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

时间:2024-09-18 19:10:14 林惜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九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都经常看到练习题的身影,做习题在我们的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对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检验学习的效果都是非常必要的,什么样的习题才是科学规范的习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九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 1

  一、公输【中考试题】

  (一)阅读《公输》《曹刿论战》,完成1~5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 “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日:“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日:“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固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日:“善哉。吾请无攻宋矣。”(选自《公输》)

  1.解释下面加粗字的含义。

  ①逐齐师 ( ) ②公问其 ( )

  ③望其旗 ( ) ④公输盘 ( )

  2.请选出加粗词与例句加粗词意思相同的成语。

  ①例句:既,公问其故 ( ) A 己奉公 B 敌制胜

  ②例句:以牒械 ( ) A 民请命 B 下不

  3.对下面句子的体味,语气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傲慢横蛮不讲理)

  B.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输盘有推卸责任,转移矛盾的心理)

  C.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楚王的骄横自负)

  D.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输盘恼羞成怒,暗藏杀机)

  4.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大国,难测也。答:

  (2)虽杀臣,不能绝也。答:

  5.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二、孟子二章【中考预测】

  (二)阅读甲、乙文,完成第6~10题

  [甲]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 孟子曰:“桀、纣①之失下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③。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④也。”

  【注释】① 指夏桀、商纣,古代的 暴君。② 与:同“为”,替的意思。③ 尔也:而已。④ :原野。

  6.解释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

  (1)寡助之(  )

  (2)亲戚之( )

  (3)所勿施尔也( )

  (4)兽走圹( )

  7.甲文认为“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的结果是怎样的,将这个句子写在下面,并加以翻译。(3分)

  句子:

  翻译:

  8.甲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绘。

  乙文中的这个句子是: (2分)

  9.乙文中说到“桀、纣”,其失天下的`原因,用甲文的句子来解释就是: 。(2分)

  10甲文说“得道者多助”,乙文说“得天下有道”。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4分)

  答:

  (三)阅读甲、乙文,完成第11~14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

  [乙]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螯能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闻血指①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②。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③而来,悉可俯拾。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选自《齐东野语》) 注:①血指:伤指 ②刳(kū)取:割取 ③郭索:急竞爬行的样子 ④殒:死亡

  11.解释句子的加粗词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2)入则无法以家士。

  (3)江南蟹雄,螯能

  (4)悉可俯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文:

  (2)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译文:

  13.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甲文的主要观点: ;

  乙文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

  14.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一、答案:

  1、于是。原故、原因。倒下。“诎”通“屈”

  2、 B

  3、 A

  4、大国,是难以预测。

  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保卫宋国的人。

  5、从《公输》的结局看,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不但要从道义上揭 露其不义,还要从实力上作好准备,这样才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 这个道理,不仅在历史上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在今大也不无借鉴意义。

  二、答案:

  6、极点。 同“叛”,背叛。 所厌恶的东西(事情)。 跑。

  7、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8、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9、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答“失道者寡助”给1分)

  10、 不一样。甲文所说的“道”,指的是统治者施行的“仁政”;乙文所说的“道”,指的是统治者得天下的方法、途径。

  【乙文翻译】

  孟子说:“桀和纣失去了天下,是因为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得天下有办法:得到人民,就能得到天下了;得人民有办法,赢得民心,就能得到人民了;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不加给他们,如此罢了。人民向于仁,如同水往下方流、野兽奔向旷野一样。

  11、明白、知晓。 同“弼”,辅佐 。 匹敌、对抗。 完全。

  12、一个必然会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只知道向有火光的地方跑,而不能够安守自己的窝,它们的死亡也是自然而然 的了。

  1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趋炎附势者没有没好下场。

  14、卒章显志

  【乙文翻译】

  淮北蜂很毒,尾巴上的刺可以杀人;江南的螃蟹很威猛,它的螯可以抵挡老虎。但是拾取蜂蜜的人不认为需要(与蜜蜂)争斗,而捕捉螃蟹的人没听说过伤手指的。蜜蜂的蜂窝一般筑在地上或树木石头上,人发现了它所在的地方,就在夜晚拿着烈焰燃烧的火炬靠近它,蜜蜂倾巢而出飞向火焰,全部死亡。然后(人们)连蜂房带蜂蛹一起挖取下来。螃蟹呆在蒲草或芦苇之间,在水边上放一盏灯,(螃蟹)没有一个不争相爬行,全都是俯身捡拾即可。(它们)只知道向着有火光的地方跑,而不能安守自己的窝,它们的死亡也是必然的了。

  九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 2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加粗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2分)

