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语文课更有魅力
被人称为“百科之母”的语文课,在职中学生的心目中常遭到“冷遇”。他们认为:语文课可听可不听,脱几节无所谓。他们偏重于专业基础理论课、技能课,因而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叶圣陶早在四十年代就指出:“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的能力。”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就是现代公民生活的缺陷,吃亏的不是个人,而会影响民族的素质。为此,无论从教育目的,还是从教学任务来看,身为职中语文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质,要让课堂充满魅力,像蜜,牢牢粘住学生。
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课,本人仅以多年语文教学实践的体会,谈谈浅见。
一、利用教材本身魅力,调动学生情感因素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魅力的方法很多,我认为最为持久的是教师必须善于发掘语文教材本身的魅力。语文教材与其它课教材相比,有其特殊的魅力,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是经过精选的,而每一篇好文章,总是以它的美好而真挚的情感来打动读者,从而激发读者心灵深处闪光的东西,使读者的感情受到共鸣而得以升华,变得更加纯洁、高尚。如果教者在教学时既能讲清文章的理、又能讲出文章的情,即挖掘出文章的魅力所在,充分把握教材中的这些情感因素,用美好的情感来教育学生,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选用教材,教师可以从这几方面去钻研教材。
1、钻研教材内容的自然美
作者在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不仅再现了客观存在的自然美,而且也表达了作者的审美观点,如刘白羽的《长江山峡》、碧野的《天山景物记》、徐霞客的《游黄山记》等犹如一幅幅色彩绚丽的画卷,生动地再现了祖国的河山的壮丽,雄伟,三峡中那湍急的激流,天山上那皑皑的白雪,奇险高峻的黄山山峰,以及课文中展现的那飞金流彩的晚霞长虹,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画面各以其优美奇特的丰姿,沁人心脾,读之令人心旷神怡,难以忘怀,这类写景作品易于理解,学生也十分爱读。
2、钻研教材内容的社会美
在文学作品中,表现人的伟大品格,崇高的思想感情,最容易激发读者的美感和兴趣,如教材中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借题发挥,他要通过游山阐明一个哲理:“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苏轼的《石钟山记》,用一具体而生动的事实说明“事不耳闻目见,而臆断其有无”是不对的,他们的见解和认识是人类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美好思想的结晶,因而是美的,优美的事物和思想感情加以挖掘阐释,学生自会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
3、钻研教材内容的艺术美
作者在描写自然反映社会生活时,采用他认为最美的艺术形式塑造艺术形象,把客观存在的美和作者审美情趣融为一体,所以艺术美最容易唤起读者的美感,这类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中也很多,如孙犁的《荷花淀》,写的是伟大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冀中白洋淀的一个小故事,作者简直把那几个青年妇女那种纯洁的天真无邪的心理写活了,真是情态毕现,细致入微,作品充满诗情画意,象一首散文诗,既写了战争残酷和紧张,也写出了人民群众的革命乐观主义,他们的思想觉悟的不断提高,他们的思念、上进和欢笑。又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绿》等都给人展现出一个个令人难忘的美好境界,让学生仔细领略,定能趣味无穷。
即使是议论文、说明文有时也不例外,如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梁衡的《晋祠》中那令人神往的景物介绍,不正是作者对祖国河山的'挚爱体现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的魅力,调动学生的感情因素,学生被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健康美好的感情所激荡,那么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二、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依然全凭教师的肉嗓子,加黑板粉笔字这种最原始的教学手段来传递信息,这不仅传递的信息量小,速度慢,质量低,而且大大落后于学生的生活实践。
如何把先进的教学手段用之于语文课,让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兴趣呢?可以做这样的试验:
1、让学生自己录音朗读课文
让每个学生备一盘磁带作为语文预习之用,每上新课则布置预习,要求是将所规定课文段落制成朗读录音交教师,每节课用几分钟在全班同学面前抽查一、二个学生的录音,当堂播放,评论、打分,学生听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我的声音”,其乐趣无穷。此时学生又俨然成一个欣赏者,自己去体会作者语言的感情色彩及分寸,去鉴别自己的朗读与作品原意符合不符合,去评判自己的劳动成果,而老师给的成绩是与付出的劳动成正比,且是学生本人早已可估的,学生劳动收获的欢愉可想而知了。
