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1
一、反义词:
仔细——马虎;可爱——可恨(讨厌);散发——收集;
清香——恶臭;勤劳——懒惰;满载而归——空手而回;
近义词:
汲取——吸取;鼓励——鼓舞;纪念——怀念;
假装——伪装;观察——察看(视察)
二、生字词
Píngbàyóuxìzhāoyǐnhuānchàngzhāohūjìnglǐ
(坪坝)(游戏)(招引)(欢唱)(招呼)(敬礼)
piāoyánghúdiéhàoqífèngwěizhúchuāndàidǎbàn
(飘扬)(蝴蝶)(好奇)(凤尾竹)(穿戴)(打扮)
yáohuàngtóngzhōngcūzhuàngkǒngquèwǚjiébáirènào
(摇晃)(铜钟)(粗壮)(孔雀舞)(洁白)(热闹)
jiǎzhuāngzhèxiēshèngkāiróngmáowánshuǎhélǒng
(假装)(这些)(盛开)(绒毛)(玩耍)(合拢)
yìběnzhèngjīngyǐnrénzhùmùshǐjìnyǒuqùshǒuzhǎng
(一本正经)(引人注目)(使劲)(有趣)(手掌)
huābàndiàoyúguānchábáifàcāngcāngsìhūzánmèn
(花瓣)(钓鱼)(观察)(白发苍苍)(似乎)(咱们)
juéxīnjūránbiànziyǒngqìfēngdǐngfènlìlìliàng
(决心)(居然)(辫子)(勇气)(峰顶)(奋力)(力量)
zhōngyúpáshānyángqǐ
(终于)(爬山)(仰起)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2
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
1、《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是影片《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词作者是乔羽,曲作者是刘炽。它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余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党、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2、诗歌的第一节着重描绘了如画的北海风光。第二小节表现了沐浴在党的阳光下的少先队员的喜悦心情。第三节则表达了少先队员对党和祖国人民的感激之情。
3、第二段中,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太阳指的是共产党,红领巾迎着太阳的意思是少先队员的心向着共产党,表达了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着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4、“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鱼儿真的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这样说?答:这句话是拟人的修辞方法,鱼儿不是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是因为小朋友们感到在共产党的关心下无比快乐。
5、“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的是社会主义祖国。
6、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小朋友真的不知道是谁吗?为什么这样问?
答:知道。这样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7、“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三次出现这在歌词中叫副歌,在写法上叫反复。为什么要反复?答:表明小朋友们沉浸在欢快之中,忘记划桨,任小船飘荡。
第二课《学会查“无字词典”》
1、理解词语。
骄阳似火: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被晒蔫了。
惊涛拍岸:海面上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了山崩地裂的声音。意味深长: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2、无字词典指的是生活里的学问。
查无字词典指的是到生活中寻找正确的答案。这篇告诉我们: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3、爸爸的解释与聪聪的解释有什么区别?
答:爸爸结合身边的事物解释更加具体,生动,贴近生活。聪聪是背字典上的解释。
4、嚷(rǎng)起来
5、学会用“不仅…… 还……”造句。
例:小明不仅学习优秀,还乐于助人,深受大家喜欢。
6、“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变一种说法)
答:这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
第三课《古诗两首》
1、《山行》和《枫桥夜泊》这两首诗都是写秋景的。
2、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远上的意思是向山的远处伸展。句意: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石子小路,弯弯曲曲的伸向远方。在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的有几户人家。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句意:我停下车子,是因为我喜欢这深秋的枫林晚景。被霜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坐是“因为”的意思。“于”是“比”的意思。其中“霜叶红于二月花”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句意:月亮渐渐地落下去,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又在啼叫,到处弥漫着寒霜。只有江边的枫树、晃动的渔火陪伴着我,难以入眠。
5、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到是“送到、传到”的意思。句意:在这充满寒意的半夜,只有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悠扬回荡,传到船上来。
6、《山行》写的是诗人杜牧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7、《枫桥夜泊》写的是夜间停船枫桥的所见所闻。作者张继看到了霜天、残月、江枫、渔火、古寺、客船,听到了乌啼和钟声,勾画了一幅秋江夜泊图,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泊:停船靠岸。 到:送到,传到。
8、再收集一首有关秋天的诗。《夜书所见》《静夜思》
第四课《做一片美的叶子》
1、这是一篇散文诗,作者金波通过描写大树的外形美和内在美,启迪我们要学习叶子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精神。
2、无数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相同的工作指的是: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3、 第六自然段:绿叶为大树而生。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底下的根。
1)这一段作者是按照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写出大树叶子的特点,分别是:叶子嫩绿、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
2)用一个成语概括“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这句话的意思:叶落归根。
3)怎样理解“绿叶为大树而生。”这句话?
