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百文网手机站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2021-06-30 15:40:27 语文 我要投稿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操练营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1、根据拼音写汉字。

  qián_________滋暗长积雪初róng_________ 纵横jué_________荡

  妙手ǒu_________得 旁yì_________斜出 参天sǒng_________立

  2、根据语境解释加线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拿绿色来装饰我简陋的房间。(房屋陈设简单、粗陋。)

  B.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草木青翠茂盛。)

  C.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这里指马虎、不讲究。)

  D.这里一年的大半光景是冬季。(时光景物。)

  3、选出没有运用比喻的句子(  )

  A.扑入你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B.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C.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

  D.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4、下列短文中,擦鞋童怎样回答,才能构成一则小幽默?

  一位老板觉得鞋童把他的皮鞋擦得很糟糕,不由生气地说:“不行,你得从头擦起,否则,别想要工钱了。”

  擦鞋童的回答:        。(不超过15字)

  5、写出三句含“绿”的诗句(要求写出上下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单元有四篇抒情散文,在四篇散文的学习中,就你印象最深或体会最深的信息作一下记录吧。

  (1)用一句话概述印象最深的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两句话概述记忆最深的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写体会最深的三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大本营

  (一)课文回放。

  ①我们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还像那时一样戴着桃色眼镜观察世界,还有着同那时一样的爱好,一样的思想,一样的情感。一切都没有发生任何的突变。简而言之,一切都如花似锦,韶华灿烂。大凡已成为我们的禀赋的东西都经得起各种变化和时间的考验。

  但是,只需去重读一下青年时代的书信,我们就会相信,这种想法是何其荒诞。从信的字里行间②飘散出的青春时代呼吸的空气,与今天我们呼吸的已大不一般。直到那时,我们才察觉③我们度过的每一天时光,都赋予了我们不同的色彩和形态。每日朝霞变幻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当然,今天我们还很年轻——但只不过是“还很年轻”!还有许多的事情在前面等着我们去办。激动不安、若明若暗的青春岁月之后,到来的是成年期成熟的思虑,是从容不迫的有节奏的生活,是日益丰富的经验,是一座内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厦的落成。

  1、画线句①是由课文前面的“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联想而来的。

  2、画线句②是由课文前面的“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联想而来的。

  3、画线句③是由课文前面的“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联想而来的。

  4、“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这句话的深刻含意是什么?

  (二)名作点击。

  杨梅

  ■鲁彦

  故乡的食物,我没有比这更喜欢的了。倘若我爱故乡,不如就说我完全是爱这叫作杨梅的果子吧。

  啊,相思的杨梅!它有着多么惊异的形状,多么可爱的颜色,多么甜美的滋味呀。它是圆的,和大的龙眼一样大小,远看并不稀奇,拿到手里,原来它是遍身生着刺的哩。这并非是它的壳,这就是它的肉。不知道的人,一定以为这满身生着刺的果子是不能进口的了,否则也须用什么刀子削去那刺的尖端的吧?然而这是过虑。它原来是希望人家爱它吃它的。只要等它渐渐长熟,它的刺也渐渐软了,平了。那时放到嘴里,软滑之外还带着什么感觉呢?没有人能想得到,它还保存着它的特点,每一根刺平滑地在舌尖上触了过去,细腻柔软而且亲切——这甜蜜的感觉,真使人迷醉啊。

  颜色更可爱呢。它最先是淡红的,像娇嫩的婴儿的面颊,随后变成了深红,像是少女的害羞,最后黑红了。原来,是红得太红了,所以像是黑。轻轻地啄开它,我们就看见了那新鲜红嫩的内部,同时我们也染上了一嘴的红水。说它新鲜红嫩,有的人也许以为一定像贵妃的肉色似的荔枝吧?唉,那就错了。荔枝的光色是呆板的,像玻璃,像鱼目;杨梅的光色却是生动的,像映着朝霞的露水。

  滋味吗?没有十分成熟的是酸带甜,成熟了便单是甜。这甜味不使人讨厌,不但爱吃甜食的人尝了一下舍不得丢掉,就连不爱吃甜食的人也会完全给它吸引住,越吃越爱吃。它是甜的,然而又依然是酸的,而这酸味,我们须待吃饱了杨梅以后,再吃别的东西的时候,才能领会得到。那时我们才知道自己的牙齿酸了,软了,连豆腐也咬不动了,于是我们才恍然悟到刚才吃多了“酸”的杨梅。我们知道这个,然而我们仍然爱它,我们仍须吃一个大饱。它真是世上最迷人的东西。

  唉,唉,故乡的杨梅啊!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杨梅的特点?

