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应如何创设各种有效情境

时间:2023-08-24 11:27:02 炜玲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教师应如何创设各种有效情境

  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会通过改变教学方式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从而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课本中枯燥而乏味的知识。其实,激发学生动机最好的方式是创设有效的情境。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师应如何创设各种有效情境,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师应如何创设各种有效情境

  语文教师应如何创设各种有效情境

  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也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如何创设各种有效情境呢?回顾反思这些年的课堂教学尝试,总结如下:

  1、生动的语言可以故事般地再现真情实境。

  在我们的高中语文教材中,每篇文章,每首诗歌本来就是一个的故事,其后面有更深的时代和文化背景,可以通过生动形象而具有表现力和吸引力的语言描述来有关的情和境,既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的记忆。例如:在讲解《荷花淀》这一课时,可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向同学们讲诉《荷花淀》这篇文章的故事原型,讲诉抗日战争时期,冀中的劳动人民是如何展开与日本鬼子的游击战争,将鬼子打得落花流水丑态百出,在这个过程中,这些普普通通的农民靠自己的智慧和对国家无比的热爱精神,在与敌方力量悬殊巨大的艰难情况下,不怕牺牲,依旧顽强不屈的战斗在战场大后方,竭尽全力为前面战场的战士们解决后顾之忧,虽然有流血牺牲,但更多的是满满的革命乐观主义激情。这样的讲诉必然会使学生们产生强烈的革命认同感和对英雄的崇拜,从而自主发挥想象力,进入到那个艰难又激动人心的时刻,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普通又伟大的农民英雄参与到荷花淀的斗争中。既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得学生们将这篇课文牢记。

  2、对话、表演及游戏的形式创设情境,可以身临其境。

  模拟大量现实、生动的场景,把外部世界引入课堂,对文章进行分角色朗读或表演,使学生通过切身表演来体会情境。例如:在讲解《雷雨》这一课时,由于《雷雨》是一篇舞台剧剧本,便可以请学生们参与到《雷雨》的表演中,将自己带入到角色的位置和情感中来充分体会角色心情,情境再现学生能真正入戏,对戏中的人物有自己的爱憎之情,与自己的好恶之评,从而更加深刻的了解文章的主旨和内涵。情境教学是以“情”为“经”,将传统教学所淡化的情感、意志、品质、兴趣、价值观等人的因素的重要方面重新确定为语文教学的有机构成;以“境”为“纬”,这样通过创设各种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环境,拉近学生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3.多媒体的视频、音乐、图片与文字营造美的意境,可以获得审美情趣。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使语文课堂由单一的耳闻为主的接受方式变为以视听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协作,能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吸收更多的信息。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如:教学现代散文《荷塘月色》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用吻合文本的画面,展示一个素雅、朦胧、静美的意境,表现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学生更能感受朱自清散文独特的艺术氛围和艺术魅力。又如教学古典散文《滕王阁序》,学生预习全文后,会感到文字很生疏,不能感受其美,这时播放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在滕王阁录制的现场配乐朗诵,再通过多媒体视频让学生看到滕王阁的壮丽景色,从视觉、听觉上引起审美的兴奋,获得审美的愉悦,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兴趣去体悟、背诵。

  我在教学过程当中引入音乐、画面甚至电影片段,目的就是要用这些艺术手段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使他们以最佳的情绪有意识地去设身处地地展开想象,去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字里行间的信息和意蕴。所以,课堂情境的创设,最根本的目的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热情、引发学生创造的活力。如果学生能够在音乐或者画面营造的氛围当中,将感情倾注于审美对象,那么作品本身具有的情感美和艺术美,都能完美地展现在他们的面前。在我的语文课堂中,音乐是最特殊的语言。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课堂上渗入音乐,能发掘学生兴奋点,促使其思维活跃,激发无限的想象力,以理解课文、体味意境。

  4、联系学生已有生活的体验创设情境,可以架构课堂和现实的桥梁。

  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经验构成一种认知的预结构,教师应该把学习者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在课堂导入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沟通,可以水到渠成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路引入课文中,激发他们探究未知领域的兴趣。比如,在教钱钟书的散文《窗》一文时,学生对这窗这一事物在生活中司空见惯,如让你来写你会写些什么,我让学生把自己能想到的能写的,比较后告诉学生他们大多想要写得并不在课文之列。后来掩卷沉思我让在学生联系实际,进一步思考门和窗的区别,于是学生谈得慢慢的开始跟课文的内容接近,最后再回头来认真研读课文,体悟钱钟书深刻而敏锐的思想时候,很多学生感慨,我也想到过这些,只是我说得不如钱老幽默和深刻。于是我告诉他们,我们的在生活重体验度与思考度不够。用已知去探索未知,这是教育不变的原则,语文课堂上这种联系生活体验,架构课堂和现实的桥梁的情境创设法,能激发他们凭借“我知道”的信心探究“我想知道”的奥秘。