答:赞扬了叶子的内在美。大树和叶子是不可分的整体。大树因为有了叶子而更茂密,叶子因为大树而有了价值。
4、“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得叶子吧”中大树指的是我们的生活、社会、国家等,句子号召我们做一个无私奉献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5、古往今来,哪些人使生活这棵大树更加茁壮?
答:爱迪生、居里夫人、李时珍、革命先烈、各行各业的人们。
6、 假如你就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叶子,你会想些什么?你会对大树、对人们说些什么?
答:假如我就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叶子, 我会想我和大树是一个整体,是大树给了我生存的价值。我会对大树说,谢谢你。我会对人们说,希望你们都来做美的叶子,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我们生活的这棵大树作出贡献。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3
一、生字词
Píng bà óu xì zhā ǐn huān chàng zhā hū ìng lǐ
( 坪坝 )(游戏 )(招引 )( 欢唱 )(招呼 )(敬礼)
piā áng hú dié hà qí fèng wěi zhú chuān dài dǎ bàn
( 飘扬 )(蝴蝶 )(好奇)(凤尾竹 )(穿戴 )( 打扮 )
á huàng tóng zhōng cū zhuàng ǒng què wǚ ié bái rè nà
(摇晃 )( 铜钟)(粗壮 )( 孔雀舞 )(洁白 )( 热闹)
iǎ zhuāng zhè xiē shèng āi róng á wán shuǎ hé lǒng
(假装 )(这些)(盛开 )( 绒毛)( 玩耍 )( 合拢 )
ìběn zhèng īng ǐn rén zhù ù shǐ ìn ǒu qù shǒu zhǎng
(一本正经 )( 引人注目 )(使劲)( 有趣 )( 手掌 )
huā bàn dià ú guān chá bái fà cāng cāng sì hū zán èn
( 花瓣)( 钓鱼)( 观察)( 白发苍苍 )( 似乎)( 咱们 )
ué xīn ū rán biàn zi ǒng qì fēng dǐng fèn lì lì liàng
(决心)( 居然 )( 辫子 )(勇气 )(峰顶 )(奋力)(力量)
zhōng ú pá shān áng qǐ
(终于 )(爬山 )(仰起 )
二、复习课文:
1、《我们的民族小学》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2、《金色的草地》课文感情:热爱大自然,大自然给我的们生活带来了乐趣。
a) 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第一件: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第二件:我发现了草地会变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b) 草地为什么会变色?
(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们的手掌,会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c) 这篇课文主要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作者和弟弟快乐的童年生活。(注意:想表达的不是蒲公英为什么会变色,而是让孩子体会到作者快乐的童年生活。)
3、《爬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a) 老爷爷和我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他们个人的奋斗和努力。)
b)天都峰有什么特点?