  A.腰/腾  今/改换代  外/道扬镳

  B.哑/咬  风/到痒处  妖/抓耳

  C.冕/军  妍/为人知  奉/以牙

  D.海/脸  汹/始作者  坟/朝三

  (解析:A.zhé/zhē,zhāo/cháo,fèn/fēn;B.sī/sī,sāo/sāo,ráo/náo;C.ɡuān/ɡuàn,xiān/xiǎn,huán/huán;D.xiá/jiá,yǒnɡ/yǒnɡ,mù/m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2分)

  A.娉婷  遐想  汹涌澎拜  秦皇汉武

  B.漂逸  怅惘  一泻万丈  风流人物

  C.忧戚  呢喃  原驰蜡象  红装素裹

  D.摇曳  腐烂  顿失涛涛  一代天骄

  (解析:A.“拜”应写作“湃”;B.“漂”应写作“飘”;D.“涛涛”应写作“滔滔”。)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B)(2分)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这就不但在情调上,而且在语言上把雅趣和俗趣统一起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但是,郁达夫却在这里构成了和谐的统一情调

  ②前面就有茅房、耗子,这里又有稀饭、馍馍、黄犬、大蟹,等等

  ③这是因为他的情感特点,本身就是把大雅和大俗融为一体的

  ④这些话语本来就是缺乏诗意的,用在这充满古典的、高雅趣味的文章中,是要冒不和谐的风险的

  ⑤郁达夫把秋天写得这么有诗意,赋予它一系列诗意的高雅的话语,然而不时又穿插一些平民的俗语进去

  A.②①⑤④③  B.⑤②④①③

  C.②⑤①④③  D.③⑤②④①

  4.古诗文默写。(8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2)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现在人们常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好友的深情厚谊。

  (4)明月千里寄相思。“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送去了李白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寄托了苏轼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5.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这是艾青《太阳的话》中的诗句,请简要说说艾青《太阳的话》描绘了什么形象?寄托着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描绘了太阳的形象(2分),寄托着诗人追求真理、向往光明的思想感情(2分)。

  (2)酒壮英雄胆,酒成(误)英雄事。聚义梁山,“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水浒英雄的豪情似乎总离不开一个“酒”字。请借助你的阅读经历,简述《水浒传》中一个关于“酒”的故事。

  【示例一】酒壮英雄胆。“武松醉打蒋门神”。武松发配至孟州牢营,管营施忠之子施恩,慕其名,二人结拜。施恩的酒店被恶霸蒋门神霸占,武松闻之大怒,带酒边走边喝赶至快活林,痛打蒋门神,夺回酒店。

  【示例二】酒误英雄事。“鲁智深喝酒误事”。林冲服役前,鲁智深答应林冲照顾他的娘子和家人,可因喝酒迟到一步,没能阻止悲剧发生。林娘子被高俅之子高衙内侮辱了,随后上吊而死。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列材料的.主要内容。(3分)

  3月6日,河南省环保厅在郑州举办了全省环保系统“讲忠诚、守纪律、做标杆,持续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演讲活动,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喜云,省直纪工委副书记张代波,省环保厅在郑全体人员,省辖市环境保护局分管局长,300多人现场聆听了演讲。

  此次活动充分展现了全省环保系统对党忠诚、敬业奉献、严格自律、担当进取、勇于拼搏的良好形象,表达了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

  最后,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喜云也以演讲《立足本职忠诚担当——把信送给加西亚》的形式,总结了两年以来环保厅党组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持续深入开展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的成绩,并代表厅党组对2018年的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提出要求,为进一步持续打赢2018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河南提供坚强有力保证。

  河南省环保厅开展“讲忠诚、守纪律、做标杆,持续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演讲活动。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7分)

  材料一:余光中《乡愁》

  ①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②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③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④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材料二:余光中诗中所显露出来的爱国情怀,不像岳飞“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那样豪放,不似李煜“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般凄婉,余光中诗中爱国与怀乡融为一体。余光中在其诗歌创作中,还充分表达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推崇。余光中说:“只要不放弃自己的文学传统,就可以有自己的文学生命,出现小岛上的文学大师。”

  材料三:

  (1)仿写材料一第①小节句式,以“童年”为主题,写一节小诗。(2分)

  小时候/童年是一条清清的溪流/快乐在里头/烦恼在外头(一空1分)

  (2)从材料二中提取余光中诗歌内容的两条主要信息。(2分)

  ①诗中爱国与怀乡融为一体;②充分表达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推崇。(一点1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共14分)

