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改革应是刻不容缓,课堂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展现语文课的魅力。不管是哪一种类型、哪种风格的课堂教学都要求有活力,要摒弃那种教师独霸讲台,学生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有位专家曾说“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历程的一部分”,“要增强语文课堂教学中生命意识”,“让生命涌动”。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学生知识的探索、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达到最佳状态。“活”是语文教学方法的精髓,“活”是打开语文教学之门的钥匙。那么如何让课堂教学的水“活”起来,如何才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有效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呢?以下几个方面是我做的一些尝试。
一、让学生有活动的时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有了活动的时空,就有了更多的感知、观察、思考和探索的机遇,就有了更多的锻炼主体性的机会,易于参与到发现知识的过程中去,进而主动地参与教学。
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的认知要求和技能要求的同时,要依据学生的经验和认识实际,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个体学习为主,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发现知识的过程中,努力使教材贴近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起其求索的热忱。如:学习《燕子》,让学生走出课堂去观察燕子的外形、飞行、停歇等特点,收集有关燕子的知识,吟诵有关燕子的诗篇。这样,学生在自由的时空中动眼观察、动手收集、动嘴询问、动脑思考。另外,能使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时间,切切实实地去读,自学未知的知识,直接感受与吸收课文语言,并联系生活去体验、去感悟。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第一内驱动力,是推动学生主动思维的强大力量。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们只有“喜欢”才能“善思”。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教师要以最佳的教学艺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创造和谐的教学情境,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根据课文内容和形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让学生在说一说、画一画、演一演中感受到参与的乐趣,也有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智力的开发。
1、激发想象,让学生画一画,在画中感受参与教学的乐趣。
教学《陶罐和铁罐》时,在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想象到黑板上画一画他们的面部表情,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活跃起来,纷纷举起了小手,两个活生生的人物被刻画出来了,让学生添画表情后问:“你为什么要这样画?”一个学生说:“铁罐在说话时十分生气,后来还恼羞成怒,大发雷霆,所以我要画出它双眉竖起,两眼圆瞪的样子。一位学生画完陶罐的表情后说:“我想表现陶罐当时的谦虚,说话时心情的平静。”所以它的表情应该是笑眯眯的。还有的同学又添加了铁罐攥着拳的动作,头发竖起来的样子,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想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又把握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为感情朗读打下基础。
2、让学生读一读,在读中抓住“人物”的特点。阅读课文时,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和陶罐说的话。为了指导学生读好铁罐的这些话,我再让学生画出描述铁罐说话时神态的'词语,想象铁罐说话的神情。学生很快抓住了“傲慢”、“轻蔑”“恼怒”这些词语;在理解这些词语之后,学生再读句子,将铁罐的骄傲表现得淋漓尽致。
3、让学生演一演,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往往对直观形象的东西感兴趣。在语文教学中设计一些表演内容,让学生演一演,则比老师单独讲解好的多。在学生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后,我便让出讲台给学生表演。学生先选定自己乐于表演的角色,再戴好头饰,按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的语言、表情进行表演。还鼓励他们加上自己设计的动作。学生的表演可以说是绘声绘色,博得了老师和同学们会心的笑。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这样一来,课堂再不是我的独角戏,成了他们的舞台。
在活动情境中,教师始终扮演倡导者、组织者的角色,让学生成为导演、演员,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找到自信,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在展示中认识了自己,学会了尊重别人,欣赏别人。
4、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法,积极参与教学
学习《梅花魂》一课时,学生通过预习知道文章围绕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并提出了自己不懂的问题。我让学生再读课文,小组着重学习自己最受感动的一件事,自己选择汇报方式。学生兴致较高,有的小组表演,有的小组分角色朗读,有的小组谈体会??因为是他们自己选择的汇报方式,所以汇报时非常积极、投入。有的同学伤感地吟诵着王维和秦观的诗词,字里行间流露出思乡之情,有的同学天真活泼地跟着“外祖父”读,有的同学生气地责骂着“莺儿的母亲”没有管教好自己的孩子弄脏了墨梅图,他们不但进入角色,而且加入了自己的台词,临别时“外祖父”“呜呜”的哭声更是感人,把外祖父的爱国之情表演得淋漓尽致,表演、朗诵中对文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不懂的问题在交流中也自然而然地解决了。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及学习的主动性。
三、引导质疑,放飞学生的思维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亲自参与问题的解决,形成一种自觉持久的内驱力。
首先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比如:可以从矛盾处质疑。有些文章的词句段落,看似前后矛盾,实则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妙笔。如课文《小摄影师》,小男孩第一次摆弄了很久很久,但因忘带胶卷没有拍成而跑了,可是高尔基告诉秘书如果小男孩来了,让他进来。而真正的摄影师却不让进来,这是为什么?解决了文章中的矛盾,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可以从重复处质疑。有一些看似重复的词句,我们可以针对重复的作用质疑,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用意。课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可引导质疑:“为什么课文题目在文中重复了四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抓住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可以从中心词语上质疑。文章的中心词或中心句是全文的核心,具有辐射全篇的作用。如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学生》,阅读时我们不妨提问:这篇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可以抓省略处质疑。有些文章往往有一些省略之处又与文章的思想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何有效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相关文章:
浅析激活语文课堂教学05-12
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反思05-20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05-10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05-10
如何追求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03-30
如何组织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03-29
如何构建小学数学的有效课堂教学03-31
激活思维是快速作文的关键及如何激活思维07-08