一是高,高的如上青天。二是陡,陡得似直上直下。
4、《槐乡的孩子》课文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
a)槐乡的孩子可爱表现在以下几点:
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
三、背诵、背写:
1、第一课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
这时候,窗外 ,树枝 ,鸟儿 ,蝴蝶 ,好像都在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 。这些山林里的 ,是那样 听着同学们 。
2、第二课第三自然段
原来,蒲公英的花 ,可以 、 。花朵 时,它是 的,草地也是 的;花朵 时, 被包住,草地就 。
3、背诵第三课第二自然段。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 :啊,峰顶 ,在 上面哩!我 吗?再看看 的石级,石级边上的 , 是从天上 的,真叫人 。
4、默写《小儿垂钓》
四、比较组词:
评(评价) 粗(粗壮)招(招呼) 湖(湖水)要(要求)仰(仰头)
坪(坪坝) 组(组织)召(号召) 蝴(蝴蝶)耍(玩耍)迎(欢迎)
钓(钓鱼) 袋(口袋)些(这些) 带(皮带)包(书包)辫(辫子)
钩(钩子) 装(假装)此(此处) 戴(穿戴)苞(花苞)瓣(花瓣)
峰(山峰) 锋(雷锋)拢(合拢) 陡(笔陡)连(连长)似(似乎)
蜂(蜜蜂) 逢(相逢)龙(龙宫) 徒(徒弟)链(铁链)以(以后)
五、多音字:
hà(爱好) ī(奇数) iǎ(假发) ìn(使劲)
好 奇 假 劲
hǎ(好处) qí(奇怪) ià(假日) ìng(劲敌)
shì(似的) xiānɡ(相逢) fā (发现) huǎnɡ(晃眼)
似 相 发 晃
sì(似乎) xiànɡ(相貌) fà (头发) huànɡ(摇晃)
zhā(朝阳) dōu (都有)
朝 都
chā(朝向) dū (首都)
六、反义词:
仔细——马虎; 可爱——可恨(讨厌); 散发——收集;
清香——恶臭; 勤劳——懒惰; 满载而归——空手而回;
近义词:
汲取——吸取; 鼓励——鼓舞; 纪念——怀念;
假装——伪装; 观察——察看(视察)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4
一、让我们荡起双桨
1、《让我们荡起双桨》是影片《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作词:乔羽,作曲:刘炽。
2、文中的第二段中,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太阳指的是共产党,红领巾迎着太阳的意思是少先队员的心向着共产党,表达了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着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3、鱼儿真的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这样说?
答:鱼儿不是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是因为小朋友们感到在共产党的关心下无比快乐。
4、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的是社会主义祖国。
5、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小朋友真的不知道是谁吗?为什么这样问?
答:知道。这样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6、课文中三个小节的结尾两行内容相同,这种写法叫做反复。为什么要反复?
答:表明小朋友们沉浸在欢快之中,忘记划桨,任小船飘荡。、
二、学会查“无字词典”
1、无字词典指的是生活里的学问。查无字词典指的是到生活中寻找正确的答案。这篇告诉我们: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2、爸爸的解释与聪聪的解释有什么区别?
答:爸爸的解释更加具体,生动,贴近生活。
3、看到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我会想起“骄阳似火” ;看到海面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了山崩地裂的声音,我会想起“惊涛拍岸” ;大树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会想起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 ;看到湛蓝的天空像是用水洗过一样,我会想到“一碧如洗” ;看到画面上的鱼像活的一样,我就会想到成语“栩栩如生” 。
4、多音字
似sì(相 似) 会uài(会计 ) 假iǎ ( 真 假 ) 解iě ( 解 释 )
shì(似 的 ) huì(开会 ) ià( 放 假 ) xiè(姓 解 )
三、古诗两首
1、《山行》和《枫桥夜泊》这两首诗都是写秋景的。
2、《山行》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3、山行:在山上行走。 石径:石头小路。
斜:曲折。 坐:因为。
爱:喜欢。 于:比。
4、《枫桥夜泊》写的是夜间停船枫桥的所见所闻。作者看到了霜天、残月、江枫、渔火、古寺、客船,听到了乌啼和钟声,勾画了一幅秋江夜泊图,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
5、泊:停船靠岸。 到:送到,传到。
6、再收集一首有关秋天的诗。
四、做一片美的叶子
1.无数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相同的工作指的是: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2、第六自然段
1)、这一段作者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出大树叶子的特点,分别是:叶子嫩绿、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
2)、用一个成语概括“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这句话的意思:叶落归根。
3)、怎样理解“绿叶为大树而生。”这句话?
答:赞扬了叶子的内在美。大树和叶子是不可分的整体。大树因为有了叶子而更茂密,叶子因为大树而有了价值。
3、第九自然段中,生活的大树指的是我们的生活、社会、国家等。
4、古往今来,哪些人使生活这棵大树更加茁壮?
答爱迪生、居里夫人、李时珍、革命先烈、各行各业的人们。
5、假如你就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叶子,你会想些什么?你会对大树、对人们说些什么?