  5.创设情境,把师生的特长引进课堂,可以创造自信愉悦的学习氛围。

  我一直都很倡导快乐的语文课堂,在课堂上,能让学生快乐起来,是我们的幸福。因此我时常把学生的个人特长引进课堂,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激情四射,绽放生命的活力。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设计者,在把握教材方向的同时,我把教材的内容灵活地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生活水平和个人特长紧紧地联系起来,尝试把各种艺术形式、生活常识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和补充拓展。在多变的形式和多层结构框架的结合中,创造一种和谐、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又如在今年的高一的语文教学中在上屈原的《离骚》的时候,在介绍作者和创造背景的相关文学常识后,由于我个人喜欢朗诵,又钟爱此文,我头一次鼓起勇气而满怀激情而又投入深情的朗诵了《离骚》全文。伴随着背景音乐的,随着文章情感的跌宕起伏,学生自发的爆发一次次热烈的掌声。才华得以展示,我获得成就感的同时,更让我欣慰的是,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与老师的感动,读《离骚》的节选课文读得犹为大声与投入,并且学生的朗诵欲望和表演欲望随之呼之欲出。

  又如2009年美术班教学《春江花月夜》,我就让学生与我一起画一幅能表现诗中场景的图画,并且与学生一起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中气氛融洽,其乐融融。在自己展示特长之余,我还注意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多方面的展示,如朗读、绘画、说唱、表演、创作诗文等。总之,小课堂连着大世界,语文与生活紧紧地联系着,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课文只是个是例子,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亲身示范的力量不可以小觑,语文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创造性地使用和理解教材,创设情境让自己和学生一起展示特长,让学生自信、自豪而又快乐的学习语文,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这样可以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激情高效的。

  以上是我在语文的课堂情境教学一些思考和实践的总结。当然这课与语文堂教学情境变化多样,创设情境的形式和手段也应该层出不穷和不拘一格。况且情境教学法要针对具体的教学任务、学习对对象、适用范围适时机而定。此法可行,但不可滥用。如果只沉湎于丰富的情境中而无法自拔,便会让语文课堂本末倒置,更不可流与形式而让情境失真失切。教师只有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求有效地创设各种情境,并对其进行优化组合,方能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如何创设语文课堂教学情境

  一、要创设视听情境

  多媒体FLASH技术声情并茂,可以把以文本为主的教学内容转换为生动、形象、直观的动态画面,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视听情境,如在教学《乡愁》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情境:先播放背景音乐“故乡的云”,用多媒体展示“故乡的山水、和蔼可亲的老爷爷的笑脸、小朋友们踢毽子、跳绳的游戏”等图片。在抒情的背景音乐中教师缓缓地说道:“当我们远离家乡和亲人时,忧伤的思乡心情便会涌上心头。在每一个日落、黄昏和月圆的夜晚,总能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愁,勾起他们对故乡的眷恋。因此,‘思乡’是诗歌永恒不变的主题,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在教师创设的视听情境中,看着四节诗的画面,学生不禁朗读起《乡愁》,不仅能让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及重点、难点内容,更能深切体会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二、要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以启发学生思考为核心,以让学生获取知识为目的来创设问题情境。另外,教师还要多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求知欲、拓展学生思维。如:在教学《蒲柳人家》时,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章的重点和难点。首先引导学生思考:《蒲柳人家》对哪几个人物形象进行重点描写?(对“何满子”、“爷爷”、“奶奶”这三个人物进行重点描写)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何满子的奶奶为什么被称为“一丈青大娘”?何满子的爷爷为什么被称为“何大学问”?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形象,我们可以感受到哪些深层含义?(中国农民质朴的人情美和浓浓的乡土气息)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打开想象的翅膀,拓展学生的思维,还能促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课文、感知文章情感。

  三、要创设表演情境

  中学生正处于天性活泼、爱玩游戏和爱表演的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表演来满足他们的天性需求。为了使学生真切感知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创设表演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表演再现课文内容,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在教学《威尼斯商人》时,文中莎士比亚富于个性化的语言是适合学生表演方面的素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别扮演:“夏洛克”、“公爵”、“众绅士”、“安东尼奥”、“巴萨尼奥”、“萨拉里诺”、“萨莱尼奥”等人物。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感知文章内容,更能促使他们深刻体会“夏洛克”这一形象的复杂性。创设表演情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而且能够让学生把课文中的文字语言转换成了可见的学习情境,强化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要创设学生身边的生活情境

  生活情境就是把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融合,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能促使学生热爱生活的品质。如:在教学《我的母亲》时,文章中所写的“母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贴近之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唤起与作者的情感共鸣。首先可以让学生在自学此文章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我的母亲》一文发表读后感,这样就能促使学生理解文章中母亲对孩子百般呵护的情感,学生会明白母亲的爱是世间最伟大的母爱,从而加深他们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创设生活情境,不仅利于学生掌握文章语言的精妙所在,更能促使学生深刻领悟作者深层的思想情感,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语文教师应如何创设各种有效情境】相关文章:

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以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01-22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01-20

如何创设情境构建中小学数学高效课堂12-06

初中物理关于情境创设的常见方法01-22

创设真实情境的教学设计教学情境设计实例(通用11篇)12-08

如何创设英语学习环境06-21

如何有效沟通11-06

如何与下属有效沟通09-12

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01-19

如何与下属有效沟通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