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册语文听课记录

时间:2024-04-08 14:14:56 泽彪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一上册语文听课记录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评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评课的类型很多,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那么问题来了,评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一上册语文听课记录,欢迎大家分享。

高一上册语文听课记录

  高一上册语文听课记录 1

  (前紧后松,时间分配不当)

  教学过程:

  1、标注字音、词义;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教师问: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学生问“氓之蚩蚩”中“之”的'何义?取消独立性。)

  3、“载笑载言”——“载欣载奔”

  4、再读——学生读得太快。

  5、解释:蚩蚩、贸丝、愆期、汤汤、不爽

  6、概括故事情节:男子出轨,被压迫等。

  7、问:概括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体现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学生黑板上展示)

  期待——幸福——抱怨——悲伤——妥协

  8、词语分析:载笑载言

  9、问:女子为何变心?学生答:吃不饱,穿不暖;光让干活;抱怨“二三其德”,日子好了,却有二心,无奈心酸。(为何不追根求源?贰行。下课铃响了,主题还没有挖掘呢。)

  过程思索:

  1、声音高,而感情不浓;

  2、教态呆板,课堂语气太直,有些凶,语气不婉转;

  3、学生理解全文了吗?就分析情感变化。

  4、学生不理解,就进行空洞分析,可乎?

  5、课文没讲完啊。

  整体点评:

  1、本课失误有三:前紧后松,时间分配不当,其一也;一个问题:感情变化找其词,简单而浪费时间太多,其二也;框架结构没有,不清不楚,其三也。

  2、教师表情淡漠;

  3、学生理解不到位,就讲不好。

  高一上册语文听课记录 2

  教学过程:

  1、导入:面对苦难,屈原选择了------陶渊明选择了-------

  2、梳理积累:字词。

  3、问:写了什么?学生答:上片写景; 下片抒情。

  4、问: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诵读?(上课已经35分钟了)

  5、让学生分列到黑板前诵读?(一个一个展示,共八个组全部到台上诵读)

  6、二个小组打擂:一个组读二句,另一个组再读二句

  过程思索:

  1、学生梳理字词时间长否?

  2、课堂语言较好。

  3、诵读方式太宽泛。

  4、让每个小组早排练好了吧?(一个小组还有单读、分读、合读)

  5、光去读,太平面化了,没有递进层面的东西。

  6、光去读,不鉴赏了?

  整体点评:

  这是一节离奇的课。我命名为表演式朗诵。本课两个环节,一是自我梳理字词、语句;二是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诵读,之后分小组表演式诵读。一组两组也罢了,你竟想不到,竟然九个小组都到前台展示。试问:平面式的毫无递进的诵读能代替分析、鉴赏吗?这位教师素质十分优秀,就是想出奇,就是想创新,恰恰是作茧自缚了。所以我要奉劝教师:课堂教学一定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千万不要一味求新求异,把传统的根本的教学思想给弄丢了。

  高一上册语文听课记录 3

  教学过程:

  1、结合大明湖畔的辛稼轩纪念祠导入。问:同学们有谁到过辛稼轩纪念祠?它就在我们身边啊。

  2、自由朗读全词,把不理解字词划出来。

  学生问:封\狼居胥(停顿);“寄奴”何意?(注释)

  “风流”何意?(前一句是何意?分析一下什么人与事——英雄业绩)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望”什么?“记”什么?

  (这个环节很好,就是要让学生说话,听听学生到底什么地方不明白。)

  3、词释:风流、赢得、可堪(怎能忍受)

  4、悲愤: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

  5、讨论用典:(四人成组)

  5个用典:“佛狸祠下”不理解。

  6、你选择其中一个典故来说用意。(学生读,教师范读)

  怀古————伤今

  屏幕展示:孙权尘逝江南

  寄奴成功此伐(伤今)

  元嘉仓皇此顾

  佛狸神鸦社鼓(讽今)

  廉颇忠勇遭弃(怨今)

  7、总结:用典——悲愤——爱国

  8、结束:假如你送一束鲜花给辛弃疾祠,你将送什么呢?为什么?

  学生答:梅花(傲骨)、太阳花(衷心)、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紫丁香

  9、让学生最后诵读。

  过程思索

  1、让学生发现发问很好。

  2、干净、利落。语音高而无韵味,无婉转之意。

  整体点评:

  一是全文有设计,特别是开端与结局,开端结合济南的`稼轩词导入,结局用鲜花展示学生的感受,开合有度,很有创意。二是声情并茂。教师指导学生诵读时说,要把情感融进诗里。这句话真是说到点子上了。学生读后,教师范读很有特色,值得肯定。三是分析深入。对5个典故分析点评层层深入,由怀古——伤今——讽今——怨今,分析真是深邃。有一点不足是把用典单列让学生分析,与文本全文分开分析,是不太适当的。

  高一上册语文听课记录 4

  教学过程:

  1、诵读文本,概括故事

  2、疏通文意4分钟

  3、小组交流2分钟

  4、一学生问:“淇水汤汤”前后有何关系?

  “淇水有岸”何义?“送子过淇”——“子”何意?是男子吗?

  (点评:这一环节很好,你给学生一个发现的空间,学生就给你一个灿烂的蓝天。)

  5、一学生问:“至于暴矣”,“暴”何意?打。

  6、概括故事情节。

  7、品读文本。问:你在什么地方读出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的词语和感情?

  学生答:容颜像叶子一样衰老了;送子涉淇,很细心;载笑载言,很幸福很甜蜜。

  问:你读出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性格?

  (随堂点评:分析得很好!)

  8、问:本单元是观照女性命运,你回顾全诗,从这位女主人公的婚姻经历,得到了什么?有何感悟?

  几个学生答:“女也不爽”,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女子不能承担家务活;

  不能光勤俭持家,要提升自己魅力,多读书,提高修养,来吸引男性;

  离婚也是好事,过程总是痛苦的,要旷达。

  打败婚姻的是现实,女子的容颜总是要凋零的。

  (点评:在这里,有两个学生回答不当,是生之过?是师之过?总之,是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本诗的含义之缘故也)

  9、最后让学生选择一节,背诵。

  过程思索:

  ① 沉着,不着急,主问题很好,清晰大气,关注学生思考。

  ② 有些议论学生脱离了文本,谁之过?

  ③ 为何本诗的艺术方面没有涉及?鉴赏不足。

  整体点评:

  结构好,但没读,没讲艺术性。

  本诗的艺术性何其高也,而仅仅局限在性格的分析,又是女性本身的分析,何其偏颇也?叶子如何变化?淇,如何变化?为何不讲讲其艺术?这首诗千古流传,原因何在?婚姻破裂原因何在?为何不讲?

【高一上册语文听课记录】相关文章:

初一语文上册听课记录11-23

语文听课记录(精选10篇)11-07

初二上册政治听课记录09-06

语文5年级上册听课记录(通用10篇)01-08

高中语文听课记录范文12-07

初一语文听课记录11-23

初三语文下册听课记录11-26

初二语文下册听课记录11-24

初一数学上册听课记录09-06

小学班级语文听课记录(精选12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