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理解大语文的本质含义
编者按:本文中对大语文定义为“言语教学”,似乎还是狭窄了,应该还是包括文学、文字与内容的审美和艺术感觉在内。
上世纪80年代初,河北省邢台市教师张孝纯在《大语文教育刍议》一文中首次提出大语文教育概念。他的大语文教育 概念主要是三句话: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整结构。联系社会生活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使语文课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打破以往封闭式的格局; 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整结构 就是要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教育系统、学校教育系统之中协调地活动。根据这样的指导思想,他设计了一体、两翼的语文教学整体结构模式。一体,就是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体。两翼,一是以课外阅读为重心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多种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二是对学校语文环境、家庭语文环境、社会语文环境的利用。①可以说,这一体、两翼就是张孝纯大语文思想的具体化,其精神实质就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充分扩大语文的学习范围(阅读由课内扩展到课外;语文学习环境由学校扩展到家庭,扩展到社会)。
以此发韧,在随后的一二十年里,语文界对大语文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可是近三五年大语文的讨论已逐渐冷却下来,大语文似乎也在渐渐谈出人们的视野。 然而笔者觉得这其间有许多问题仍然值得我们去反思。笔者觉得在近一二十年里语文界对大语文讨论其深广度还是有限的,基本上都还是局限于张孝纯的一体、两翼的思想,仅限于从学语文的角度去拓展语文天地,而对用语文没有进行深入挖掘,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教师对用语文也普遍没有予以重视,似乎压根儿就不知道用语文是学语文的最好方式。笔者认为大语文除了学语文与用语文要大以外,大语文还有一个要大,那就是语文对学生的影响也应是大的,并不局限于简单的人文精神教育。大语文只有立足这三个维度,才是真正意义的大语文。
一、关于学语文
近20多年来,大语文讨论的焦点就是扩大语文学习范围, 这也就是张孝纯等同志所提倡的语文课本要变大,由课内使用的课本扩大到课外课本(各种课外阅读的书),教室要变大,由学校教室扩大到家庭教室,扩大到社会教室。对此,笔者觉得还有两个问题值得大家注意。
(一)课本要变得更大
首先,语文学习的课本变 大不要局限于只扩大到各种课外读物,可以扩展到各种可读的东西。一则广告,一个产品说明书,一个通知,哪怕是一条标语,都可以作为阅读的对象。在此,最值得注意的是网络阅读。教师应对学生的网络阅读进行适当的引导。其次,语文学习的课本变大不能局限于阅读的课本变大,听说写的课本也都要变大。像电视,对学生来说是很好的听说“课本”,教师应对学生收看电视应予以适当的引导,这不仅对学生的听说产生较大的影响,对学生的读写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教师对此务必予以高度重视。
(二)教师要变大
教师可以扩大到其他行业,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了。无论他是做什么的(做官的`、经商的、打工的),只要他话说得好或是文章写得好,我们都可以以他为师,向他学习。实事求是讲,无论是现在还是古代,语文教师都少有是全能的,听说读写都十分优秀的教师大概是少之又少。语文教师应放手也应鼓励学生向他人学习 文,向字写得好的人学写字,向文章写的好的人学写作,向话说得好的人学说话。这样学生学习语文就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学到更好的东西;这样也能帮助学生养成乐于汲取他人长处的良好习惯。
二、关于用语文
多年来学生学语文都是偏重从语文的基本训练中去学习语文,而把通过使用语文去学习语文放在次要的地位。这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是十分不利的。大家都清楚,训练学习与使用学习是有很大差异的。训练是学习,而使用则是更好的学习。训练学习,其学习情景往往是人为去特别设置的,往往带有很多的特殊性,因而训练中习得的东西再拿来实际使用时,往往都会遇到一个适应性的问题;然而在使用中习得的东西是不会遇到适应性这样问题的,它有使用的直接性优势。因此,语文学习应该大力提倡学生通过使用语文去学语文, 而语文教师也应尽力帮助学生拓宽使用语文的范围。
语文的使用学习是多方面的,我们教师要全面拓展语文听说读写使用空间。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使用性阅读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仅很多教师在提倡,有不少的家长也在提倡。相对于使用性阅读,学生少有其他方面的语文使用性学习。学生在写作方面使用性学习不多,主要是一些应用文的使用性学习,比如让学生写使用性的申请书、请假条等;还有是给校内 的广播室、文学社、班刊、校刊投稿;少有学生给校外报刊投稿,也少有学生从事文学写作。近年来, 针对在写作教学方面效率不高的局面,语文界有人大胆提出了作文教学让学生学习使用性写作。福建师范大学的潘新和教授、浙江师范大学的李海林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的陶本一教授都在不同场合谈到使用性写作教学问题,都曾指出过:使用性写作是突破目前写作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这一瓶颈的主要手段。学生在听说(口语交际)方面的使用学习也存在诸多问题。就听说而言,听的使用机会多一些,听老师、听家长、听电视等,而说的使用机会很少。有不少的中小学生金口难开,开口没两句半就会打结。 语文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听说使用机会;学生也要自觉去捕捉听说使用机会。
【如何理解大语文的本质含义】相关文章: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10-05
从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的技巧07-15
如何做好语文的阅读理解07-11
语文阅读理解题如何得分07-10
中考语文备考:如何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02-18
以理解重点句子含义的备课教案07-12
如何做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07-10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如何得高分?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