答:假如我就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叶子,
我会想我和大树是一个整体,是大树给了我生存的价值。我会对大树说,谢谢你。我会对人们说,希望你们都来做美的叶子,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我们生活的这棵大树作出贡献。
五、北大荒的秋天
1、会读会写会用生字,理解词语:北大荒、抖动、波纹、映照、挺拔、燃烧、热闹非凡、一碧如洗。
2、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3、本文用了许多比喻、拟人的手法,把北大荒的秋色写得生动形象。
4、 第四自然段
1)、这一段的构段方式是总分。中心句是:原野热闹非凡。中心词是:热闹非凡。具体从三个方面来描写的:大豆、高梁和榛树叶子。
2)、从笑声和演唱可以看出作者把大豆和高梁当作人来写的,这种写法叫做拟人。
3)、表达了人们喜悦的心情。
5、 你能再找几个这种类型的词语吗?银灰、血红、橘黄、金黄
答:乌黑、鲜红、雪白、天蓝、草绿、土黄……
6、 仿照第四自然段的总分方法写一段话。
秋天的果园热闹非凡。满树的苹果涨红了脸,像是在向我们微笑;香蕉笑弯了腰,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石榴咧开了小嘴,像在乐呵呵地演唱……
六、西湖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课文、背诵其中喜欢的一个自然段。
2、会读会写会用生字,理解词语:镶嵌、掩映、悠扬、远眺、荡漾、心旷神怡、犹如。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
4、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感受祖国美丽的山河。
5、开头和结尾前后呼应,种写法加强了表达效果。
6、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答:一是明月东升,二是华灯倒映湖中,三是琴声“悠扬”。
7、造比喻句。
1)秋天到了,树上的树叶宛如一只只黄蝴蝶飘落下来。
2)十五的月亮仿佛一个大圆盘。
8、写一首描写西湖的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七、拉萨的天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课文、背诵课文。么被称为:日光城“?
答:因为拉萨全年无雾,阳光充足。
2、会读会写会用生字,理解词语:湛蓝、透亮、视线、映衬、壮丽、雄伟、对照、明洁。
3、感受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
4、知道拉萨是我国有名的“日光城”。
5、全文扣着一个“蓝”字来写,并且成功运用了对比的方法。
6、拉萨:日光城 重庆:山城 昆明:春城
哈尔滨:冰城 苏州:姑苏城 南京:石头城 济南:泉城
习作2《我的自画像》:
1、读懂例文,知道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自己。
2、找准自己外貌的特点,并结合外貌特点,性格、爱好写一段话。
练习2:
1、了解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不同的含义。如:蔫、挎、蹑等。
2、写好钢笔字,注意:撇要紧缩,短而弯;竖要舒展,长而尖。
3、背诵写景的成语歌。
4、口语交际:当有人敲门的时候。要学会保护自己,增强防范意识,适应社会生活。
5、学写毛笔字。掌握 “竖”的运笔方法。区分悬针竖和垂露竖的不同写法。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5
一、生字词
Píngbàyóuxìzhāoyǐnhuānchàngzhāohūjìnglǐ
(坪坝)(游戏)(招引)(欢唱)(招呼)(敬礼)
piāoyánghúdiéhàoqífèngwěizhúchuāndàidǎbàn
(飘扬)(蝴蝶)(好奇)(凤尾竹)(穿戴)(打扮)
yáohuàngtóngzhōngcūzhuàngkǒngquèwǚjiébáirènào
(摇晃)(铜钟)(粗壮)(孔雀舞)(洁白)(热闹)
jiǎzhuāngzhèxiēshèngkāiróngmáowánshuǎhélǒng
(假装)(这些)(盛开)(绒毛)(玩耍)(合拢)
yìběnzhèngjīngyǐnrénzhùmùshǐjìnyǒuqùshǒuzhǎng
(一本正经)(引人注目)(使劲)(有趣)(手掌)
huābàndiàoyúguānchábáifàcāngcāngsìhūzánmèn
(花瓣)(钓鱼)(观察)(白发苍苍)(似乎)(咱们)
juéxīnjūránbiànziyǒngqìfēngdǐngfènlìlìliàng
(决心)(居然)(辫子)(勇气)(峰顶)(奋力)(力量)
zhōngyúpáshānyángqǐ
(终于)(爬山)(仰起)
二、复习课文:
1、《我们的民族小学》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2、《金色的草地》课文感情:热爱大自然,大自然给我的们生活带来了乐趣。
a)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第一件: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第二件:我发现了草地会变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b)草地为什么会变色?