  雪之梦

  毛志成

  ①每年入冬后,我就格外盼雪,盼那纷纷扬扬、弥天漫地的飘雪,盼那厚厚实实、清清白白的积雪,盼那花花点点、扑朔迷离的残雪。

  ②中国缺雪已有经年,北京尤甚,好像那雪只飘落在人们的回忆中,消融在人们的遐想里。

  ③下雪了!窗幔上的微光告诉了我,街上的喊声告诉了我,孩子们跳下床、冲出门的脚步声告诉了我。

  ④我那颗一下子复活了稚气、复活了回忆的心,似乎顿时浸润在琼花中,净化在玉屑里。

  ⑤冲出房门,冲上街头,我不禁索然了。

  ⑥这算得上雪吗?灰蒙蒙的天懒懒散散地洒下几粒近乎尘埃、近乎细沙般的东西,扭扭捏捏地登上楼顶,娇娇滴滴地落在路面,似乎对路旁的枯树、两侧的民宅不屑一顾。它们写在路面上的,也只是一首闪烁其词的晦涩诗,貌似博大而实际浅薄。它们赶不上步履匆匆的行人脚步,更挂不上他们的头顶,染不上他们的眉梢,只在那涂着脂粉的脸上骚动了几下,在那施过铅黛的瘦眉上悬了几星儿。

  ⑦这哪里是我梦中的雪!

  ⑧我梦中的雪,纷纷扬扬,铺天盖地,创造着地球上最伟大的宏观美。漫宇琼瑶,满天寒凛,以世上第一流的平等气度博施于山,普赠于涧,广铺于野,慨惠于林。泼辣辣地洒下来,登华厦,覆寒宅,染眉头,醉心间。不弃枯木朽株,不漏病妪衰叟,不能把寒门少女的俭朴衣装染艳,但能把她们的双颊染红。

  ⑨而眼前的雪,是奢华而悭吝的雪,是徒有虚名的雪。淡淡的、薄薄的、灰灰的,远看有色而近观无形,经不住行人的步履,徒在万千足迹后面遗下了泥泞。好奇的中学生为了验证书上的话——“雪花都是六角形的”,伸出他们的手承接良久,手心里也只是积存了几滴冷露。

  ⑩雪停了,几乎用不着太阳的帮忙,只需几缕小风,楼顶、屋顶、街头、枝头上的薄粉顿消,路面上那一层薄薄的浊水化而为冰,像是推出了一张古板的脸。

  这哪里是我记忆中的雪后!

  我记忆中的雪后,是壮丽冬景的最佳镜头,是一幅圣洁绘画的定稿。纯洁、晶莹、清寒的美学元素在大地上铺下了旷远的情怀,铺下了博大胸襟,铺下了冷凝的火焰。步履声声,韵律浑朴,深深浅浅的足迹伸向高山,伸向田野,伸向一切历史车轮在转动的地方。

  即使春天的帷幕已经拉开,造物主已经着手打扫冬景的遗迹,舞台上出现的也不是一片空白,而是人们那即将储存在心中的深情回忆。旷野中的雪已经花花点点、斑驳陆离了,但松枝上还有,远山上还有,大道的车迹里还有。远山大道上有雪迹,人的胸襟就会扩展;翠柏苍松上有雪迹,人的情思就会延伸。

  梦中的雪,我多么愿意它变成雪中的梦。

  请造物主飘落一场真正有气魄的雪吧,借以成为我展开新梦的襁褓……

  8.对全文来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3分)

  第①段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1分),表现了作者爱雪、盼雪的急切心情(2分)。

  9.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盼那纷纷扬扬、弥天漫地的飘雪,盼那厚厚实实、清清白白的积雪,盼那花花点点、扑朔迷离的残雪。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1分),不仅写出了雪的特点,而且体现出“我”对雪的喜爱和强烈的盼望之情(2分)。

  10.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眼前的雪和“我”梦中的雪各有什么特点。(4分)

  【示例】眼前的雪:雪花只有几粒,近乎尘埃和细沙(1分);雪后的地面是淡淡的、薄薄的、灰灰的,地面的雪很快就融化了,让人扫兴(1分)。梦中的雪:纷纷扬扬,铺天盖地(1分);纯洁、晶莹、清寒,激发人的情思(1分)。

  11.文章花了不少的篇幅写记忆中的雪和记忆中的雪后,这样写有必要吗?请分别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4分)

  有必要。结构上,写记忆中的雪和雪后,既是对以往那些大雪的追忆、钟情,又很自然地引出作者对当今气候变暖、空气污染的忧虑(2分)。内容上,将记忆中的雪和雪后的美景与现实中的缺雪进行对比,从而深化了文章主旨(2分)。

【九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相关文章:

初一英语上册练习册参考答案05-25

八年级上册物理练习册答案人教版09-10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11-20

八年级语文练习册题目答案02-18

八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册答案人教版06-06

初一英语上册课堂练习册11-25

初二语文上册期终试题及答案人教版07-15

初二语文上册练习题及答案07-25

初二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06-26

初二上册语文短语训练试题及答案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