  2、作者用比喻和比较表现杨梅的颜色可爱,有什么好处?

  3、选文描写杨梅的语言准确、生动,余味无穷。如果去掉下面句中的粗体词语,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变化?

  (1)只要等它渐渐长熟,它的刺也渐渐软了,平了。

  (2)它最先是淡红的,像娇嫩的婴儿的面颊,随后变成了深红,像是少女的害羞,最后黑红了。

  (3)它是甜的`,然而又依然是酸的,而这酸味,我们须待吃饱了杨梅以后,再吃别的东西的时候,才能领会得到。

  4、文中描写杨梅一咏三叹,字字见真情,句句露深意。朗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它们的抒情色彩,说说粗体词在表达感情中的作用。

  (1)啊,相思的杨梅!它有着多么惊异的形状,多么可爱的颜色,多么甜美的滋味呀。

  (2)不但爱吃甜食的人尝了一下舍不得丢掉,就连不爱吃甜食的人也会完全给它吸引住。

  (3)我们知道这个,然而我们仍然爱它,我们仍须吃一个大饱。

  (4)它真是世上最迷人的东西。

  (5)唉,唉,故乡的杨梅啊!

  (三)比较阅读。

  [甲]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②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③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④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⑤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⑥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⑦哪怕只有碗口那样的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乙]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扬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连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丙]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颗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皴裂,顶上 着几根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 如老妪负水,有的 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 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1、(甲)段中最能体现白杨树精神特点的两个词语是:    、    。(丙)段中最能突出晋祠树的特点的两个词语是:    、    。

  2、(丙)段方框处应依次填入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挑偃挺拧  B.横偃劲扭  C.排犹劲扭  D.横犹挺拧

  3、《白杨礼赞》运用    的表现手法,借白杨树来赞美抗日军民;(乙)段运用    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烈日下柳树的“病态”;(丙)段在介绍左扭柏时,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它高而“扭”的特点。

  4、从表达方式看,(甲)段主要是描写与    相结合,(丙)段是描写与    相结合,而(乙)段则是比较单一的自然环境描写。

  5、对三段文字描写的目的与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段是为了体现树的精神,(丙)段是为了突出树的形态特征。

  B.(甲)、(乙)两段是为了突出树的形态特征,(丙)段是为了体现树的精神。

  C.(甲)段突出树的神态,(丙)段体现树的精神,(乙)段突出“烈日”之酷。

  D.(甲)段体现树的精神,(丙)段突出树的神态,(乙)段突出“烈日”之酷。

  (四)

  三、作文训练营

  中学生活是五彩斑斓的,其中一定有许多人、事、景、物曾经拨动过你的心弦;同学们的情感体验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定有许多喜、怒、哀、乐让你久久不能忘怀。掬几朵生活的浪花,写一篇抒情散文,倾吐你的心声。要求: ①所写内容可自由选择,但必须是自己亲历的,是用你火热的、敏锐的心所感悟到的。如《草莓》一文,作者对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联想,就是由自己在林间草地上发现的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的。②要围绕中心选择、组织材料。③学习运用适当的抒情方式。既可以像《西花厅的海棠花开了》一文那样,把自己的真情实感直接抒写出来;也可以像《白杨礼赞》那样,采用象征的手法,托物抒情、借景抒情。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相关文章: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和答案06-07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06-07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06-07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09-19

语文上册第九单元测试卷07-04

小学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测试卷07-06

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题07-06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07-03

关于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