花香》时,教者针对文末设计了这样一个劝说练习:破损的罐子又一次到了小路的尽头,但它还是感到很伤心,因为它又漏掉了一半的水。于是,它又向提出道歉挑水工,请你以挑水工的.身份再来劝一劝破损的罐子。因此,这种开放而富有创造的读写练笔,有利于学生体验生活,体验情感,生成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表达欲望,享受说写快乐。

  3、找“对比”设疑

  有些课文为了突出所描写的人或事物,使其更形象,更有魅力,常常运用“对比”的手法。教者应找出可比资源质疑。如教学《白鹭》一文,教者可抓住课文的主要写作对象“白鹭”来提问,写“白鹭”,为什么还要写“白鹤”和“朱鹭、苍鹭”呢?学生在对比中认识了白鹭的“美”与众不同,加深了对“白鹭的常见,外形的颜色配合、身段大小适宜和精巧”的理解和体会。又如教学《船长》,教者可着眼文中写“哈尔威船长的沉着镇定指挥”前,为什么还要写“人们的呼号和嘈杂”呢?就如此鲜明的对比而疑,能巩固学生对“船长哈尔威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理解,接受“以身殉职、舍己救人”的精神熏陶。再如教学《黄河的主人》中“我不仅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此句中作者“胆战心惊”与乘客们“谈笑风生”和艄公“沉着”同样形成对比,教者由此入疑,学生从中感悟,这样写不仅能体现羊皮筏子安全可靠,更能体现艄公勇敢、智慧、镇静和机敏,真不愧为乘客可信赖的黄河之主。这不仅能使学生对文中主人公的认识更深更透,还学会了通过对比烘托人物。

  4、借“特写”设疑

  有些课文为了凸显某个写作对象而运用细致的笔触进行精雕细琢,形成一个“特写”镜头。教者可借用这个镜头,就其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领悟作者的生花妙笔。如《天鹅的故事》中

  “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向下的冲力,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经过这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教者抓住“惊心动魄”这个特写镜头,鼓励学生思考:老天鹅破冰的武器是什么?“腾空而起”、“石头似的”、“镜子似的冰面”分别说明了什么?句末用省略号有什么用意?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天鹅,你亲眼目睹了老天鹅的壮举,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在逐层深入的问题牵引下,学生在主动参与阅读、讨论、交流,既理解了内容,又对饱经风霜的老天鹅“以身示范、勇于献身”的壮举产生敬佩之情。这不仅能使学生在阅读中体验情感、升华情感,还学会了对人物进行细描重写。

  5、扣“悬念”设疑

  有些课文为了避免平铺直叙,使故事情节曲直动人,人物形象和性格更具有艺术感,故意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教者同样可就此掘疑。如《真情的回报》中“圣诞节前夕,正好是星期四。晚上,我照常去收报费。我按响了第一家的门铃,没人开门,走到第二家,也没人……走了一家又一家,每一家都没人应门。我急得快哭出来了……”

  教学时,教者可利用这波澜起伏的情节,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圣诞节,全家团聚欢乐的日子,难道我的客户们都去逛街了?当我“急得快哭出来了”

  的时候,心理会想些什么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故事情节呢?学生在读中想,想中感,感中悟,悟中体验:找工作挣钱真不容易,我们从小要学会珍惜学习,珍惜生活,珍惜工作;欲扬先抑的写法能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写客户集体为我过圣诞节营造转悲为喜的浓厚氛围。这不仅能使学生在阅读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会生存,还学会在写作中制造“悬念”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

  6、抓“标点”设疑

  标点符号是文本的重要组成。有些课文中特定环境下的标点符号,其内涵更丰富。如《友谊的航程》中“一位华侨激动地说‘……作为一个中国人,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兴奋的呢!’”和《明天,我们毕业》中“母校啊母校,这些都是您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怎能忘记呢!”教者可抓住句中的“!”引导学生说说,同样都是反问句,为什么不用“?”

  呢?学生在比较中掌握了用“!”比“?”的感情更强烈。又如《海伦凯勒》中“……她用这动人的笔调描会着她心中‘看’到的世界。”教者可抓住“看”上的引号,让学生议议,人们常用“眼”看世界,为什么海伦凯勒却用“心”看世界呢?学生会自然明白,能用“心”看到世界的人,她一定有惊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再如

  《大江保卫战》

  中“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教者可抓住句中的“!”和“……”

  让学生想想如果改用逗号和句号,意思一样吗?如果改了,不但不能体现当时的灾情严重、形势紧张,更不能体现抗洪战士迎风战浪、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对文中标点符号多思多想,不仅能帮学生正确理解意思,感受思想,体会感情,还能学会准确地运用标点符号。

【语文阅读中如何设置疑点来得高分】相关文章:

如何在雅思阅读中拿下高分11-05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如何得高分?07-12

语文我是如何拿到高分之阅读篇07-11

2017中考语文如何得高分08-14

GRE阅读如何拿高分07-07

英语阅读如何拿高分06-25

托福阅读如何取得高分10-04

2018高考语文阅读如何拿高分答题技巧08-28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如何得高分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