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百文网手机站

初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和答案

时间:2021-07-02 19:37:19 语文 我要投稿

初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和答案

  21.桃花源记

  ◎基础训练

初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和答案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豁然()俨然()阡陌()怡然()

  垂髫()郡下()遣人()诣太守()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古义:______今义:______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义:______今义:______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______今义:______

  古义:______今义:______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______今义:______

  (5)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______今义:______

  3、填空。

  (1)《桃花源记》选自《_______》,作者_______,名_______,字______,_______(朝代)著名_______。

  (2)文中描写桃花源田园风光的句子是:

  (3)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句子是:

  (4)描写桃花源中人安居乐业的句子是:

  4、翻译下列句子。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豁然开朗”是个成语,该成语的意思可以使我们联想起一句古诗,这句古诗是:。

  6、“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这句话中,“皆叹惋”什么?请结合历史知识回答。

  ◎课内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8、将“渔人”和“村人”这两个词语,准确地填在文中括号内。

  9、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A.良田无论B.绝境问津C.问讯间隔D.交通妻子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便要还家()(2)欣然规往()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便扶向路。

  12、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日:“环堵①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②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尝)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③四融然④。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⑤素琴一张,弦徽⑥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释]①环堵:四壁。多用以形容居室简陋。②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③适:满足。④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⑤畜:同“蓄”。⑥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渔人甚异之()(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颖脱不羁()(4)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14、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15、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与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表达实践

  17、桃花源里景色奇异,人情淳厚,渔人无意中发现,一定感慨万千,当他离开后,想了些什么呢?试以渔人的口吻写一段心理描写。

  中考链接

  18、如今,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利用双休日、节庆长假自驾车涌入周边乡村,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赏田园风光,品民俗文化,各地“农家乐”旅游异常火爆。听一位朋友介绍,他这次五一长假在“农家乐”玩得很开心。我问他都玩了些啥,他介绍了几项:一是在树干上“荡秋千”,二是在林子里用弹弓打鸟,三是到小河里抓青蛙。还有一些人在“农家乐”摆阔炫富,乱丢垃圾,酗酒等。可见,目前“农家乐”旅游尚待引导规范。

  ⑴请你对不文明的游客说一句得体的话。

  ⑵为保护环境,增进城乡文明交流,请你为“农家乐”接待方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⑶请为你熟悉的村庄写一段推荐性的文字,以吸引游客前来度假。内容可以包括山水田园景色,或民风民俗,或饮食文化,或特色游玩安排等。

  妙语精华

  ☆桃花源诗(节选)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⑴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⑵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⑶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⑷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⑸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⑹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⑺

  俎豆独古法,衣裳无新制。⑻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⑼

  [注释]⑴全句意思是秦王朝暴虐无道,造成战乱,贤人们都逃离世间。嬴氏,指秦王朝。天纪,指合理的社会秩序。⑵全句意思是黄绮到了商山,桃花源中的人也纷纷逃隐。黄,夏黄公。绮,绮里季。秦末汉初时高士“商山四皓”中的两人。伊人,指桃源中人。云,语助词,无义。⑶全句意思是他们往桃花源的踪迹逐渐湮没,来时的路已经荒芜。迹,足迹,代“路”。来径,来时的路,与“往迹”同指,但角度不同。⑷全句意思是桃源中人互相勉励致力于耕田。肆,尽力。憩,休息。⑸全句意思是桑树竹子撒下一片绿阴,种植庄稼的手艺也与时俱进。⑹全句的意思是,春天养蚕,丝尽归己;秋天庄稼熟了,也不用缴纳租税。靡,无。⑺全句意思是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狗相互鸣叫。⑻全句意思是按古制进行祭祀,衣裳没有新制的式样。俎豆,古代祭祀时所用的礼器。⑼全句意思是小孩们边走边纵情歌唱,老人则快乐的到处闲游。游诣,游玩。

  22.短文两篇

  ◎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陋室()德馨()苔痕()案牍()

  yū()泥清lián()隐yì()枝màn()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7)濯清涟而不妖()()

  (8)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9)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填空。

  (1)《爱莲说》中作者拿和与莲花对比,前者是,后者是,作用是突出。

  (2)《陋室铭》处处紧扣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5、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再写一句咏菊、咏莲的诗句来。

  咏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咏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有仙则名()(2)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4)无案牍之劳形()

  8.用原文语句回答。

  (1)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2)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3)表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

  (4)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9、写出本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个骈句。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孔子云:何陋之有?