用录音训练朗读的方法,可以达到的效果计有:①熟悉课文;②引起对语文的兴趣;③进入课文的意境;④加深理解;⑤产生疑问,引起思考;⑥养成认真读书、勤的良好学习习惯;⑦培养了学生自己安排学习环节,自己检查学习质量,自己品尝学习成果,自己决定成功标准的自理自制能力。
2、利用现成的录像、录音带
如上海电视台曾播过古装配以昆曲演唱的白居易的《琵琶行》,学生中反响极好,而且印象很深,记忆巩固,很久不忘,受其启发把学校现有的录相带,结合课堂教学使用,可收到同样的效果。同时把专业人员录制的课文朗读录音放给学生听,或与自己的录音对比,这时学生兴趣很大,甚至向教师借磁带,下课、中午休息都在教室里一遍遍听,爱不释手,当然他们对该篇课文的理解就较一般学生深多了。
3、引导学生看电视、听广播
模仿心目中的最佳播音员的朗读,让每个学生留心播音员的讲话、姿态、声调等,让其模仿,然后课余让学生各自表演一位心目中播音员形象,这样学生在看电视时自然而然地就会去注意播音员的朗读,揣摩他们是如何把握住文章内容,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的,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模仿起来,以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当然听广播同样也能收到其效果。
4、投影仪的普及,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充实, 同样可带给学生许多兴趣
一般投影胶片的使用可代替原小黑板(或板书)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配合课文内容绘制风景图、地理图、连环画等,采用套色、套画(胶片叠用组合一幅完整画)再加上移动变化,配以解说录音,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意境,在制作过程中除教师自己制作外,如果让学生参与制作则积极性更高,再则用投影胶片检查学生学习掌握情况,也比一般学生作业效果要好。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不断进步,如果有条件,在语言教学中使用多媒体,集声音、图像、文字等为一体,那么课堂教学的密度,课堂教学的效果则更佳。
三、凭借教师的语言魅力,像蜜牢牢粘住学生
语文教材中的佳作感染力强,容易吸引学生,为什么学生会感到语文课枯燥无味呢?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在于教师的课堂语言。教师不同于影视歌坛的明星那么富有魅力,能够驾驭语文课的教师是凭借其特有的语言魅力来紧紧扣住每个学生的心灵,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语言,引导学生学得知识,发展智力和提高能力的。高尔基曾引用过一个谜语:“不是蜜,却能粘住一切,”很形象地说明了语言这一特征。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讲求“精”。这个课堂用语的“精”,包括语言上精炼,讲授上的精当,知识上的精要。语言上的精炼,就是在课堂上不说空话,不讲套话和闲话,用经过精心设计、反复提炼的课堂语言,变深奥为浅易,用准确简约的话语,讲述有较大容量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反复修改教案,越精炼越好,在课堂表达时要注意恰如其分,这就是讲授上要精当,在设计教学语言时,要能抓住精华,突出重点,如在教学《包身工》时,抓住包身工一天生活的四个场面,突出重点讲解,使同学深刻领会主题,既见全篇,又明细节刻画的功用,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有“变化”,高明的教师能从文章的具体特点出发,寻求恰当的教学形式和采用恰当的教学语言,力求做到因文而异,灵活多样。对不同教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避开千篇一律的模式,而采用多样化的语言风格,如讲郭沫若的诗文可用气势磅礴的语言,讲茅盾的小说,用细致入微的语言,讲巴金的散文,则用犹如耳边絮语的语言,而同样是小说,有的可以突出讲述“心理描写”,有的可以重点讲述“景物描写”。总之教学语言是随课文的变化而变的,教记叙文则运用叙述和描写的语言为主;教抒情散文和诗歌,则以运用描写和抒情的语言为主;教说明文,则运用说明性语言;而教议论文,则运用逻辑严密的论证性语言。同时再随着语言基调的不同变化,急与缓、轻与重、长与短、快与慢等,力求使变化的语言去真实、清晰、明白、亲切地表达好课文的思想内容。
第三,教师的语言要注重“启发”,想方设法“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点亮”,如可以设计课文的导入语,用激疑问难的启发性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打开学生的思维门户。
再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机地联系课文的相关知识,得心应手地穿插背诵有关的诗词、警句、启发学生课后去多读书,或有意识地联系学生过去背诵的篇目、启发生学生去记忆巩固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学生被教师广闻博记的学识所“粘住”就能激发起对学习的兴趣,不由自主地迷恋教师讲课而喜欢上这门课了。
【浅谈如何让语文课更有魅力】相关文章:
如何让语文课更有语文07-11
如何让语文课更有语文02-11
如何让语文课更有语文01-12
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更有语文味05-20
让名言警句使面试更有魅力06-13
浅谈多角度设计让语文课堂更有味道05-21
有气质比漂亮更有魅力散文03-10
浅谈如何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05-12
浅谈语文课外作业如何设计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