(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们的手掌,会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c)这篇课文主要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作者和弟弟快乐的童年生活。(注意:文章想表达的不是蒲公英为什么会变色,而是让孩子体会到作者快乐的童年生活。)
3、《爬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a)老爷爷和我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他们个人的奋斗和努力。)
b)天都峰有什么特点?
一是高,高的如上青天。二是陡,陡得似直上直下。
4、《槐乡的孩子》课文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
a)槐乡的孩子可爱表现在以下几点:
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6
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
一、词语
双桨白塔四周绿树红墙洒水悄悄地愉快安排推开波浪轻轻飘荡倒映伙伴环绕
二、近反义词
近义词:飘荡(飘动)、凉爽(凉快)、环绕(围绕)尽情(纵情)
反义词:凉爽(闷热)、欢乐(痛苦)
三、知识点
1、背诵课文
2、文中的第二段中,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太阳指的是共产党。
3、鱼儿真的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这样说?
答:鱼儿不是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是因为小朋友们感到在共产党的关心下无比快乐。
4、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谁”指的是祖国。
5、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小朋友真的不知道是谁吗?为什么这样问?
答:知道。这样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6、课文中三个小节的结尾两行内容相同,这种写法叫做反复。
第二课学会查“无字词典”
一、词语
查词典聪明突然强烈波涛情景声音岩石惊涛拍岸意味深长
二、近反义词
近义词:解释(说明)、理解(了解)
反义词:理解(误解)、强烈(微弱)
三、知识点
1、无字词典指的是生活中的学问。查无字词典指的是到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2、爸爸的解释与聪聪的解释有什么区别?
答:爸爸的解释更加具体,生动,贴近生活。
第三课古诗两首
知识点:
1、默写两首古诗
2、《山行》和《枫桥夜泊》这两首诗都是写秋景的。
3、《山行》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4、山行:在山上行走。石径:石头小路。
斜:曲折。坐:因为。
爱:喜欢。于:比。
5、《枫桥夜泊》写的是夜间停船枫桥的所见所闻。作者看到了霜天、残月、江枫、渔火、古寺、客船,听到了乌啼和钟声,勾画了一幅秋江夜泊图,表达了作者孤寂愁闷的心情。
6、泊:停船靠岸。到:送到,传到。
7、再收集一首有关秋天的诗。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zhǔ),
日暮客愁新。
野旷(kuàng)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第四课做一片美的叶子
一、词语
做饭发现形态各异乳汁奉献整体输送茁壮葱翠回归
二、近反义词
近义词:发现(发觉)、飘零(飘落)、奉献(贡献)、肥美(肥壮)、葱翠(青翠)、茁壮(健壮)
反义词:整体(部分)、茁壮(瘦弱)、奉献(索取)、同(异)、整(零)、美(丑)
三、知识点
1、无数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相同的工作指的是: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2、文章第六自然段
1)、这一段作者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出大树叶子的特点,分别是:叶子嫩绿、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
2)、用一个成语概括“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这句话的意思:叶落归根。
3)、怎样理解“绿叶为大树而生。”这句话?
答:赞扬了叶子的内在美。大树和叶子是不可分的整体。大树因为有了叶子而更茂密,叶子因为大树而有了价值。
3、第九自然段中,生活的大树指的是我们的生活、社会、国家等。
4、古往今来,哪些人使生活这棵大树更加茁壮?
答:爱迪生、居里夫人、李时珍、革命先烈、各行各业的人们。
5、假如你就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叶子,你会想些什么?你会对大树、对人们说些什么?
答:我会想我和大树是一个整体,我要让大树更加茁壮葱翠。我会对大树说,谢谢你给了我生存的价值。我会对人们说,希望你们都来做美的叶子,立足本职、无私奉献。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相关文章:
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师说知识点07-06
初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07-14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的知识点07-13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07-12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上册知识点06-25
初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07-11
初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05-31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07-14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汇总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