  11.请写出你的居室(无论你是有自己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或亲戚、同学合住一室)最值得你骄傲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12.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23.核舟记

  ◎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罔不()贻()有奇()

  箬篷()糁()衣褶()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尝贻余核舟一()(2)高可二黍许()()

  (3)其两膝相比者()(4)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5)绝类弥勒()(6)其人视端容寂()

  (7)其船背稍夷()(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珠可历历数也B.尝贻余核舟一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D.技亦灵怪矣哉

  4、选出各句的“之”词性相同的一项()

  ①能以径寸之木②箬篷覆之

  ③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④石青糁之

  ⑤右臂挂念珠倚之⑥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①④⑥

  5、按要求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字____,____(朝代)嘉善人。

  (2)《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_________。“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_______》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_____》中的句子。

  (3)黄庭坚是______朝的文学家,字______。

  (4)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7、文中写东坡外貌的句子是:;

  文中写佛印情态的句子是:。

  8、“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用“/’标出这句话的朗读节奏。

  9、用“//”给这段文字分层并概括各层意思。

  10、试分析苏轼和佛印的不同性格或心情。(各用一词)

  苏轼:佛印:

  11、文中描写鲁直“如有所语”,佛印“神情与苏、黄不属”,“珠可历历数也”,这是为了说明什么?试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24.大道之行也

  ◎基础训练

  1、给下列的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孤、独、废疾者()

  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

  (4)男有分,女有归()()

  (5)货恶其弃于地也()

  (6)是故谋闭而不兴()()

  (7)盗窃乱贼而不作()()

  (8)故外户而不闭()

  3、填空。

  (1)《礼记》是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是由(朝代)的(人名)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全书共有篇。

  (2)“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它是《》《》这两部书和《大学》《中庸》这两篇文章的统称。其中《大学》《中庸》是《》中的两个篇章。

  4、翻译下列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4)盗窃乱贼而不作。

  5、下面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B、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

  C、“天下为公”是说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要有公心,为人民多做好事。

  D、“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阐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6、课文阐述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课内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7、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故人不独亲其亲:

  (2)不独子其子:

  8、按照原文将横线上的语句补充完整。

  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0、找出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指出其效果。

  11、(1)本语段可分为_____层,请用//线在文中划分。

  (2)这几层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12、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照应此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大同社会在当时能否变成现实?我们今天如何看待这一理想?

  25.杜甫诗三首

  ◎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齐鲁青未了()决眦()不胜簪()逾墙走()

  邺城戍()无完裙()老妪()泣幽咽()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造化钟神秀()(2)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4)老翁逾墙走()

  (5)吏呼一何怒()(6)三男邺城戍()

  (7)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8)夜久语声绝()

  3、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C、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D、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4、文学知识填空。

  (1)杜甫是_________朝伟大的_________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_________,称他的诗为_________。另外,由于他做过工部员外郎,所以人们又称他为_________。

  (2)《石壕吏》一诗是以“安史之乱”为背景的,以此为背景,杜甫还创作了著名的现实主义诗篇“三别”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包含《石壕吏》在内的“三吏”。

  5、补写诗句。

  (1)荡胸生层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2)国破山河在,_________________。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

  (3)吏呼一何怒,_________________!

  (4)夜久语声绝,_________________。

  6、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望岳》一诗虽没有一个“望”字,但全诗句句写向岳而望,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2)“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3)《石壕吏》是一首五言古体诗,是李白写的组诗“三吏”、“三别”中的一首。()

  ◎课内欣赏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答题。

  (一)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着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8、“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景象?

  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10、从本诗中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石壕吏(节选)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附书至()新战死()未去()

  12、按提示填写句子。

  ⑴说明兵役之苛酷:

  ⑵说明战争之惨烈:

  ⑶说明战争破坏严重,人们生活凋敝:

  ⑷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

  13、这一部分是故事情节的和。借老妇人的口述,写出了这一家人的,控诉了封建官吏的和。

  14、本段文字正面描写老妇人“致词”,层层诉说、凄苦至极,侧面写“________”,揭示主题。

  参考答案:

  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

  1、huòyǎnqiānmòyítiáojùnqiǎnyì2、(1)古义,色彩鲜艳美丽;今义,味好,香浓(2)古:交错连通;今义:邮电和运输业的总称(3)古: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无出路的境地(4)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的连词(5)古义,不值得;今义,不满,不充分3、(1)《陶渊明集》陶渊明潜元亮东晋诗人(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4)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1)渔人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2)(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作了回答。(3)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4)但未能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6、发现桃源的经过,村中的生活情状,以及他归途中做标记的事。7、外界的人们在改朝换代的战争浩劫中所遭受的灾难。8、村人;渔人;渔人;村人;渔人;村人9、D10、(1)通“邀”,邀请(2)计划;打算11、(1)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向外人说啊。”(2)就顺原路回去。12、①桃花源人问渔人从哪里来。②桃花源人向渔人说明自己来到桃花源的原因。③桃花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④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要向别人提起这里的情况。

  22.短文两篇

  1、lòuxīntáidú淤涟逸蔓2、(1)就(2)这只(3)博学的人 平民(4)使……扰乱使……劳累(5)多(6)沾染(7)洗涤美丽而不端庄(8)更加立(9)亲近而不庄重(10)应当3、(1)菊牡丹正衬反衬莲的高贵品质(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3)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B5、(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3)我则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4)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6、示例:咏菊: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咏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7、(1)出名(2)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3)大(4)身体8、(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惟吾德馨(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水不在深,有龙则灵。9、答出文中任何一个骈句均可。10、(1)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11、“值得骄傲的地方”:可以是环境、房间布置、人物,还可以是情感等抽象的东西。12、对“作者所表达的道德情操”,我们可肯定,即围绕“物质生活再丰富,也需要高尚的精神生活”来答;也可否定,甚至还可否定与肯定相结合,只要看法言之成理,关键是看分析表述是否有创见,有新意。

  23.核舟记

  1、wǎngyíjīruòsǎnzhé2、(1)曾经(2)大约上下(3)靠近(4)举(5)极(6)平静(7)平(8)清楚明白(9)满(10)通“拣”,挑选长而窄3、C4、B5、(1)《虞初新志》魏学洢子敬明末(2)苏轼《后赤壁赋》《赤壁赋》(3)宋鲁直(4)盖大苏泛赤壁云6、(1)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摹拟某种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2)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3)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八分多点儿,高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4)这是挑选狭长的桃核刻成的。7、中峨冠而多髯者;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8、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9……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第一层:总述船头上的三个人。第二层:说明苏黄共阅手卷。第三层:介绍佛印的神态动作。10、儒雅;放旷11、为了说明雕刻者的技艺娴熟和高超。

  24.大道之行也

  1、jǔmùguānfènwù2、(1)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成为(2)通“举”,选拔,推举。培养(3)以……为亲(4)职分女子出嫁(5)憎恶(6)这发生(7)造反兴起(8)用门闩插门3、(1)西汉戴圣49(2)论语孟子礼记4、(1)大道通行的时代,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选举拥戴品质好能力强的人担任领导,讲究信实,培养和睦的气氛。(2)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够受到供养。(3)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4)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5、C6、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7、(1)以……为亲,意动用法;亲人。(2)以……为子,意动用法;孩子,儿女。8、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9、(1)所以人们不只是把自己的亲人当亲人,不只是把自己的孩子当孩子。(2)所以从外面把门扇合上,而不插门,这就是所说的理想社会。10、排比句: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对偶句: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效果:结构整齐,使语势增强,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境界。11、(1)三;一层:从开头至“讲信修睦”;二层:从“故人不独亲其亲”至“不必为己”;三层:从“是故谋闭而不兴”至结尾。(2)总—分—总1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3、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4、言之成理即可。

  25.杜甫诗三首

  1、liǎozìzānyúshùqúnyùyè2、(1)聚集(2)通“层”眼角(3)简直(4)越过(5)多么(6)防守(7)应征还能够(8)消失3、B4、(1)唐,现实,诗圣,诗史,杜工部(2)《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5、(1)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2)城春草木深恨别鸟惊心(3)妇啼一何苦(4)如闻泣幽咽6、(1)√(2)√(3)×7、D8、渲染了一种残破凄凉的景象。9、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10、忧国思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11、信;最近;离开12、⑴三男邺城戍⑵二男新战死⑶出入无完裙⑷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13、发展高潮悲惨生活冷酷残暴14、安史之乱

【初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和答案】相关文章:

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07-06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10-27

初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07-14

初二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检测题07-15

初二上册语文测试题及答案11-06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10-27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10-30

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11-15

初二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带答案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